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

熱門推薦:、 、 、 、 、 、 、

李素調任西州的原因很複雜,長安無論朝堂還是市井坊間,談論起此事時大多數都認爲是李素與東陽公主的曖昧私情被告發,而李世民本來屬意將東陽公主許配給高家,於是很果斷地拆散了這對鴛鴦。

後來高家鬧鬼,東陽受驚出家,一切塵埃落定,誰都沒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連長安坊間的百姓都不怎麼議論了,沒辦法,作爲世界上最繁華,人口超百萬的大唐都城,不但朝堂上的君臣很忙,連民間的百姓也很忙,君臣忙著處理各種國事,而百姓忙著議論各種國事,每天睡醒後便三五成羣聚在一起閒磕牙,到處打聽長安城或整個大唐又發生了什麼新奇事,然後就此事展開議論,如同前世刷微博一樣,各種日理萬機,各種憂國憂民,儼然一副朝堂重臣,社稷柱石的模樣,憂心忡忡地八卦著各種新奇事,李素和東陽公主的私情頂多只算是一個娛樂類新聞,佔了長安城幾天的頭條熱門之後,隨著李世民棒打鴛鴦和東陽的黯然出家,新聞的熱度漸漸冷淡下來。

後來李世民欲建大明宮,在滿朝反對聲中,李素站了出來,以一篇《阿房宮賦》再次成功佔據長安城頭條熱門的榜首,而這篇足堪名垂青史的長賦終於徹底惹怒李世民,再後來,李素升了四品別駕,卻被貶謫到數千裡之外的西州爲官,在朝堂和民間諸多人眼裡自然也成了順理成章之事,明升暗降的狗血套路在衆人心中幾乎已是毫無懸念的結論。

李素赴西州爲官的原因歸結起來,無非是被棒打鴛鴦,於是懷恨在心,藉著修大明宮的機會寫賦諷刺當今,最終被貶謫出京,個人自然是泄了憤,可也無可避免地成爲了政治犧牲品……

長安城內無論朝堂還是民間,對李素被調任西州的原因基本都是同一個猜測,很少有新的說法。

長孫無忌與李世民的關係有點複雜。他不但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同時也是多年的好友,說是“好友”,當然有點粉飾的意思。事實上用“狼狽爲奸”來形容比較合適,兩人湊一起沒幹過太多好事,缺德事卻幹了不少,相交多年,對李世民的心思。長孫無忌多少也能把握一二。

關於李素被貶謫,長孫無忌的看法與長安絕大部分人的看法不太一樣,他隱隱覺得李素被調任西州的原因不簡單,無可否認,李素的那篇《阿房宮賦》確實惹怒了李世民,臣子寫文章言辭刻薄地諷刺當今皇帝,在長孫無忌眼裡看來是作死,而且是花樣作死,這種作死的人在如今的朝堂上並不止李素一個,還有一位作死界骨灰級老玩家魏徵在那裡杵著呢。

李素寫的長賦確實很過分。誰聽了都生氣,但憑長孫無忌對李世民多年的瞭解,李世民生氣歸生氣,若說因爲這件事把李素貶謫到西州就有點不正常了。

天可汗的尊稱不是隨便說的,這三個字不僅代表著大唐皇帝對各番邦異國強大的威懾力,同時這位皇帝陛下還必須具有英明睿智的頭腦,公平公正的處世,包容萬物的氣度和寬懷博大的胸襟,所有這些合起來,再加上一支橫掃天下未逢敵手的精銳王師。這纔是“天可汗“三個字包含的全部內容,少了任何一樣都不會令各番邦異國心甘情願送上這個尊號。

所以李世民的胸懷是博大的,寬容得令旁人不可想象,朝堂那根著名的老攪屎棍魏徵同志專注黑皇帝十二年。大到社稷民生,小到雞毛蒜皮,都要拿出來唸叨一番,輕則喋喋不休,重則破口大罵,一次又一次地挑戰李世民的心理底線和自己的生存極限。可謂花樣作死界毫無爭議的頭把交椅,李世民不止一次想把這根攪屎棍大卸八塊,可是現在這根攪屎棍仍活得好好的,足可見李世民的胸襟何等博大。

若說李素一篇長賦就刺激得李世民非把他趕到西州才能泄憤,多少有點反應過度,所以長安城沸沸揚揚說李素因言而被貶謫的傳言,長孫無忌從來只是哂然一笑。

現在李世民很正式的問起這個問題,長孫無忌頓時明白這其中果然有原因,而且原因並不簡單。

長孫無忌不愧是一國宰相,心思無比靈敏,聞言頭一個猜測並非在李素身上,而是想到了西州這個地方。

“長安皆傳聞李素因言獲罪,臣卻以爲陛下胸襟如海,包容萬物,一篇長賦或有刻薄譏諷之辭,卻也不至於貶謫千里,對陛下的胸襟和聲名而言,都沒有好處……”長孫無忌說完看著李世民的臉,試探著道:“莫非……西州這個地方有何蹊蹺?”

