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57章 654【四不像的鄉(xiāng)試】

第657章 654【四不像的鄉(xiāng)試】

在萬衆(zhòng)期待當(dāng)中,今年的鄉(xiāng)試終於舉行。

趙瀚恢復(fù)科舉,直接就是鄉(xiāng)試,不用縣試、道試考秀才。

而且,傳統(tǒng)和新式並行。

各省中學(xué)畢業(yè)生,沒有考上大學(xué)的,皆可參加鄉(xiāng)試科舉。地方官府,不提供路費,一切科舉費用自理。

前朝士子,只要能拿出秀才憑證,便可參加鄉(xiāng)試科舉,同樣一切費用自理。但是,年齡必須在30歲以下!

中舉之人,可從九品官做起,但需要先觀政(實習(xí))一年。

各省名列前茅者,可選擇不做九品官,而是來年春天到南京參加會試。各省的會試名額,沒有嚴格按照人口比例來定,而且新式學(xué)子的名額,必是傳統(tǒng)士子的好幾倍。

就拿人口最多的四川省來說,新式學(xué)子有60個名額,傳統(tǒng)士子有15個名額。

而江西、廣東、湖南三省,傳統(tǒng)士子的名額,被壓到只有5個人——趙瀚故意的,這三省最早拿下,秀才混到現(xiàn)在還沒做官,說明都是不肯做小吏吃苦的。

甚至,就連出的卷子都不同。

傳統(tǒng)士子科舉,依舊沿用老一套。但減輕八股文的權(quán)重,增加公文、策論的分數(shù)。並將新式數(shù)學(xué)、物理、天文、地理、大同理論,全部作爲(wèi)附加題,且附加題計算分數(shù)時翻倍。

新式學(xué)子科舉,其實就是全省統(tǒng)考。最優(yōu)秀者,進入大學(xué)公費深造。家裡不缺錢的,可以自費讀大學(xué)。不想讀大學(xué)的,那就去參加鄉(xiāng)試,直接就能分配九品官職,少部分可參加會試,考中進士就能做八品官。

八品、九品,在明代屬於末流佐官,會被正經(jīng)進士所不齒。而在趙瀚這裡,中進士才能外放八品。

另外,大學(xué)畢業(yè)生,可直接參加會試。

大學(xué)畢業(yè)生考中進士者,要麼去翰林院、欽天院搞研究,要麼進入內(nèi)閣觀政做中書舍人。

三年中書舍人做完,還是得外放正八品(縣丞)。但是這種正八品,升遷速度更快,因爲(wèi)他們跟皇帝和閣臣都認識,就算不熟也是肯定打過照面的!

這一整套四不像的科舉制度,屬於過渡時期的產(chǎn)物。

民間士子怨聲載道,是時候給他們打開一條科舉門縫了。等各省的新式教育普及,舊士子日漸衰老,傳統(tǒng)科舉門路就會完全關(guān)閉。

另外,南方官吏比例太大,而北方又收復(fù)較晚,到如今連中學(xué)畢業(yè)生都沒有。

爲(wèi)了平衡南北官場,也得給傳統(tǒng)士子留路子。而且,這纔是最主要的,否則趙瀚纔不理會窮酸文人的抱怨。

急著恢復(fù)科舉鄉(xiāng)試,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現(xiàn)行官吏選拔制度出問題了。

根據(jù)廉政巡視員的報告,全國中低層官吏羣體,出現(xiàn)大量任人唯親、徇私舞弊現(xiàn)象。即便前兩年,趙瀚對考取吏員做了資格限制,但還是沒有徹底改變現(xiàn)狀。

……

河北,天津。

李及秀已經(jīng)二十九歲,歷史上,他參加了滿清科舉,考中順治四年二甲第三名進士。

可這個時空,他連舉人都不是。戰(zhàn)亂年月,實在不堪,他舉家逃進燕山,啃了好幾年紅薯。直到去年,他才帶著家人出山,回到玉田縣落了戶籍。

對於新朝皇帝,李及秀沒有什麼怨懟之心。

雖然數(shù)代積攢的田產(chǎn)沒了,但回鄉(xiāng)落籍的時候,官府歸還了他的祖宅。他家在鎮(zhèn)上的榨油坊,已經(jīng)賣給外地遷來的小商人,在他拿出憑證之後,官府非常大方的補償了部分銀兩。

