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章 謝家往事

謝灝聞言揚眉道:“是。”

“一定要去嗎?我們不能換個地方嗎?”謝洵脫口而出,說完也自覺說了傻話,他自嘲道,“我們也去不了別的地方。”

謝簡離開樑國時,謝灝已有十歲,謝蘭因也有五歲,兩人對父親頗有印象,唯獨謝洵纔剛滿週歲,對父親印象全無。謝簡在逃亡魏國的第二年,就棄妻另尚北朝陳留公主。

消息傳回南朝,他們母親憤而離婚,三個月後嫁給謝簡的死對頭王暢。當時謝灝三人的祖母陳夫人病逝,姑母謝太子妃綿延病榻,謝灝既當爹又當媽的把弟妹撫養長大。

郗夫人嫁給王暢後謝灝課業繁重,無暇他顧,再沒見過母親;謝蘭因也只在宮廷年節時見過母親,反而謝洵因年幼依戀母親,經常被郗氏帶到王家暫住,同郗夫人和王暢感情很好,他很看不慣拋妻棄子的生父。

謝灝知道阿弟有心結,也不想他悶在心裡,耐心的解釋自己爲何要去魏國:“建康不能待了,再往南是沒開發的蠻荒之地,瘴癘交侵,我們過去都不一定能活下來,別說帶著阿鏡和阿菀,我們只有往北方走,至少魏國還有大人在。”北方至少還有父親在。

謝洵握拳憤然道,“他都丟下我們了,爲何我們還要巴結他?”

“他沒有丟下我們。”謝灝淡淡的說:“我們還是他養大的。”

謝洵因激動道:“養大我們的是大兄不是他!”

“沒有謝家,我又有怎麼能衣食無憂的把你們養大?沒有大人,謝家又怎麼會管我們?”謝灝無奈的搖頭,“阿虎,謝家沒有虧待我們。”所以大人也沒有虧待他們,這次王暢會放他們一馬,還不是因爲大人是魏國重臣,他想留一線善緣的緣故?

謝洵沒法反駁兄長的話,謝家確實沒有虧待他們。

謝蘭因問謝洵,“不然你想去何處?”

謝洵悶悶的搖頭不說話。

謝蘭因和謝灝互視一眼,也沒再逼阿弟說話,因自小習武的關係,謝洵個頭要比同齡人高上不少,看著像是十四五歲的小少年,其實他今年才十一歲,有些孩子氣的想法也不奇怪,慢慢教就是。

三兄妹慢騎說了一會話,等馬匹休息的差不多,又加快了速度,小半個時辰就達到西津渡。西津渡是京口最大的渡口,常年停著數十艘大官船,這些官船平日都有渡口的軍士看守。

這日渡口的軍士們接到上頭的吩咐,安排好三艘官船,眼見遠遠的有人騎馬過來,連忙拉起風帆準備起航。

謝蘭因顛簸了一路,早累得坐都坐不穩,馬停下後連下馬的力氣都沒有,虧得謝灝早有準備,吩咐健婦將謝蘭因抱下馬送到船艙裡。謝洵則按著謝灝的吩咐,接見王暢派來接頭的司馬,爽氣的賞了他十錠金錠。

這些金子都是他們臨走前戴在身上的,每個人身上戴上幾錠,就有數百個,送上十錠打賞也不算什麼。倒是把那小司馬喜得眉開眼笑,樂顛顛的奉承著謝洵,誇他是人中龍鳳。

河東王逼宮弒君的事目前僅在京城流傳,城外只有王暢這種身份的人才知道,想司馬這種小吏是不可能知道的。他也沒見謝灝和謝洵的資格,並不知他送走的這三人中一位是當朝皇后、兩位是國舅。

謝蘭因坐在艙內,默默的看著漸漸遠去的渡口,淚水漸漸模糊,她很明白,自己這一走,恐怕再無回樑國之日,也再也不可能見到阿兄了……

“咿呀——”小嬰兒嬌嫩的聲音響起。

謝蘭因下意識的回頭,就見女兒被僕婦抱在手裡,肉團團的小手揉著眼睛,嘴裡依依呀呀的叫著,她不由起身上前點點女兒的小嘴,小丫頭嘴巴隨著她手指移動,她立刻道:“乳母呢?阿菀要餓了。”

“出來的急,沒顧得上帶乳母,先將就吃些米粉。”謝灝手裡端著一碗衝開的米粉進來。

謝蘭因接過調好的米粉想要喂女兒卻無從下手,自打阿菀出生起就是乳母宮侍照顧的,她就負責逗女兒玩,根本不知道應該怎麼照顧女兒。謝灝搖頭,接過阿菀道:“我來吧。”

謝蘭因見大兄熟稔的給女兒喂米粉,不由驚訝的問:“大兄,你怎麼會喂孩子的?”

謝灝反問:“你沒看過乳母照顧孩子?”

謝蘭因訕訕道:“看過。”看過也不敢,阿菀渾身軟綿綿的,她哪敢用力?

