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全家參戰
烏魯真說道:“我就聽師傅的安排?”
郭泰在家休息了幾天以後,就帶著烏魯真、金花和銀花上了泰山,楊坤聽說郭泰上山,馬上帶領自己的衆弟子和長老出來迎接。
把郭泰一行人接到了會客大廳,郭泰說道:“盟主什麼時間離開了汴京,來到這裡?”
楊坤說道:“當選盟主,那一年回汴京不久,聽說泰山派有變,時間不長,就接到了留在山上長老們的邀請,正好那時候,我也要尋找新的修煉之地,就帶人來到了這裡。”
郭泰說道:“你來到這裡,正是泰山的呼喊,盟主坐泰山,我覺得理所應該。”
楊坤說道:“我來到這裡,還要祝賀郭大俠爲武林除了一大害,成全了我。”
郭泰說道:“好好的一個名門大派,就這樣被一個不成器的掌門給毀了。”
楊坤說道:“泰山派出事以後,華山派的玉鳳掌門,把泰山派的事情通告了武林界,後來武林有了一條約定,不準收東瀛人爲弟子。”
郭泰說道:“武林要得到淨化,特別是一派之長,一念之差,就會把這個教派送到無底的深淵。”
楊坤說道:“今天大俠來到泰山,一定有什麼事情吧。”
郭泰說道:“今天我是來求盟主的。”
楊坤說道:“你對全真教有恩,對我自己有恩,怎麼會是來求我,有什麼事情,說一聲不就行了。”
郭泰說道:“我的弟子烏魯真,想到你的泰山,修煉一段時間。”
楊坤說道:“泰山的大門永遠對公主開放,還麻煩郭大俠親自跑一趟。”
郭泰說道:“自從泰山派出事以後,我也想來看看。”
楊坤說道:“自從我上了泰山以後,每過兩年,華夏武林界的年輕人,就要在這裡打擂交流,現在的泰山也是武林界年輕人嚮往的地方。”
郭泰說道:“武林界要多發出正氣,正能量,要那些有心做壞事的人,也不敢實施纔對。”
楊坤說道:“大俠說的有道理,我們這兩年,正在爲這些年輕參加擂臺起個什麼名稱,經過你這麼一說,啓發了我,我們就來個正氣杯,每兩年都來華山爭奪。”
郭泰在華山停了兩天,有楊坤陪同在泰山轉了一圈,郭泰想到,自己的第一次穿越,那個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自然風光,看看現在的山頭,到處都蓋成了道觀和廟宇,山頭也是歷代皇帝封禪的紀念碑,不過說起來,這裡的興旺也和秦皇第一次泰山封禪後,歷代皇帝跟隨有關。
當年的秦皇第一次封禪,就在這個山頭上,郭泰也是歷歷在目,後來的皇帝也都是以他爲榜樣來到了這裡。
郭泰把烏魯真留在泰山後,自己就一個人下了泰山騎馬回大都,在回去的路上,路過一個村莊,發現一隊士兵在村裡每家每戶的進出,就問一個附近老人:“他們這是幹什麼的?”
老人說道:“他們是在收緝菜刀,怕我們造反啊。”
郭泰想再問點什麼,看看老人點頭後又幹起了自己的活兒,就沒有再問,騎馬離開了這個村莊,從這一把菜刀,郭泰想到了很多事情,雖然現在漢人,還沒有造反,王朝也沒有頒佈什麼收輯武器的事情,可是在以後的歲月裡,隨著元人對官位的繼承,對漢人剝削的加重,起義的火種就會遍佈華夏,收輯菜刀可能就會成爲一種法律,可那也正是元朝滅亡的開始。
一個民族,如果走上了錯誤的道路,那麼離自己滅亡的那一天,也就不會遠了,他們也要有危機感、使命感,要追趕時代的步伐,在苦難中學會圖騰,在和平中看到危機,才能在歷史的長河裡,把自己洗刷成一顆耀眼的明星,最後成爲恆星,
縱觀大千世界,有多少文明中斷,有多少民族消失,可是唯華夏文明流傳了下來,他們在苦難中沒有磨滅自己向上的意志,他們每一次受到打擊後,都在歷練自己,是他們養成了一個博大的胸懷,接納和包容外來的文化,然後經過融化成爲自己的東西,華夏民族就是這樣的一個母親,慈祥、博愛、大同,有忍受力,有親和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應該爲有這樣的一位母親而驕傲。
世界最後是要走向大同的,哪個時候,可能有了統一的貨幣,統一的語言,當然不是世界語,而是這個民族的語言被世界廣泛的認可和認同,這個民族的胸懷可以包容整個世界,讓整個世界共同進步,共同富裕,這個民族會站在世界科學的巔峰,會創造世界最多的財富,他們會不斷的創新,做出其它民族做不到的事情,最後形成了一個世界中心,他們是誰?在這個世界上,也只有華夏民族正好具備這個條件和能力。
郭泰想著這些,看到面前的現實,這些不正是華夏民族要圖騰的開始嗎?
