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臣等參見皇帝陛下

公元前248年,元旦。

邯鄲,龍臺。

趙丹位居上首王位,除李牧外,所有龍臺重臣均在兩側各自落座。

不僅如此,更有趙國諸多高級官員齊聚大殿之中。

這是一次大朝議,而且是一次註定要載入史冊的大朝議。

趙丹看了一眼韓非,問道:“韓卿,如今封禪大典準備得如何了?”

韓非起身道:“回大王,諸事皆已經準備完畢,只待夏日之時,大王便可啓程。”

聽完了這個回答,趙丹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

封禪這種東西,倒並不是趙丹想要裝逼而弄出來的,或者說,裝逼併不是封禪泰山的主要目的。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曾言:“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

事實上,像當年的舜、大禹這樣的上古帝王就曾經封禪過泰山,以此來證明自己乃是受命於天,得上天眷顧。

如今天下初定,趙國以不到兩成的本國人口而統治其他六國超過八成的被征服人口,這裡面的不穩定因素其實是非常高的。

始皇帝當初爲何四處巡守,其實和各國之中的不安定因素也是有著很大關係的。

所以趙丹需要一個法統,一個證明自己受命於天的理論來讓那些被征服的各國人口們相信趙國的統治是理所當然的。

現在書同文車同軌等統一度量衡行動正在趙國征服的土地之中如火如荼的展開,只要再過上幾十年的時間,趙國的文字、語言、制度等等方面就將深入人心,獲得大部分人的認同。

當天下大部分人都自認爲是趙國人的時候,那麼不安定的因素比起現在來說自然就少很多了。

簡單的來說,其實就是通過各種各樣潛移默化的東西,對於被征服的子民們進行愛國思想教育。

以趙丹後世穿越者的身份和認知而言,愛國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是強大的國家就會越重視愛國思想教育,比如說美帝就是當時地球上最重視愛國思想教育、最花費大力氣去做愛國思想教育的國家,甚至還輸出到了美帝本國之外,連遙遠的東方都有許多人妄想著遊過太平洋,去呼吸美帝自由民主的甜美空氣呢。

趙丹看了身後站在殿內角落的毛遂一眼,道:“毛遂,汝來宣讀一下寡人的詔令吧。”

毛遂點了點頭,手捧一份詔令走到衆臣的面前,高聲朗讀了起來。

“昔魏國本爲三晉之盟友,卻背趙而結盟諸國,欲亡趙之國本。寡人甚怒,故興兵誅之,滅其國,虜其王。”

“燕國和趙國本爲姻親,然燕相樂間陰令荊軻爲賊,妄圖害寡人之命,寡人因發兵滅其國。”

“齊王用後勝計,絕秦使,欲爲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命太子治之。”

“韓王納地效璽,請爲籓臣,已而倍約,與秦、楚合縱叛趙,故興兵誅之,虜其王。”

“秦王屢次和趙爲敵,襲我西側邊境,更有攻長平、安邑之舉,甚爲趙之害也,故滅其國。”

“楚王獻長江以南,已而叛約,又發兵攻我長江南地,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楚地。”

說到這裡的時候,毛遂整個人開始擡高了聲音,道:

“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今命諸臣議帝號,寡人擇優而取之。”

話音一落,殿中諸臣頓時就是一陣激動。

相邦虞信深吸了一口氣,站了起來,恭聲道:“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爲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華夏學宮諸子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爲‘泰皇’。命爲‘制’,令爲‘詔’,天子自稱曰‘朕’。請聖裁!”

虞信話音一落,剛剛班師的廉頗立刻站了出來,聲若洪鐘的說道:“老臣附議!”

李伯同時站起:“臣附議!”

一名又一名的大臣紛紛站了起來:“臣附議!”

整個大殿之中諸多趙國大臣們一個個臉色飛揚,帶著狂熱而尊崇的目光注視著自家的大王。

看著面前的場景,趙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道:“諸卿之議,朕甚喜之。然朕爲三皇五帝之後裔,故朕以爲,當去‘泰’字而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其他,皆如諸卿之議也!”

虞信行走出列,至大廳中央,屈膝而拜:“臣虞信,參見皇帝陛下!”

殿中所有趙國大臣紛紛出列,在虞信身後齊齊跪下,同聲道:“臣等參見皇帝陛下!”

……

據後世史家記載:

“皇帝元年,秦兵來犯。其時太后攝政,以長安君而質齊,得齊兵以退趙。

帝六年,上黨郡守馮亭降趙,秦以白起爲將而攻上黨,帝以廉頗爲將御之,合魏、楚、韓三國攻破秦於上黨。

八年,李牧破咸陽。

十一年,諸國連橫伐趙,帝破之,李牧二破咸陽,擒秦王。諸侯震恐,皆朝於邯鄲。

十二年,滅魏,廢魏王爲民。

十三年,李牧破匈奴、烏孫聯軍,收河西之地。燕相樂間令荊軻刺帝,帝怒而以龐煖伐燕。燕滅,廢燕王爲民。李牧滅箕子朝鮮。

十四年,齊王無道,以後勝爲相,民怨沸騰。帝以廉頗爲將,滅齊國。

十五年,帝命廉頗爲將伐韓,楚以黃歇爲將援韓,黃歇家臣李園毒殺楚王元,立楚王悍。楚軍退,廉頗滅韓國。李牧於西海大破羌人,盡得河湟、義渠之地。

十六年,春申君黃歇死,李園設宴,盡殺昭景屈三氏精英,昭景屈三氏起兵伐李園,楚國內亂。帝命李牧爲將而滅秦,趙括奇襲漢中巴郡,李牧破成都,擒秦王。

十七年,帝命李牧西征,得西域,破匈奴,匈奴遠遁漠北。趙括建伊犁,奪巴特克拉,收其地爲碎葉郡。

廉頗、龐煖各率十五萬軍伐李園、昭景屈三氏,滅之,虜楚王,昭氏獻吳城而降,楚地盡歸趙。

至此,天下歸一。”

