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二十七章 往事知多少(上)

陳長生講完了這個故事。

片刻安靜後,碑廬四周議論聲起,人們望向紀晉的目光變得有些複雜。先前這位前輩厲聲喝問,從古至今,照晴碑無數解法裡,有哪一條離了滄海正道,如今看來,魏國公當年解天書碑的方法和玄門正宗的解法完全無涉,這該如何應?

紀晉此時也想起來了魏國公觀碑的傳說,臉色變得很難看——他沒有辦法否認這個傳說的存在,史書上雖然沒有記載,天書陵裡卻有實錄,他身爲碑侍曾經親眼看過,魏國正是解天書碑爲律,所以其後纔會終其一生守奉周律,苦諫君王,終成一代諍臣只是他如何願意被一個晚輩說服,沉聲說道:“魏國公當年見碑文線條而明正律,依然是觀其形而取其意,觀其意而動神識”

衆人聞言微有騷動,幾名站在後方的年輕考生搖了搖頭,心想玄門正宗三種主流解碑法門裡的形意二字,與這句話裡的形意二字並不相同,魏國公終生不曾修行,只有膽識,哪裡有什麼神識,紀晉前輩此言未免太過強辭奪理。

見著人們的反應,紀晉更是惱怒,然而不待他再分說些什麼,茍寒食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我也想起來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記在歸元小述中,不在道藏名錄之內,我還是小時候讀過一次,如果不是陳長生提到魏國公觀碑,我大概很難想起來,那個故事裡說的是首代道門之主,曾經問道於一位樵夫。”

衆人怔住,道門之主居然會問道於樵夫?怎麼己等從來沒有聽說過?

茍寒食繼續說道:“其時天下紛爭不斷,道門尚未誕生,更不是國教,但初代道門之主已是極高境界的大強者,曾經數次入天書陵觀碑,以求得悟天道真義,然而每次觀碑雖有所得,想要登臨陵頂,卻還差著極遠距離。某日,道門之主在撫碑望陵頂感慨修道生涯之有限,此生可能極難再進一步,不料卻見著一位樵夫從陵上揹著柴走了下來。道門之主震撼異常,心想自己無法登臨陵頂,大陸與自己境界相仿的數位最強者亦不能夠,爲何這名樵夫明明不能修行,而且年老體衰,卻能在天書陵裡行走自如?”

碑廬前再次安靜,人們的心神都被這個從未聽過的故事所吸引,心想莫非那樵夫纔是真正的天道強者,甚至進入了傳說中的大自由境?

道門之主誠懇求教,那位樵夫說道自己從祖輩開始便在這座山裡砍柴爲生,從未迷路,道門之主苦苦尋問,如何能夠在陵間找到道路,樵夫猶豫很長時間後,將道門之主帶至碑前,說道陵間道路盡在石碑之上,你照著行走便是……說完這句話後,樵夫便下山而去。”

茍寒食稍頓,說道:“道門之主在那座石碑之前苦苦思索了數十日夜,卻始終無法在碑上線條裡找出什麼道路,某夜忽有所感,大笑三聲,拂袖而飛,直落陵頂,就此得悟天道,開創道門,然而直至晚年歸於星海之時,他依然念念不忘,爲何那名樵夫能在天書碑上看到道路,自己卻看不到……”

這個故事也講完了。

碑廬四周一片沉寂。

紀晉臉色難看說道:“且不說那樵夫在碑文裡看到的道路用的是什麼方法,只說這故事記在歸元小述中……歸元小述爲何書,既然不在道藏名錄裡,又如何能信?難道你混亂編造一個故事,就想證明我是錯的?”

陳長生搖頭說道:“歸元小述乃是首代道門之主歸星海前百日談話的整理,之所以不在道藏名錄裡,那是因爲一五七三年國教初立時,首代道門之主的後代曾經試圖分裂道門,被定了大逆之罪,反溯其祖,故而不列道藏名錄之中,但依然是正典,現在原本應該就在離宮裡,隨時可以查閱。”

茍寒食表示確實如此,與陳長生對視一眼,微微點頭。都是通讀道藏的年輕人,可以彼此迴應,這種感覺真的很好。陳長生與離山劍宗有難以解開的麻煩甚至是恩怨,茍寒食對他卻沒有什麼敵意,陳長生也看他越來越順眼,很大程度便是這些原因。