李世民欣慰一笑,果然是多年狼狽爲奸……多年相知的老友,一開口就說到了點子上。

“朕親手拆散了他和東陽的私情,他心中自然暗藏怨憤,那小子這兩年在長安城闖過大大小小的禍不少了,朕哪次認真計較過?大理寺關幾天敲打一下便作罷,這次只是作一篇長賦譏諷朕幾句,朕又怎會與他一般見識?”

李世民嘆道:“年紀雖幼,可是……人才難得啊,大唐立國不過二十年,朕的江山百廢待興,太需要人才了,放眼朝堂之內,有忠直錚臣如魏徵者,有老成謀國如輔機和玄齡者,有當世大儒如褚遂良孔穎達者,還有英勇善戰如藥師和知節者……你們在朕的眼中皆是人才,所擅者不同,但你們身懷的本事卻是對江山社稷有用的,朕皆善待之,不敢稍有輕慢,李素也是一樣,於政,他獻上推恩之策,于軍,他造出了震天雷,於工,他獨創所謂流水生產法,哪怕居家享樂,他還弄出個浴池和什麼桑拿房……十多歲的年紀啊,也不知從哪裡學來這一身鬼神莫測的本事,而且看他的樣子,他拿出的每一樣物事皆是信手拈來,毫不費勁,朕常常懷疑,這小子到底還藏著多少本事沒被朕發現……”

李世民嘆了口氣,道:“如此人才,能被朕收爲己用,縱然譏諷朕幾句,朕豈會當真?何況還只是個孩子……”

長孫無忌頓時瞭然,道:“既如此,看來陛下將他調任西州是有原因的?”

李世民沉默片刻,點點頭道:“美玉亦需雕琢方可成器,雖是人才,終究年歲太小,缺少耐心也忍不住脾氣,所以在長安城闖下不少禍事,若朕再不插手管教,將來待他年歲長成,性子定下來,以他的脾氣,輔機你覺得他能活多久?更別說他還與太子結了怨,太子近年品性不佳,心胸狹窄,若待朕駕崩歸天,太子即位後,眼裡豈能容得下他?”

長孫無忌眼皮猛地跳了幾下。

這是李世民第一次與臣子公然談論太子品性,而且聽這語氣,李世民對太子似乎已積壓了不滿之意。

這句話若傳到外面,不知會掀起多大的驚濤駭浪。

長孫無忌沉吟不語,天家的事絕不能摻和,會要命的,哪怕是以他和李世民這些年的深厚關係,不該說的話仍不能吐露半個字,特別是立儲廢儲之事,更是關乎全家老小性命,這個時候只能當作自己瞎了,聾了,啞巴了。

接著,長孫無忌很明智地轉移了話題。

“那麼,陛下將李素調任西州,是爲了磨練他?”

李世民笑道:“不僅僅是磨練……”

說著李世民忽然直起腰,沉聲道:“來人,取大唐堪輿圖來。”

金帳簾子掀開,一名內侍雙手捧著地圖走到李世民面前,躬身恭敬地獻上地圖,然後退下。

地圖徐徐展開,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的目光落在地圖的山川河流城池上。

粗長的手指指著地圖,一路向西,長孫無忌的目光也順著手指的方向漸漸轉移。

“輔機且看,這個地方便是西州,它位處西域中央,北接庭州,西臨高昌龜茲,南面祁連山脈,與吐蕃和羌人接壤,東面與玉門關隔九百里之遙,輔機,爾觀西州若何?”

