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輕狂

太子諭不是聖旨,但同樣有威懾力,大概相當於部級正式公文。

李承乾的這道太子諭用辭很有意思,首先是“胡安欺瞞太子”,第一句就把太子本人摘出去撇清了,也就是說,胡安在外面乾的勾當本太子毫不知情,第二句是“搜刮強搶胡女”,搶胡女用來幹什麼呢?“獻上邀媚”,多麼可憎的面目啊,簡直人人得而誅之,所以第三句“聞訊大怒,杖斃胡安”,英明太子殿下果然爲民除害了,代表月亮消滅了惡人,太子不僅沒背黑鍋,整體形象還昇華了,明察秋毫,維護正義的形象躍然紙上。

最後一句話最值得韻味,“國有國法,秉公嚴判”。

胡安已被杖斃了,換句話說,他已經受到了懲罰,現在太子諭裡面卻還要加一句“秉公嚴判”,這四個字若在官場新丁眼裡看來,根本就是滿頭霧水,人都被你杖斃了,我還判誰去?別鬧了好不好,大家都很忙的……

但若換了官場老油子,對這四個字的解讀自然就不一樣了。

“秉公嚴判”,判誰?自然不可能判死人,那麼就要把整件事情擺出來看了,整件事情的起因是胡安強搶胡女,被東市一名閒漢阻止,胡安毆打閒漢時,曾經的涇陽縣子李素站出來,把胡安毆打了一頓,而且極其殘忍地廢掉了胡安的四肢,被打的閒漢跑了,李素被關進了大理寺。

這是整個事件的過程,明事理的人都看得出,此事錯在胡安,胡安在這件事裡扮演的是正宗原汁原味的大反派,正義的太子殿下消滅了邪惡的胡安,胡安已死。那麼人死罪消,現在太子還要大理寺秉公嚴判,很明顯,判的不是胡安之罪,而是某人鬧市廢東宮屬官四肢之罪,因爲“國有國法”。

這道太子諭經過官場老油子這麼一解讀。隱含的意思便清楚了,而且話說得四平八穩,任何人挑不出錯處。

大理寺官員不淡定了,他們都不是官場新丁,太子諭的意思他們一眼就看懂了。表面上,太子殿下的姿態端得很穩,不偏不倚不枉不縱的形象,實際上,太子殿下在向大理寺施壓。要嚴懲行兇的李素。

**

東市事件的消息同一時間也報進了太極宮。

李世民聽到消息後兩眼發直,呆楞了半晌,似乎不太敢相信。

“再說一次,毆打東宮屬官的人是誰?”

宦官垂頭恭謹地道:“李素。”

“太平村那個李素?”李世民不死心地追問道。

“是,曾經的涇陽縣子,火器局監正,李素?!?

李世民遲疑道:“怎麼可能?上次領人衝撞度支司才幾天,朕剛剛處置過他。怎麼又打人了?”

“陛下,奴婢不敢欺君。打人者確是李素,據說這次李素下手特別狠,把東宮內給事胡安的四肢都廢了……”

李世民沉默片刻,臉上迅速浮起怒色:“這個,這個……混帳!怎麼又是他?他想要做甚?真想做長安城的惡霸不成?”

龍顏大怒,殿內風雲變色?;鹿賴樀秒p膝跪下,垂頭不敢出聲。

“此事因何而起,給朕據實道來!”

宦官急忙將事件始末道出,說得很客觀,在這位雄霸天下的英主面前。宦官不敢有一字添油加醋。

李世民聽著聽著,暴怒的神色漸漸冷靜下來。

“爲惡者原來是東宮屬官……”李世民神色迅速陰沉下來:“承乾的東宮裡面,用的都是些什麼人!”

“陛下,事發之後,太子殿下已下令將內給事胡安杖斃,並諭令大理寺秉公嚴判?!?

李世民神情稍緩,點頭道:“處置還算公允及時……”

說著說著,李世民咂摸咂摸嘴,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想了想,神情一怔:“胡安已被杖斃,大理寺判什麼?”