世人皆知茍寒食通讀道藏,青藤宴一夜後,陳長生同樣通讀道藏的名聲也傳播極廣,此時前者講述,後者補充,更是說明原本在離宮裡,隨時可以查閱,在場的人們自然深信不疑,只有紀晉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甚至有些鐵青起來。

“夠了。”伴著一道冷冽的聲音,一名身著白衫的碑侍來到場間。

這名碑侍鬢間滿是白髮,看著年歲頗長,有識得他的年輕考生驚呼說道:“年光先生”

陳長生問了茍寒食才知曉,這位年光先生是宗祀所出身,自幼苦修,在修行界頗有名望,只是不知爲何,在某年大朝試拿了次席後,進入天書陵便宣誓成了一名碑侍,再也沒有出過天書陵。

年光看著茍寒食與陳長生面無表情說道:“無論魏國公還是樵夫,都不是修行者,而你們是修行者,觀碑爲的是問天道,不在律法與真實道路之上,紀晉先生說的話,未嘗沒有道理,當然,你們若要堅持開創一條新路,也是有勇氣的行爲,並無不當。”

聽到這句話,衆人才知曉原來這位德高望重的前輩是來打圓場的。

茍寒食和陳長生向年光先生行禮,沒有再說什麼。

年光又望向紀晉,微微皺眉,帶著些憐惜與生氣說道:“當初你只用了數年時間,便解完了前陵十七座碑,都贊你心靜如水,如今卻是怎麼了?就算師門供奉著咱們的修行,又怎能把時間浪費在這些陵外俗事之上?”

紀晉羞辱陳長生並不是完全因爲陵外的請託,還因爲他自己本身就有些情緒,見著年光親自出面,他縱有不甘,也知道無法在言語上找回場面,漠然說道:“國教看來真的很重視這個年輕人,居然讓與國教學院有怨的你出面。”

年光微微皺眉。

紀晉望向陳長生和茍寒食,面無表情說道:“言語之爭終究無甚意義,說的天花亂墜,終究也有可能只是狗屎一堆,今年大朝試入陵四十四人,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誰先解開這座照晴碑,誰能解開更多座碑。”

茍寒食和陳長生今夜是來挑燈看碑的,本就不是來作口舌之爭的,二人對誰能最先解讀天書碑也不怎麼感興趣,沒有迴應紀晉這句帶著明顯輕蔑挑釁意味的話語,但他們不說話,不代表別的同伴都有這麼好的脾氣。

山道上傳來一道清亮卻又格外輕佻的聲音。

“一百年前,聖後孃娘代先帝登神道祭天,見天書陵前石碑上刻著有史以來觀碑悟道最快的那些名字,極爲不喜,以爲觀天書碑本就是上窺天道,定先後、寫榜單,庸俗不堪,故命周通大人親自執斧,將那碑上刻著的名字盡數鑿去。不想今夜天書陵中,竟然有人依然念念不忘當年這等俗舉,大放厥詞,難道是對娘娘當年的旨意不滿?還是愚頑不堪,不知道此舉是在褻瀆天書陵?”

世人都知道這段往事。但說實話,那塊碑上的排行榜雖然已經被毀掉,但在所有修行者的心裡,那塊石碑依然存在,沒有人能忘記曾經高懸其上的那些名字,比如周獨夫、比如教宗大人,比如王之策,紀晉先前所說,本就是很多人在意的事情,只是山道上行來的那人,根本不理會這些,把聖後孃孃的旨意高高舉起,說的無比冠冕堂皇,竟是讓人無言以對,更不要提出面駁斥,誰敢?

聽著那道聲音,陳長生搖了搖頭,茍寒食也聽了出來,笑容微澀。二人退到旁邊,知道既然那個傢伙到了,若要罵戰,哪裡還輪得到自己。

紀晉不知來人是誰,臉色陰沉至極,仿似要滴下水來,鍾會等三名槐院書生亦是憤怒無比。

樹枝上的油燈散發出的昏暗光線,隨著那名年輕人到場,驟然間變得明亮起來,因爲那名年輕人的腰帶上鑲著數十粒名貴的寶石,因爲他腰畔的劍柄上也鑲著顆寶石,不停閃閃發光,就像他那張英俊的臉龐一樣。

聖女峰那位師姐的眼睛都亮了起來。

唐三十六到了,看著臉色陰沉的紀晉挑眉說道:“難道你覺得我說的沒道理?那你要不要去大明宮問問聖後孃娘是怎麼想的?”

