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1章 拒絕受降

本來大中軍就佔據(jù)著絕對的兵力優(yōu)勢,雖然建奴佔有著地利的優(yōu)勢,但是在這個時候,建奴的地利優(yōu)勢已經(jīng)不起任何作用了,許多生活在遼東的小部落,現(xiàn)如今開始向建奴發(fā)起了報復行動,特別是去年冬季,建奴爲了獲取越冬糧食,逼迫一些小部落拿出他們的糧食,供建奴使用,結(jié)果使得幾十個小部落遭到了滅頂之災,一些小部落乾脆逃入到了深山老林之中避難。

大中軍一到,這些人便投降了大中軍,爲大中軍引路,充當嚮導抑或是幫著開闢道路,帶著大中軍襲擊建奴的莊堡。

結(jié)果東西兩線相互配合之下,建奴再也架不住這樣的攻勢,七月間羅立攻克了遼陽,並且在遼陽陣斬了建奴大將阿濟格,而刁正則領(lǐng)兵攻破了遼東威寧堡,陣斬了建奴大將羅洛渾。

至此整個遼東,建奴僅剩下了瀋陽也就是他們所謂的盛京這麼一個重鎮(zhèn)還在他們的手中,而此刻的建奴,更像是一個被扒光了衣服,並且被綁在牀上的女人一般,只等著大中軍來隨便上了,而且是想怎麼上,就怎麼上,他們早已沒有了任何抵抗的能力。

多爾袞心知建奴再也沒有和大中朝抗衡下去的本錢了,於是爲了保存他們建奴的血脈,於是便在和順德也就是現(xiàn)在的建奴皇帝葉布舒商量之後,派出了使臣前往遼陽,面見大中軍遼東軍區(qū)司令長官羅立。

多爾袞的使者到達遼陽之後,見到了羅立,跪著向羅立呈交了一份多爾袞給大中朝的親筆信。

信中多爾袞提出他們建奴願意向大中朝俯首稱臣,自己廢掉大清國號,現(xiàn)任清國皇帝自行退位,接受大中朝冊封,重新歸於大中朝治下,並且願意向大中朝賠款,只求大中朝能給他們留條活路,不要再打下去了。

羅立拿到了這份多爾袞的這封信之後,當然不敢擅自做主,立即派快馬,以八百里急報的方式,急送入北京城中交予肖天健定奪。

七月底肖天健在北京城親自主持了遷都北京的儀式,至此大中朝正式定都在了北京城,他成爲了新一代定都北京的一朝之君。

整個大中朝的中央各個部門,也都在這半年之中,逐步的轉(zhuǎn)移到了北京城中,原南京城,則臨時作爲了大中朝的留都,但是卻不再效仿大明王朝,在南京城保留一套班子。

而羅立送來的這封多爾袞的降表,很快便呈到了肖天健的龍案之上,肖天健看罷了多爾袞的這份降表之後,冷笑了一聲,直接便將這封降表給丟到了龍案下面。

內(nèi)閣諸臣傳閱了這份多爾袞的順表,許多人都長長的鬆了一口氣,甚至於連現(xiàn)任的內(nèi)閣總理大臣盧象升,也都放鬆了下來,紛紛上前向肖天健恭賀。

在他們看來,這一場持續(xù)達兩年時間的戰(zhàn)事,至此終於可以結(jié)束了,遼東戰(zhàn)事軍費的沉重負擔也終於可以結(jié)束了,於是認爲完全可以接受建奴提出的這些條件,只要接下來將他們拆散到各地編管起來,那麼建奴也就不再是什麼禍患了。

而且盧象升認爲,留下一部分建奴,其實不一定是什麼壞事,現(xiàn)如今遼東地廣人稀,西面有大批蒙古人,保存一些建奴的實力,也有利於今後牽制蒙古諸部,大中朝可以有條件的接受建奴的投順。

肖天健聽罷了盧象升和諸臣的意見之後,忽然間搖了搖頭,站起身從龍案後面轉(zhuǎn)了出來,緩緩的走到了大殿之中:“非也非也!這不是朕所想要的!你們先不要高興太早!這件事沒這麼簡單就結(jié)束!建奴就像是蟑螂一般的頑強,此刻他們只不過是想要以此作爲緩兵之計罷了!

