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大業八年

初春凜冽刺骨的寒風從渾渾噩噩的少年身側掠過,發出了狼嚎般的嗚咽嘯聲;少年的身旁是無數和他一樣披著鎧甲,手執長矛的士兵,一眼望去,宛若長河般的滾滾鐵流橫貫大地。

刀刮般的風打在臉上,讓少年從一開始的迷惘中恢復了冷靜,記起自己叫郭孝恪,出生於開皇十四年,許州陽翟人,現在是大隋徵遼軍的一名士兵。

郭孝恪握緊了手裡的長矛,他知道自己將要面臨一場失敗的戰爭,因爲他已經不是原來那個被父兄視爲遊俠兒的忤逆子,而是一個來自後世的人。

想到面前的大隋軍隊將因爲征伐高句麗的失敗,而拉開亂世的序幕,郭孝恪不由重重地嘆了口氣,和周圍士兵的吐息一起在寒風裡凝成了白霧,在微明的天色裡猶如銀色的波濤在風中滾滾奔騰,籠罩四野。

風聲漸息,士兵們身上鐵色的盔甲在東昇的金色晨曦裡映出了冷光,天際逐漸變得明亮,夜幕向著天穹的另一方迅速地消逝。拂曉前的黎明終於過去,一輪紅日磅礴而出,驅散了最後的黑暗。這時,迅捷的馬蹄聲在風中迴盪了起來,由遠及近,變得越來越清晰。

在身旁士兵的私語聲裡,郭孝恪知道,此時能夠策馬奔馳的只有被突厥人,吐谷渾人和西域各國稱爲聖人可汗的皇帝楊廣,那個被李唐和史書稱爲昏君的隋煬帝。

山呼海嘯的巨大聲音忽然從遠處響起,‘吾皇萬歲’的呼聲就像驚蟄時的春雷一般,連綿不絕,挾帶著排山倒海的氣勢逼近著郭孝恪所在的隊列。

從一百一十三萬徵遼大軍中挑選出來的精銳士卒列成的巨大軍陣前,一身鎏金鎧甲,身批明皇色大氅的楊廣騎著一匹白色的高大駿馬在搭建的高臺上飛馳而過,他親自扛著的巨大旗幟在獵獵的朔風裡被扯地筆直,曾經撻伐天下的他也有過上陣廝殺,親歷戰場的歲月,豪邁不下勇將。

郭孝恪耳邊響起了聲嘶力竭的歡呼聲,然後他也隨著這些來自天南海北,鄉音各異的大隋府兵們一起呼喊了起來,此時的楊廣正處於他的人生巔峰,從他即位起,開科舉,舉賢良,收天下書籍建副本於洛陽觀文殿,修建大運河,巡控南北,接著北擊突厥,侵略林邑,琉球,馴服契丹,西討吐谷渾,伊吾,威服西域各國,重開絲綢之路,文治武功之隆沒有幾人能夠相比,在徵遼失敗前,他是天下人心裡的英主。縱使有些小過,人們也大都不放在心上。

“要是現在突然死去的話…”看著意氣風發,接受百萬士兵歡呼的楊廣,郭孝恪心裡升起了這樣的念頭,不過很快他就回過了神,現在的他只是這支大軍裡的一員,在接下來的八個月,他要爲了活下來而拿起武器殺人,或者死去,成爲大地上的一具無名屍骨。

自嘲地笑了笑,郭孝恪看向了正前方,和他一起的還有那些遠離故鄉,集結於此的大隋府兵,各種輔兵和徵調的民伕,一百一十三萬雙眼睛看向了他們的皇帝,儘管大多數人只能看到那隱約可見的閱兵樓臺,但是仍舊伸長了脖子,惦著腳朝前眺望著,希望能夠看到天子的身影。

高聳的閱兵樓臺腳下是墨青的磚牆,萬里長城像一條巨龍蜿蜒到山巔,但是仍要匍匐於站立於高臺之上的大隋天子腳下。

俯視著平野裡軍容鼎盛的百萬大軍,楊廣張開了雙臂,接受著士兵們的歡呼聲。

黃門侍郎裴世矩看著皇帝的背影,知道皇帝這幾年過得並不容易,從大業元年開始,大隋就沒有停止過對外的戰爭,而且每一次都獲得了大勝,但是對於得國不正的皇帝來說,只有建立比父親文帝更偉大的功業,才能震懾住那些心懷叵測的門閥世家。