而且,還按照他家的人口,給他們分配了田產(chǎn)。

能做到這個份上,李及秀覺得難能可貴,這大同新朝確實讓人服氣。

其實吧,地方官爲(wèi)了政績,巴不得人口越多越好。因此纔有各種政策,除了土地之外,只要能拿出憑證,能歸還就歸還,不能歸還就補償。這樣才能吸引進山的百姓,重新下山回到原籍落戶。

在百廢待興的北方各省,人口增長是最大的政績!

鄉(xiāng)試這天,李及秀半夜就起牀,早早來到城東南的貢院之外。

稀稀拉拉也沒多少人,因爲(wèi)規(guī)矩變了,皇帝不讓半夜三更折騰考生,科舉各流程都推遲了三個小時。

“這位兄臺如何稱呼?”一個傳統(tǒng)士子問道。

李及秀說:“晚生姓李,名及秀,字公愚。”

那個士子說:“晚生姓張,名兆庸,真是巧了,也字公愚。”

兩人同字,這是緣分,頓時親近許多,又開始序各自中秀才的年份。

李及秀說:“這河北鄉(xiāng)試,似沒有幾個秀才參加。”

張兆庸嘆息道:“哪多得起來?韃子退回遼東時,擄走了好多士紳百姓,這河北就沒剩幾個人。秀才或許還有許多,但戰(zhàn)火離亂,有幾個還能拿出憑證?更何況年齡有限制,過了三十歲就不準考。”

“確實如此,”李及秀咬牙切齒道,“韃子該死!若非聖天子出世,我全家還躲在山裡。”

張兆庸又感慨道:“對於你我鄉(xiāng)試而言,其實也有好處。河北的小學(xué)堂,學(xué)生都還沒有畢業(yè),中學(xué)堂更是還沒開設(shè)。參加鄉(xiāng)試的新式讀書人,今年一個都沒有,前朝士子數(shù)量又少,只要來考了幾乎必中!”

李及秀點頭說:“正是此理。”

張兆庸突然笑起來:“各省鄉(xiāng)試名額都公佈了,江西、湖南、廣東三省,前朝士子都只錄五人。特別是那江西,民間有無數(shù)秀才,這次科舉怕是要擠破頭。而且縣官也頭疼,陛下不開科試(鄉(xiāng)試資格選拔考試),須得先縣官們自行組織考試來選拔。”

李及秀竟然猜中趙瀚的心思:“便如那南北榜而已,南方官員太多,陛下已經(jīng)對此不滿了,要在科舉上將南方壓一壓。”

兩人閒聊到黎明時分,貢院終於放出炮號,開始查驗身份進入考場。

整個河北省,鄉(xiāng)試錄取名額爲(wèi)30人,而參加考試的秀才只有114個。一個新式學(xué)子都沒有。

考棚全部翻修過,皆爲(wèi)磚瓦結(jié)構(gòu),不用自己釘油布,甚至還有玻璃窗用於透光。

李及秀拿到考題,頓時有些無語。

傳統(tǒng)四書題,只有一道。傳統(tǒng)五經(jīng)題,也只有一道。接下來全是考公文、策論、刑訟之類。

還有扯淡的附加題,李及秀只自學(xué)過《大同理論》,其餘什麼天文、地理、數(shù)學(xué)、物理、水利……全部抓瞎。

四書五經(jīng)的兩篇八股文,李及秀一直到下午才做完。剩下的時間不多,他只能加快速度,將自己會的題目趕緊答上。

《大同集》冊子不厚,李及秀自學(xué)背完了,此時答得也很輕鬆。

然後是天文:試寫出五大行星。

李及秀知道二十八星宿,也知道北斗七星,可五大行星是什麼鬼?