你們現(xiàn)在就以爲戰(zhàn)事可以就此結(jié)束,那麼你們想的太簡單了!事情還沒有到結(jié)束的時候,只要這些奴酋還活著,他們便一直都會想著如何再次崛起,答應他們的條件,便是婦人之仁!

現(xiàn)如今我朝的大軍已經(jīng)兵臨城下,他們方纔想到投降,以朕看來,既然要解決他們,便要一勞永逸的徹底將他們解決!

他們爲禍一方數(shù)十年,屠殺我們漢人數(shù)百萬之多,豈有這麼便宜便放過他們的好事?只要他們還在,那麼遼東便永遠不要想著平定下來!

斬草就要除根,朕偏不接受他們的條件,真要滅掉他們,讓那些蒙古人也看看,想要對抗我們大中朝的後果!傳朕的旨意!告訴羅立和刁正,朕不接受建奴的條件,令他們在九月底之前,務必將瀋陽給朕拿回來!”

多爾袞還是失望了,使臣在八月初的時候,失魂落魄的從遼陽返回了盛京,告知多爾袞和順德,大中朝最終斷然拒絕了他們提出的條件,並且告訴他們,如果他們建奴想要活命的話,那麼現(xiàn)在就立即放下武器,向大中朝無條件的投降,等候接受大中朝的處置。

而且凡是愛新覺羅皇室成員,全部自縛起來,前往遼陽投降,等候?qū)λ麄兊奶幹谩?

而且大中軍給多爾袞限定最後投降的日期,在八月二十之前,過了這一天之後,大中軍將不再接受任何建奴的投降,直至將他們趕盡殺絕爲止!

多爾袞聽罷之後,當即氣的是暴跳如雷,大罵大中朝欺人太甚,他們已經(jīng)做出了這樣的讓步,可是大中朝卻根本不爲所動,非要將他們置於死地不可!

他很清楚一旦他們放下武器,投降之後大中朝會如何對付他們愛新覺羅家族,以他們這些年的所作所爲,大中朝肯定會將他們趕盡殺絕一個不留。

現(xiàn)在要求他們無條件投降,這根本就是在逼著他們做困獸之鬥,這是要徹徹底底的將他們逼上絕路呀!

聞之這個消息之後,建奴各旗都頓時大亂了起來,一些旗人乾脆便立即捲了些細軟之物,帶著家人直接便逃向了北方,也有些建奴韃子認爲,大中朝既然要求他們八月二十之前投降,那麼他們便還有機會活下去,於是乾脆便奔向了遼陽抑或是威寧堡一帶,投降大中軍去了。

但是更多的建奴卻悽悽惶惶不知所措,抑或是乾脆混吃等死,等待著他們的命運裁決的到來。

被大中朝拒絕之後的多爾袞和多鐸等奴酋們,心知橫豎都逃不了一死,決意率兵在盛京和大中軍決一死戰(zhàn),也總比接著受辱要強。

於是多爾袞主持之下,詔令八旗所有旗丁全部武裝起來,上至六十歲只要還能動的,下到十歲只要能拿起刀的,全部都在盛京城下集結(jié),誓死跟大中朝拼一個魚死網(wǎng)破。

這個時候建奴的血性還有他們最終的一腔血勇也徹底被逼了出來,本來對他們來說,建奴很清楚以他們目前的實力,根本已經(jīng)無法再和大中朝相對抗,死守盛京最多也就是一個玉石俱焚的下場,他們完全可以放棄盛京,朝北遁入到山林之間,放棄眼下他們掌握的這些地盤,可是過了十幾年舒服日子的建奴,現(xiàn)如今卻將盛京視爲了他們的聖地,盛京在,則他們大清在,盛京亡,則大清亡!所以在這個時候,建奴們有不少人選擇了留下來,死守盛京,和大中軍進行最後的決戰(zhàn)。

對於建奴的冥頑不化,消息很快便傳回到了北京,肖天健聽罷之後冷笑了一聲,用硃筆在軍報上批註了一行字,八月二十上午辰時發(fā)動總攻!

