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

孫傳庭的大軍七千人選擇紮營地方離高迎祥、羅汝才、李自成等各部義軍僅僅相距二十里不到,各部義軍前腳到了周至縣內,就被孫傳庭部派出的先鋒兵馬發現,所以義軍各部不得不悲劇的發現,自己這邊還沒緩過氣來,眼前又出現了另一支明軍。

在義軍各部進行休整的時間裡,孫傳庭早已經下令麾下各部完畢,將七千明軍開到了義軍的跟前不到一里之地,此時高迎祥、羅汝纔等部就是想走都走不了,往後退那是成縣,如狼似虎的那明軍就在那,雖說那應成縣城裡還有十萬兵馬,但卻都不管用,眼前又是陝西巡撫孫傳庭的數千兵馬,哪個看起來都不是好啃的骨頭,身後的明軍自不用說,用著十萬兵都只能拖住一時,多五萬也就湊個數,用不著去觸那黴頭,那就只能擊敗跟前的陝西巡撫孫傳庭了。

但說的容易,孫傳庭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要不然也不會屢次擊敗義軍各部了,雖然看上去孫傳庭部兵馬應當不破萬,比起身後成縣的那支萬餘人的明軍要好對付的多,不過如果各部義軍是否能咬下這塊硬骨頭,還真是兩說。

總歸是不咬也得咬,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事,要不然繼續拖延下去,等著身後成縣的萬餘人的明軍騰出手來,到時候和孫傳庭裡外夾擊,到時候不死也得死了,這是百分百的,所以高迎祥、羅汝纔等人隨即下令各部各營伺機打退孫傳庭部再行撤退,周至縣的主意是一點都不敢打了。

結果,還沒等各部出動,明軍就一馬當先殺了過來,爲首的正是年初在商洛斬殺了義軍整齊王的孫傳庭所部明軍大將羅尚文,孫傳庭的七千大軍浩浩蕩蕩,聲勢卻好比數萬。

各部義軍原先如今已陷入絕地,除非是殺敗了眼前的孫傳庭部,若是能再攻破周至纔有機會東山再起,即使不攻打周至,衝出去後收攏兵馬再戰也比現在好,又豈能在此俯首就擒。

孫傳庭則也是想要趁此機會一舉擊破流賊,如今幾家流賊十餘萬大軍只剩下不足三成,堪稱天賜良機,若是不在此破了這數支流寇,下次就難有此等機會,所以雙方都是咬牙切齒,各自磨好刀了,卯足了勁的戰陣廝殺。

相比臨時準備應戰的義軍各部,孫傳庭早在三個時辰前就發現了義軍所在,這才急匆匆的趕來,到了地方後就小心翼翼的行軍佈陣,有備攻無備,以圖萬無一失,高迎祥、羅汝纔等各部又多在臨時休整,根本未想到明軍會突然來襲,等到發現了明軍,還沒等收攏好兵馬進攻,孫傳庭部就從四下殺了出來。

如此一來,天時地利都被明軍給佔了,人和則是雙方都有,義軍各部若是敗了那就是各家首領身家全喪,一朝回到解放前,兵丁死無全屍,自然是抵死反抗,明軍卻是抱著必勝之心,一往無前。

如此戰況竟然一時間膠著著,雙方你來我往的廝殺,這樣一來反而是對義軍有利,因爲義軍畢竟人數衆多,而官軍人少,若是如此膠著廝殺,難免官軍人少的弊端會暴露出來,而且,往日裡流寇反賊皆是如若戰事不利就一戰即潰,如今日般被四下埋伏後顫抖如此之久,孫傳庭也是第一次見。

雖說難得,孫傳庭卻是不勝不行,他把麾下能調動的兵馬幾乎都調來了,七千精銳的兵卒,若是還敵不過流寇,這豈能可以?

只是此時雙方膠著,孫傳庭也無辦法,只能接連督促麾下各營進攻,意圖衝破流寇的大營纔好。

此時戰陣之中卻突然起了變化。

原先一馬當先衝陣的孫傳庭麾下大將羅尚文竟然接連衝殺至闖王高迎祥的軍中,只見羅尚文左右突擊,一時間將高迎祥所部衝的七零八落,一萬七千餘高迎祥所部未擋得住羅尚文區區先鋒兩千兵馬,被衝的紛紛掉頭就跑,連原先護著的闖王都不顧了。

義軍其他各部要好一些,但也半斤八兩,而高迎祥部卻是諸部義軍中堪稱士氣最低落的,畢竟先後被明軍給吃掉的高迎恩部、黃龍部都是闖王高迎祥的部屬、附庸,己軍本陣四萬人又在昨夜丟了一大半,接著就是一日的狂奔逃跑,如今剛剛緩了一口氣,明軍就來襲了,怎的還撐得住?