長孫無忌皺著眉,沉吟許久,緩緩道:“貞觀四年,陛下平滅東突厥後,挾大勝之餘威發兵西域,並順勢進駐當時還是高昌國所屬的西州城,兩個折衝府作爲常設,貞觀六年,陛下又在西州城內建刺史府,並遣第一任西州刺史,從此以後,原本屬於高昌國的西州漸漸成了我大唐的城池,而我大唐的國境也向西面推進了近千里,此舉當時引來高昌和西突厥的不滿,甚至連朝堂裡也有許多人反對……”

“臣記得西州這個城池,是因爲它……”長孫無忌苦笑了一下,道:“因爲它對咱們大唐來說負擔太重了,城中戶不過三千,丁不到兩萬,每年賦稅單薄,徭役稀缺,而且此城位處大漠中央,可謂不毛之地,既無糧食可種,亦無桑織可產,這座城池的百姓並無生計可言,不僅如此,大唐爲了這座城,還不得不每年撥付近千石糧食和無數錢財以爲賑濟,對國庫來說,委實是個不小的負擔,所以這些年無數朝臣都在議論,覺得此城如同雞肋般的存在,建議朝廷不如放棄它……”(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茶道歧路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二百八十八章 翁婿相會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八百九十五章 漸生悔意第五百三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零四章 驚天秘密第二百六十九章 逛遊教坊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軍開拔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鏖戰對峙第五百二十二章 暗藏禍胎第三百六十六章 美人恩重第四百章 終見曙光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二十八章 賣詩鬻文第六十五章 少年英傑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二百三十九章 毫州素布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課業繁重,不堪重負,今天請假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九百三十六章 長安西望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變色第九百一十二章 深夜驚喜第五百九十章 最壞打算第三百二十九章 隱見妖風第九百二十三章 封其後路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六百零三章 晉陽生變 下第四百一十章 去留之爭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六百零六章 幷州兵至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四百四十三章 債務歸屬第三百三十九章 夜半劫持第四百二十五章 烈火焚城第七百六十九章 傳統美德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八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九十六章 酒入天聽第九百六十二章 未了憾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二百九十二章 聖駕微服第六十二章 驢脣馬嘴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計東宮第五百一十章 進退得失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棚綠菜第六百七十九章 奇襲血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誅恕之爭第三百零八章 釋歸回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復鬆州 下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計埋雷第六百七十九章 奇襲血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財救命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八百七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七百六十章 爵封縣公第九十八章 指點迷津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三百五十七章 敵友難辨第五百零三章 謎團頓解第七百四十九章 謀劃奪嫡 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雨夜刺殺 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鏖戰鬆州 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第七百六十五章 衆將登門 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聚合爲黨第六百四十七章 醉酒禍言第五百二十四章 侯爺滅佛 下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五百二十二章 暗藏禍胎第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
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茶道歧路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二百八十八章 翁婿相會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八百九十五章 漸生悔意第五百三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零四章 驚天秘密第二百六十九章 逛遊教坊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軍開拔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鏖戰對峙第五百二十二章 暗藏禍胎第三百六十六章 美人恩重第四百章 終見曙光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二十八章 賣詩鬻文第六十五章 少年英傑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二百三十九章 毫州素布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課業繁重,不堪重負,今天請假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九百三十六章 長安西望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變色第九百一十二章 深夜驚喜第五百九十章 最壞打算第三百二十九章 隱見妖風第九百二十三章 封其後路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六百零三章 晉陽生變 下第四百一十章 去留之爭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六百零六章 幷州兵至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四百四十三章 債務歸屬第三百三十九章 夜半劫持第四百二十五章 烈火焚城第七百六十九章 傳統美德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八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九十六章 酒入天聽第九百六十二章 未了憾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二百九十二章 聖駕微服第六十二章 驢脣馬嘴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計東宮第五百一十章 進退得失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棚綠菜第六百七十九章 奇襲血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誅恕之爭第三百零八章 釋歸回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復鬆州 下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計埋雷第六百七十九章 奇襲血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財救命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八百七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七百六十章 爵封縣公第九十八章 指點迷津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三百五十七章 敵友難辨第五百零三章 謎團頓解第七百四十九章 謀劃奪嫡 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雨夜刺殺 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鏖戰鬆州 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第七百六十五章 衆將登門 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聚合爲黨第六百四十七章 醉酒禍言第五百二十四章 侯爺滅佛 下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五百二十二章 暗藏禍胎第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长市| 通州市| 峡江县| 和硕县| 莫力| 佛教| 麻栗坡县| 获嘉县| 嵊泗县| 怀柔区| 阿克陶县| 甘德县| 乐安县| 尼勒克县| 远安县| 长治县| 万州区| 分宜县| 丰台区| 渝北区| 康乐县| 合肥市| 平顶山市| 武强县| 油尖旺区| 锡林浩特市| 湘阴县| 论坛| 孙吴县| 政和县| 增城市| 贵德县| 扶风县| 台南市| 简阳市| 安福县| 浮山县| 武强县| 朝阳区| 定襄县|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