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

長孫無忌的話確是謀國之言,一座地處偏遠,毫無產(chǎn)出,而且國庫每年還不得不撥付錢糧賑濟它,對大唐來說確實沒有留著它的必要。,

城池歸於大唐名下,原本得來名不正言不順,因爲這座城,大唐與高昌國的關(guān)係空前僵冷,高昌國主心懷不忿,又不敢公然收復(fù)西州,只好很消極的組織軍隊對絲綢之路上過往的商隊進行劫掠襲擾,由此而導(dǎo)致了不少嚴重的後果,大唐與西域的商業(yè)來往幾近斷絕,最直接的結(jié)果便是這幾年長安城的胡商明顯比往年少了許多,而且一些西域的特產(chǎn)比如葡萄釀,三勒漿,織花毛毯等等,價格一年比一年貴。

大唐雖然不怎麼看得起商人,但君臣對商業(yè)還是頗爲看重的,流通熙攘,互通有無,這個時候的君臣都知道這是強國富民之道。因爲西州這座孤懸大漠毫無價值的城池,而致大唐的商業(yè)受了影響,這筆賬怎麼算都虧了,所以不僅是朝臣,連長孫無忌和房喬兩位宰相都覺得不如放棄西州。

強大的民族自信心給了大唐朝堂豁達的風氣,無所謂寸土必爭的說法,因爲所有人清楚,放棄不是妥協(xié),而是因爲利弊,如果大唐想要,可以很輕鬆的再拿回來。

連宰相都是放棄西州的態(tài)度,下面朝臣的想法可想而知。

對長孫無忌的說法,李世民不置可否,只是淡淡一笑。

“西州,果真能放棄麼?”

長孫無忌濃眉一擰,頓時聽出味道不對了:“西州……莫非還有別的說法?”

李世民指了指地圖,笑道:“輔機你再仔細看看地圖,看看西州的位置,你看。西州四面皆是大漠,地處高昌,龜茲,吐蕃,突厥等國的團團環(huán)伺之中,既種不出糧食。也別無物產(chǎn),我大唐真正的國境實則在玉門關(guān)以內(nèi),出了玉門關(guān)再往前,哪怕推進千里,得到的無非也只是一片廣袤的荒茫沙漠,如你和朝臣所言,這些地方,包括西州這座城池,對大唐而言只不過是一塊雞肋……”

長孫無忌是國朝宰相。心思自是聰慧靈敏無比,凝目仔細再看了看地圖,頓時咂摸出一些不同的味道了,喃喃道:“一座處在羣狼環(huán)伺的城池,尋常時候自是無一可取,不過反過來說,若大唐與西域諸國開啓戰(zhàn)端,這座城……嘶!”

長孫無忌忽然兩眼圓睜。倒吸一口涼氣,失聲道:“若是戰(zhàn)時。這座城的存在可了不得!”

李世民哈哈一笑,面現(xiàn)得色,顯然,多年前對西州的佈局是他的得意之作。

“輔機不妨試想,若我大唐如今與西域諸國開戰(zhàn),西州恰如一顆釘子。死死釘在沙漠中央,西域任何一個小國的進和退,都避不開西州,不把這顆釘子拔除,西域諸國永遠只能採取守勢。而無法向前進一步,反觀西州,若屯兵於城內(nèi),進可直取高昌,龜茲,甚至西突厥,退可與玉門關(guān)守軍聯(lián)兵一處,據(jù)險而守,若我唐軍沿絲綢之路西進,西州的存在還可對南面的吐蕃形成威懾,令松贊干布不敢妄動一兵一卒,從而爲我王師取西域爭取主動,輔機啊,這座城……棄不得啊!”

饒是長孫無忌多年的涵養(yǎng),此刻也是面現(xiàn)驚容,彷彿不認識般直勾勾地盯著李世民。

“難怪……這些年朝臣多次諫言陛下放棄西州,陛下未曾納諫,原來陛下……欲圖西域諸國。”

長孫無忌失神地喃喃自語,當思路轉(zhuǎn)到正確的方向,凝目再看西州時,地圖上的西州竟那麼的璀璨亮眼,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無法讓人忽視。

