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中)

其實陳恪從沒想過獨吞東川的銅礦,這是在大理的地盤上,段家和高家兩大地頭蛇的夾縫中,若是光讓他們眼紅吃不著,肯定要出大事的。

何況限於開採技術和人手,在幾百年時間內,東川的銅礦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根本開採不完,讓他們幫忙爲大宋挖銅也是好的麼。

而且他並不擔心,他們會威脅到宋朝的貨幣安全。因爲宋朝各種年號的‘大宋通寶’,是大理唯一的流通貨幣!

這並非宋朝強加給大理,而是自然而然建立起來的。前面說過,大理的商品十分豐富,刀劍、甲冑、良馬,都是廣受歡迎的熱銷貨,內部的商品流通也很發達。商品流通離不開貨幣,而大理國一直就有銅礦存在,可他們卻一直受困於通貨不足的窘境。

因爲大理是真正的封建社會,領主在自己的領地上,有絕對的權力。所以除了段家所鑄的‘通寶’之外,高家和楊家也都曾設場鑄幣,但是三家互不承認對方的銅錢。而且他們的技術、銅質都不過關,同一種幣值還大小份量不一,所以鑄造的銅錢不能當作貨幣流通,只能按銅的份量作價使用。

結果唯一受三家承認、能在大理流通的貨幣,反而是通過貿易順差流入大理的大宋通寶……使用宋錢做硬通貨,大理並非個例,大宋周邊的日本、朝鮮、交趾、蒲甘等一系列國家,都有這樣的情況。乃至貌似強大的遼與西夏,也擺脫不了本國錢幣不如宋錢堅挺的怪現象。

陳恪很容易理解這種情況,因爲後世的美元就是如此。而且是‘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前’的美元。因爲宋朝的經濟強勢地位,各國間貿易的結算,都不約而同的使用宋錢。當然宋錢也確實有其過人之處,比如造型優美、不易被仿製等……當然不易被仿製也是相對的,如果仿製的主體是國家,被仿製也是難免的。

不過沒關係,因爲貴金屬貨幣的好處,就是不怕僞造。只要它分量足,民間就認,分量不足,民間就不認,也不會損害宋錢的名聲——因爲宋朝的聲望實在太高了,大家理所當然的認爲,宋錢是最好的,不好的都是仿造的。

這就出現了奇異的景象。像遼與西夏那樣的大國,儘管在軍事上輕視宋朝,但在官方鑄幣時,竟會大量鑄造宋朝的通寶,至於本國錢幣,卻只少量鑄造,撐撐門面而已。而大理、日本這些國家,更是徹底停掉本國貨幣,將宋錢作爲本幣。

歸根結底,還是因爲這個時代的人。沒有‘鑄幣權’的意識,僅僅因爲宋錢是國際結算的唯一貨幣,便將一國幣權拱手相讓。如果宋朝人足夠聰明,完全可以把持整個亞洲的經濟大權,通過大肆鑄幣,讓整個亞洲爲自己的通貨膨脹買單……

可惜,宋朝治國的儒生們,根本沒有這份眼光智慧,相反,他們只看到宋朝因貿易逆差而流失的銅錢。高達千萬貫,造成嚴重的錢荒。因此明令禁止銅錢出境。比如《宋刑統》中就明文規定:‘諸將銅錢入海船者……十貫流二千里,從者徒三年!’

當然,這個規定早已形同虛設。但你如何指望他們的榆木腦袋,能想到去主動的利用手裡的超級鑄幣權,讓亞洲各國成爲大宋的打工仔?

好在現在有了陳恪,他自然要讓宋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陳恪早爲兩家預備好了礦區。他將東西兩片距離東川最遠的礦區,劃分給了段家和高家。這兩片礦區的銅儲量並不低,只是運輸麻煩了點兒。但這不是陳恪操心的問題……

對段、高兩家而言,得到的礦區緊鄰自家領地,也是不錯的結果,所以都沒有意見……只是一想到,原本屬於自己的土地,現在竟要靠別人施捨,兩家難免有些淒涼。不過他們別無選擇,因爲挖出來的銅礦,需要通過紅水河外運,在廣南西路梧州錢監鑄幣,才能變成大宋通寶。

如果銅礦運不出去,也只是一堆破銅爛鐵,一文不值。

紅水河在陳恪手中,就掐住了他們的命脈,讓他們不得不乖乖與朝廷合作。

最終,兩家與紅水河河道衙門、廣西梧州錢監訂立五年合同,每年運輸五百萬斤銅錠鑄成大宋通寶,一半歸兩家所有,一半歸朝廷。

但在實際生產中,他們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將銅礦石,鍛鍊成合格的銅錠。只能將開採的礦石粗選後,運到東川城的鍊銅場,求漢人幫忙冶煉銅錢。但鍊銅場接自家的單,就已經忙不過來,哪有功夫伺候他們?