所以高迎祥部理所當然的第一個崩潰,前軍數千人被殺的四下逃竄,而高迎祥位於中軍接連斬殺了近百個意圖逃跑的流賊,逼著前軍各營從新擋住明軍,結果卻讓已經衝進了陣的孫傳庭部輕而易舉的發現了高迎祥闖王大旗的所在。

羅尚文幾番衝殺就殺至高迎祥跟前,還沒等高迎祥反應過來,羅尚文一刀砍在了闖王高的大旗上,闖王大旗應聲而倒,而此時原先還能儘量保持住局面的各部義軍這才發現,中軍高迎祥部竟然被破陣了。

孫傳庭連忙下令讓麾下明軍大聲叫喚宣傳,於是雙方廝殺陣中不停傳來。

“賊首高迎祥授首。”“生擒賊寇闖王。”“賊首已授首,爾等流寇還不束手就擒!”如此呼喊。

原先明軍這般叫喚自然無人肯信,但現如今連闖王的大旗都倒了,四下兵荒馬亂的膠著廝殺,又怎麼能看得見闖王高迎祥的蹤跡,這樣一來難免有人相信,不信的也不由心慌意亂,原先高迎祥所部的前軍兵馬數千人就被羅尚文所領明軍衝的潰不成軍,此時更是如此,高迎祥部一萬七千餘人頓時猶如炸營一般的潰散逃竄。

而此時的闖王高迎祥?

中軍大旗被砍,麾下各營也是紛紛逃竄,高迎祥眼看抵擋不住,自然就打算暫時退兵,以圖他計,這說的從容,跑起來絕對不從容,只是還沒等高迎祥調頭,孫傳庭所部羅尚文在砍了中軍大旗後就發現了離著不遠的闖王高迎祥,立時衝殺而來。

高迎祥也是人黴,若是往日,即使是戰敗,那也至少能保留一部分實力東山再起,如今眼看著就連一直賴以縱橫大明的各個老營都被明軍衝潰,雖說並非今日一日之禍,實乃接連受到的明軍的打擊,士氣低落,戰力早已不復所致,但竟然被明軍衝到眼前,那就是徹徹底底的悲劇了。

羅尚文衝的快,明軍一眨眼就到了高迎祥的眼前,還沒等高迎祥身邊的百餘親衛阻攔,就給如狼似虎的明軍斬殺了個一乾二淨。

“賊首受死。”羅尚文猙獰著臉,舉起刀來一刀就向高迎祥這個賊軍之中穿著最華麗者劈了過去。

高迎祥只覺得頸部一涼,手中舉起擋住眼前明軍將官的兵器竟然被掃到一邊,眼看著就要被授首,縱橫陝地,甚至是大明十餘年的一代梟雄即將身死。

一邊還殘存著擋住明軍的親衛將闖王往身後一推,擋住了羅尚文的刀鋒。

“闖……闖王,日……後要……爲我等……報仇啊。”那名親衛結結巴巴的說了這麼一句,也總算讓高迎祥躲過了一時之危。

其他還殘存的十幾個親衛連忙纏住殺來的明軍,使得闖王能退到最後。

“闖王快走,我等擋住。”殘存的親衛回過神來抵死反抗。

高迎祥顧不上那麼多了,雖說這些親衛不少都是家中子弟,本就是用來做最後一道屏障,此時紛紛用自己的命來換他的,要是婆婆媽媽的白虧了造了十幾年大明的反的反賊之名了。

所以高迎祥乾脆利落的調頭就走,這些親衛,日後爲其報仇是定然,但此時卻不是時候,先逃出去纔是主要的。

羅尚文卻不想讓高迎祥這麼容易就逃走,而且,他的如意算盤不是殺了高迎祥,而是生擒,因爲相比起死的高迎祥,活著的闖王更容易跟朝廷邀功。

羅尚文一把從身邊的親兵身後拿來弓箭,彎弓搭箭,神速般一箭射出,已經逃出了十餘步的高迎祥應弦而倒,從馬上墜下。

羅尚文的箭並未射到高迎祥的要害位置,而是一箭射在了腹部,一時間並非是致命傷,卻足以讓對方受到重創,墜馬無力再行反抗。

此時剛剛殊死抵抗的高迎祥親衛也被斬殺殆盡,而此時的闖王高迎祥竟被從馬上墜落而昏死過去,輕而易舉被明軍俘虜。

這下剛剛陣中傳言的‘賊首授首’,徹底成了現實,靠的近的義軍兵卒在發現他們的闖王竟然已經被明軍生擒,豈能不慌。

中軍大旗也倒了,闖王也被生擒了,那還怎麼辦?逃吧!

