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三章 魏絳之功,何其懦也?

元秀回到清忘觀,採藍和采綠已經侍立在觀門前等候,看到她下車,俱是鬆了口氣,隨即露出一個同情的眼神。

“怎麼了?”元秀察覺到她們的異常,不由挑眉問道。

“午後大娘過來了。”採藍嘆了口氣,道,“是採橙特特做了一盤櫻桃角黍,大娘怕阿家明日回宮去不如今日嘗著鮮美,因此飛馬送來,如今正在觀裡等著阿家。”

元秀臉色頓時一變,隨即壓低了嗓子:“你們是怎麼回答她的?”

“元君使瑤光道長出面解釋,說她請阿家代爲赴宴去的。”采綠接口道,“只是大娘似乎並不全信。”

雖然有玄鴻出面掩飾,可薛娘子爲人精明,卻不是這麼好打發的,元秀想要蒙她可沒那麼簡單。她不由呻吟了一聲,撫額道:“五哥害死我了!”

叫守真自去向瑤光稟告,元秀帶了採藍、采綠先到住處更衣,進門見薛氏正施施然的捧著一隻八瓣蓮口圓足茶碗,慢條斯理的啜飲著裡面的茶水,見元秀進來,和氣一笑:“曲江的賽舟可有意思?”

“我也沒看到多少,倒見著了兩艘傾舟。”元秀見她這樣,警覺道,“聽說大娘帶了櫻桃角黍來?”

“因是素食,所以分出了一些給觀中,給你留了四個。”薛氏倒也沒有一見面就問個究竟的意思,打量了一下她的穿戴,道,“累了一天,先去更衣沐浴吧。”

元秀硬著頭皮應了,水是觀中早就燒好的,採藍兌好了水溫,又撒了一把艾葉,待清苦的氣息縈繞室內,纔出去請元秀入浴。這一天來回奔波,元秀著實是累了,沐浴時若非採藍一直與她說著話,差點沒睡了過去。

如此換下麻衣道袍,穿回常服,到了薛氏面前臉上的疲色已經十分明顯,薛氏見狀,顧不得責問她向自己的隱瞞,先心疼了:“角黍已經剝好在這裡了,你先吃幾口,採藍把我帶來的賜宴裡挑幾道清淡的拿來,伺候九娘用畢,先去休息。”

元秀不待她說完,就拿起銀箸夾了一個角黍,這角黍色澤絳紅,竹葉的清香之中混入了櫻桃獨有的甜美氣息,她雖然疲乏也不禁胃口大開,輕咬一口,酸甜沁人,正是她所喜愛的口味。

不多時,採藍已經拎了一隻食盒進來,外面一層溼漉漉的水汽,想是因爲此刻天氣已經炎熱,所以鎮入井中的緣故。

打開食盒擺上來,照例有一碟子五毒餅並角黍、筒糉應景,此外幾道清爽的菜餚做得倒是桃紅柳綠,元秀吃了兩個櫻桃角黍,對賜宴裡的益智角黍並板栗紅棗角黍都沒了興趣,示意採藍、采綠拿去食用,就著小菜用了一碗粟米,便吩咐采綠捧上東西洗漱,心安理得的入內去休憩了。

薛氏待她睡下了,吩咐採藍、采綠用心守著,自己坐在堂上想了片刻,起身卻往玄鴻靜室去了。

玄鴻顯然正在等她,瑤光看到薛氏,立刻道:“娘子請進,觀主正在裡面。”

“元君。”薛氏進了靜室,便見玄鴻跪在三清像下,神色虔誠的祈禱著什麼,她低低的喚了一聲,玄鴻又唸了幾句,方纔起身,道:“薛娘坐罷。”說著親手遞過了一隻蒲團。

薛氏也不推辭,在她下首跪坐下來,道:“元君爲何要讓九娘與杜家接觸?”

“聽說,魏博節度使賀之方之子,賀夷簡到了長安來,還對九娘一見鍾情?”玄鴻不答反問。

“不錯。”薛氏點了點頭,復問道,“這與元君要讓九娘代赴杜家筵席有什麼關係?我若沒記錯的話,元君自從出家以來,連宮中家宴都沒有再理會過吧?”

