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原晧宸的介紹,大家都流露出瞭然的神情。
這次參與火星基地建設的工作人員,都是地球上工程領域的精英。加上原晧宸從地球上帶來的專業團隊,“未來號”改造團隊的人手算是極爲充足的。
很快,關於人工重力系統以及黑洞動力系統的改造工作便緊鑼密鼓的開始了。
與其說是改造,不如說這是一種取巧的方式。
原晧宸他們只是弄清楚了外星裝置的工作模式和運轉流程,然後移花接木般地將這些裝置嫁接到“未來號”宇宙飛船上罷了。
當然,這項工作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其中需要斟酌的細節也有很多。
這就好比爲人體換一個新的器官,一不小心就會搞出人命。
“我們重新設計了重力場的兩極,未來號宇宙飛船上不需要這麼巨大的重力場有效區域。”
在原晧宸的指導下,工程專家們每天都在謹小慎微地進行著拆裝和替換工作。
“可惜啊,如果我們可以掌握人工重力的工作原理,不光宇宙飛船上可以應用這項技術,我們還可以通過人工重力場改變外星基地上的重力水平,這樣基地的工作人員就可以長期生活在外星基地中,並杜絕微重力或者是超重力導致的健康威脅。”
這麼多年以來,原晧宸對於無法窺破萬有引力產生的原理感到十分遺憾。
或許他已經盡力了,或許以現有的人類文明還無法理解這一偉大的宇宙現象。
所以,這也是影響他決定前往半人馬阿爾法星系,去造物主的故鄉尋找答案的一個因素。
......
星際探索聯盟太平洋基地,地球之瞳指揮中心。
此時,距離地球之瞳離開太陽系已經過去了四年零八個月。
按照飛行速度計算,地球之瞳距離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和星b還有0.49光年的距離。
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阿爾法星c,也就是比鄰星的距離大概只有0.36光年。
但是,地球指揮中心現在看到的圖像訊息還是地球之瞳在幾年前發送回地球的。
“副組長,你看解析之後的全息數據圖像,半人馬座阿爾法三星系統已經十分突出了。”操作員向杜魯尼克彙報。
杜魯尼克瞪大了雙眼,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上經過解析的全息圖像。
(接近光速飛行,會遇到光學極限的問題,望遠鏡無法得到實際的圖像。地球之瞳直接將望遠鏡接收到的全息數據全部回傳給地球,然後由地球指揮中心進行解析得到畫面訊息。)
“這個時候地球之瞳離太陽和半人馬阿爾法星系的距離都差不多,它正好飛在半道上。”杜魯尼克自言自語道。
畫面中的半人馬座阿爾法三星系統已經成爲整個天幕中最明亮的三顆星。
“不知道以地球之瞳現在的視角來觀看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該會是什麼樣子......”杜魯尼克遐想著。
這一刻。
在距離地球將近3.9光年之外,地球之瞳依舊默默地承載著人類文明的期盼向遠方飛行。
如果以浩瀚深邃的宇宙空間爲背景,在地球之瞳的正前方,有兩顆像太陽一樣明亮的火球。
較大一些的那顆,散發著黃白色的光芒,正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雙星系統中的主星。
它比太陽亮一些,其恆星光譜分類爲g2v。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的質量超過太陽約10%,而半徑則超過太陽約23%。其自轉週期爲22天,比太陽的自轉週期(25天)稍短。
稍小一些的那顆,則散發著橙色的光芒,它便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b,雙星系統中的伴星。
其恆星光譜分類爲k1v,質量約爲太陽的90%,而半徑則約爲太陽的86%。其自轉週期約爲41天。儘管半人馬座阿爾法星b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暗,但其釋放出來的x射線的能量卻比a多。
在這兩顆明亮的星體的襯托下,半人馬座阿爾法星c(比鄰星),就要渺小和黯淡得多,它是是半人馬座阿爾法三合星的第三顆恆星,它的質量只有太陽的12.3%。
比鄰星爲一顆紅矮星,平均距離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與半人馬座阿爾法星b約是13,000天文單位。(約0.211光年,因爲星體運轉的緣故,所以距離不恆定。)
此外,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一顆三合星。它們在持續地相互運轉。因此在不同歷史時期,“距離太陽最近”這頂世界之最的桂冠將由這三顆恆星輪流佩戴。
科學家推測,比鄰星可能以一個50萬年或更久的圓形軌道來公轉,也可能是以雙曲線的軌道來運轉,這有可能導致比鄰星將在遙遠的未來離開這個恆星系。
如果真有這麼一天,那麼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統就只剩下兩個難兄難弟了......
地球之瞳在接下來的飛行旅途中,將不做任何停留,以高速度掠過比鄰星,直奔半人馬座阿爾法雙星系統的核心區域而去。
在距離半人馬座阿爾法雙星系統約0.15~0.2光年的時候,地球之瞳的智能導航飛行系統會開啓減速行動。
整個減速過程只能依靠地球之瞳自行操作完成。
因爲,地球指揮部遠在天邊,發佈的指令需要歷經5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完全處在鞭長莫及的境地。
84.91%的光速實在太快了,地外文明項目組制定的減速方案只有60%的成功率。
如果地球之瞳最後無法成功減速並被半人馬座阿爾法雙星系統引力捕獲,那麼它將繼續以較高的速度朝宇宙深空飛去。
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地球之瞳只有一次的機會來搜索和觀察半人馬阿爾法雙星系統中的行星狀況。
而這次觀測機會只能持續幾天,具體觀察週期要根據實際減速的最終程度來測算。
雖然在這一次機會中,地球之瞳就有很大的把握大致弄清楚半人馬阿爾法星系中的狀況,但是卻會永遠失去深入觀察該星系中行星的機會。
如果樂觀的來看,地球之瞳還會繼續進行它的星際之旅,只要它的信號還能夠持續的傳回地球,它還將繼續爲地球文明做出貢獻。
就像旅行者1號探測器,它原先的主要目標,是探測木星與土星及其衛星。
但是,在順利地藉助了木星的引力,以及土衛六的額外引力影響之後,旅行者1號探測器最終離開了黃道,最後成爲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成功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