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能再逢春。
「正文」
戰(zhàn)場上面箭如雨下,敵方的弓箭手依然在不停攻擊我方大軍,雖然毫無作用,但畢竟現(xiàn)在無法動彈,如此也並非長久之計,也不知道敵方是否還有其他的計劃,必須儘快想到其中緣由纔對。我又一次陷入沉思……我閉上雙眼,答案似乎就在我的心中。
“成尹,快點想想辦法啊,崔力還在戰(zhàn)場上啊!”林雲(yún)在我的耳邊催促道。
雖然我能夠意識到夷陵關(guān)的戰(zhàn)場是一個斜面,但只是這樣絕不可能阻擋大軍的行進。一個小小的斜面居然讓我軍毫無辦法。
“對了!如果只是體力不支的話,或許我有辦法。”吳教授大喊道:“崔力,轉(zhuǎn)換陣型,弓箭手也一起持盾前進。”
“對啊,每一個盾陣的士兵身後除了有一名步兵之外還有一名弓箭手,只要三人合力持盾,一定可以繼續(xù)前進。”趙朦雨像是找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全軍轉(zhuǎn)換陣型!!!”崔力指揮道。
只見戰(zhàn)場上的士兵迅速轉(zhuǎn)換位置,三人合力持盾,眼看我軍又可以繼續(xù)進攻,可誰知大軍剛進行了幾米又停止不前。
“這是怎麼回事?”林雲(yún)疑惑地問道:“將士的體力不可能消耗地如此之快。”
“這不應(yīng)該,已經(jīng)對增加一人持盾,按理說也不可能只能行進這點距離啊。”吳教授怎麼都不能相信。
敵方城牆之上弓箭手依然不停地發(fā)動攻擊。我軍還是無法行進半步。
“不對啊,你們不覺得很奇怪嗎?”我突然意識到了什麼。
“是啊,大軍突然停滯不前是很奇怪,可我們卻想不出任何的應(yīng)對之策。”林雲(yún)困惑地回覆道。
“不是,不是這個。你們不覺得很奇怪的是敵方的弓箭明明對我軍毫無作用,可爲什麼還要不停地發(fā)動進攻?”我驚奇地問道。
“可能他們的弓箭用不完吧……”趙朦雨的解釋過於簡單,敵方的將領(lǐng)是何等聰慧,怎麼會發(fā)動如此毫無作用的攻擊?”
“那這是爲什麼呢?難道只是爲了挑釁我軍?”吳教授也找不出其中的答案。
我看著敵軍城牆上的弓箭手,這一切絕不會如此簡單,只是我們並沒有想到其中的答案。
“怎麼了?怎麼不進攻了?還是你們已經(jīng)放棄了?哈哈哈!!!”城牆上面的嘲笑聲十分刺耳。
“你不要囂張,等我們整頓好陣型,到時候有你好看!!!”趙朦雨憤怒地罵道。
“那我倒要好好看看你們是怎麼讓我好看的啊。”‘神秘人’的笑聲就沒有斷過。
“前進!!!全軍前進!!!”吳將軍大聲訓斥道。可是全軍將士也不能行進半步,眼看夷陵關(guān)的城牆盡在咫尺,可是確實毫無辦法。
戰(zhàn)場上面的士兵是如此努力,可是就是不能移動一步。我凝視著戰(zhàn)場上面的一切,突然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快!!!步兵快把虎盾上面的弓箭拔下來。弓箭手無需持盾,開弓射向城牆!!!全軍回撤!!!”我大喊道。
“成尹,拔下弓箭有何作用?以三人之力都無法行進,如此少了步兵和弓箭手的幫助又怎麼可能移動,況且城牆如此之高聳,敵軍佔盡地利纔可以增加射程,我們從下而上射箭又能有什麼威力?”林雲(yún)一下子冒出那麼多的問題。可我現(xiàn)在並沒有時間去一個一個解釋清楚。
“成尹同學,你這麼做有把握嗎?”吳教授問道。
“當然!!!”我自信地問答。
“全軍按我命令行事!!!”我大吼道:“弓箭手掩護!!!步兵拔去虎盾上面的弓箭!!!”
一聲令下,所有人按照指令行動起來。步兵在弓箭手的掩護下,將虎盾上面的弓箭拔了下來。突然奇蹟出現(xiàn)了,我軍的盾陣又可以行動了。
“成尹!!!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既然我軍的盾陣可以行進了,那還在等什麼呢,快點發(fā)動進攻啊,夷陵關(guān)的城牆就盡在咫尺了,此時不打更待何事?”趙朦雨急切地說道。
我並沒有著急而是看了看城牆上面的兩人,他們對於我軍可以移動並沒有震驚,反而似乎就在等待這一時刻。眼前的一切突然我想起了蕭暮將軍,就是在和這個同樣的時刻,勝利就在我們的面前,蕭暮將軍毫不猶豫衝向了敵方的城牆。可是答案是讓人如此悲傷,我就這樣看著瀟莫將軍倒在了夷陵關(guān)的城牆之下。
那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當時眼看著我軍的將士在敵方的城牆前紛紛倒下,最後只剩下了瀟副將軍一人…
瀟莫雖然用長槍擋開弓箭,可是對方的弓箭數(shù)量太多,瀟莫漸漸無暇防守,身上多處被弓箭所傷,終於倒在了地上…
狂風呼嘯,阻擋了前去營救的道路,我看著倒在地上的瀟副將軍,痛心不已。
聽見瀟副將軍大喊:“今日兵敗,臣之過也!!!吳將軍與我有知遇之恩,今生恐無法想報!痛哉!痛哉!”
我的心很痛,很痛,當時我如果可以阻止瀟莫,他就不會倒在夷陵關(guān)之下,我怒視著城牆之上的‘神秘人’,就是他,當時如果不是他用言語相激,瀟莫將軍根本就不會陷入敵陣。想到這裡,我的雙手握拳。眼中充滿著怒火。不管怎樣我都要阻止。
【注】荊州,一般認爲,東漢時期荊州原下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赤壁之戰(zhàn)後,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quán)三家瓜分,曹操佔據(jù)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quán)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劉備屯兵公安,不利於發(fā)展,便向?qū)O權(quán)兩次提出借荊州的南郡,東吳魯肅勸說孫權(quán)暫時將南郡借給了劉備,於是劉備便有了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
------百度百科
請記住本書首發(fā)域名:.。妙書屋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