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3章 爭鬥

太后見她們婆媳倆相處的親熱,而且說話神色都很自然,完全不似作僞,想來要不是做戲的本事太高,那就應該是真和睦,心裡也算是有點滿意。

以前崔府的事情她可以無視,可是現在,這家人已經是她的親家了,雖然她乃是大靖朝最尊貴的女子,兩親家的相處,不可能像平常人家的親家,走的多麼的近乎。

可是,只要遇到四時八節的,再怎麼不親近,也少不了的要打交道,況且這可是太后小兒子的岳家,岳家要是不好,首先被拖累的還不是她老人家心尖上的輝兒?

所以崔家一定得是家宅和睦,人才興旺,和和美美的才成,這樣一來,齊玄輝的面上纔會有光不是?

反之,要是崔家是非不斷,人才凋零,總是時不時的在京城鬧出些笑話,不但幫不上齊玄輝一點忙,還總是拖累他,那這不也是往皇族的臉上摸黑嗎?

和京城那些世家大族相比,皇族其實是最大的家族,他們也要面子的很呢,特別是他們站的高,被關注的也就更多。

但凡宮裡要是有個什麼風吹草動的,京城那些好八卦的人,就跟打了雞血似得,定要來個刨根問底,非得先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不可。

因此,皇家在給子弟們選親的時候,也就更爲慎重幾分,旁的皇族子弟尚且要將女方家中調查個清楚,又何況是深受太后喜愛的良王呢?

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未來兒媳婦,太后她老人家都不願意假他人之手了,乾脆是自己親自操刀,她是抓緊時間。很做了些功課。

爲此,太后甚至請了皇上過來,讓當今聖上最看重的監察院,幫著弄了一份崔家的完整情報,這份情報全面到什麼程度呢?

那就連崔府的這些主子們,每頓吃幾個菜,幾葷幾素。都是寫的明明白白的。

太后她老人家以前從來沒見過這些。這次一見,越看還越愛看了,這種家長裡短。瑣瑣碎碎的小事情,可要比話本子精彩的多。

閒來無事做個消遣的讀物,還真是挺不錯的。

當然,看的高興的太后她所不知道的是。她前腳纔給大兒子下了差事,後腳二兒子和小兒子就跑去聖上那裡求情。

所以後來送到她案幾上的。完全是齊玄輝檢查整理過的情報了,甚至這位貼心的良王,爲了不讓這份情報讀起來晦暗枯燥,還專門找了個文書像寫故事那樣。用心的編排了一下。

力求讓自家母后喜歡看,願意看,看得進去才成。

至於這鳳筠山一事。齊玄輝原本的打算,是要一筆勾掉的。不過好在一邊的齊玄禮,頗爲好心的提醒了他一句,“這件事情可不是小事情,不是你大筆一揮就能抹殺掉的?!?

“當年你九死一生的掙了條命出來,讓母后操盡了心,你沒醒的時候,她只一門心思的盼著你醒來,可是等你醒來了,回過味的她是無比的震怒。”

“就爲這個,還專門求了舅舅,讓他使人暗中在當時派去的侍衛中詳細的調查?!?

“這也就是說,你當時和九丫頭都在老樹林子裡的事情,母后她老人家是知情的,只不過,她怕是知道的有限,所以纔沒有牽連到小九妹身上去?!?

“畢竟當時在樹林裡的,只有你們小兩口,頂天了再加一個樑棟,你們小兩口肯定不會將此事到處說,而樑棟那小子對你又是個最死忠的,所以具體情形,註定是不會有人知道了?!?

“至於被你活捉的那幾個殺手,看到的全是她幫著你們誘敵的情形,說句老實話,我猜著母后之所以將此事隱而不發,就是瞧著小九妹還算不錯的,今日來看,當初小九妹此舉,怕是還能幫著她在母后跟前贏點好感呢?!?

“所以當哥哥的勸你一句,千萬別耍小心眼,如實彙報,除了你們三個人知道的事情不說,別的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也免得橫生枝節?!?

