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8章 第二次北伐

整個天元三年,肖天健就這麼在忙忙碌碌之中渡過,這一年對於大中朝來說,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年份。

大中朝在這一年之中,平定了整個南方諸省,另外完成了對大中國防軍的重新整頓,劃分出了新的控制區。

再者肖天健還在這一年之中,對原來的明朝行政區劃進行了重新劃分,將湖廣按照後世的行政區劃分成了湖北和湖南兩省,而南直隸也劃分成了江蘇和安徽兩個省,至於北直隸則將原來的順天府從北直隸劃分了出來,改稱爲了北平府,下轄原來的順天府和永平府兩地,其餘的北直隸之地也改稱爲河北省。

至於行政管理方面,原來大明實行的是承宣布政使司制度,和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共管。

但是現如今大中朝改行軍區制度,將軍隊的管轄權全部單列出來,文武分治,所以都指揮使司就沒必要存在了。

於是肖天健將原來各地的承宣布政使司改稱爲了行省,重新構架起了行政管理制度,每個省暫時保留巡撫的稱謂,其實就是省長,另外在巡撫之下,設立幾名副職,在巡撫之下分管工農商學以及司法等各種事務,其中司法則直隸朝廷,作爲單獨的部門設立,地方官員無權干涉司法部門的事務。

至於原來飛州府縣等行政區劃,則原則上予以保留暫時不予變動其隸屬關係,官職上也繼續暫時保留知府、知州、知縣等官職,省的搞出什麼市長縣長之類的稱謂,讓人不好接受。

總之大中朝軍政分開,文不主軍,武不幹政,各行其責,省的像以前那樣,文官管軍事,管的是一塌糊塗,武將插手地方事務,結果發展成軍閥集團,文武官員都去幹他們該做的事情,改變以前地方文官鬍子眉毛一把抓的辦法,做什麼都純粹一些。

整個天元三年之中,大中朝各地逐漸平靜下來,雖然不可能做到讓所有老百姓都一下子吃飽穿暖,可是隨著地方平定之後,各種事務都開始恢復,老百姓起碼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過著朝不保夕擔驚受怕的日子了。

農業的恢復使得許多地方的糧荒問題逐步的在緩解,加上朝廷政事開明,對於地方存在的困難反應迅速,推出各種惠民政策,減免農民負擔,勸農興商,並且在各地辦學開礦,使得百姓們看到了希望,人心思安之下,沒事起來鬧事的自然也就少了許多。

總之就是一條,大中朝在肖天健和一衆大臣們的努力之下,開始走入到了復興的道路之上,之前的混亂局面已經沒有了,這纔是大中朝建立以來對於國家最大的貢獻。

可是肖天健接下來再一次把目光投到了北方的遼東之地上面。

天元四年新年剛過,肖天健便在南京宮中召開了內閣擴大會議,除了內閣大臣之外,還有各地的軍方主官也在過年的時候,奉旨從各地趕到了南京城參加這次會議。

而這次會議的議題卻只有一個,那就是發動第二次北伐行動,徹底將建奴這個中國的毒瘤,從中國這個巨人的身體上挖去,消除掉這個大中朝的心腹之患。

自從天元元年第一次北伐,在山海關擊敗了建奴大軍之後,因爲兵力和物資的原因,大中軍當初的時候不得不放棄了出關追擊建奴大軍,只能調頭還師關內,攻打北京城先覆滅掉大明王朝,這讓當初參戰的兵將們無不感到扼腕嘆息。

接下來這兩年大中朝便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南方,無力北顧關外的建奴,現如今到了天元四年,大中朝終於解決了南方之亂,可以騰出手來徹底解決建奴這個大麻煩了。

當得知肖天健準備再次發動北伐出關收拾建奴之後,諸將頓時都興奮了起來,尤以當初未能參加北伐的石冉、李栓柱、劉寶三人更爲激動,馬上便請命也要北上參與這次遼東之戰。

但是肖天健笑道:“你們三個之中除了劉寶之外,李栓柱和石冉你們兩個都要坐鎮東南和西南,特別是李栓柱你,現在你們西南軍區正在對緬甸用兵,先盯住朱由榔的事情吧!這次北伐肯定你們沒幾乎參與了!

而且你們麾下基本上都是南方兵,根本不習慣北方氣候和水土,去了也是給這次北伐添麻煩!只要你們盯緊了南方,不要在此次出兵遼東的時候,你們轄地之內出什麼大亂子,就算是大功一件了!

倒是劉寶這次你們中原軍區,需要承擔對北方後勤物資調集和轉運之事,但是可以調集中原軍區一個精銳師北上,參加這次遼東之戰,壓力不會太小了,劉寶也要在中原坐鎮,就不要再想去遼東的事情了。

這兩年來,你們的仗都沒少打,該讓羅立和王承平他們這些人出出力了!所以這一次出兵遼東,主要以遼東軍區爲主,北方軍區和衛戍軍區爲輔,另外佐以西北軍區和中原軍區各一個精銳師來完成這次對建奴的最後一擊!