整個遼東大中軍得到命令之後,一支支的開始調(diào)動了起來,這對於大中軍來說,將是遼東之戰(zhàn)的最後一場大戰(zhàn),整個作戰(zhàn)指揮,肖天健都交予了羅立負責,因爲這對於羅立來說,是一種榮譽的獎賞,總參謀部也抽調(diào)出了數(shù)十名得力參謀人員趕赴到了遼陽,作爲羅立的參謀人員使用,幫助羅立來指定這一場大戰(zhàn)的各種細節(jié)。

此次盛京會戰(zhàn),大中軍一共調(diào)動了四個步兵師和兩個騎兵師,另外還有兩個獨立重炮團和數(shù)個獨立加強炮兵營,兵力總數(shù)大致在六萬人左右,除此之外,還動用了兩個輜重團和數(shù)個輜重營以及相當多的工兵部隊參戰(zhàn),作爲總攻建奴盛京的輔助部隊參戰(zhàn)。

勝利的天秤早已向大中軍傾斜,不論是從兵力上來說,還是裝備質(zhì)量上來說,大中軍都遠超過了建奴的兵馬,相對於大中軍來說,建奴在這個時候,僅僅能在盛京一帶集結(jié)起來不足四萬的人馬,這對於建奴來說,已經(jīng)是傾其所有了,他們幾乎動員了所有能動的旗丁參與這場大戰(zhàn),上至五十歲的老頭,下至十二三歲的少年,幾乎都被他們武裝了起來,投入到了對盛京的保衛(wèi)戰(zhàn)之中。

甚至於連一些旗人中的健婦也被建奴組織了起來,參與到了爲守城兵馬運送物資,做飯等事務之中。

雖然多爾袞和順德極盡可能召集兵馬,但是這也已經(jīng)是他們能做到的極限了,至於裝備,他們更是簡陋到了極點,接二連三的失敗,使得建奴軍損失非常巨大,之前他們繳獲抑或是自造的許多火炮,隨著戰(zhàn)爭的失利,多成爲了大中軍的戰(zhàn)利品,再加上漢軍旗的覆滅和大量擄來的漢人工匠被殺抑或是逃亡,使得建奴正在逐步的失去製造火器的能力,再一次使得他們逐步退回到純冷兵器的時代,兵將們只能用原始的刀槍或者弓箭來和幾乎已經(jīng)全部火器化的大中軍進行對抗,整個戰(zhàn)爭的未來可以說是讓建奴有些絕望。

(今天心情不錯,昨晚和編輯討論了新書,基本上通過,要進行最後的修改,便可以簽約,具體書名還沒有最終定下來,一旦有新消息,第一時間通知大家!多謝大家這麼長時間來對我的支持和幫助,希望新書能帶給大家一個新的體驗!)

