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狼星(sirius)屬大犬座中的一顆負一等星,距太陽系約8.6光年。根據巴耶恆星命名法的名稱爲大犬座阿爾法星。
在古代中國文化中,它屬於二十八星宿中井宿的天狼星官。蘇東坡曾有詞雲: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指的便是大犬座阿爾法星,即天狼星。
天狼星在最早的天文記錄中被古埃及人稱爲“索普代特”。在古埃及中王國期間,埃及人的歷法開始於天狼星的“偕日升”。那天早晨,天狼星由於離太陽足夠遠,能比太陽更早升起,避開強光,在70天的消失之後重現天空。這一天在曆法中的重要性是因爲它也是尼羅河週期氾濫和夏至之前不久。天狼星消失在空中的70天,在埃及神話中象徵著索普代特和伊西斯(古埃及宗教信仰中的一位女神)渡過埃及地府的日子。
天狼星也是一個雙恆星系統。如果我們在冬季夜空裡仰望星空,天幕中最亮的恆星,就是天狼星雙星中的一顆(天狼星、南河三和參宿四,對於居住在北半球的人來看,共同組成了冬季夜空中大三角的三個頂點)。
天狼星a,是全天第一亮星(視星等最高),屬於主星序的藍矮星。天狼星a的質量約是太陽的2.1倍,比太陽亮23倍的恆星,體積略大於太陽,半徑是太陽的1.8倍,表面溫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2倍,高達10000℃。
天狼星b,是第一顆最早被發現的白矮星,也是已知最大質量的白矮星之一。如今它的質量幾乎與太陽的質量相當,然而這麼多物質卻被壓縮成約爲地球的大小(平均密度爲30kg/立方厘米)。經測算,大約再過兩億年,天狼星b就會逐漸徹底冷卻下來。
......
暗能文明構建的【空間隧道】就位於天狼星與太陽系之間的半程位置。星際移民陣營的龐大太空城集團預計還要再歷經約9年的漫長旅程纔會抵達指定座標。
在這漫長的星際流浪旅途中,原晧宸和其他的科學家一樣,將大多數的時間都花費在了科學研究上,強烈的求知慾望會令人忘卻乏味,忘卻孤獨。所以,這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只是,偶爾遙望璀璨的星空,以及亙古不變,遼闊無邊,漆黑幽遠的宇宙空間,原晧宸也會莫名地拂亂了心緒。
“是不是每一個宇宙文明都必定會經歷一場流浪,只是流浪發生的時間或早或晚,導致流浪的原因各有不同。”
有人認爲,流浪文明,是一個低級文明向高級文明過渡的形式,或者說是一條發展的必經之路。就好比造物主文明,也曾經經歷過一次次的流浪遷徙,最終離開了銀河系,到達了無限遙遠的地方。
“每一個宇宙文明的最終下場是什麼?無休止的擴張,還是終有覆滅的一天!所謂,開始的終將結束,也許每一個文明的發展歷程都不過是終結前掙扎的過程......”
原晧宸很清楚,對宇宙的認識根本沒有窮盡的一天,渺小的地球文明直至今日還在太陽系周邊5~6光年內打轉,真不知道何年何月纔有能力揭開宇宙的終極奧秘。
“總指揮官,中央檢測系統發來報告,太空城集團右前方約500天文單位的區域發現一顆流浪行星!”
一陣清脆的聲音中斷了原晧宸對宇宙哲學的思考,隨後,工作助理便向他做了彙報。
“流浪行星,有什麼問題嗎,難道誰又在上面發現了未知宇宙文明留下的遺蹟!?”
在這個區域發現一顆流浪行星,原晧宸雖然有點訝異,但這仍然算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在過往20多年的路途中,這樣的情況並非沒有發生過。從前遇到這樣的傢伙,都會被各深空資源開發艦隊視作珍寶。
“那倒是沒有,這是一顆被撕裂的大傢伙!看上去像被誰咬掉一大口的水果。”助理對該流浪行星做了個生動的比喻。
“這聽上去就有點意思了,你馬上做好安排,我想去實地看一看!”原晧宸吩咐道。
“是的,總指揮官!”助理麻利地轉身離開了。
......
幾天之後,一艘銀灰色的指揮艦接近了這一顆孤獨漂泊在宇宙深空中的流浪行星。
這是一顆巖質行星,體積和水星相當,但是密度卻要高上不少。整顆行星呈現深灰色,大氣層稀薄到可以忽略不計。最爲醒目的是其赤道周邊有一塊明顯的,還沒有完全復原的“缺口”,這個“缺口”大約佔據整個行星的五分之一。
“確實像是一個被咬了一口的水果!”
指揮艦中,原晧宸望著不遠處(相對來說)的大傢伙說道。
“一定有誰在它的身上咬了一口。”一同而來的天體物理研究院院長推斷說,“會不會是這顆流浪行星在遊蕩的時候太過靠近黑洞或其他大質量天體,雖然它最終沒有被捕獲,但卻被咬了一塊物質下來。”
“也有可能是在多恆星系統引力大戰的過程中被撕裂的。”原晧宸補充道,“天狼星就是一個雙星系統,或許這個傢伙就是在很久以前,被天狼星a和b撕扯之後又踢了出來。也許它並不是流浪行星,只是以極其遙遠的軌道圍繞著雙星系統進行著公轉。”
流浪行星是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它們或是受到其它行星等天體的引力影響而被拋出原本繞著公轉的行星系統,或是在行星系統形成期間被彈射出來的原行星,以致流浪於星系或宇宙之中。
實際上,在銀河系內,類似木星大小的流浪行星數量就達到了恆星的兩倍之多,即2000~4000億顆。主流科學界認爲這些流浪行星都是形成於恆星周圍,後來由於某種機制而被“踢”出了行星系而流落宇宙空間。
至於眼前的流浪行星被撕咬掉的那一部分,也許是因爲多恆星系統中的引力大戰造成的,也可能是在逃脫某種大質量天體捕獲過程中掉了一塊肉。
在人類天文史上,就曾經觀測到,位於北斗七星所在的大熊星座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從一顆逃脫出去的恆星身上,撕扯下了一大塊物質。
事實上,望遠鏡無法看到恆星本身,更不用說是一顆行星。不過,天文學家確實看到了黑洞在試圖捕獲那顆恆星之時,從恆星身上“咬”下一塊物質而發出的閃光。
而類似這樣的事件在天文學上被稱爲“潮汐瓦解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