所以兩家只能加錢求插隊了。結果,這樣層層盤剝下來,兩家只能獲利兩成,不得不將大頭奉給朝廷。也算提前一千多年,嚐到了第三世界國家的痛苦……

不過就這樣,兩家也甘之若飴,畢竟數額太大,獲益還是十分可觀的。楊家也坐不住了,楊義貞親自跑到東川城,求陳恪也給自家個受剝削的機會。奉行‘均衡政策’的陳大人,自然一口答應。

到了嘉佑四年,竟然一半以上的銅礦石,都由三家提供,他們所徵發的礦工,最多時超過十一萬人……當然,段家只有一萬人。

而陳恪招募到東川的漢人,則主要從事冶煉和運輸。當初開鑿紅水河的十萬民夫,在參觀了初具規模的東川城,得知了一系列優厚的政策後,有四萬多人選擇留下來,或者回家後再返回。

到了嘉佑三年底,東川城中已經有十萬漢人,其中一半是駐軍,一半是工匠。加上白蠻和烏蠻,人數達到二十萬,已經成爲大理國排名前五的城市。不過城裡陽盛陰衰,男女比例很不均衡,這讓擔任城守的範夫子十分發愁。

“仲方啊,滿城的光棍不是個辦法啊……”範鎮雖然在軍事上外行,民政上卻是一把好手,這一年多來,陳恪主要精力都在開礦和鍊銅上,東川城的大事小情,全都是他在悉心料理。

範夫子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治安問題,城中每天都有十幾起打架鬥毆,每次鬥毆都有死傷。有人說,你手裡那麼多軍隊,還管不住些刁民?可惜的是,士卒們本身就打架鬥毆……你讓範夫子怎麼管?

他找到楊文廣,希望老將軍能嚴肅一下軍紀,但是老西軍出來的人,在不打仗的時候,壓根就不認識什麼軍紀。他滿不在乎的對範鎮道:“兒郎們憋在這鳥地方,有家不能回,啥也不得做,不讓他們打打架,火氣往哪裡撒?”

範鎮雖然碰了一鼻子灰,卻從楊文廣的話裡,抓住點什麼。所以他找到陳恪道:“男人不成家,實在太危險了,何況是十萬光棍,這個問題不解決,是要出大事的。”

“解決,解決。”陳恪笑瞇瞇道:“大宋的漢子娶不上媳婦,傳出去要讓人笑掉大牙的。”

“那上哪裡去找這麼多女子呢?”

“大理可是個出美女的地方!”陳恪笑道:“還有臨近的交趾和蒲甘,雖然男人長得不怎樣,但女子都柔美無比,可以妻之。身處衆香之國,漢兒何患無妻?”

“這……”範鎮對陳恪的肆意妄爲早就麻木了,苦笑道:“虧你想得出來,把這些漢兒都配上蕃妻,是要惹非議的。”

“是漢種就行!”陳恪滿不在乎道:“大宋法律只規定,漢家女兒不許嫁於外蕃,卻沒規定,漢家男兒不得娶蕃女啊。”他給範夫子斟茶道:“漢家爹,蕃家娘,生了娃兒是漢兒。實在想娶個漢家媳婦,大不了先納妾麼,納個蕃家的妾室,不至於也委屈了他們吧?”

“納妾麼……”範鎮有些意動了,其實東川城中,有很大一部分漢人是有家室的,但是都留在故鄉照顧高堂幼小,故而幾乎都不在身邊。如果鼓勵他們在這裡娶個外室,倒也能兩全其美。

“就這樣吧,鼓勵他們放下包袱。”陳恪笑道:“大人不妨讓官府中人先帶個頭,一個月內,每人都要納妾一名。”

“虧你想得出來。”範鎮笑道:“你這個籤判大人,是不是該帶個頭呢?”

“嘿……”陳恪乾笑道:“我這個人講感情的,沒有感情,是不能勉強的。”說著呵呵一笑道:“再說了,朝廷幾次催我返京,我實在不能再拖了。”

“也該回去了,”範鎮點頭笑道:“不然人家要說你想擁兵自重了。”

“哈哈哈……”陳恪放聲笑道:“我一個官場新丁,還不至於被扣這麼大帽子。”

“呵呵,”範鎮笑道:“用不了幾年,你就擔得起了。”說著正色道:“準備什麼時候動身?”