郭泰回到大都幾年以後,真金來拜訪他,郭泰給他談起了,自己在下邊看到的事情,真金說道:“大哥給我談的事情,我也感到震驚,不管是父親當政,還是我當政,我們都要使整個華夏成爲一體,你看看,就知道了,父親從大汗變成今天的的元世祖,蒙古王朝變成今天的元朝,我們都在逐漸的轉變,但是我們可能一下子有很多方面沒有轉過來,可是會慢慢的來的,像你說的官位開放,這個事情是蒙古族固有的傳統,要想改變它,也得慢慢來,因爲這些事情已經深入到了我們蒙古人的心中,我也知道,這個事情不改變,最終我們還會走下皇位,看起來也得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行。”
郭泰說道:“以後的事情,你是看不到的,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只要他自己努力去做了,不留下遺憾就可以了。”
真金說道:“這幾年父皇一直讓我進行東瀛的事情,現在華夏統一了,我們可以集中力量來做這個事情。”
郭泰說道:“你前幾年的情況如何?”
真金說道:“上次戰爭後,我又派了使者到了東瀛,他們把我的使者都給滅殺了。”
郭泰說道:“他們這樣做,是讓我們儘快出兵的。”
真金說道:“大哥說的很對,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他們這樣做,就是要我們加速開戰。”
郭泰說道:“看起來,你的工作一切都準備好了,說說你今天來的目的吧。”
真金說道:“我們還想讓大哥擔任軍隊的監軍。”
郭泰說道:“說說你準備的情況吧?我再做出決定。”
真金說道:“這一次,兵分兩路,有東路軍和南路軍組成,東路軍有五萬人,戰船九百,統領三個有兩個人都是你認識的,他們是忻都、洪荼丘、金方慶,南路軍是原南宋的水軍組成,他們有十萬人,戰船三千。”
郭泰說道:“此次雖然有十五萬人分兩路進軍,但是成果不一定有上一次的好,具體情況等到這次戰爭結束後,你就會知道的,至於這次我在軍中擔任職務的事情,我有兩個要求,第一個就是我可以隨軍行動,但是不當監軍,當一個參軍就行了,第二個就是,這一次我的全家要一起行動,你回去之後和你的父皇說一聲,看看能不能滿足我的要求。”
真金聽了郭泰的話後,感到也有點蹊蹺,上一次四萬人,郭大哥當監軍,沒有提過任何要求,並且還親自到前線查看督促,這一次的兵力是上一次的幾倍,可是大哥自願隨軍行動,並且還是全家一起,可是女眷隨軍行動,這又是出海,從來沒有的事情,就說道:“只要大哥參加就行,你們一家我是知道的,只要她們想去,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郭泰說道:“只要這兩條滿足,我一定會參加的。”
真金回到宮裡後,給元世祖忽必烈談了郭泰的情況,元世祖說道:“郭泰這樣的人物,參加這樣的戰爭,還要帶全家上陣,可是他又不擔任監軍,只擔任參軍,那就說,他只參加意見,但是不要決定權,你能夠覺得這裡邊有什麼事情?”
真金說道:“他對我說,這一次戰役還不如上一次的成果,說明沒有參戰,他已經知道了結果,第二,不但他參加,他還要帶著自己的家人,這一點我就有點看不清楚。”
元世祖忽必烈說道:“他的功力現在已經到了武林中的四級,在現在的華夏來說,沒有第二個人,他能夠預測未來,一點也不奇怪,可是爲什麼要帶家人呢?”
真金說道:“在戰爭中,他就不怕自己的家人出點什麼不測?”
忽必烈說道:“他的夫人是功力三級,他的女兒是功力二級,她們在戰爭中完全可以自保,可是爲什麼他一定要她們也參加?”
真金說道:“我明天去問問他如何?”
忽必烈說道:“郭泰來到我大都這麼多年了,除了宋朝的戰爭,給我們辦了很多大事情,是絕對信得過的,我這次讓他去,也是覺得他一定會讓這次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可是他拒絕了監軍,那就說,他把自己排除在勝負以外,至於說他家人的事情,你倒是可以隨便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