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州來客

麴文泰是真吐血了,當侯君集大軍到達磧口時,整個高昌國全亂了,再加上西突厥可汗背信棄義跑掉,高昌國成了大唐王師鐵蹄下的一塊大肥肉。

論起淵源,麴文泰與大唐的關係不淺,當初高昌國與大唐還是有一段甜蜜旖旎的蜜月期的,那時的兩國關係好得簡直蜜裡調油,肉麻得不行。

貞觀四年,李世民大敗東*突*厥,大唐北方最強大的一個敵人從此灰飛煙滅,消息傳到大唐各鄰國,諸國國君皆震驚惶恐,於是大家聚頭商議了一下,決定給李世民上“天可汗”的尊號,也就是在那一年,高昌國主麴文泰攜妻子宇文氏顛簸數千裡,親自入長安朝覲李世民,李世民當時龍顏大悅,人前人後誇讚不已,這傢伙實在太識相了。

於是李世民不但厚賜麴文泰各種金銀絲帛,還破例給麴文泰的妻子宇文氏賜“李”姓,並將她列入宗親,封其爲常樂公主,也就是說,麴文泰去長安轉了一圈,莫名其妙成了李世民的妹夫,也不知道李世民當時怎麼想的,八竿子打不著的女人,順手就給她封了公主,名分上還是自己的妹妹,從來也沒考慮過給自己留條後路,日後兩國關係惡劣了怎麼辦?麴文泰指著李世民鼻子大罵“x你妹”時,李世民拿什麼話回過去?人家說的是實話啊……

蜜月期太短暫,作爲一個在大唐和西突厥的夾縫中生存的小國,麴文泰本身的性格也是一直搖擺不定的,很快,大唐和高昌之間出現了小三,西突厥的乙毗咄陸可汗威逼利誘將麴文泰拉攏過去,高昌國漸漸站在了大唐的對立面。

沒過多久。唐軍佔據了西州城,從此大唐與高昌徹底決裂,高昌在西突厥的攛掇下。傾舉國之兵攻西州,這一戰終於將兩國的關係由決裂升級成了仇敵。

於是。西州之戰不到三個月,侯君集的大軍兵圍高昌都城,而西突厥卻背信棄義,跑得無影無蹤,唐軍的威名實在太響亮了,西突厥的乙毗咄陸可汗冒不起這個險,因爲有很大的可能會被唐軍滅國,從當年的東*突*厥。到數月前的薛延陀,一個個強大的國家全部倒在唐軍的鐵蹄下,西突厥何德何能,能夠擋住唐軍的凌厲一擊?既然擋不住,索性就跑了吧。

…………

貞觀十四年正月,侯君集所部克高昌磧口,大軍長驅直入,兵圍高昌都城。

大軍對都城完成合圍的那一天,高昌國國主派使節出城求和,侯君集此番奉旨而來。李世民的旨意裡沒有“求和”這個選項,他的意思很堅決,必須滅國!

使節連侯君集的面都沒見到。便被唐軍將士亂棍趕出中軍大營,侯君集冷冷扔出一句話,“叫國主麴氏引頸就戮吧!”

使節抱頭鼠竄回城,鼻青臉腫將這句話完整帶到,然後,高昌國主麴文泰當夜病亡。

不得不說,高昌國主真的很聽話,叫他死就死,一點時間都不耽誤。當然,說是“病亡”。大抵有點粉飾的意味,事實上麴文泰是被活活嚇死的。

當夜。唐軍四萬將士飽食戰飯,等待天亮後開始攻城時,高昌都城內卻哭聲震天,城中百姓來回奔走哭嚎,在黎明即將到來的前一刻,王宮掛上了白燈籠,貼出了國喪訃告,內憂,外患,大敵當前,天剛亮時,驚恐萬狀的高昌國臣子特事特辦,不顧禮法緊急推出了高昌國的下一任國主,麴文泰的長子麴智盛,也就是背黑鍋的。

就在侯君集下令擂鼓攻城的前一剎,高昌國使節再次出城求和,並帶來了新任國主麴智盛的乞降書,書曰原國主麴文泰昨夜病逝,先前高昌失臣禮,冒犯大唐的諸多罪過,皆麴文泰一人而爲,所謂仇人死,恩怨消,高昌臣民無辜,不該承此罪責。