李信,你先說說這一次你們兵部參謀總部對於此戰的兵力部署吧!”

石冉、李栓柱、劉寶一聽,都大爲泄氣,但是想想也是,他們這次卻是不太合適丟下手頭的事情也去參與遼東之戰,於是便只能點頭接旨。

李信聽罷之後,拿出了一份作戰計劃,翻開之後說道:“本次北伐,正如聖上所說,以遼東軍區爲主力,北方軍區和近衛軍爲輔,來對關外建奴進行最後一擊!

兵力部署如下,遼東軍區此次將會動用全部兵力,其中包括新編騎兵第一師騎兵一萬人,另外加上寧遠第二步兵師(原近衛二師)、遼東第十六步兵師也就是原近衛第三師,遼東第十八步兵師,遼東獨立炮兵團,獨立工兵團,獨立輜兵團等全部共四個師三個獨立團,共五萬人的兵力,作爲第一梯隊最先出關作戰。

北方軍區將會調第八、第九兩個步兵師參戰,另外北方軍區獨立炮兵團和輜兵營也會參戰,兵力共兩萬三千人。

近衛軍第一師,新近衛第四師和衛戍輜兵團參加此次北伐作戰,共出動兵力兩萬五千人。

另外西北軍第二騎兵師、中原軍第三步兵師以及中原軍獨立工兵團也要準備參加這次遼東之戰。

同時北方海師將會全軍配合此次遼東之戰,主要是負責爲遼東參戰兵馬提供運輸和後勤保障工作,另外駐在登州和浮山所的四個海軍陸戰營也將配合陸師參加作戰!

合計下來,此次北伐,我們一共調集了兩個騎兵師、共九個步兵師,另外加上各獨立團,以及海師的陸戰隊以及水兵,總兵力達到十五萬人左右,兵力上足夠對付建奴所用了!”

衆人聽罷之後,都面露出了喜色,這樣的兵力比起三年前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兵力足足超出了當初第一次北伐的總兵力一倍還多,而且在裝備上來說,現如今的諸軍經過不斷的換裝和補充之後,武器裝備質量更是超出當初第一次北伐諸軍了許多。

而且此消彼長之下,遼東的建奴這個時候再也無法調動二十萬大軍了,充其量即便是將他們所有可用的兵力都加在一起,也勉強只能達到十幾萬人,所以說大中軍這次動用的兵力,對建奴一方完全可以說是擁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本來按照兵部原來的計劃,這一次只需要動用遼東軍全部和北方軍一部分兵力,有個六七萬人左右,只要物資保證能跟上的話,這一次便足以對付建奴了,但是肖天健卻對兵部最初的意見提出了反對的意見,要求不做便罷,這次只要動手,大中軍就要傾盡全力,對建奴發動最致命的一擊,確保讓建奴沒有任何還手之力,便被大中朝給解決掉,故此兵部這才又修改了作戰計劃,調集了中原以北各軍區的精銳參與本次作戰,這纔有了這一個新的兵力部署計劃。

聽罷了李信的話之後,付德明和盧象升都不由得有點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們沒想到肖天健這一次和兵部一起,把這次北伐的事情搞的這麼大,一下子調集了十幾萬人馬參與這次作戰,特別是付德明這個大中朝財務總管,一聽便差點急眼了。

如果說僅僅動用遼東軍和北方軍的人馬的話,戶部方面倒是還能接受,可是兵部這次動用的人馬數量太多,十幾萬人出關作戰,人吃馬嚼之下,單單是每天的消耗的糧食對於大中朝來說就是天文數字,作戰行軍打仗的時候,每個當兵的一天需要兩斤糧食,戰馬和騾馬更是要加上幾倍,粗算一下,一天下來,光是十五萬人還不算騾馬,按每石糧食二百斤計算,就要吃掉一千五百石糧食。

一個月下來,就需要四萬五千石糧食,再算上騾馬吃的糧食的話,每個月起碼需要後方爲大軍提供六萬石糧食,這對於大中朝眼下的情況來說,基本上是不可能達到的。

於是心算速度很快的付德明一下便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一般,李信的話音一落,他便馬上說道:“不行!這絕對不行!對付建奴用不了這麼多人馬,你們兵部實在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一下出動這麼多兵馬,這都要我們戶部來想辦法給你們解決,你們算沒算過,一天下來,你們就要吃掉一大船的糧食,我們戶部一時間哪兒去給你們調來這麼多糧食?

現在雖然是國內局勢漸穩,可是去年各地秋糧收上來之後,各地也不過僅僅儲備起來了二三百萬石的糧食,你們兵部也不算算,這二三百萬石糧食即便是全部都調撥給此次北伐軍,也不夠你們維持半年的時間,算上途中消耗的糧食,也僅僅夠你們維持四五個月時間。

你們一下子調動這麼多人馬,絕對不行!必須要減少一些數量才行!要不然的話外我們戶部就直接關門歇業好了!”

(今天特別鳴謝毛毛將軍、勇敢1023、asdsee三位兄弟的不吝打賞!謝謝!)

