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一大早小怡就找到了張真人,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就等小怡來了就可以出發(fā)了。他們這次要去的地方是鳳凰山裡最深的一座山。據張真人說,他們要找的是叫做斷腸草的草藥。又叫鉤吻。是一年生的藤本植物。據說然吃下後腸子會變黑,人會腹痛不止,而死。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區(qū)。
它生長在刺叢中,僅靠少量的水和微弱的陽光生存。有著極度的敏感和極度的潔癖,只要被觸摸過,就一天天的枯萎,最終死去。而把這種患有自閉癥的植物帶到陽光下卻不殺死它的方法是:一旦觸摸了斷腸草,同一個人就必須每天去觸摸它,用包含愛情的心,用對待心上人的心。
傳說,有一個叫阿山的人,父母早年去世,丟下他孤身一人。由於家境貧寒,讀不起書,三十出頭仍然無錢討老婆。十八歲那年,憑著年輕力壯,被一轎伕看上,收他做幫手,幾年過去,便成了遠近聞名的轎伕。
天有不測風雲。風裡來雨裡去的阿山積勞成疾,得了人們常說的“水牯病”。賣力氣的人一天不做工就無米下鍋。何況十天半月不做工,哪來的錢治病?爲了湊錢治病,阿山能勉強起牀,就把自己家後院竹籬笆拆下,借了一架木車,東倒西歪的拉到了就放當柴賣,拉到就放,阿山又餓又累,喉頭像火燒似的,難受極了,就問酒坊老闆“我渴得要命,有茶嗎?”老闆指了指裡屋,說“裡面有茶。”阿山拖著沉重的步子,艱難的走進裡屋,拿起茶缸,可茶缸裡一點茶也沒有,阿山失望極了。突然,他發(fā)現竈臺上的鍋裡有正燒開的茶,忙用瓢打了一碗,放在冷水中涼了涼,就喝了起來,這茶又香又甜,很好喝。喝了一小碗,喉頭舒服多了,再喝一碗,好像沒有病似的精神起來了。阿山走出裡屋,領了柴錢,謝過老闆,拖著木車輕鬆的回家去了。
阿山走後,老
板進屋,發(fā)現竈臺上的碗裡有幾片斷腸草葉,煮斷腸草的鍋被人動過,馬上警覺起來,斷定剛纔賣柴的人喝了斷腸草水,頓時,驚惶不已。俗話說斷腸草“人吃斷腸,豬吃肚涼。”賣柴的人肯定喝了斷腸草水,出了人命了不得了。他馬上派夥計分頭追趕,吩咐道“用紅紙包的藥給他催吐,再用黃紙包的藥給他解毒,這人才有救。”可是夥計追到天黑都不見影子,回來話道“沒找到”老闆著了急,怕吃了人命官司,害怕得一夜沒閤眼。
第二天天剛亮,有人敲門喊著“開開門。”老闆心想“不好了,事發(fā)了。”一個翻身坐起來,遲遲不敢開門,這時候,門又響了,老闆沒辦法,只得慢慢打開門,見門口站著的竟然是昨天喝斷腸草水的人。老闆以爲是鬼,嚇得又把門關起來,加上栓子,又找來木棍頂著。阿山見老闆一反常態(tài)的樣子,便在門外說明來意,老闆這才顫顫抖抖的重新把門打開,阿山對老闆說“昨天喝了你的茶,我的病好了起來,所以今天買了鞭炮來謝你。”看到阿山好端端的,又聽到這樣一說,老闆總算鬆了一口氣。從此,斷腸草能治病救傳開了。
斷腸草的毒性是非常大的,人食用3克,或嫩芽十餘個即可致死.這種草藥的汁液只要滲入到血液裡就會極快的和血液融合,況且有很大的毒性,所以,要儘量避免不要劃破身體,這樣也就減少了被毒到的機率了.所以,張真人,小剛和小怡都特別的小心.
有的時候,我們費盡心機的去做一件事,可是,到頭來卻發(fā)現事情已經偏離了我們的軌道很遠很遠,而有的時候,往往在不經意間我們就找到了尋覓已久的東西,彷彿是那東西自己找到我們的一樣.
雖然斷腸草不是十分罕見的草藥,可是找起來卻非常的麻煩,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否則,還沒有找到,自己就先放棄了.
本來小怡還以爲得等一段時間才能找到呢,可是等到他們上山了之後沒走多遠就發(fā)現了斷腸草的蹤跡,沒有絲毫意外的,小怡採下了不少的斷腸草以備不時之需.然後他們就下山了,等到回到寺廟裡的時候纔不到中午,之前準備好的東西大半都沒有用上,回到了寺廟裡,小怡就把所有的斷腸草都裝到了一個袋子裡面,準備拿回家去.
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斷有得到或者失去.
看不見的,看見了聽不到的,聽見了,不該經歷的,經歷的,遺忘的,記住了,該記的,忘卻了,然而,看不見的是不是等於不存在?聽不到的是不是就等於不存在?記住的,是不是永遠不會消失?經歷的就全是幸福?遺忘的就全是痛苦?遇到你真正的愛人時,要努力爭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機會,因爲當他離去時,一切都不會重複.遇到可以信賴的朋友時,要真誠的與其相處,因爲在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個知己真的很不容易.
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令我們意外的喜悅,這樣的時刻讓人興奮讓人難忘.就是這樣的一次次的小小的喜悅,構成了我們的幸福的生活.
收穫通常被理解爲付出之後得到的回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就是對收穫的最好詮釋.
其實收穫不一定都是物質的得到,還可能是心靈的頓悟,也可能是精神的提升,或者是靈魂的解脫.
許多時候收穫的種子在不經意中就已播種下,它就是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究竟如何才能收穫下一個全面的定義?也許它就是一次深深地心靈震撼,一種對彷徨和心靈指引,或者就是一種自我靈魂的淨化。
收穫常常就在這不經意間,一個微笑,一句安慰,乃至一縷清風,就能收穫到喜悅,收穫到知足,收穫到心靈的寧靜,收穫其實並不一定都是物質的回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