還別說,齊玄禮所言還真的是一語中的,太后看到這倆孩子的緣分,居然是從那次刺殺開始的,也是暗歎,“這怕是老天故意給這倆孩子安排的緣分,他們倆因著這件事情走到一起,也是怪不容易的?!?

再加上,從這件事情上,就能看得出來,這個崔婉清還不是個沒用的繡花枕頭,這位本該是世家中嬌養尊貴的千金小姐,誰能想到在關鍵時刻,她居然還是個有膽識,有勇氣的奇女子?

在那樣生死命懸一線的時刻,崔婉清不但沒有哭哭啼啼的扯後腿,反而還願意以身做餌,幫助齊玄輝抓住了那幾名活口。

情報裡寫的,和當初國舅爺問的恰恰相輔,這位崔九小姐,後來是被她哥哥從一棵大樹上救下來的。

可見自己兒子出事的時候,崔婉清並沒有在跟前,既然這位早早的就躲藏起來,沒有做累贅,那也就不存在什麼紅顏禍水的說法了。

反而還可以說,她是和齊玄輝同生共死了一回。

太后也是打年輕時候過來的,豈能不明白,這些小兒女的心思?

無非就是當時處在危急關頭,所有美好的,邪惡的都是一覽無餘,她自己的兒子自己知道,肯定是齊玄輝看中了崔婉清的品行,心裡那會子就有了好感。

後來兩人又在江南巧遇,曹崔兩家是義無反顧的協助兩位王爺,這次能順利的拿下宣平侯,他們兩家的功勞最大。

捋順清楚前因後果,太后那顆覺得不甘的心,倒是舒坦多了,畢竟她是局中人,最是清楚鳳筠山一事奠定了長子勝利的基礎,而江南之事,又是長子坐穩寶座,獨掌乾坤的關鍵。

兩件事情上,崔府都是有功勞的。太后本就是一位恩怨分明的人,單從她平日對崔家姐妹多有迴護,就知道這位的心中有數。

有了這兩件事情做底,崔婉清著第一關,算是險險的過了。

太后接下來,又把良王府的黃姑姑,叫回宮中問話。在得知這對小兒女在江南的種種事情後。心裡那願意就又添了一分。

首先崔婉清這個女娃兒,的確是個長相中上的,這就說明她不是靠顏色迷惑了自己的兒子。

其次。從那個叫酈哥丫鬟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來,此女是個心地善良,重感情。守承諾的好姑娘。

再加上,黃姑姑還講了好幾個有關崔婉清的小故事。太后從中不難看出來,崔婉清守規矩卻並不死板,善會收攬人心,而且理家還是一把好手。

最重要的是。崔婉清不善妒,她對自家父親的兩位姨娘,還有那庶出的小弟。都一直照顧的很是周到。

想來將來做了良王府的主母后,也會善待自家小兒子的庶出子女的。

這樣看來。崔婉清的品行是沒有問題的,將來進了良王府,也能將王府撐的起來,對於崔婉清本人瞭解到這會,太后覺著,這孩子除了家世稍遜,相貌不夠絕美之外,貌似還真是個做王妃的料。

不過從黃姑姑回話的態度上,太后也看出來,自己這個昔日的戰友,已經完全站到崔婉清那邊去了。

誠然,這是因爲自己明說了,要讓她在良王府養老,那麼早早的就和未來主母搞好關係,也真是件無可厚非的事兒。

但是,再要是從另一方面來看,若是崔婉清是個草包,連黃姑姑都不能收攏住,自己看重去給小兒子做後院管事人的,又豈能信服與她?