“儘快吧,我準備走海路,爭取年前返京。”陳恪道:“反正朝廷讓子容兄接手我這一攤,也省了交接了。”子容就是蘇頌,以蘇頌的品級,當這個東川籤判看起來是屈就了,但東川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今年水道一通,明年源源不斷的滇銅運到內地,他絕對會成爲耀眼的政壇明星。

抱歉,得了重感冒,孩子也不省心,會好的……()

第41章 福禍無常第228章 汴京錢號第92章 路第367章 破鼓(上)第67章 可憐父母心第38章 生子當如陳三郎第292章 受降(上)第360章 緋聞(中)第317章 裁軍起風波(中)第309章 遼主(下)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下)第326章 哀莫大(中)第278章 金明池上游(中)第322章 大宋禁軍(下)第287章 錢荒之解(上)第347章 態度(上)第91章 大宋的良心第366章 府尹難當(中)第203章 戲裡戲外第172章 滿江紅第288章 無奈的老高(上)第259章 信念第34章 美酒飄香第330章 龍昌期(下)第113章 一賜樂業人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上)第17章 忘不了第103章 大捷第115章 千年世家第192章 璇璣第371章 狗急跳牆(下)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上)第246章 宣戰第247章 新春第357章 暗戰(上)第281章 大理國(上)第359章 說客(中)第128章 可憐的三郎第72章 人,要分清敵我第242章 擠兌第348章 春(上)第376章 曝光(下)第183章 多少錢?第76章 清白第104章 賞罰分明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中)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中)第12章 我們宋朝不下跪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中)第320章 空額(中)第371章 狗急跳牆(中)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上)第355章 國色天香(上)第370章 伏殺(下)第303章 汴京春寒(中)第318章 雲詭(下)第328章 七夕(中)第224章 違章建築第50章 問題少年第306章 使遼(下)第11章 書生意氣第75章 過堂第327章 於心死(中)第355章 國色天香(下)第343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中)第326章 哀莫大(上)第297章 滇銅(上)第360章 緋聞(中)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下)第194章 邀請第285章 獻土(上)第55章 惡霸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中)第322章 大宋禁軍(上)第162章 對策第38章 生子當如陳三郎感謝感恩感動以及感想第244章 才子、大儒與奸臣第6章 拼命三郎第371章 狗急跳牆(上)第96章 人樣子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中)第28章 做不做大師?第134章 合謀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中)第177章 神功聖德碑第370章 伏殺(下)第373章 白龍魚服(上)第304章 虛張聲勢(下)第133章 弄巧成拙第210章 紈絝第344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中)第197章 計將安出第224章 違章建築第259章 信念第281章 大理國(中)第324章 真相大白(下)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下)第362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下)
第41章 福禍無常第228章 汴京錢號第92章 路第367章 破鼓(上)第67章 可憐父母心第38章 生子當如陳三郎第292章 受降(上)第360章 緋聞(中)第317章 裁軍起風波(中)第309章 遼主(下)第335章 花好月正圓(下)第326章 哀莫大(中)第278章 金明池上游(中)第322章 大宋禁軍(下)第287章 錢荒之解(上)第347章 態度(上)第91章 大宋的良心第366章 府尹難當(中)第203章 戲裡戲外第172章 滿江紅第288章 無奈的老高(上)第259章 信念第34章 美酒飄香第330章 龍昌期(下)第113章 一賜樂業人第299章 大理新中心(上)第17章 忘不了第103章 大捷第115章 千年世家第192章 璇璣第371章 狗急跳牆(下)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上)第246章 宣戰第247章 新春第357章 暗戰(上)第281章 大理國(上)第359章 說客(中)第128章 可憐的三郎第72章 人,要分清敵我第242章 擠兌第348章 春(上)第376章 曝光(下)第183章 多少錢?第76章 清白第104章 賞罰分明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中)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中)第12章 我們宋朝不下跪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中)第320章 空額(中)第371章 狗急跳牆(中)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上)第355章 國色天香(上)第370章 伏殺(下)第303章 汴京春寒(中)第318章 雲詭(下)第328章 七夕(中)第224章 違章建築第50章 問題少年第306章 使遼(下)第11章 書生意氣第75章 過堂第327章 於心死(中)第355章 國色天香(下)第343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中)第326章 哀莫大(上)第297章 滇銅(上)第360章 緋聞(中)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下)第194章 邀請第285章 獻土(上)第55章 惡霸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中)第322章 大宋禁軍(上)第162章 對策第38章 生子當如陳三郎感謝感恩感動以及感想第244章 才子、大儒與奸臣第6章 拼命三郎第371章 狗急跳牆(上)第96章 人樣子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中)第28章 做不做大師?第134章 合謀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中)第177章 神功聖德碑第370章 伏殺(下)第373章 白龍魚服(上)第304章 虛張聲勢(下)第133章 弄巧成拙第210章 紈絝第344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中)第197章 計將安出第224章 違章建築第259章 信念第281章 大理國(中)第324章 真相大白(下)第293章 偉大的起點(下)第362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祁门县| 揭西县| 靖江市| 佛山市| 尼玛县| 翁牛特旗| 綦江县| 正蓝旗| 昔阳县| 孟连| 江津市| 余姚市| 房产| 错那县| 大关县| 鹤峰县| 罗源县| 塘沽区| 临颍县| 焉耆| 乐亭县| 永丰县| 西和县| 芜湖县| 铜梁县| 尖扎县| 辉南县| 怀化市| 西安市| 滨海县| 湄潭县| 香河县| 乾安县| 治县。| 璧山县| 龙里县| 邵阳县| 涪陵区| 永仁县|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