年光微微皺眉,有些不悅斥道:“夠了。”

這位德高望重的碑侍前輩,先前說了一句夠了,茍寒食和陳長生便不再說話,唐三十六卻不是這種人,反而雙眉挑的更高了些,說道:“您也不要想著和稀泥,也不要在我面前擺什麼輩份,這裡是天書陵,不能打架,那我怕你什麼?”

年光聞言一窒。

唐三十六再次望向紀晉,說道:“同樣,你不能打我,更不能殺我,我嘲笑你兩句,你又能拿我怎樣?要來對罵一場?我可不是陳長生那種悶葫蘆,也不是茍寒食這種講究風度的僞君子,說到罵人,你還真不是我的對手。如果你不甘心,等我明天觀碑悟道的時候,你可以⊥你的徒子徒孫在我身邊敲鑼打鼓,看看能不能影響到我絲毫,你真當我沒準備絨乎乎很舒服的耳塞嗎?”

(第三章不曉得啥時候能寫出來,爭取一點半之前?另外就是前陣子,擇天記遊戲項目組請大師開光了一批遊戲典藏包,是真的去廟裡開光了的。雖然大家知道我不信神佛,但肯定有很多朋友比我有信仰……有10份長生念珠會送給大家,待會兒我會在微博和微信兩處搞一個轉發抽獎活動,麻煩大家移步關注一下。新浪微博的id是貓膩太強大了,微信號是mautll18。活動只有兩天,有需要的盆友,莫錯過噢。當然,這是廣告,咳咳。)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劍(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庭院人心深幾許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條名爲勇氣的路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寧一廟憂天下第一百五十章 天空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上輩子做過些什麼?第五十六章 開卷有錢第一百三十九章 別樣,紅第七十一章 楓林閣第一章 好人就該殺壞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多年以後才明白第三十一章 城外有轎至第二十章 孩童雪話以及吵架第二百六十六章 墜入落日的倒影第八十四章 活著不過是一場扮家家酒(上)第六章 我懷念的第十六章 一間學院第一百一十六章 鐵刀驚風雨(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江山真如畫第二百四十章 雜物間的大老鼠第二百三十二章 雁鳴(上)第八十九章 雨簾破第三十章 就是不出的師徒們第七十四章 悲傷的理由第九章 春雨裡的太陽第七十八章 過往纔是時光第一百三十一章 最後交卷的兩個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眼通幽第四十四章 黯然銷魂者第一百六十二章 梨花落第一百七十章 八方候此一戰第七十八章 最是真情帝王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將在外第四十四章 黯然銷魂者第九十一章 夜色難散第六十四章 選擇的意義第一百零五章 高燒不退的唐三十六第七十七章 丹藥的意味第一百零七章 還有一劍第二百五十章 兩地醫(上)第五十一章 消逝的名字第二百六十七章 過去和現在的命運(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喵第一百一十三章 青雲榜上有新人(中)第三十一章 兩地思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就是陳長生?第一百零七章 闖劍道第六十二章 朝廷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二十章 最後的晚餐以及談話第八十八章 他的星空一直在那裡第五十章 萬物的前提第一百七十五章 喵第十六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十)第五十七章 南溪齋的亂因第五十一章 有些亂第一百三十三章 你就是燈塔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第四十五章 名劍風流第五章 穿過她的黑髮的他的手第七十八章 過往纔是時光第四十九章 陳長生的安排第四十一章 擋道者死第九十八章 鳥山明第六十七章 她這樣想著(下)第十七章 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第九十六章 戰一座京都(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最後一式(上)第十三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七)第一百三十章 離山弟子何在?第二百一十章 雲裡的情話第一百四十八章 她的眼光在遠方,在彼方第八十三章 花重天下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鳳殞第十八章 國教學院的新生(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樣也行第三十七章 一把刀與一座城的故事(下)第八十一章 如果你是除蘇第一百六十五章 劍落千堆雪第九十章 更快,更硬,更強第二百零一章 籬笆牆畔兩小兒第四十章 庵外桃花說別離第九十二章 相看兩厭第一百四十章 白,菜第二章 塵滿面,鬢如霜第五十七章 桐宮之囚第八十一章 全職教育(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將在外第五十四章 風景舊曾諳第三十八章 指點第一百四十五章 舉世反天海第八章 一顆石頭第六章 一件事情第四十九章 事情的原點還是殺人第七十五章 人生就是無數個選擇題(上)第一百零三章 一場盛宴的開端第八十章 當下的傳世之戰?