那恐怕第一個在自己跟前,委婉的表示反對意見的,就會是黃姑姑自己了。

將崔婉清各方面都做了個評估的太后,對這個小兒子自己選得媳婦兒,只能說是堪堪過關,本來她的心裡還定不了主意。

可奈何小兒子拉著二兒子就開始癡纏起來,再加上長子明裡暗裡的幫兩個弟弟說話,這位做母親的,到底也沒能拗得過齊玄輝,

終於在三個兒子合力的請求下,面對著那封賜婚的懿旨,太后她老人家還是落了大印。

按理來說,在定親前,太后就應該先召見崔婉清的,可是事不湊巧,宮裡接連好幾位年幼的皇子,公主見喜。

到後來,就連太后最看重的的嫡長孫也見喜了,宮裡簡直跟開水鍋似得,上上下下忙做一團,老人家擔心孫子,孫女都擔心不過來,暫時也就將召見崔婉清的事情丟到一邊去了。

待得大皇子被那個江南來的周默陽,從危險邊緣搶得一條命回來,她整個人纔算是舒了一口氣。

可惜,就算突然來了個神醫,宮中還有幾個孩子不幸失去了,這可都是皇室血脈啊,少一滴都要讓人心疼,更何況是一下子就失去了幾個?

太后畢竟上了年紀,又事關嫡親的孫子孫女,開始提著精神,揪著心的時候沒出茬子,可是剛一鬆氣,人就病倒了。

好在還有個周默陽,對於給太后診病,他還真是不敢再看什麼人順不順眼了,撐著還沒恢復過來精神的身子骨,又兢兢業業的爲太后診治了。

太后這裡喝了幾服藥,總算是恢復了幾分,可都還沒下地呢,皇后就親自來了,話都還沒說上幾句,便哭天抹淚的鬧將起來。

言說此次大皇子見喜,乃是有歹人陷害,要不然爲何多是小兒得的病,卻是被九歲的大皇子染上了?

太后聽了心驚不已,但是看著皇后不顧儀容,如此大聲嚎啕,不禁先是信了六七分。

畢竟這個兒媳婦不但是她親自選的,而且做她的媳婦,時間也最久,太后深知這位平時自持身份,從來在人前都是端莊賢惠的國母風範。

今日能在自己跟前哭成這樣,肯定是被嚇得不輕,想想她要不是已經亂了陣腳,又怎麼會連形象都顧不得的來找自己撐腰?

太后細想了想皇后所言,倒是覺得,這些話乍一聽,會讓人先生出這位是藉機生事的感覺,可是,你再細一尋思就會發覺,皇后說的還真的很有道理。

作爲皇帝的母親,掌管六宮的皇后且還要往後靠一靠,可以說整座後宮也都有她老人家的眼線。

因此倒是清楚的很,早前在皇子,公主們開始見喜的時候,皇后就已經聽從太醫的建議,將染病的孩子們全都聚集在了祥雲殿,統一照管。

至於爲什麼要這樣做,一來,是爲了太醫好同時照顧一起生病的數位皇子,皇女。

二來,也是爲了不擴大傳染的範圍,避免有更多的人被傳染到。

想那時,祥雲殿的宮門一直緊閉,由六隊皇家侍衛不分晝夜的監管著,從來都是隻準進是不許出,吃穿都是在宮門*接,防範的極爲嚴密。

而這座祥雲殿距離大皇子所居的東六宮,那還遠的很呢,大皇子乃是皇后的心頭肉,看得本就緊,自打出了這事情,就再沒讓大皇子往西六宮靠近過半步,也的確是沒有可能被傳染的機會。

除非,是有人想借此除掉大皇子,搬掉這塊擋著自己孩兒的最大絆腳石,所以才趁著此時,暗中的做起了妖。

太后想明白了這點,登時就被氣的不輕,當即就請了皇帝過來,讓聖上嚴查此事。

這種陰司事兒,想要查出來個究竟,真是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問題就在於,是不是真心的想要查清楚了。

齊玄禛因著此事,失了孩兒,又險些連最看重的嫡長子都失去了,那還不是真心火大?

盛怒之下,下手決不手軟,沒兩天事情的始末就被查出來了個七七八八。

原來真的是有人趁著半夜侍衛鬆懈,暗中對守門的侍衛下了迷藥,悄悄的弄了染著病的衣裳,拿去了大皇子的宮中,這才害的大皇子也見了喜。

謀害皇子,擱在那一會都是砍頭的大罪,不消說,宮裡還沒消停幾日呢,就又開始沸騰起來。

好容易打的打,殺的殺,關的關,遭心事終於進入了尾聲。

雖然大家都知道被賜死的那個美人,只不過是只替罪羊,可再要是深挖下去,後果就要引得朝局動盪不安了。

如此一來,皇上和太后這對母子,便很是默契的選擇了掩飾,當即就此結案,給這樁謀害皇長子案蓋棺定論了。(。)