這就不是宦官能回答的問題了,於是趕緊垂下頭不發一語。

李世民畢竟是英明君王,回過味後,大致明白太子的意思了,神情又變得陰沉起來。

“太子每日在東宮做甚?”李世民忽然問了一個不相干的問題。

宦官眼皮直跳,帝王的每一句話不可能無緣無故,而這句話,絕不是他一個宦官能回答的。

“奴婢不知……”宦官語聲發顫。

李世民緩緩點頭,眼睛望向殿外刺眼的烈陽,不知在想些什麼,良久,淡淡地道:“李素先關在大理寺,朕想看看,此事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是。”

…………

…………

弄清事實之後,李世民暫時不想表態。認真說來李素的出手是基於公義,如今民間風氣純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事情比比皆是,貞觀年間有過好幾次遊俠兒當街殺人的事件,皆因公義而起,雖說俠以武犯禁,然而遊俠兒這種羣體還真不好處置,因爲他們在民間的威望不也是等閒事爾,所謂律法,他們從來不放在眼裡,朝廷縱想削除,亦不得不有所顧忌。

今日李素的行爲,說來也算是遊俠兒的典型作風,出發點是沒錯的,李世民登基後最重吏治,這樣的敗類官員若教他碰見,他也會揍,只是李素下手太狠了,出手便廢人四肢,這般狠毒心性也不知跟誰學的……

對李世民來說,李素揍人是小事,然而李承乾那道在別人眼裡看來頗爲高明,在李世民眼裡卻昭然若揭的太子諭,卻令李世民很不舒服。

貞觀元年冊立太子,當時太子李承乾才八歲,那時的太子多麼伶俐可愛,滿朝大臣齊口稱讚,謂其“豐姿峻嶷,仁孝純深”,這八個字用在一個八歲孩子身上,足可見朝臣對其何等欣賞了,連李世民當初冊立太子的詔書上也難得自誇了一句“早聞睿哲,幼觀《詩》《禮》”,亦可見老爹對這個嫡長子是何等厚愛。

然而,這個被滿朝君臣厚愛的太子殿下,這一兩年來卻漸漸變了味道。

今日這道太子諭不是開始,早在貞觀九年時便有徵兆,時年太子右庶子孔穎達,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東宮少詹事張玄素等教導輔佐東宮的臣子屢次上諫,言稱太子“遊玩不學,奢好聲色,足智飾非”,李世民不得不開始重視了。

東市事件李世民不表態,因爲他想看看,看看這件事最後會鬧到一個怎樣的地步,看看太子到底是怎樣的心性,這件事情是塊試金石,試的不是李素,而是大唐太子。

…………

消息仍在長安城內蔓延。

程府,長孫府,魏王府,牛府……長安城跟李素有過交集的權貴府上幾乎全收到了消息。

然而,收到消息後的各權貴竟然沒有一家有所表示,很奇怪的現象,幾乎風平浪靜,不泛一絲漣漪。

“這樁禍闖得不尋常呀……”

程府老流氓瞇著眼,露出深思的表情。

程處默急道:“咋又被關進去了,爹你去跟陛下求求情……”

程咬金兩眼一瞪:“求啥情?大丈夫做事有擔當,做的時候就該知道會有啥後果,指望外人求情,李家娃子積攢的情分經得起幾次耗費?”

“可……可也不能看他進監牢而不表示呀,咱家跟李素畢竟不一樣……”

程咬金斜睨了他一眼,懶得搭理這種蠢問題,而是擰著眉頭,露出深思之色,喃喃道:“不該呀,李家娃子這次闖禍到底爲了啥?上次揍度支司的郎中可以說是自污以求自保,事隔不到一月,又把人手腳廢了,這次到底爲了啥?揍的是東宮屬官,做出這番舉動無異主動跟太子結怨,以前辛苦謀劃的一切豈不是白費?而且下手這麼狠,李家娃子到底在想什麼?”