第八十三章 那位第二百四十二章 黃紙傘第四十二章 徐有容的問題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飯之恩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劍(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庭院人心深幾許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條名爲勇氣的路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寧一廟憂天下第一百五十章 天空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上輩子做過些什麼?第五十六章 開卷有錢第一百三十九章 別樣,紅第七十一章 楓林閣第一章 好人就該殺壞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多年以後才明白第三十一章 城外有轎至第二十章 孩童雪話以及吵架第二百六十六章 墜入落日的倒影第八十四章 活著不過是一場扮家家酒(上)第六章 我懷念的第十六章 一間學院第一百一十六章 鐵刀驚風雨(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江山真如畫第二百四十章 雜物間的大老鼠第二百三十二章 雁鳴(上)第八十九章 雨簾破第三十章 就是不出的師徒們第七十四章 悲傷的理由第九章 春雨裡的太陽第七十八章 過往纔是時光第一百三十一章 最後交卷的兩個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眼通幽第四十四章 黯然銷魂者第一百六十二章 梨花落第一百七十章 八方候此一戰第七十八章 最是真情帝王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將在外第四十四章 黯然銷魂者第九十一章 夜色難散第六十四章 選擇的意義第一百零五章 高燒不退的唐三十六第七十七章 丹藥的意味第一百零七章 還有一劍第二百五十章 兩地醫(上)第五十一章 消逝的名字第二百六十七章 過去和現在的命運(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喵第一百一十三章 青雲榜上有新人(中)第三十一章 兩地思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就是陳長生?第一百零七章 闖劍道第六十二章 朝廷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二十章 最後的晚餐以及談話第八十八章 他的星空一直在那裡第五十章 萬物的前提第一百七十五章 喵第十六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十)第五十七章 南溪齋的亂因第五十一章 有些亂第一百三十三章 你就是燈塔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第四十五章 名劍風流第五章 穿過她的黑髮的他的手第七十八章 過往纔是時光第四十九章 陳長生的安排第四十一章 擋道者死第九十八章 鳥山明第六十七章 她這樣想著(下)第十七章 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第九十六章 戰一座京都(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最後一式(上)第十三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七)第一百三十章 離山弟子何在?第二百一十章 雲裡的情話第一百四十八章 她的眼光在遠方,在彼方第八十三章 花重天下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鳳殞第十八章 國教學院的新生(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樣也行第三十七章 一把刀與一座城的故事(下)第八十一章 如果你是除蘇第一百六十五章 劍落千堆雪第九十章 更快,更硬,更強第二百零一章 籬笆牆畔兩小兒第四十章 庵外桃花說別離第九十二章 相看兩厭第一百四十章 白,菜第二章 塵滿面,鬢如霜第五十七章 桐宮之囚第八十一章 全職教育(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將在外第五十四章 風景舊曾諳第三十八章 指點第一百四十五章 舉世反天海第八章 一顆石頭第六章 一件事情第四十九章 事情的原點還是殺人第七十五章 人生就是無數個選擇題(上)第一百零三章 一場盛宴的開端第八十章 當下的傳世之戰?第八十三章 那位第二百四十二章 黃紙傘第四十二章 徐有容的問題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飯之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县级市| 临桂县| 清镇市| 白银市| 济源市| 格尔木市| 靖宇县| 修水县| 安庆市| 微山县| 平湖市| 呼伦贝尔市| 碌曲县| 湖口县| 沽源县| 阳原县| 武山县| 宜君县| 沁阳市| 富蕴县| 西华县| 莱州市| 伊金霍洛旗| 东源县| 高雄县| 霸州市| 桦南县| 鹤山市| 西乡县| 全州县| 罗江县| 张家口市| 当阳市| 逊克县| 延吉市| 灵寿县| 邹平县| 思南县| 青海省|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