於是高迎祥部徹底崩潰,連絲毫挽回的餘地都無,而其他各部義軍先前雖說發現高迎祥部中軍大旗已倒,如今更是從明軍口中得知闖王已被生擒。

雖說眼見爲實,耳聽爲虛,但禁不住闖王的中軍大旗倒了,明軍的話有了足夠的說服力,而且,現如今高迎祥部也確實徹底崩潰,若非是高迎祥授首或者被抓,一萬七千餘的大軍,哪裡會說敗了就敗了?這還是敗在了區區兩千的明軍之下,近十倍的兵力差距。

義軍各部本就以革左五營和高迎祥部兵力最多,這下高迎祥部潰了,劉哲部眼看勢頭不對,他這邊只有兩千餘兵馬,一直是在依附著高迎祥部,實力強悍的高迎祥部都被明軍打敗,僅憑著兩千兵還怎麼擋?所以劉哲迅速的一邊收攏高迎祥的敗兵,一邊往後挪,沒明擺著調頭就跑的原因是大部義軍如今依舊在與明軍廝殺,若是他開了這個頭導致義軍各部的潰散,別的不說,日後這陝地的義軍怕就都得罪光了,一時間也脫不開身。

而另一邊的羅汝才部五千餘人與劉哲部離著高迎祥部是最近的,隔開了革左五營和李自成部的五千騎兵,眼看著劉哲部的舉動,羅汝才自然是看的一清二楚,羅汝才也是最早發現闖王高迎祥的中軍大旗已倒,那時他就意圖撤退了。

既然連高迎祥都敗了,自己這些會盟的義軍理當沒有陪著殉葬的道理,既然劉哲不好做這個出頭鳥,他羅汝才就正合適了,反正,敗上一陣也沒什麼,收拾兵馬再戰就是,對於義軍來說本就是家常便飯的事。

不過羅汝纔是打算與各營一起後撤,而不是像劉哲那樣只顧一家,只是還沒等羅汝纔等到革左五營和李自成部的答覆,李自成部的四千餘騎兵就騎軍從另一個方向而去,正是明軍孫傳庭部防禦最薄弱的地方。

也應該說是明軍所部防禦本來就四處就是漏洞,若是整隻大軍五萬餘人突出去不太可能,但僅僅以李自成部四千餘騎兵來說就是輕而易舉了。

孫傳庭部人數只有七千人,與流寇正面對陣是夠了,拿來堵截那就不夠了,雖然孫傳庭早有準備的在四下各自佈置了百餘兵馬,卻也都是杯水車薪而已,比起反賊動則萬餘大軍潰逃來說太少了,僅僅以李自成部的四千餘騎兵就別想攔得住,也是因爲騎兵本就速度奇快,明軍想追也沒地方追去。

所以讓孫傳庭咬牙的是,向來被他視爲高迎祥、羅汝才之後威脅最大的李自成部逃跑了,而且這不但逃跑了,還帶出了至少三千餘的騎兵,明軍斬殺的李自成部只能區區幾百而已。

李自成部跑的最快,李自成在剛得到羅汝才的傳令的時候就已經打算跑了,羅汝才的下令只是讓李自成跑的名正言順而已,不至於讓日後各部義軍提起他李自成皆要說是個不講江湖道義的人而已,雖然這江湖道義不值幾個錢!