玄鴻淡淡道:“朝臣提議將九娘下降魏州,以分化河北三鎮,是也不是?”薛氏一皺眉,卻聽玄鴻緩緩道,“薛娘啊,九娘年少,你是她姨母,不知可還記得當初先帝在時,與羣臣議邊塞之事?”

薛氏的臉色頓時變了。

憲宗皇帝繼位時,夢唐的情況遠不及三年前豐淳接手。懷宗皇帝以及再往前的懿宗皇帝等,皆是恣意享樂的庸碌之君,實際上,因玄宗皇帝之後,藩鎮割據,宦官得勢,堂堂九五之尊委命閹奴之事並不少見,如玄宗之子肅宗時宦官李輔國,在肅宗皇帝病重之時,因與張皇后就新帝人選發生爭執,竟公然帶人強闖宮闈,弒張後、誅越王,肅宗因此驚駭而死。

其後有順宗爲宦奴俱文珍逼迫退位,年僅十八的敬宗皇帝爲宦者劉克明所弒……懷宗皇帝時,宦者王太清何嘗不是一手遮天,連時爲太子的憲宗都忌憚不已?憲宗皇帝繼位後,爲除王太清,先後擡舉了高平之並邱逢祥與之相鬥,費了不知道多少心機,纔將王太清除去,之後又因高平之自恃功勞,驕橫跋扈,爲憲宗厭棄,而邱逢祥卻以其一貫的靜默精明,漸爲憲宗倚重,至今得豐淳重用。

玄鴻所說的議邊塞之事發生在憲宗登基後不久,王太清尚在,時夢唐內有宦禍未平,外有邊患難停,羣臣惶恐,除了杜青棠等寥寥數人外,皆提議派遣公主和親。那時候,憲宗的長女平津公主尚未及笄,若要和親,自然是其姊妹,其時嘉善大長公主已經下降張氏,而延慶、永壽兩位公主卻還住在鳳陽閣中,只是延慶已經賜婚,沒有婚約的只有永壽公主一人耳。

若憲宗皇帝要從臣議和親,人選不問可知。

然而憲宗皇帝卻當朝背誦本朝戎昱的《詠史》之句,笑言戎昱若在,當與朗州刺史之位,並譏誚道:“魏絳之功,何其懦也!”

實際上憲宗皇帝所言的魏絳,乃是春秋時晉國卿士,與周同姓,有功於魏,其人執法嚴毅方正,爲魏伐霍、耿,多有軍功,且在史書上有居功不傲的美稱,所諡亦是美詞曰莊。然因他曾向晉悼公提和戎之策,憲宗皇帝卻評其一個“懦”字!

而不久後憲宗皇帝以雷霆手段除王太清、先討彰義、再伐淄青,斬西川、懾宣武,一時間使各藩鎮驚恐不敢怠慢,爭相入朝表忠誠之心,其中賀之方甚至還主動請命進攻淄青以求自保……

薛氏恍惚了片刻,才從紛繁的記憶之中收攏情緒,低聲道:“元君是說五郎他……”

“五郎年少,雖然自幼爲儲,先帝調.教也是盡心盡力,可年紀放在那裡,究竟是……差了許多!”玄鴻輕嘆了一聲,望著她道,“他讓自己的老師韋造入相本是尋常,可趕走杜青棠卻全然爲了私憤,先帝英明剛毅,卻對杜青棠言聽計從,五郎不肯相信——其實,若沒有杜青棠,先帝當初根本除不了王太清,更別說其後的中興之治!此人手段,可見一斑!”

“……這與九娘又有什麼關係?”

玄鴻搖了搖頭,問起了似乎不相干的事情:“我聽說五郎如今身邊跟著的是魚烴,但總理宮人的卻是邱逢祥?”

“不錯,此人精明能幹,卻性情靜默,倒比之前王太清、高平之之流別有不同。”薛氏愣了一愣,才答道。

玄鴻卻冷笑了一聲:“薛娘你好歹也是郭守養女,在我的靜室裡說話還這般藏著掖著做什麼?邱逢祥精明能幹——是啊,他太精明能幹了,就連先帝想除去他都難以下手,更別說五郎年輕,如今名義上他是大內副總管,魚烴是總管,可北衙那邊,究竟是認魚烴,還是認他?”

