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情報泄露
上高戰役結束之後,郭泰回到了重慶,七十四軍因在此次戰鬥中有功,被總部授予飛虎軍旗,成爲名副其實國軍中的精英,抗日鐵軍。
郭泰回來之後,時間不長,倭寇爲了打擊第九戰區,就在組織兵力對長沙進行第二次攻擊,這一次總部得到情報後,郭泰沒有申請,何應欽就找到郭泰,希望他飛到長沙去督戰。
郭泰二話沒說,就接受此次任務,因爲在郭泰的心中知道,所有的抗日任務,都是自己的主旋律。
郭泰一行飛到了長沙,薛嶽把郭泰接到了第九戰區司令部說道:“你乾脆就留在這裡算了?!?
郭泰說道:“時間一長,就會招人煩的?!?
薛嶽說道:“我可是巴不得你的到來?!?
郭泰說道:“我們每次相見,你都得忙活一陣子?!?
薛嶽說道:“我們兩次在戰地相見,我兩次取得戰役成功?!?
郭泰說道:“我希望這第三次,你更加成功?!?
薛嶽說道:“這岡村寧次上一次,沒有在這裡撈到便宜,這一次又要在我這裡搞點名堂?!?
郭泰說道:“看起來,你是和這第十一軍成了對手,不過這一次司令官又換人了,可是將軍通過幾次和倭寇戰役,已經是非常熟悉倭寇的戰法,這一次將軍一定又有了主意?!?
這個時候國際形勢有了新的變化,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實行了不宣而戰,兵分三路突入蘇聯。
在華協助抗戰的蘇聯軍事顧問團和航空兵,都陸續回國,倭寇爲了配合這一國際有利形勢,侵華日軍才決定再次進攻長沙,以便徹底摧毀中國繼續戰鬥的企圖。
倭寇爲了準備這次戰役,在湘北嶽陽以南地區集結了四個師團﹑兩個支隊和航空兵﹑海軍各一部﹐約十二萬人;並配有軍艦二十餘艘,汽艇二百餘隻,飛機一百餘架,指揮爲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阿南惟。
國軍第九戰區共十三個軍約十七萬人,爲了配合第九戰區的軍事行動,總部命令第三、五、六戰區對當面之日軍發動攻勢,以牽制日軍兵力調動。
由於有了上述的情況,薛嶽說道:“倭寇這次前來,我也要佈置一個口袋,利用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三線陣地,引誘日軍主力深入至長沙東北地區,尋找新的戰機。”
新牆河、汨羅江和撈刀河是洞庭湖在湖南境內的三條支流,在地形上形成了三個天然屏障,第九戰區圍繞著三條河流,建立了三條防禦防線,倭寇要想攻到長沙,必須首先從北突破這三條主要防線才能夠成功。
並且在這個三個區域內,國軍利用有利地形又建立了三道防禦陣地,前後有六道防線阻止倭寇的進攻。
戰鬥首先在第一道防線新牆河開始了。
在新牆河以北數公里有一座海拔一千米左右大雲山,國軍的第一道防線就設在這裡,這裡是有第四軍和第五十八軍的部隊分別守衛。
倭寇爲了渡河就必須拔出大雲山這個釘子,他在渡河前派出紅轟炸機,對大雲山地域國軍的陣地,展開了強烈的轟炸,並派出第十三聯隊從大雲山的西段開始進攻。
被守衛大雲山地區的國軍第一零二師和五十九師的所租,雙方在大雲山地區展開了反覆的爭奪,陷於苦戰,一度失守,最後被及時趕來的五十八師加入到了戰鬥的行列,奪回來大雲山陣地。
在隨後趕來的六十、十師的協助下,對倭寇的第十三聯隊,進行圍殲戰鬥。
倭寇第十三聯隊本來是一個進攻的部隊,馬上在國軍的調配下,就形成攻守逆轉,成了被捱打的對象。
處於被圍的第十三聯軍,馬上請求支援,要求突圍,倭寇的第四十師團接到命令後,前來接應被圍的第十三連隊,經過雙方激烈的拼殺,最終在損失了大量的裝備和人員,第十三連隊才突圍成功。
大雲山戰鬥結束後,倭寇採用四個師團強大的兵力,在比較狹窄的面積上,齊頭並進,國軍爲保存實力,誘敵深入,有力殲滅倭寇,主動放棄了大雲山陣地,撤到新牆河的南岸的陣地,伏擊倭寇。
倭寇在新牆河的北岸二十公里狹窄的地域上組織了四十四個大隊三百多枚大炮,向對岸進行攻擊。
這時守衛在南岸陣地上的五十九、六十、九十和一零二師都是大雲山戰鬥的隊伍,在倭寇炮火面前,沒有退卻,而是充分利用自己手中武器,對渡河的倭寇給予有力的打擊。
第一批渡河倭寇在國軍的打擊下,很多船隻被擊毀在新牆河上,最後倭寇在空中炮火的支援下,才渡河成功,國軍在完成阻擊任務後,才脫離陣地,進入到下一個防禦區域。
汨羅江,爲東洞庭湖濱湖區最大河流,詩人屈原曾於公元前二七八年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殺,是一條具有歷史文化淵源的河流。
兩岸的守軍也都已經準備就緒,等待著倭寇前來,給予有力的打擊。
就在國軍等候倭寇到來的時候,倭寇的情報大隊,成功的破譯了,第九戰區通往各師的電報,是倭寇知道守備在大河兩岸國軍的主力陣地。
倭寇爲了成功渡河,就避開國軍的主力,然後再回過頭來,進行包圍圍殲國軍。
因爲國軍的主力部署被倭寇知曉,選擇了有空檔的地方渡河,當這一情報傳到戰區司令部的時候,郭泰的第一感覺就是,倭寇已經對我方部署有所察覺,如果這一情況成立,那麼背後的國軍就有被圍的危險,馬上對薛嶽說道:“根據當前的情況我們做出部分調整纔是?!?
薛嶽說道:“敵人這樣渡河,說明我們情報已經泄露的可能,即便是沒有泄露,我們也要按照泄露的情況進行處理,馬上就命令前線,要嚴密的監視敵人的動向,防止被倭寇合圍的危險。”
倭寇順利度過汨羅江後,對江南的國軍進行合圍,當薛嶽看到這一態勢後,就馬上通知包圍圈內的國軍,建立牢固的防禦佔地,然後組織 援軍前往營救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