雖是耿直武將,畢竟也是久歷風浪的老狐貍,自認識以來,李素的種種行爲無不透出一股濃郁的,程咬金不知不覺已將李素當成了平等地位的人,所以造成了一種李素做任何事都有謀劃,都有目的的錯覺。

這也是現在程咬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李素東市廢東宮屬官一事,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他到底圖個啥?“長安小混帳”的名聲?已經夠響亮了,何須錦上添花?……倒向魏王?這是取死之道,李素不會做這麼蠢的事,……以得罪太子的代價藉以震懾朝臣?那就更蠢了……

程咬金想得腦仁疼,這一次小狐貍的舉動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然而他卻死活沒想到,李素這一次是非常單純的闖禍,不帶任何目的,沒有任何謀劃,只是因爲無法眼睜睜看著兄弟受欺負。

既是少年,何妨輕狂?

*****

ps:今天狀態很差,因爲日夜顛倒,較勁了半個月,仍舊每晚失眠。。。(未完待續。。)u

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七百三十二章 以直報怨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五百四十六章 荒野截駕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八百六十八章 試探揣度第八百六十一章 臨別餞宴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五百二十八章 鏖戰對峙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六百一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三十四章 難得糊塗第八百四十五章 責問訓斥第八百六十八章 試探揣度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利州武氏第四百二十六章 重賞之下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二十五章 郭駑獻詩第二十三章 白色聖光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六百五十八章 雨夜刺殺 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衣錦還鄉第八百八十四章 遼東城破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七百八十九章 所謂取義第六百五十一章 重翻舊案第四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六十二章 登門拜訪第三百三十八章 魑魅魍魎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軍開拔第四百章 終見曙光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三百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九百一十章 敵境孤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七章 天降橫禍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二百二十三章 吹皺秋水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三百九十六章 求兵乞命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認錯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九百零五章 大敗之後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二百二十四章 暗地交鋒第五百九十七章 危言聳聽第四百一十三章 共此一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六十四章 橫截聖意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一百七十七章 夏花絢爛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八百九十五章 漸生悔意第二百零四章 寂寞高手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八百四十九章 御前獻計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章節發重了,大家只要訂一章第六百二十五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七百九十三章 公主夜宴 上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
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七百三十二章 以直報怨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五百四十六章 荒野截駕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八百六十八章 試探揣度第八百六十一章 臨別餞宴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五百二十八章 鏖戰對峙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六百一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三十四章 難得糊塗第八百四十五章 責問訓斥第八百六十八章 試探揣度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利州武氏第四百二十六章 重賞之下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二十五章 郭駑獻詩第二十三章 白色聖光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六百五十八章 雨夜刺殺 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衣錦還鄉第八百八十四章 遼東城破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七百八十九章 所謂取義第六百五十一章 重翻舊案第四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六十二章 登門拜訪第三百三十八章 魑魅魍魎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軍開拔第四百章 終見曙光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三百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九百一十章 敵境孤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七章 天降橫禍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二百二十三章 吹皺秋水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三百九十六章 求兵乞命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認錯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九百零五章 大敗之後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二百二十四章 暗地交鋒第五百九十七章 危言聳聽第四百一十三章 共此一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六十四章 橫截聖意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一百七十七章 夏花絢爛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八百九十五章 漸生悔意第二百零四章 寂寞高手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見第八百四十九章 御前獻計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章節發重了,大家只要訂一章第六百二十五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七百九十三章 公主夜宴 上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州市| 曲松县| 武宁县| 双峰县| 苍山县| 平和县| 鞍山市| 于都县| 商南县| 桦川县| 松潘县| 收藏| 即墨市| 双柏县| 博乐市| 青冈县| 海林市| 阜新市| 怀仁县| 安福县| 婺源县| 阳曲县| 常宁市| 大理市| 江西省| 枣阳市| 明溪县| 青阳县| 武乡县| 沿河| 贡觉县| 湖口县| 静海县| 博客| 城固县| 宜都市| 虹口区| 明水县| 惠州市| 平遥县|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