侯君集哈哈大笑,順手將乞降書撕個粉碎,開什麼玩笑,本大將軍不遠千里來到這裡,就是爲了滅國掙點軍功,你都乞降了,我的軍功怎麼辦?所以,侯君集情當沒見過這份乞降書,而且提出一個苛刻的條件,叫新任國主麴智盛以及高昌國所有皇親宗室自縛出城,全部隨軍前往長安,親自向大唐天可汗陛下請罪。

這個要求實在太過分了,泥人也有三分土性的,更何況還是一國之主。

侯君集的要求自然被高昌國拒絕,當然,此舉也正合了侯君集的意,此次率大軍西征,又有皇帝陛下滅其國的旨意,侯君集本就不想善了,於是下令擂鼓攻城。

高昌國都城的城池自然比西州堅固許多,唐軍蜂擁而上,兩個時辰仍沒能拿下,侯君集大怒,覺得有點拉不下臉,攻打區區蠻夷小國費這麼大的勁,日後就算大勝回朝,說起來也沒面子,於是……李素所造的震天雷粉墨登場。

黑色的小陶罐冒著青煙漫天飛舞,城樓上,城門外,爆炸聲此起彼伏,高昌國的軍隊早在西州城下時便被打得七零八落,如今都城內戍守者不足三千,一陣震天雷扔去,高昌國將士被炸得哭爹喊娘,唐軍又扔了幾輪震天雷後,都城的城門終於打開,臣子們穿著官服,陪同剛登基爲王不到一天的新國主麴智盛,哭喪著臉出城投降,按侯君集的要求,所有高昌國皇室宗親皆自縛雙手,垂頭喪氣成了唐軍的俘虜,最冤的是麴智盛,當國王不過幾個時辰便成了階下囚,成爲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國王。

侯君集見高昌國如此痛快乾脆地投了降,不由意猶未盡的咂摸咂摸嘴,然後意興闌珊地揮揮手,下令囚禁高昌國主和宗親,唐軍進駐高昌國都城。

如狼似虎的唐軍歡呼著涌進了都城,城內哭嚎叫罵,聲震於野,軍中多有擄掠之事,而侯君集卻睜隻眼閉隻眼,至於高昌國被俘的君臣,看著唐軍在他們的都城欺凌搶掠,紛紛垂泣不已。

國破,城陷,山河碎,百姓哭。

貞觀十四年正月廿六,高昌滅國。

***

一個國家,被大唐軍隊從地圖上生生抹去了存在的痕跡,侯君集滅高昌國之後,繼續整頓兵馬,準備兵發龜茲,當初攻打過西州的諸國聯軍,如今大唐將一個一個報還回去。

這便是大唐的霸氣,有仇必報,不必等十年。

整個西域因大唐天可汗陛下一怒而人心惶惶,不可終日,西域諸國百姓紛紛逃離故土,往更遙遠的西邊大食帝國而去,國主們則一批又一批的派出使節,向大唐求和也好,投降也好,只想保住自己和宗室的性命。

西域大亂,而原本處於暴風眼的西州,卻顯得無比平靜。

李素仍在等候長安的聖旨,奇怪的是,聖旨久久不至,沒有李世民的調令,李素仍是西州別駕。

這段日子,以龔狐爲首的商人一批接一批地進入西州城,滿載修繕城牆用的磚石泥瓦和釀酒用的糧食,李素在城內專門劃出一塊地,建起了一座大釀酒作坊。

當初因戰亂而離城的百姓,如今也一批一批的回到城中,拖老攜幼進城後,看到一片焦土殘垣的舊居,人們跪在塵土中哭嚎了一陣,站起身擦乾眼淚,一聲不吭地重建家園。

回城的人羣裡,夾雜著一些熟悉的身影,比如那位甘效犬馬之勞的錢夫子。

隨著錢夫子的到來,西州城彷彿長出了一顆毒瘤似的,日漸熱鬧起來,五日之內,城內五個賭檔,兩家青樓迅速建成開張,各地奔赴西州尋找商機的商人們灌了*湯似的一個個走進賭檔青樓,大把大把的銀錢流水般花了出去,於是西州城鶯歌漫舞,夜夜笙歌,銀錢堆砌起來的歡聲笑語傳揚城外夜空。