南方三年級小學(xué)生就知道的題目,把飽讀聖賢經(jīng)典的李及秀給難住了。好在,李及秀的本經(jīng)是《尚書》,他能夠進行發(fā)散聯(lián)想。

中華文化,五這個數(shù)字,很容易跟五行聯(lián)繫起來。

《尚書·舜典》裡有七政,七政就是太陽、月亮和五大行星。

李及秀奮筆疾書,寫出答案:五星也,木火土金水。木曰歲星,火曰熒惑,土曰鎮(zhèn)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

地理題:試問荷蘭國與奧斯曼國,其本土距我中國孰近孰遠?(詳述兩國可得全分,答對遠近可得半分)

李及秀抓耳撓腮,這道題只能瞎猜。

荷蘭聽起來爽利,奧斯曼比較拗口。於是,李及秀答道:荷蘭近,而奧斯曼遠也。

數(shù)學(xué)題大概類似雞兔同籠,用傳統(tǒng)算術(shù)方法,算對了也只能得一半的分,必須用新式數(shù)學(xué)才能拿全分。

李及秀撕碎草稿紙做算籌,很快就得出正確答案,可他註定了只能得半分。

物理題,考的是力學(xué)。

李及秀盯著題目看了半天,他不認識題,題也不認識他。

夜幕降臨,給燭一支,燭盡必須交卷。

李及秀把卷子交上去,有些灰心喪氣,他發(fā)現(xiàn)自己好多知識都不懂,甚至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無知感,比科舉落榜還更打擊人。

回家之後,一定要自學(xué)新式課堂的教材!

“及秀兄,考得如何?”張兆庸問道。

李及秀連連搖頭:“天文題大概能猜到,地理題全靠蒙。數(shù)學(xué)題給出了答案,但只能得半分。至於物理,那什麼力學(xué),腦子都給看暈了。”

張兆庸苦笑道:“在下也差不多。”

數(shù)日之後,貢院外面放榜。

李及秀從最後面查看,一直沒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名字,然後他掃到第一名。

這貨一頓操作,竟然考中了河北省的解元。

張兆庸在旁邊又哭又笑:“我中了,我中了,第十名,剛好可以去考會試!”

河北省鄉(xiāng)試錄取名額30人,只需觀政一年,就可去做九品官。但是,只有前十名,可放棄九品資格,明年前往南京參加會試。

李及秀拱手道:“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張兆庸哈哈大笑。

李及秀說道:“明年同往南京。”

張兆庸說:“愚弟就住在天津,雖經(jīng)戰(zhàn)亂,卻保住了幾家商鋪,還算有些浮財。不如及秀兄,就住在愚弟家裡溫習(xí),到時候一起南下赴京會試。”

李及秀說道:“兆庸兄的好意,在下心領(lǐng)了。可家中還有父母妻兒,得趕回去種地務(wù)農(nóng),麥收後種下的番薯、玉米,也得在下回去收穫?cè)雮}。”

張兆庸感嘆:“不料及秀兄,還要親自下地務(wù)農(nóng)。”

李及秀嘆息:“能躲進山裡僥倖活命,已是不易之事。回鄉(xiāng)之後,官府又是分田,又是補償?shù)赇亾p失,也已做得仁至義盡。河北地廣人稀,分到的田畝,只能自家耕種,哪裡招得到佃戶?就是寒窗十年,四體不勤,莊稼著實種得不好,收成比鄉(xiāng)里的農(nóng)民要少得多。”

張兆庸念其不易,便說:“會試恐怕也要考那天文地理數(shù)學(xué)物理,小弟無以爲(wèi)贈,買一套新式教材送給閣下。”

“如此,感激不盡!”李及秀並未推辭,這正是他所急需的。

有個羣炸了,大家不要發(fā)表敏感言論,新羣羣號:982152091.