第112章 面和第202章 覲見第118章 優劣第59章 提點第151章 良機第6章 肥肉第二十五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65章 算計第132章 五家第119章 送炭第131章 損失第9章 警覺第142章 拷問第110章 奇事第11章 消息第142章 保密第8章 密報第46章 拜帖第82章 摯友第26章 打算第35章 毒瘤第195章 現實第129章 初一第110章 話意第92章 試探第151章 祥瑞第117章 惠柔第127章 死?活?第164章 診治第121章 團年第202章 圓滿第161章 差事第32章 開口第94章 合作第91章 漏嘴第115章 交友第150章 彌補第90章 改變第100章 得失第166章 夫妻第48章 太極第217章 往事第142章 審案第98章 依靠第64章 暗鬥第5章 酸味第116章 巧妙第147章 人心第76章 頂上第92章 起因第50章 明說第95章 出行第7章 做戲第99章 齊至第93章 失望第29章 擔憂第47章 建議第201章 王妃第13章 王爺第72章 自由第九十九章第47章 見客第43 新院第29章 緣分第152章 偷?搶?第44章 壽宴第49章 來訪第86章 惱怒第79章 利弊第47章 見客第35章 誤會第77章 大的第49章 來訪第76章 立場第89章 應試第30章 牽線第74章 破財第43章 消息第37章 上香第130章 經營第132章 五家第53章 花柬第77章 用飯第59章 泛酸第105章 斷金第185章 密鼓第120章 驚夢第一百一十章第14章 真疼第98章 膩歪第156章 分工第164章 診治第21章 立場第24章 死因第141章 吃醋第70章 賄賂第113章 滿意第183章 懇談第82章 相處
第112章 面和第202章 覲見第118章 優劣第59章 提點第151章 良機第6章 肥肉第二十五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65章 算計第132章 五家第119章 送炭第131章 損失第9章 警覺第142章 拷問第110章 奇事第11章 消息第142章 保密第8章 密報第46章 拜帖第82章 摯友第26章 打算第35章 毒瘤第195章 現實第129章 初一第110章 話意第92章 試探第151章 祥瑞第117章 惠柔第127章 死?活?第164章 診治第121章 團年第202章 圓滿第161章 差事第32章 開口第94章 合作第91章 漏嘴第115章 交友第150章 彌補第90章 改變第100章 得失第166章 夫妻第48章 太極第217章 往事第142章 審案第98章 依靠第64章 暗鬥第5章 酸味第116章 巧妙第147章 人心第76章 頂上第92章 起因第50章 明說第95章 出行第7章 做戲第99章 齊至第93章 失望第29章 擔憂第47章 建議第201章 王妃第13章 王爺第72章 自由第九十九章第47章 見客第43 新院第29章 緣分第152章 偷?搶?第44章 壽宴第49章 來訪第86章 惱怒第79章 利弊第47章 見客第35章 誤會第77章 大的第49章 來訪第76章 立場第89章 應試第30章 牽線第74章 破財第43章 消息第37章 上香第130章 經營第132章 五家第53章 花柬第77章 用飯第59章 泛酸第105章 斷金第185章 密鼓第120章 驚夢第一百一十章第14章 真疼第98章 膩歪第156章 分工第164章 診治第21章 立場第24章 死因第141章 吃醋第70章 賄賂第113章 滿意第183章 懇談第82章 相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云阳县| 梅州市| 枣强县| 保德县| 金门县| 永修县| 肥西县| 榆中县| 祁阳县| 绥德县| 钟祥市| 崇阳县| 沂水县| 吉安县| 桐城市| 和平县| 汶川县| 昭苏县| 临汾市| 平远县| 镶黄旗| 满洲里市| 深州市| 芮城县| 杭州市| 洛川县| 乌兰察布市| 甘谷县| 北碚区| 龙陵县| 潍坊市| 阿城市| 和平区| 左云县| 信宜市| 洞口县| 海原县| 文水县| 罗城|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