李世民靜靜看著長孫無忌的反應(yīng),嘆道:“前隋對天下禍延太深了,大唐立國才二十年,正是百廢待興之時,無論農(nóng)桑,還是工坊,甚至是商賈之道,都需朝廷扶助,所以,絲綢之路對大唐來說太重要了,這些年西域諸國頻頻在絲綢之路上襲擾來往商人,絲綢之路已不太平,而這條路卻是貫穿大唐到西域的唯一要道……”

說著,李世民的語氣忽然加重了,一字一字地道:“這條路,一定要掌握在朕的手心裡,否則朕寢食難安。”

長孫無忌一驚。

雄才偉略的帝王佔有慾是非常強的,這一類人走路從來不看腳下,因爲腳下的路一定是他的,誰都不敢攔著他,遠處的路也是他的,如果不是,佔有它。

簡單粗暴蠻橫,可是他的拳頭大。

拳頭大的人不管做什麼事,都是理所當然的,再蠻橫無禮的事情做出來,自有無數(shù)人幫他把道理圓得完完美美。

“西域這塊地方,朕早欲圖之,只是數(shù)年前國力不敷,難以支應(yīng)大軍西進,只能先把西州佔住,大唐從此有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橋頭堡,佈局妥當以前,亦不能輕舉妄動,怕打草驚蛇,刺激西域諸國抵抗,於是朕只派了兩個折衝府佔住它,給西域諸國一種朕並不重視西州,只是順手佔之的錯覺,如今看來,朕這一顆棋子落得很圓滿……”

長孫無忌苦笑道:“何止西域諸國,臣等這些跟隨陛下多年的老臣都沒看出來,只知陛下志在大唐北方的薛延陀和東方的高句麗,或者,西面的吐蕃也多少被陛下所顧忌,只是臣等從來不知,陛下竟欲圖西域諸國,而且已經(jīng)布好了局,只等最後發(fā)動,這些年臣等卻被瞞了個死死……”

李世民哈哈大笑,臉上再次現(xiàn)出得色。

長孫無忌倒也不是完全說奉承話,李世民欲圖西域這個想法,朝中諸臣確實沒想到,更沒想到李世民已提前六年佈局,西州這枚棋子在六年前被李世民雲(yún)淡風輕地落在這個不顯眼的地方,任誰看在眼裡都是一步廢棋,然而當其餘的棋子在棋盤上擺開陣勢,一切佈局妥當後,回過頭再看當初的這一步廢棋,頓時發(fā)現(xiàn)這步廢棋在整個佈局中發(fā)揮著無比重要的作用,它仍靜靜待在棋盤上的原地,如同軍陣中的陣眼,無形中竟散發(fā)著沖天的殺氣。

長孫無忌琢磨了許久,看著地圖上西州的位置,聰慧的他漸漸已明白了李世民的所有意圖,緩緩道:“陛下意欲何時發(fā)動?”

李世民的臉色頓時有些不好看了,哼道:“原本以爲半年能平滅薛延陀,誰知戰(zhàn)事並不如朕想像中那麼順利,相比之下,薛延陀更是朕的心腹之患,一定要平了薛延陀才能騰出手來收拾西域,所以,這一等少說也要三個月到半年……”

“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只是臣想不通,西州既然如此重要,陛下爲何要派李素去呢?他……畢竟只是個娃子,豈能擔此重任?”

李世民笑道:“李素可不止是娃子,赴任西州不到一個月,便一舉斬殺十三名官員,徹底樹立了威信,他走的每一步都是算計過的,包括斬殺十三名官員,想必也不是衝動冒然之舉,接下來他必然還有不少大動作,西州缺糧缺錢,缺兵缺將,朕打定主意,若他果真無法支撐下去,必然會上奏疏給朕,請求朝廷撥付,以他的性子,若開口求助,也算是朕折了他的銳氣,那時朕再將他調(diào)回長安,從此以後想必他的棱角想必也會磨平了一些,朕用之再無顧忌……”

“遣李素去西州,也是朕的盤算,還是那句話,人才難得,西州守不守得住,並不要緊,若要朕來選擇,朕情願拿十個西州換李素這一個人才,只要他開了口,朕便讓他回長安繼續(xù)過他的懶散安逸日子,磨去了他的傲氣和棱角,朕才能放心用他……”說著李世民拍了拍手上的奏疏,笑道:“輔機你猜一猜,這娃子給朕的奏疏上寫了什麼?”

長孫無忌眨眨眼,也笑道:“怕是沒跟陛下開口求助吧?”