第165章 應對第23章 震懾第9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50章 家人佳人第78章 通州會戰7第60章 決死一搏第28章 送行第44章 轉送民衆第183章 赴京聽封第99章 逆襲1第168章 火炮發威第53章 兩強之戰(9)第160章 神秘信使第79章 賀人龍的反擊第137章 陷落第141章 戰爭之神的咆哮第3章 默認第33章 忠臣之“死”第33章 不相爲謀第60章 決死一搏第146章 有話要說第88章 遷都之議第167章 求援第52章 臨危不懼第180章 李信第179章 豫西亂戰第84章 城破第72章 煩惱第42章 萬人敵第200章 建奴入寇第182章 鄭家乞降第82章 騎兵PK騎兵第17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140章 紅石山2第77章 戰雲密佈第76章 通州會戰3第46章 煩惱第96章 奮起餘勇第4章 打劫目標第155章 星夜回援第123章 絕望反擊第148章 再探盧象升第99章 逆襲1第109章 天不作美第8章 出迎第77章 通州會戰6第42章 關寧鐵騎第5章 闖王第44章 頭疼之事第68章 兵不厭詐第176章 休整第177章 小常原之戰1第51章 中路軍第138章 試炮第180章 李信第112章 毒計第16章 合兵入關第71章 事有詭異第77章 再有收穫第192章 大敵當前第53章 兩強之戰(9)第88章 揮師汝陽第90章 探視第30章 各懷心思第57章 石橋攻防戰7第89章 奴酋困局第130章 初戰第76章 革左五營第38章 強盜遇上強盜第64章 世事難料第162章 山西息兵第81章 殊途同歸第109章 天不作美第118章 遺詔第185章 還師豫西第175章 丈人有求第224章 勢如破竹第116章 血色江水第181章 “名將”隕落第55章 改進意見第56章 水壩第79章 土工作業第180章 督師被俘第212章 再下兩城第215章 降將建功第223章 又一個督師第208章 酣戰第20章 火力輸出第29章 守財奴第138章 兵駐武昌厲兵秣馬第37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23章 奇襲第128章 炮營駕到第98章 合縱第36章 意外的斬獲第134章 暫時歇兵第32章 醋意第19章 入甕第24章 迷情夜2第240章 奴酋的鬼胎
第165章 應對第23章 震懾第9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50章 家人佳人第78章 通州會戰7第60章 決死一搏第28章 送行第44章 轉送民衆第183章 赴京聽封第99章 逆襲1第168章 火炮發威第53章 兩強之戰(9)第160章 神秘信使第79章 賀人龍的反擊第137章 陷落第141章 戰爭之神的咆哮第3章 默認第33章 忠臣之“死”第33章 不相爲謀第60章 決死一搏第146章 有話要說第88章 遷都之議第167章 求援第52章 臨危不懼第180章 李信第179章 豫西亂戰第84章 城破第72章 煩惱第42章 萬人敵第200章 建奴入寇第182章 鄭家乞降第82章 騎兵PK騎兵第17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140章 紅石山2第77章 戰雲密佈第76章 通州會戰3第46章 煩惱第96章 奮起餘勇第4章 打劫目標第155章 星夜回援第123章 絕望反擊第148章 再探盧象升第99章 逆襲1第109章 天不作美第8章 出迎第77章 通州會戰6第42章 關寧鐵騎第5章 闖王第44章 頭疼之事第68章 兵不厭詐第176章 休整第177章 小常原之戰1第51章 中路軍第138章 試炮第180章 李信第112章 毒計第16章 合兵入關第71章 事有詭異第77章 再有收穫第192章 大敵當前第53章 兩強之戰(9)第88章 揮師汝陽第90章 探視第30章 各懷心思第57章 石橋攻防戰7第89章 奴酋困局第130章 初戰第76章 革左五營第38章 強盜遇上強盜第64章 世事難料第162章 山西息兵第81章 殊途同歸第109章 天不作美第118章 遺詔第185章 還師豫西第175章 丈人有求第224章 勢如破竹第116章 血色江水第181章 “名將”隕落第55章 改進意見第56章 水壩第79章 土工作業第180章 督師被俘第212章 再下兩城第215章 降將建功第223章 又一個督師第208章 酣戰第20章 火力輸出第29章 守財奴第138章 兵駐武昌厲兵秣馬第37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23章 奇襲第128章 炮營駕到第98章 合縱第36章 意外的斬獲第134章 暫時歇兵第32章 醋意第19章 入甕第24章 迷情夜2第240章 奴酋的鬼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出国| 云南省| 新蔡县| 武冈市| 嵊泗县| 江安县| 阿克苏市| 永吉县| 饶平县| 鄯善县| 高碑店市| 金坛市| 平顺县| 宝坻区| 晋州市| 大理市| 榆中县| 大姚县| 新津县| 湘阴县| 邵武市| 宝清县| 望奎县| 清远市| 寻乌县| 南投县| 平阳县| 萨嘎县| 措美县| 江都市| 紫阳县| 嘉禾县| 东山县| 屏山县| 山西省| 兴宁市| 东源县| 革吉县| 无锡市| 牡丹江市|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