“元君!”

“若先帝在,韋造可還敢上那一封請降公主於魏州的奏章?”玄鴻目光刀鋒也似的掃過薛氏,問出的話,凜冽猶如三九寒風,“我也不妨告訴你——那奏章以及紫宸殿上的跪請乃是杜青棠設計激韋造所爲,目的是想叫五郎緬懷先帝之治,而不是將精力都放在了旁的地方!譬如,追查郭家之事,以及逼迫杜青棠!”

她搖頭嘆息:“但看起來,五郎他壓根就沒看穿這層意思!所以,我只能用九娘來做文章了!”

薛氏驀然跪直了身子,冷笑道:“旁的地方?郭家滿門抄斬、文華太后難產而死、茂王存世僅僅三日……這些都是五郎與九孃的骨肉!憑什麼不能查?若不是文華太后臨終前的叮囑,不必五郎慢慢佈局,我早便夜闖杜府,抓著杜青棠問個究竟了!”

“斯人已遠,薛娘念念不忘,又有什麼用?”玄鴻嗤笑了一聲,手指元秀所居之處,一字字道,“文華太后一片慈母心懷,不欲其子女知曉前事,五郎恨不能食杜青棠之血肉,都對九娘瞞住了消息,不知道薛娘以爲,當你翻出舊事,九娘可還能夠如今日一樣,有悄悄溜到芙蓉園裡看賽舟的心情?”

“文華太后不欲子女知曉,並非認爲他們承受不起,不過是因爲當時杜青棠深得憲宗皇帝信任,尤其五郎被冊爲太子不幾年,又才及舞勺之年,根基淺薄,全靠憲宗皇帝維護,惟恐自己去後,五郎與九娘既是嫡出,又沒了生母與外家看拂,貿然與憲宗寵臣衝突起來,不明不白的死在宮裡,或者連儲君之位都保不住罷了!”薛氏森然笑道,“當初,郭老令公於哀聲一片之中盡忠盡節,匡扶社稷,挽大廈於將傾,郭家的血脈,又怎麼可能如此脆弱,連生母死因的真相都不敢面對?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文華太后當年因杜青棠勢大,而五郎、九娘無力自保,不敢叫他們得罪了杜青棠,所以許多事情,連我都不敢說,可如今五郎在位,邱逢祥雖然勢大難除,到底不敢如李輔國、程元振等跋扈,身爲人子,豈有明知道生母含冤而死,卻不思報仇的道理!”

她冷笑著道,“多謝元君的提醒,明日,我便會將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告訴九娘!”

說著,拂袖而去!