第35章 鎖定目標第110章 該來總會來第169章 惱羞成怒第142章 窮酸秀才第214章 飛速發(fā)展第26章 勝利會師第65章 下場第119章 背叛第65章 下場第108章 白旗第109章 勸降第38章 強盜遇上強盜第51章 石橋攻防戰(zhàn)第109章 義子第13章 另有所求第176章 休整第4章 檄文第214章 危及洛陽第145章 西北終決第110章 深層考慮第14章 臥虎在側(cè)第49章 互通有無第58章 決勝3第106章 敗退過河第193章 四面開花第9章 綁票第181章 夜訪第45章 靜觀其變第128章 巨斧猛劈頑敵首第1章 重磅炸彈第94章 以漢制漢第182章 鄭家乞降第180章 大中天工全書第92章 不宣而走第37章 隴州之戰(zhàn)4第155章 撞破第87章 激辯2第121章 內(nèi)訌第167章 陸海之爭第59章 還歸第61章 轉(zhuǎn)怒爲喜第38章 真相大白第98章 入甕第5章 口水戰(zhàn)第223章 又一個督師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118章 厲兵秣馬第62章 總結(jié)第4章 終歸要來第16章 躍馬揮刀第84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92章 雙胞小蘿莉第21章 複合手雷第163章 陽谷縣第139章 徒呼奈何第207章 克復臺灣第35章 克城第152章 改編第80章 順義城下第85章 屠奴第97章 定策解圍第124章 各地局勢2第79章 土工作業(yè)第132章 脅迫投誠第54章 試槍第38章 真相大白第94章 速度賽第152章 鑽地鼠第52章 臨危不懼第10章 清點第52章 危局第106章 鎮(zhèn)反第206章 劍指臺灣第52章 雙峰寨第65章 通州第79章 依舊不休第66章 意外收穫第98章 宿命第4章 糧荒第120章 前朝舊臣第26章 倒貼女奴第213章 臨危受命第91章 單挑第134章 熊文燦的困局第33章 危局第187章 向南第50章 其人之道第9章 事敗第13章 單刀赴會2第71章 敲定合作第53章 初戰(zhàn)失利第106章 兵臨城下第46章 事有異常第17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160章 河西村前哨戰(zhàn)2第68章 佈置第38章 留髮不留頭第34章 追查到底第10章 靈機一動第74章 忠奴
第35章 鎖定目標第110章 該來總會來第169章 惱羞成怒第142章 窮酸秀才第214章 飛速發(fā)展第26章 勝利會師第65章 下場第119章 背叛第65章 下場第108章 白旗第109章 勸降第38章 強盜遇上強盜第51章 石橋攻防戰(zhàn)第109章 義子第13章 另有所求第176章 休整第4章 檄文第214章 危及洛陽第145章 西北終決第110章 深層考慮第14章 臥虎在側(cè)第49章 互通有無第58章 決勝3第106章 敗退過河第193章 四面開花第9章 綁票第181章 夜訪第45章 靜觀其變第128章 巨斧猛劈頑敵首第1章 重磅炸彈第94章 以漢制漢第182章 鄭家乞降第180章 大中天工全書第92章 不宣而走第37章 隴州之戰(zhàn)4第155章 撞破第87章 激辯2第121章 內(nèi)訌第167章 陸海之爭第59章 還歸第61章 轉(zhuǎn)怒爲喜第38章 真相大白第98章 入甕第5章 口水戰(zhàn)第223章 又一個督師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118章 厲兵秣馬第62章 總結(jié)第4章 終歸要來第16章 躍馬揮刀第84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92章 雙胞小蘿莉第21章 複合手雷第163章 陽谷縣第139章 徒呼奈何第207章 克復臺灣第35章 克城第152章 改編第80章 順義城下第85章 屠奴第97章 定策解圍第124章 各地局勢2第79章 土工作業(yè)第132章 脅迫投誠第54章 試槍第38章 真相大白第94章 速度賽第152章 鑽地鼠第52章 臨危不懼第10章 清點第52章 危局第106章 鎮(zhèn)反第206章 劍指臺灣第52章 雙峰寨第65章 通州第79章 依舊不休第66章 意外收穫第98章 宿命第4章 糧荒第120章 前朝舊臣第26章 倒貼女奴第213章 臨危受命第91章 單挑第134章 熊文燦的困局第33章 危局第187章 向南第50章 其人之道第9章 事敗第13章 單刀赴會2第71章 敲定合作第53章 初戰(zhàn)失利第106章 兵臨城下第46章 事有異常第17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160章 河西村前哨戰(zhàn)2第68章 佈置第38章 留髮不留頭第34章 追查到底第10章 靈機一動第74章 忠奴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璧县| 桐梓县| 吐鲁番市| 南充市| 西峡县| 沙田区| 集贤县| 博兴县| 石台县| 北安市| 大丰市| 嫩江县| 郑州市| 永新县| 三穗县| 金秀| 屏东市| 民勤县| 祁阳县| 栾川县| 高平市| 襄城县| 蓝山县| 黄龙县| 泰州市| 青浦区| 玉屏| 阳西县| 当雄县| 高台县| 修水县| 历史| 普陀区| 西林县| 七台河市| 辽阳市| 宜城市| 双牌县| 广安市| 汝州市|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