第四百一十八章 趙柱獻計第五百六十五章 發作第九百七十三章 移駕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二十章 蘇代使齊 3第一百八十七章 爲什麼是荀子?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九百一十七章 吾欲降趙,不知諸位以爲如何?第三百六十五章 曲轅犁的作用第二百三十八章 殺高基第五百八十三章 關隘破,白起歸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殺高基第七百四十五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八百七十四章 最終決定第九百七十六章 王翦亡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來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從今日起,上黨郡便爲趙國所有!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五百八十九章 破城門第五百六十二章 呂不韋的努力第九百五十章 李牧的盟友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張膽的離間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匈奴主力的蹤跡第七百九十五章 秋遊第十六章 兒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次爭執第七十二章 對燕策略第八百八十三章 征服羌人第八百七十八章 城內城外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圍秦救楚?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第六百九十章 進展順利的草原攻略第八百七十六章 李牧的新計劃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擔憂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三百四十章 逃亡和大家隨便聊聊第七百零四章 長治城的情況似乎不太好第九十章 韓王然第七百三十二章 能夠挽救局面的機會?第八百零五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四百五十四章 必須割讓此二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人老了,就會急躁第九百七十五章 破城第一百零五章 拍桌子的趙丹第六百四十一章 楚將亡,秦救乎第八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決定第四百四十八章 急報,悲報第十三章 鄭朱第七百零八章 詳情和應對第三百九十五章 昌國君,是否救趙?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四百三十四章 寡人覺得不行第八百七十一章 博弈第七百七十七章 祭祀儀式第九百五十二章 最終決定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給面子第三十三章 監察衛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當成秦王稷,還是把自己當成藺相如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四十八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2第三百五十九章 春耕祭天儀式第三章 爭論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國人的腦子肯定是壞掉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次爭執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三百九十三章 李牧南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河東郡太守王稽的心情很不好第八十九章 呂不韋獻計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七百五十二章 趙國人心懷鬼胎?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當成秦王稷,還是把自己當成藺相如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荀況入宮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平原君離世第八百七十九章 密道入城第八百八十三章 征服羌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因禍得福?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五十九章 樓昌的提議第二百零二章 韓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六百四十五章 跪門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九百七十一章 大捷的消息第一百七十八章 給你甜頭不是因爲犒賞你,而是寡人要收你當小弟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五百四十三章 廉頗的小心思第九百五十章 李牧的盟友第三百四十一章 困守安邑的鄭安平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平原君離世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鄙
第四百一十八章 趙柱獻計第五百六十五章 發作第九百七十三章 移駕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二十章 蘇代使齊 3第一百八十七章 爲什麼是荀子?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九百一十七章 吾欲降趙,不知諸位以爲如何?第三百六十五章 曲轅犁的作用第二百三十八章 殺高基第五百八十三章 關隘破,白起歸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殺高基第七百四十五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八百七十四章 最終決定第九百七十六章 王翦亡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來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從今日起,上黨郡便爲趙國所有!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五百八十九章 破城門第五百六十二章 呂不韋的努力第九百五十章 李牧的盟友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張膽的離間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匈奴主力的蹤跡第七百九十五章 秋遊第十六章 兒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次爭執第七十二章 對燕策略第八百八十三章 征服羌人第八百七十八章 城內城外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圍秦救楚?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第六百九十章 進展順利的草原攻略第八百七十六章 李牧的新計劃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擔憂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三百四十章 逃亡和大家隨便聊聊第七百零四章 長治城的情況似乎不太好第九十章 韓王然第七百三十二章 能夠挽救局面的機會?第八百零五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四百五十四章 必須割讓此二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人老了,就會急躁第九百七十五章 破城第一百零五章 拍桌子的趙丹第六百四十一章 楚將亡,秦救乎第八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決定第四百四十八章 急報,悲報第十三章 鄭朱第七百零八章 詳情和應對第三百九十五章 昌國君,是否救趙?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四百三十四章 寡人覺得不行第八百七十一章 博弈第七百七十七章 祭祀儀式第九百五十二章 最終決定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給面子第三十三章 監察衛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當成秦王稷,還是把自己當成藺相如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四十八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2第三百五十九章 春耕祭天儀式第三章 爭論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國人的腦子肯定是壞掉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次爭執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三百九十三章 李牧南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河東郡太守王稽的心情很不好第八十九章 呂不韋獻計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七百五十二章 趙國人心懷鬼胎?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當成秦王稷,還是把自己當成藺相如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荀況入宮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平原君離世第八百七十九章 密道入城第八百八十三章 征服羌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因禍得福?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五十九章 樓昌的提議第二百零二章 韓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六百四十五章 跪門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九百七十一章 大捷的消息第一百七十八章 給你甜頭不是因爲犒賞你,而是寡人要收你當小弟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五百四十三章 廉頗的小心思第九百五十章 李牧的盟友第三百四十一章 困守安邑的鄭安平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平原君離世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分宜县| 米林县| 德昌县| 武汉市| 前郭尔| 犍为县| 邯郸县| 唐河县| 河北区| 临猗县| 台山市| 罗江县| 壶关县| 龙江县| 威海市| 丁青县| 南投市| 棋牌| 汶上县| 鄢陵县| 新丰县| 高青县| 黄陵县| 乐业县| 康乐县| 正阳县| 平湖市| 喀喇| 万山特区| 延安市| 南昌市| 嘉义县| 永兴县| 靖江市| 汪清县| 织金县| 泰兴市| 亳州市| 大理市| 女性|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