李世民嘆道:“正是,奏疏上只交代了爲何斬殺十三名官員,以及西州如何窮困貧瘠,官府盤剝百姓商人,城池地處羣狼環(huán)伺等現(xiàn)狀,但卻隻字不提需不需要朝廷撥付錢糧兵馬……”

李世民喃喃道:“這娃子,看著乖巧油滑,其實非常倔強,和東陽一樣……”

一絲淡淡的悔意閃過心頭,李世民搖搖頭,甩去了此刻不合時宜的想法。

長孫無忌在意的卻是另一件事,皺眉道:“官府盤剝百姓商人?臣記得西州刺史是……曹餘吧?貞觀二年的進士,他膽敢壞我大唐律法?”

李世民冷冷一哼:“曹餘所爲,朕早有耳聞,不然你以爲朕爲何讓李素去收拾這個爛攤子?接下來,且看李素如何施爲吧,朕只希望他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不要在意西州的得失,其次,儘量堅持久一點,堅持到朕平了薛延陀,大唐能騰出手來,對他,對大唐,皆是撥雲(yún)見日了。”

***

ps:人在海南,陪妻度假,每日更新不斷。。。(未完待續(xù)。。)u

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第五百八十一章 前路多舛第四百二十二章 王師徵西第三百三十三章 戍邊苦楚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二百五十三章 李素出宮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四十二章 畫眉深淺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yīng)第六百七十四章 東宮之變第八十八章 當街活擒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平之論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四百零七章 愚忠務(wù)實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一百四十七章 君臣城府第四百零三章 喪心病狂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四百二十三章 福兮禍伏第六百八十五章 如此盛世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五百零九章 無私奉獻第八百三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二百零六章 內(nèi)亂爆發(fā)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yún)變色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八百七十八章 不謀而合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遲暮第六百二十三章 懲戒清洗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六百三十章 吐蕃大相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lǐng)罪圈禁第七百七十章 夫妻同路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三百八十五章 走留之爭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八百七十三章 渡河之戰(zhàn) 上第六百四十六章 謀而後發(fā)第七百七十七章 積年恩怨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八百零一章 捅破窗紙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四百零九章 大敵將至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shè)計埋雷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州方略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guān)故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捨生忘死第七百六十五章 衆(zhòng)將登門 上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輕狂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六百五十一章 重翻舊案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莫名邀宴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歸途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六百二十七章 滿城風雨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八百一十四章 危機暗伏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
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第五百八十一章 前路多舛第四百二十二章 王師徵西第三百三十三章 戍邊苦楚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二百五十三章 李素出宮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四十二章 畫眉深淺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yīng)第六百七十四章 東宮之變第八十八章 當街活擒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平之論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四百零七章 愚忠務(wù)實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一百四十七章 君臣城府第四百零三章 喪心病狂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四百二十三章 福兮禍伏第六百八十五章 如此盛世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五百零九章 無私奉獻第八百三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二百零六章 內(nèi)亂爆發(fā)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yún)變色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八百七十八章 不謀而合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遲暮第六百二十三章 懲戒清洗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六百三十章 吐蕃大相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lǐng)罪圈禁第七百七十章 夫妻同路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三百八十五章 走留之爭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八百七十三章 渡河之戰(zhàn) 上第六百四十六章 謀而後發(fā)第七百七十七章 積年恩怨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八百零一章 捅破窗紙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四百零九章 大敵將至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shè)計埋雷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州方略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guān)故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捨生忘死第七百六十五章 衆(zhòng)將登門 上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輕狂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六百五十一章 重翻舊案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莫名邀宴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歸途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六百二十七章 滿城風雨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八百一十四章 危機暗伏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宝坻区| 南川市| 石城县| 油尖旺区| 慈利县| 闽清县| 萨迦县| 辽源市| 得荣县| 台湾省| 兴文县| 广安市| 浦城县| 宜城市| 达孜县| 泸定县| 偏关县| 克拉玛依市| 高碑店市| 兴业县| 栖霞市| 乌拉特前旗| 杨浦区| 前郭尔| 古浪县| 武鸣县| 鸡东县| 织金县| 石城县| 清涧县| 金乡县| 永城市| 曲沃县| 哈巴河县| 滁州市| 芒康县| 龙游县| 东乌| 博罗县| 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