靜室中,玄鴻擡起頭來,眼中卻有一絲竊喜。

第三百零三章 宮務第二百九十章 妙娘第一百四十四章 幸災樂禍第一百九十二章 愚笨?第三百九十章 局中之局(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家國(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圓場第一百九十三章 沉潭……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國(八)第二百十二章 警惕!第一百二十二章 張獻第一百二十三章 小五第十六章 兄妹第二百四十二章 算第三百二十三章 驛站第三百三十三章 靈光(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流火(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局中之局(七)第二百零一章 奏章底稿第三百九十四章 局中之局(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憲宗皇帝第三百五十一章 算與間(三)第三百十四章 衛王病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三十九章 三清殿第二百十一章 翠微寺第三百十九章 邀請第十七章 阿孃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機!第一百八十三章 流螢第二百五十九章 隻手遮天(下)?第二百十四章 忍見錦繡紛紛落?第一百七十五章 三人成虎第二章 皇后王氏第二百七十二章 外孫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一百八十章 信第三百六十八章 郭十五郎(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幸災樂禍第三百七十一章 市中殺(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流火(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巧遇?第三百三十一章 狂颮漸(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局中之局(十)第六十四章 密道第十三章 杜府青棠第二百三十三章 羅美人第二百四十章 櫻桃第五十七章 端午約第三百十九章 邀請第二百七十章 抉擇第三百二十六章 狂飆漸(一)第四十一章 杜家拂日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產第四百零一章 局中之局(十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三人成虎第八十一章 神禾賽馬第二百零二章 邀請第一百三十四章 濯袂第二百六十四章 憲宗皇帝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九十章 杏花深處美人藏第二百八十六章 此心早決第五十四章 薛氏(上)第二十章 姊妹第五十一章 嫂子第三十四章 韋坦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南第二百三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殿前交鋒(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起第三百十八章 迷神引第一百章 繡球第九十七章 託付第九章 鄭蠻兒第一百七十三章 餘達第一百七十一章 紫閣相見第二百二十四章 長安第四百零三章 殘局(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流火(一)第三百十一章 子嗣第四十五章 夏侯浮白第三百章 中宮之喜第一百二十七章 金腰娘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殿前交鋒(上)第一章 故人來第一百三十章 韋妙端第三百零四章 生辰第三百五十七章 算與間(九)第二百七十三章 曲江池上無關風月第二百六十四章 憲宗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爭渡第三百五十九章 流火(二)第二百十五章 疑心第四百零六章 殘局(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瓊王第三十九章 三清殿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家端午快樂喲!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南
第三百零三章 宮務第二百九十章 妙娘第一百四十四章 幸災樂禍第一百九十二章 愚笨?第三百九十章 局中之局(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家國(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圓場第一百九十三章 沉潭……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國(八)第二百十二章 警惕!第一百二十二章 張獻第一百二十三章 小五第十六章 兄妹第二百四十二章 算第三百二十三章 驛站第三百三十三章 靈光(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流火(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局中之局(七)第二百零一章 奏章底稿第三百九十四章 局中之局(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憲宗皇帝第三百五十一章 算與間(三)第三百十四章 衛王病第三百十三章 曹才人第三十九章 三清殿第二百十一章 翠微寺第三百十九章 邀請第十七章 阿孃第一百八十五章 危機!第一百八十三章 流螢第二百五十九章 隻手遮天(下)?第二百十四章 忍見錦繡紛紛落?第一百七十五章 三人成虎第二章 皇后王氏第二百七十二章 外孫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一百八十章 信第三百六十八章 郭十五郎(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幸災樂禍第三百七十一章 市中殺(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流火(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巧遇?第三百三十一章 狂颮漸(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局中之局(十)第六十四章 密道第十三章 杜府青棠第二百三十三章 羅美人第二百四十章 櫻桃第五十七章 端午約第三百十九章 邀請第二百七十章 抉擇第三百二十六章 狂飆漸(一)第四十一章 杜家拂日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產第四百零一章 局中之局(十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三人成虎第八十一章 神禾賽馬第二百零二章 邀請第一百三十四章 濯袂第二百六十四章 憲宗皇帝第五十二章 封邑第九十章 杏花深處美人藏第二百八十六章 此心早決第五十四章 薛氏(上)第二十章 姊妹第五十一章 嫂子第三十四章 韋坦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南第二百三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殿前交鋒(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風起第三百十八章 迷神引第一百章 繡球第九十七章 託付第九章 鄭蠻兒第一百七十三章 餘達第一百七十一章 紫閣相見第二百二十四章 長安第四百零三章 殘局(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流火(一)第三百十一章 子嗣第四十五章 夏侯浮白第三百章 中宮之喜第一百二十七章 金腰娘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殿前交鋒(上)第一章 故人來第一百三十章 韋妙端第三百零四章 生辰第三百五十七章 算與間(九)第二百七十三章 曲江池上無關風月第二百六十四章 憲宗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爭渡第三百五十九章 流火(二)第二百十五章 疑心第四百零六章 殘局(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瓊王第三十九章 三清殿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家端午快樂喲!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邑县| 浑源县| 玉田县| 乐昌市| 兴义市| 富蕴县| 临夏县| 南漳县| 沅陵县| 龙山县| 北票市| 中西区| 梁河县| 阳信县| 中超| 易门县| 鹿邑县| 石屏县| 怀化市| 宜城市| 和静县| 新泰市| 仲巴县| 加查县| 女性| 常宁市| 淮安市| 太湖县| 阿鲁科尔沁旗| 蒙自县| 龙里县| 嘉黎县| 北流市| 宾川县| 汝城县| 曲麻莱县| 景洪市| 吉水县| 平利县| 肃北|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