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倭將陰謀
因爲郭泰事先給了他的限制,要不按照他的想法,就一下子把這些浪人和警察全部滅掉,那才叫痛快。
王朝的水兵,看到倭寇就這樣手拿戰刀殺來,也都奮起反抗,一開始就有數人被倭寇砍傷,時間不長,大家手上,就有了遼麒送過來武器,雙方一時間形成了一個相持的局面,因爲四周出口被警察封鎖,幾百的浪人反覆衝擊,但因爲士兵手上也有了武器,一時間倭寇也沒有辦法。
因爲這次行動是倭寇的一次大陰謀,在接觸戰一開始,衚衕四周的房上,也都出現了襲擊的浪人,這些人對水兵的威脅最大,而水兵們卻對他們沒有辦法,看到這一新情況,遼麒飛身上房,也沒有對這些人客氣,見到浪人,就是一拳一腳打下房屋,都一命嗚呼,在房頂的這些浪人,一看遼麒的厲害,也都紛紛跳樓或者躲藏起來,即便是這樣,也讓遼麒從房頂打下了十餘人。
衚衕內的水兵,看到房頂的威脅解除,也是越戰越勇,打的浪人一時間節節後退。
遼麒解除了房頂的敵人後,也下了房頂,帶著自己的水兵,擡著傷員向著出口衝去,浪人和警察看到遼麒的厲害,就把所有的武器都對準遼麒打來,可是,刀劍還沒有到達遼麒的身上,都被遼麒打在了地下。
後邊跟隨的水兵,也都舉起刀劍刺向了這些浪人和警察,對方看到己方的人員死傷過多,就馬上放棄了出口的封鎖,逃之夭夭去了。
遼麒一查看,躺在地下的浪人就有四十多人被打死,自己的水兵也有幾十人受傷,但是卻沒有死亡的情況,心中也是一陣滿足,起碼這些水兵生命無憂,回去後經過治療,還是會恢復如初的。
這個時候,艦隊聽說這個事情,派了三百名水兵在管帶鄧世昌的帶領下,前來接應,看到己方的人員受傷的不少,滿地都是倭寇的死體,就對遼麒拍了一掌說道:“今天干的不錯,回去後我請你喝酒。”
全部官兵回到了軍艦,忙壞了兩名隨艦的軍醫,有些他們能夠處理,有些他們處理不了,這個時候,郭泰就把十幾個重傷員接了過來,給予了及時的處理。
丁汝昌也帶著全部管帶,前來慰問,詢問事情的經過,聽了以後才知道這件事情這麼嚴重,已經超出了自己想象範圍,馬上起草一份抗議書,一式兩份,一份送給了清王朝住東瀛的公使,一封遞交給了這次迎接的主持人伊東祐亨。
因爲這次有預謀的事件,伊東祐亨也是知道的,並且還對河源要一做了具體的指示,他就想看看這個大清王國水軍的實力如何,然後再作下一步的處理,因爲內閣首相伊藤博文已經對他交代過,讓他制定一個剿滅北洋水師的計劃來。
當清王朝這份抗議書送到他手裡的時候,他已經知道了整個事件的全部細節,一百多人手無寸鐵的清王朝的水兵,面對數百名手持刀劍浪人的伏擊,最後安然離去,自己的人卻被死去了四十多個,有二十多人受傷,他的心中也是一個震撼,要想一舉滅掉這個北洋水師,可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內閣首相伊藤博文收到清王朝的抗議書後,馬上召見了伊東祐亨,詢問事情的原委,伊東祐亨也沒有隱瞞,詳細的彙報了整個事情的經過。
伊藤博文說道:“那你的計劃如何?”
伊東祐亨說道:“我原計劃,如果他們在這件事情中不堪一擊,支那人的這兩艘鐵甲艦,我們就可以暗中利用軍港的炮臺把他們擊沉,支那人的海軍也就失去支柱,在也沒有辦法和我們對打,這樣我們找一個藉口就行了,可是通過這件事情,我發現他們的官兵訓練有素,弄不好我們的海軍就會在此被滅?!?
伊藤博文說道:“那你有什麼好的計劃?”
伊東祐亨說道:“要想戰勝支那人,我們也必須加強海軍的投入,購買最新最好的軍艦?!?
伊藤博文說道:“這件事情結束之後,你就前往西方,看看我們需要購買什麼樣的軍艦和利炮,至於錢方面的事情,我再想想辦法?!?
因爲這個事情的出現,兩國進行外交上的頻繁交涉,郭泰在利用這段時間到大和王朝的皇宮去了一下。
現下的天皇是明治天皇,他是日本歷史上的第一百二十二位天皇,即位後實行了明治維新,發奮圖強,立志要是大和王朝成爲世界的一強,他於十五歲繼位,已經在位一十九年。
郭泰到了皇宮,正趕上伊藤博文來嚮明治天皇回報海軍的事情,郭泰沒有前去打擾,而是靜靜的聽著兩位君臣的談話。
伊藤博文說道:“這次清王朝的兩艘鐵甲艦來訪,它的強大可以滅掉我們我們大和王朝的所有軍艦,我們要想再次把朝鮮、臺灣的版圖納入到我們的名下,這些軍艦就是我們面前的攔路虎,在沒有他們強大之前,我們不能夠在朝鮮動手?!?
明治天皇說道:“說說你的計劃?!?
伊藤博文說道:“我們要立即著手建立強大的海軍,一定要在十年之內,超過支那人,到了那個時候纔是對朝鮮和臺灣動手的最好時機?!?
明治天皇說道:“目前急需要辦的是什麼事情。”
伊藤博文說道:“需要大量的金錢去購買軍艦?!?
明治天皇說道:“我們發動整個王朝捐款,首先從朕開始,每年讓財政大臣,從我的費用中拿出三十萬日元,作爲建軍費用。”
伊藤博文說道:“能夠得到聖上的大力支持,我們計劃就一定能夠實現?!?
明治天皇說道:“要對國人做到精心的宣傳,讓他們明白,強國必須首先強軍,特別是我們是一個島國,海軍就應該放在首位,你就下去好好做吧。”
伊藤博文退出之後,郭泰就進了房間,明治天皇一看此人穿著清王朝便服,自己對他有一種臣服的感覺,仔細一看好像在哪裡見過,但一時又想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