閱兵的樓臺前,刀槍箭戟遮蔽了天空,將士們奮力高呼著‘吾皇萬歲’,讓隨行前來觀戰的西突厥處羅可汗,高昌王伯雅,和作爲大隋僕從軍出征的靺鞨渠帥度地稽以及契丹各部頭領都是面露怯色,如此龐大規模的軍隊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他們中國的強大,五胡亂華的時代已經過去,重新統一的中原帝國在向他們炫耀武力。

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看著幾位外國君主的反應,目光投向了閱兵臺下遠處綿延數十里的大軍軍營,爲了征討高句麗,大隋已經做了數年的準備。

大業三年,皇帝下令修築從關中通往涿郡的馳道,路寬百步,規格是秦馳道的一倍,總長達三千餘里,此外還修築了兩條以薊城爲交匯的陸路幹道,一條自南向北,一條由東往西。

大業四年,皇帝再發河北諸軍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黃河,北通涿郡。這是南北大運河中最長最重要的一段,‘長三千里,廣百步’。在修運河同時,運河兩岸還築起御道,種上了楊柳樹。除此以外沿運河又建立了許多糧倉,作爲轉運或貯糧所。

大業五年,皇帝在薊城建臨朔宮,以作爲日後對高句麗的前線行宮。

大業六年,皇帝更是親自發明旨,‘自今已後,唯有功勳,乃得賜封,仍令子孫承襲。’從那個時候,誰都知道皇帝是鐵了心要將從晉朝以後失去的遼河流域從高句麗人手裡拿回來。

大業七年,大隋開始爲這場戰爭進行最後的準備,無數的糧食衣物,兵器鎧甲從江南和全國各地運往涿郡,還有大量未經訓練的民丁成爲募兵在涿郡集結整編。

一百一十三萬的大軍中,主力是四十五萬能征慣戰的精銳府兵,這支大隋舉全國之力打造的大軍,有史以來恐怕也只有秦始皇滅楚時動員的軍隊能與之相較。

看了眼笑而不語的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蘊和內史侍郎虞世基將處羅可汗等幾位外國君主臉上的震怖表情都盡收眼底,也露出了矜持的笑意,如此壯觀的軍陣,想必高句麗人也定會嚇得肝膽盡裂,只要大軍開到,恐怕就要獻城投降了。

閱兵的樓臺下,各軍陣前的將軍們領受了皇帝近臣的命令以後,派出了身邊的親兵。“止!”一隊隊騎兵執著本軍的軍旗,在各自的軍陣飛馳,所過處,士兵們都停下了呼喊。只是片刻之後,一百一十三萬士兵所在的平野安靜了下來,天地間只剩下了獵獵的風聲。

高聳的樓臺上,看著張開詔書的裴世矩,楊廣忽然喊住了他,“這道討伐的旨意就由朕親自念給將士們聽吧!”楊廣曾經親自平定南朝,登基以後,更是親自帶兵西巡,打敗了吐谷渾,以皇帝之尊遠涉河西走廊和青海,其間橫穿祁連山,爬冰臥雪,沿途連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重開絲綢之路,將整個西北納入行政版圖。

“遼東之地,周爲太師之國,漢家之玄菟郡耳。魏晉以前,近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臣。若以高句麗抗禮,四夷必當輕漢。且中國之於夷狄,猶太陽之於列星,理無降尊,俯同藩服。”楊廣的聲音中氣十足,一點也沒有沉溺於酒色的君主孱弱的樣子。

聽著皇帝歷數高句麗的不臣之舉,郭孝恪才知道,楊廣徵高句麗根本不是後世所謂的好大喜功和心血來潮,自魏晉以來,高句麗就趁中國內亂之機向西北進行擴張,經過多次和鮮卑慕容氏等北朝幾致亡國的生死相搏,至後燕時終於全面制了遼河流域。