至於其他義軍各部,如羅汝才、革左五營、劉哲部在抵抗了一陣子後開始各自伺機尋了個漏洞逃跑,先是羅汝才部與劉哲部領著各自麾下千餘兵馬狼狽而逃,羅汝才部此次前來聲源高迎祥的一萬兵馬只走的了一成多,畢竟羅汝才部不是李自成部那等騎兵,來去自如,更別提孫傳庭在發現李自成部逃竄之後,竟然追都不追,反而調集了原先堵住李自成的千餘兵馬來合圍剩下的反賊各部,這才使得羅汝才與劉哲二人麾下本部七千人再加收攏的高迎祥百病四五千人共計萬餘兵馬,結果竟然二人倉皇間只帶出了兩千餘人而已。

而革左五營就要更難看一些,概是因爲革左五營雖然兵力最多,但卻不是戰力最強的一支,反而是次於高迎祥,本就是五家湊成一家,從成縣裡撤出來時就各家都有,甚至還有一些小的營盤的兵丁湊進來混數的,壓根約束不動,官軍衝陣時還穩得住,革左五營離著高迎祥部又最遠,不像羅汝才和劉哲發現了高迎祥部已敗,所以暫未受到波及,等著羅汝才讓革左五營各營退兵,老回回、革裡眼、賀錦等人自然是滿心點頭。

他們本來就不想給高迎祥賣力,如今高迎祥都敗了,生死未卜,沒道理他們還得死死擋著明軍,所以五營隨即下令退兵,這樣一來,反倒是麻煩了。

五營魚龍混雜,如若是一開始的五營也就罷了,勉強各自還指揮得動,但現如今革左五營途中爲了減少損失,與其他的小營盤是駐紮在一塊的,本意是找機會吞了了事,彌補這幾日的折損,這下要退兵,又被明軍圍在陣中,人頭聳動的根本看不分明明軍有多少人,哪裡還能保持住一開始僵持著的局面。

於是等著其中一部剛動,其他各部就開始跟個鏈條似的逐一崩潰,剛剛還勉強能夠支撐的下去的局面更加崩壞,沿途收攏的幾個小營盤開始往後退,根本不聽號令的在陣中東闖西闖,把革左五營的防禦陣從裡到外衝了個稀巴爛。

老回回、革裡眼、賀錦等人臉綠的跟什麼似的,本以爲收攏這些小營盤是爲了彌補昨夜丟在成縣裡的那部分兵馬,反正這些小營盤也只有五千餘人,而逃出來的革左五營則有兩萬出頭,於是沒人敢跟革左五營搶,這五千的各個小營盤也就理所當然的被革左五營笑納,只待著日後再行徹底吞併,哪知道這個時候竟然惹了這麼大一麻煩。

這些並非舊部,甚至還沒歸心,算是獨立的小營盤一聽要撤跑的比誰最快,也順勢將還算齊整的革左五營軍陣給衝潰了,你說老回回等人能不虧心麼?

怪不得這些個小營盤沒人要!你羅汝才也不提醒我一下,這下子革左五營連羅汝才都恨上了,哪知道羅汝才根本就沒想到這一茬,因爲誰都沒想過陝西巡撫孫傳庭會領著大軍突然來襲!

不過沒想到歸沒想到,孫傳庭不但領著七千餘兵馬來了,而且還離得奇快,打了個義軍個措手不及,諸部義軍幾乎就是剛發現明軍就被孫傳庭部給圍了個死死的,然後就是高迎祥被生擒,其所部被衝的七零八落,緊接著羅汝才、劉哲二人領著殘兵千餘人潰逃。

只是現在輪到了革左五營而已,並且,革左五營面對不是一開始孫傳庭部的部分兵馬,而是騰出了手的孫傳庭大部。

羅尚文領著兩千人擊潰了高迎祥部就一路將這部分殘兵驅趕至革左五營處,再加上羅汝才和劉哲的敗兵,一時間革左五營的軍陣四周竟然有將近四萬大軍,四萬大軍裡卻有兩萬是已經被擊潰在四處逃竄的敗兵,就這麼一衝,被明軍驅趕著的諸部敗軍也將革左五營的軍陣徹底衝成了一樣的潰兵!

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三章 騷動(下)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一輪攻防戰(六)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六章 萊州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九章 西芒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八章 登州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三章 騷動(下)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
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三章 騷動(下)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一輪攻防戰(六)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六章 萊州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九章 西芒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八章 登州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三章 騷動(下)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溪县| 华坪县| 乳源| 石门县| 辉县市| 横峰县| 蒙阴县| 门头沟区| 江陵县| 霍州市| 三原县| 新邵县| 海门市| 克什克腾旗| 长乐市| 漾濞| 怀远县| 钦州市| 江川县| 北宁市| 石楼县| 穆棱市| 满洲里市| 施秉县| 确山县| 莱西市| 桂平市| 丰原市| 高邮市| 千阳县| 辽中县| 尉氏县| 叶城县| 河北区| 牟定县| 铅山县| 马鞍山市| 临海市| 宁波市| 青阳县| 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