(本章完)

第550章 547【離間計】第339章 337【跟張獻忠衝突】第504章 501【瓜分南洋】第336章 334【南澇北旱】第475章 473【細作】第373章 371【回擊】第1037章 1033【長州藩與住友家】第540章 537【故人小聚】第240章 238【獨霸江西】第609章 606【蜀國公的殖民野望】第300章 298【倫理劇與武俠片】第114章 112【零傷亡,破萬賊】第773章 770【使團歸來】第804章 801【樊樓之辯】第801章 798【進獻貢品】第714章 711【萬國來朝】第869章 865【弟殺兄】第226章 224【趙瀚升官】第863章 859【不簡單】第607章 604【玉出昆岡】第462章 460【兩邊忽悠】第1027章 1023【闊孜少年和巴彥美人】第1019章 1015【文青可汗】第316章 314【崇·最佳內(nèi)應(yīng)·禎】第891章 887【趙瀚是女主角】第773章 770【使團歸來】第471章 469【王子復(fù)國記——趙瀚的歐洲形象第1015章 1011【伏爾加河與頓河大起義】第582章 579【李自成的草原之旅】第67章 066【趙濯塵】第308章 306【錢牧齋】(爲(wèi)企鵝大佬加更)第836章 832【小國林立】第873章 869【土司倒戈】第240章 238【獨霸江西】第202章 200【攻守】第475章 473【細作】第42章 041【冬至大過年】第982章 978【軍改】第765章 762【國不可一日無君】第367章 365【圍困】第940章 936【英格蘭,你們的國王回來了】第686章 683【先登】第124章 122【借糧】(爲(wèi)盟主“衣櫃客卿光頭第22章 022【清廉巡撫】第1002章 998【佔領(lǐng)北海】第39章 038【神來之筆】第692章 689【主動出擊】第624章 621【祿天香上線】第831章 828【內(nèi)訌與戰(zhàn)機】第769章 766【論政】第459章 457【百家爭鳴】第826章 823【計劃一變再變】第278章 276【回家】(爲(wèi)雙盟主“Hello付先第1062章 1508【憶往昔】第241章 239【團練】第678章 675【火龍燒倉?】第526章 523【曹賊】第753章 750【島主進化史之終】第250章 248【攪動天下】第190章 188【鐵面無私的投機者】第450章 448【互相傷害】第664章 661【海上伏擊】第1025章 1021【財政充裕】第444章 442【玩物喪志】第1068章 1064【終章三】第745章 742【大獲全勝】第462章 460【兩邊忽悠】第755章 752【中國禮儀】第842章 838【開眼界的闖王】第457章 455【滿清也要練龍騎兵】第1014章 1010【又有人給皇帝送妹子】第991章 987【倭將奴和扶桑姬】第117章 115【擴軍整編】第987章 983【印刷革命】第469章 467【改良紡織機器】第233章 231【準備從賊的布政使】(爲(wèi)企鵝大第105章 103【你以爲(wèi)我只會修滕王閣?】第581章 578【遼東後事】第709章 706【攻心再攻城】第1021章 1017【祖國是中國】第582章 579【李自成的草原之旅】第693章 690【窮途末路】第610章 607【海軍都督府裡的荷奸】第553章 550【鳳凰城】第169章 167【衆(zhòng)賊】(爲(wèi)盟主“Genius945”第758章 755【光臨巴黎】第460章 458【認慫的錢謙益】第947章 943【天使問罪】第1006章 1002【血液淨(jìng)化文書】第1023章 1019【新廣城】第458章 456【文武帝王廟】第784章 781【李自成獻土】第402章 400【連下三城】(爲(wèi)企鵝大佬加更)第936章 932【木薯和人口】第119章 117【逮到個野生尚書】(爲(wèi)盟主“妖第480章 477【黑白無常】第988章 984【工部還有配套發(fā)明】第1049章 1045【螳臂當(dāng)車】第546章 543【登陸】第361章 359【春聯(lián)】