對高句麗而言,佔據遼河流域不但可以獲得大量肥沃的耕地,補充國內的不足以增強國力,其次可以在此招降納叛,收攬中國逃避戰亂的人才,直接導入漢人先進的文化制度和科學技術;再次利用遼河流域易守難攻的地理環境,屏藩本國,同時爭取對東胡各族的主導權,擁有與中國抗衡的實力。

隋朝統一天下以後,從文帝楊堅開始,就致力於恢復漢朝時的疆域,不斷對外用兵,到大業年間,已先後臣服突厥,吐谷渾,西域諸國,重建了對四夷的朝貢制度,但是隻有高句麗依然對抗著中國,不時勾結契丹和靺鞨入寇邊疆,掠殺邊民,同時還和被擊敗的突厥人暗通款曲,對隋朝君臣來說,始終是心腹之患,不得不除,更何況朝鮮半島北部自漢朝起就是中國領土,對於一心要建立遠超漢朝世宗孝武皇帝功業的楊廣來說更是必取之地。

詔書唸完以後,出征前的祭祀軍神開始了,繪著兵主蚩尤的五彩大纛豎立在了閱兵臺前,接著一排刀斧手推著抓來的高句麗人跪在了大纛前。

呼嘯的北風裡,跪在地上的高句麗人驚恐地哭叫著,可是他們的哀嚎聲被當成了祭獻給兵主蚩尤最好的禮樂聲,刀斧手們毫不憐憫地砍下了他們的頭顱,讓噴出的鮮血濺灑在大纛上。

站在隊列後排的郭孝恪並沒有看到那一顆顆人頭落地時的血腥情景,只是從前面那些大聲喊叫的士兵那裡知道被拿來祭旗的高句麗人足有好幾百,刀斧手都換了幾批。

隨著最後一顆人頭的落地,祭祀兵主蚩尤的五彩大纛前變得死寂一片,所有的屍首被拖了下去,只有風中仍舊瀰漫著一股濃重的血腥味道。

高聳的樓臺上,聞著空氣中腥甜味道的楊廣振臂一揮,樓臺下的擂鼓大漢們敲響了碩大無朋的金鼓,號令連聲響起,各式各樣的軍旗在朔風裡獵獵作響,在數萬戰馬的嘶鳴聲和鐵蹄聲裡,一百十三萬的徵遼大軍的先鋒部隊在初春的陽光下從涿郡出發,向著遼東大地啓程了。

將士們的盔甲折射出奪目的光芒,刺著樓臺上所有人的眼睛,那些隨同皇帝一起出徵的女官和嬪妃們甚至尖叫了起來,就連楊廣也無可奈何地擡起一支手來遮擋這耀眼的光芒。

此時的郭孝恪,僅僅只是百萬大軍中的一名小卒,對地位沒有太多的奢求,只想著如何活下來,儘管他以前是個練家子,可是在這千萬人互相廝殺的冷兵器戰場上他不會比現在身邊的那些大隋士兵強上多少。