這座戰亂甫息的城池,漸漸煥發出勃勃生機。

…………

貞觀十四年二月十六,一個尋常的日子,李素百無聊賴坐在營房外打著呵欠,思考懶惰的人生。

這一天,李素仍舊沒等到李世民的聖旨,卻意外等來了一個和尚。

和尚是個老和尚,年紀估摸有五十來歲了,一身破舊的百衲僧衣,手裡託著個黑陶鉢,另一手杵著一支柺杖,似乎走了很長的路,說是和尚,卻不是光頭,頭上稀疏長出不少頭髮,一臉慈眉善目地站在轅門外,笑呵呵地看著來回巡弋的將士。

和尚是獨自一人從西邊過來的,來到西州後,首先進城欲拜見刺史,可惜這段日子城內百廢待興,曹餘忙得腳不沾地,和尚根本沒見著他的人,城裡打聽了一番後,得知城外大營裡還住著一位別駕大人,而且還是大唐皇帝陛下欽封的縣子。

所以此時此刻,和尚站在了大營的轅門外,笑呵呵的等待李素的接見。

李素如今已完全將西州大權交還給曹餘,相比曹餘的忙碌,李素卻顯得非常清閒,清閒得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便是琢磨今天該乾點什麼事來虛度漫長無聊的時光。

聽說有和尚求見,李素當即便來了精神。

和尚啊,應該會開光吧?至不濟也叫他給自己批個八字,算算流年什麼的……

***

ps:還有一更。。。(未完待續。)

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第四百八十三章 二女相見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下立判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四十七章 遭遇挾持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蕭然景象第八百五十七章 凌煙閣前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二百五十八章 驟變前夜第六百七十九章 奇襲血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茶道歧路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恩未報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四百五十一章 歸鄉路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二百四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五十二章 最後一搏 上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六百一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第一百六十六章 度日維艱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八百七十六章 又見名將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州立威 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獄中論勢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三百五十九章 忠君之事第六百七十五章 子夜奪門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欲靜不止第三百七十三章 草原戰事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州方略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第六百八十七章 援至解危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九百一十三章 過客歸宿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第五百六十一章 責罰甚重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秋遊園 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隱秘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造孟嘗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九百二十三章 封其後路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師凱旋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代交好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八百二十二章 詭譎莫名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二十九章 少年意氣第六百六十一章 酒後真言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第九百三十五章 風急浪險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
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第四百八十三章 二女相見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下立判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四十七章 遭遇挾持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蕭然景象第八百五十七章 凌煙閣前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二百五十八章 驟變前夜第六百七十九章 奇襲血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茶道歧路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恩未報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四百五十一章 歸鄉路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二百四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五十二章 最後一搏 上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六百一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第一百六十六章 度日維艱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八百七十六章 又見名將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州立威 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獄中論勢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三百五十九章 忠君之事第六百七十五章 子夜奪門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欲靜不止第三百七十三章 草原戰事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州方略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第六百八十七章 援至解危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九百一十三章 過客歸宿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第五百六十一章 責罰甚重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秋遊園 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隱秘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造孟嘗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九百二十三章 封其後路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師凱旋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代交好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八百二十二章 詭譎莫名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二十九章 少年意氣第六百六十一章 酒後真言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第九百三十五章 風急浪險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城县| 南宫市| 阿瓦提县| 盐津县| 信宜市| 余江县| 赣榆县| 收藏| 梅州市| 三明市| 珲春市| 涞源县| 揭阳市| 阿拉尔市| 罗江县| 舒兰市| 祁连县| 庆安县| 镇远县| 伊宁县| 左云县| 京山县| 手机| 枞阳县| 德昌县| 裕民县| 新竹市| 辉县市| 霍城县| 定西市| 越西县| 内黄县| 绥棱县| 津南区| 安国市| 宣汉县| 黔江区| 姚安县| 得荣县| 安溪县|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