第550章 547【離間計】第339章 337【跟張獻忠衝突】第504章 501【瓜分南洋】第336章 334【南澇北旱】第475章 473【細作】第373章 371【回擊】第1037章 1033【長州藩與住友家】第540章 537【故人小聚】第240章 238【獨霸江西】第609章 606【蜀國公的殖民野望】第300章 298【倫理劇與武俠片】第114章 112【零傷亡,破萬賊】第773章 770【使團歸來】第804章 801【樊樓之辯】第801章 798【進獻貢品】第714章 711【萬國來朝】第869章 865【弟殺兄】第226章 224【趙瀚升官】第863章 859【不簡單】第607章 604【玉出昆岡】第462章 460【兩邊忽悠】第1027章 1023【闊孜少年和巴彥美人】第1019章 1015【文青可汗】第316章 314【崇·最佳內(nèi)應(yīng)·禎】第891章 887【趙瀚是女主角】第773章 770【使團歸來】第471章 469【王子復(fù)國記——趙瀚的歐洲形象第1015章 1011【伏爾加河與頓河大起義】第582章 579【李自成的草原之旅】第67章 066【趙濯塵】第308章 306【錢牧齋】(爲(wèi)企鵝大佬加更)第836章 832【小國林立】第873章 869【土司倒戈】第240章 238【獨霸江西】第202章 200【攻守】第475章 473【細作】第42章 041【冬至大過年】第982章 978【軍改】第765章 762【國不可一日無君】第367章 365【圍困】第940章 936【英格蘭,你們的國王回來了】第686章 683【先登】第124章 122【借糧】(爲(wèi)盟主“衣櫃客卿光頭第22章 022【清廉巡撫】第1002章 998【佔領(lǐng)北海】第39章 038【神來之筆】第692章 689【主動出擊】第624章 621【祿天香上線】第831章 828【內(nèi)訌與戰(zhàn)機】第769章 766【論政】第459章 457【百家爭鳴】第826章 823【計劃一變再變】第278章 276【回家】(爲(wèi)雙盟主“Hello付先第1062章 1508【憶往昔】第241章 239【團練】第678章 675【火龍燒倉?】第526章 523【曹賊】第753章 750【島主進化史之終】第250章 248【攪動天下】第190章 188【鐵面無私的投機者】第450章 448【互相傷害】第664章 661【海上伏擊】第1025章 1021【財政充裕】第444章 442【玩物喪志】第1068章 1064【終章三】第745章 742【大獲全勝】第462章 460【兩邊忽悠】第755章 752【中國禮儀】第842章 838【開眼界的闖王】第457章 455【滿清也要練龍騎兵】第1014章 1010【又有人給皇帝送妹子】第991章 987【倭將奴和扶桑姬】第117章 115【擴軍整編】第987章 983【印刷革命】第469章 467【改良紡織機器】第233章 231【準備從賊的布政使】(爲(wèi)企鵝大第105章 103【你以爲(wèi)我只會修滕王閣?】第581章 578【遼東後事】第709章 706【攻心再攻城】第1021章 1017【祖國是中國】第582章 579【李自成的草原之旅】第693章 690【窮途末路】第610章 607【海軍都督府裡的荷奸】第553章 550【鳳凰城】第169章 167【衆(zhòng)賊】(爲(wèi)盟主“Genius945”第758章 755【光臨巴黎】第460章 458【認慫的錢謙益】第947章 943【天使問罪】第1006章 1002【血液淨(jìng)化文書】第1023章 1019【新廣城】第458章 456【文武帝王廟】第784章 781【李自成獻土】第402章 400【連下三城】(爲(wèi)企鵝大佬加更)第936章 932【木薯和人口】第119章 117【逮到個野生尚書】(爲(wèi)盟主“妖第480章 477【黑白無常】第988章 984【工部還有配套發(fā)明】第1049章 1045【螳臂當(dāng)車】第546章 543【登陸】第361章 359【春聯(lián)】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牟定县| 内丘县| 台江县| 洛隆县| 白朗县| 板桥市| 隆化县| 洛扎县| 博罗县| 定陶县| 昌黎县| 南丰县| 洛南县| 周宁县| 南充市| 西丰县| 汉川市| 盐津县| 铜鼓县| 韶关市| 慈溪市| 平湖市| 潞城市| 博兴县| 平阳县| 延吉市| 连云港市| 嘉定区| 平顶山市| 岳普湖县| 施甸县| 嘉义县| 郓城县| 南涧| 根河市| 灌南县| 丹寨县| 江油市| 高安市| 河曲县|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