第137章 軍中夜談第309章 夜戰虎牢關第195章 救命稻草第89章 攻城開始第83章 人才第232章 傳國玉璽第265章 佛道之爭第239章 內應第324章 天下一統(三)第133章 水師慘敗第16章 死士營第251章 親征第221章 楊吉兒和郭孝恪的初次見面第221章 楊吉兒和郭孝恪的初次見面第297章 誘敵出洞第148章 魏徵之心第137章 軍中夜談第157章 隋軍流寇第64章 原來皇上是詩仙第266章 城隍廟第328章 天下一統(七)第199章 敗楊玄感(二)第39章 宴會第90章 殺俘第211章 郭孝恪的孩子第19章 死士營之敗第261章 大勝第200章 敗楊玄感(四)第83章 人才第268章 當街刺殺第147章 殺將第38章 二郎打虎第162章 上柱國大將軍第170章 羅藝第185章 小裴將軍第187章 涿郡之變第66章 海客第270章 漢人正統第241章 敗宇文成都第211章 郭孝恪的孩子第222章 蕭皇后的恨意第281章 於仲文之死第160章 來護兒的決定第4章 孟金叉第28章 兵棋第52章 首勝第78章 郭孝恪的決定第301章 大漢軍國主義第68章 李淵的猶豫第230章 破碎的英雄夢第54章 碩鼠第195章 救命稻草第181章 是友非敵第312章 戰滎陽(一)第265章 佛道之爭第231章 末路的皇帝第93章 俘虜第326章 天下一統(五)第157章 隋軍流寇第311章 擒王伯當第260章 大戰開始(三)第34章 訓練第265章 佛道之爭第302章 各懷鬼胎第18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13章 戰滎陽(二)第94章 遼東城下第251章 親征第238章 疑兵之計第145章 火燒淵子游第293章 契丹少女第291章 袁天罡第18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98章 敗楊玄感(一)第318章 戰滎陽(七)第77章 木蘭和無垢第50章 擊潰左翼第274章 房謀杜斷第269章 藥王妙手第235章 內應第45章 早有預謀第158章 宇文述之死第138章 九軍主帥第236章 即將到來的碰撞第283章 郭孝恪的算計第284章 江南虯髯客第29章 面聖第116章 良配第273章 一發而動全身第310章 破關第97章 撤走第6章 馬槊第84章 雙基第14章 木蘭第10章 蕭摩訶之槊第322章 天下一統(一)第91章 魏霸山城第41章 睥睨自雄第80章 敗柴紹第12章 賀廷玉
第137章 軍中夜談第309章 夜戰虎牢關第195章 救命稻草第89章 攻城開始第83章 人才第232章 傳國玉璽第265章 佛道之爭第239章 內應第324章 天下一統(三)第133章 水師慘敗第16章 死士營第251章 親征第221章 楊吉兒和郭孝恪的初次見面第221章 楊吉兒和郭孝恪的初次見面第297章 誘敵出洞第148章 魏徵之心第137章 軍中夜談第157章 隋軍流寇第64章 原來皇上是詩仙第266章 城隍廟第328章 天下一統(七)第199章 敗楊玄感(二)第39章 宴會第90章 殺俘第211章 郭孝恪的孩子第19章 死士營之敗第261章 大勝第200章 敗楊玄感(四)第83章 人才第268章 當街刺殺第147章 殺將第38章 二郎打虎第162章 上柱國大將軍第170章 羅藝第185章 小裴將軍第187章 涿郡之變第66章 海客第270章 漢人正統第241章 敗宇文成都第211章 郭孝恪的孩子第222章 蕭皇后的恨意第281章 於仲文之死第160章 來護兒的決定第4章 孟金叉第28章 兵棋第52章 首勝第78章 郭孝恪的決定第301章 大漢軍國主義第68章 李淵的猶豫第230章 破碎的英雄夢第54章 碩鼠第195章 救命稻草第181章 是友非敵第312章 戰滎陽(一)第265章 佛道之爭第231章 末路的皇帝第93章 俘虜第326章 天下一統(五)第157章 隋軍流寇第311章 擒王伯當第260章 大戰開始(三)第34章 訓練第265章 佛道之爭第302章 各懷鬼胎第18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13章 戰滎陽(二)第94章 遼東城下第251章 親征第238章 疑兵之計第145章 火燒淵子游第293章 契丹少女第291章 袁天罡第18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98章 敗楊玄感(一)第318章 戰滎陽(七)第77章 木蘭和無垢第50章 擊潰左翼第274章 房謀杜斷第269章 藥王妙手第235章 內應第45章 早有預謀第158章 宇文述之死第138章 九軍主帥第236章 即將到來的碰撞第283章 郭孝恪的算計第284章 江南虯髯客第29章 面聖第116章 良配第273章 一發而動全身第310章 破關第97章 撤走第6章 馬槊第84章 雙基第14章 木蘭第10章 蕭摩訶之槊第322章 天下一統(一)第91章 魏霸山城第41章 睥睨自雄第80章 敗柴紹第12章 賀廷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省| 卢氏县| 内黄县| 资源县| 洛南县| 读书| 开原市| 柳州市| 喜德县| 玉门市| 东城区| 长治市| 怀柔区| 香港| 辰溪县| 罗甸县| 阿坝| 延川县| 天全县| 于都县| 河间市| 贺兰县| 盱眙县| 本溪市| 水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霍林郭勒市| 张家川| 建水县| 东台市| 浦北县| 天祝| 博兴县| 酉阳| 上蔡县| 保山市| 体育| 施甸县| 阿鲁科尔沁旗| 罗城|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