阿菀看看阿母,再瞅瞅大舅,覺得大舅不愧是真男神,大約不能生娃外,沒有可以難倒他的難題。

“阿鏡,聖人在你們走之前吩咐阿虎,阿菀以後就是謝家的孩子。”謝灝說著蕭賾的臨終遺言。

謝蘭因悵然的長嘆,“這樣也好,當謝家的女兒總比當公主好。”她輕輕撫摸女兒小臉,“大兄,你給阿菀取個大名吧。”

謝灝搖頭說:“大名還是讓大人取。”

謝蘭因一怔,明白大兄的用意,他想通過這個小手段拉近他們跟大人的關係,畢竟他們已經有十年未見,大人在魏國也有妻有女,人心易變,十年時間,他們再也不是當年親密無間的父子女。

“大兄你跟阿虎是大人唯二的兒子。”謝蘭因寬慰謝灝,大人同陳留公主成親七年,只有一女。陳留公主頗爲賢德,還給大人納妾生子,可惜姬妾都無一例外的生了女兒。

謝簡迄今也有謝灝、謝洵兩個兒子,這也是謝灝敢帶著家人投奔謝簡的主要原因。哪怕後孃就有後爹,他們也是謝簡唯二的兒子,謝簡再絕情兒子也是要的,不然就沒了香火傳承。

謝灝淡淡一笑,“我只要他暫時給我們一個落腳之地即可。”

謝蘭因訝然問:“阿兄不想大人推薦你入仕?”

謝灝說:“我想去六鎮,那裡不需要大人舉薦。”

謝蘭因奇道:“大兄想當濁官?”

無論是樑國還是魏國,用的都是九品中正制,所謂九品中正制就是將人才依照家世、道德、才能分成九等,上等人才可以擔任接近皇帝的清要之職,這就是所謂的清官。

跟清官相對應的是地位卑下的濁官,濁官的事務冗繁,完全不比清官悠閒清貴。以謝灝的身份,他十三歲入仕之初擔任的就是諫議大夫,十八歲就是太常寺卿。這樣的資歷,一朝淪落成六鎮的官吏,謝蘭因擔心大兄接受不了。

六鎮是魏國沒遷都前的軍事重鎮,地位僅次於魏國的舊都平城,但隨著魏國遷都洛陽,六鎮的地位越來越低,現在都成爲魏國流刑犯人之地。以前六鎮的官吏非勳貴弟子不取,現在只要是個認字的人都能幹。

“官員何來清濁之分?我們大梁淪落至此,就是因爲門第之見太重!”謝灝冷然道。

謝蘭因只比蕭賾小一歲,三歲就是內定的太孫妃人選。蕭賾的父親,懿惠太子早逝,母親謝太子妃體弱多病,無暇照顧愛子,只能將侄女接入宮中陪伴兒子。

兩人同進同出,蕭賾學什麼,謝蘭因也跟著學什麼,所以謝蘭因是受帝皇教育長大的。謝洵雖是男子,畢竟年紀太小,對官場很多事還不及謝蘭因瞭解,謝灝平時有什麼事也愛跟阿妹商量。

謝蘭因聞言嘆息,“魏國不也如此嗎?”

按理江左生活安定,不比北面戰亂頻繁,大軍兵馬肥壯、糧草充足,可偏偏大梁數次北伐都敗興而歸,最後一次北伐還導致她祖父含恨而終、武帝也就此一蹶不振,沒等到阿兄成年就駕崩了。

阿兄和大兄在閒聊時,無數次談起北伐失敗的緣故,最後將泰半的原因歸結爲大梁士族當權,九品中正制讓朝中所有重要位置都被尸位素餐之人佔據,真正有能力的人卻因各種原因無法提拔,甚至不能出仕。

不過樑國政權被士族把持,魏國也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魏國的士族大多是新起的鮮卑貴族,而樑國的士族都是漢人。阿兄還說將來他親政,一定要讓天下英才不分門第,皆可入仕。

大兄還讓阿兄將來要允許各州讀書人皆可懷牒自試*……兩人說道興處還會拍案而起舞劍,謝蘭因想著往事,眼眶漸漸溼潤,要是阿兄沒走,他跟大兄一定能創出一段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話。

“所以我要去六鎮。”謝灝說,“我們這次敗走不就是因爲沒有兵權嗎?六鎮別的沒有,兵權還是有的。”

謝蘭因道:“可你是大梁的漢人。”漢人或許能在魏國受到重用,但不可能達到能篡位的職位。

“我又不想篡位。”謝灝笑言:“我只想我們將來有立足之地,不再做喪家犬。”

謝蘭因神色微動,“大兄——”

謝灝說:“阿鏡二十年之內,大梁必亂。”河東王的資質連守成之君都算不上,反而很有當昏君的潛力。

謝蘭因苦笑,她何嘗不知大梁岌岌可危,可那是阿兄用命維持的皇朝,她哪裡忍心看它覆滅?

謝灝安慰她說:“人生有死,聖人死得其所,又夫復何恨?”

謝蘭因苦笑,“你們總有各種理由。”阿兄真是不能走嗎?不是,他只是不想擔亡國之君的稱號,所以他爲了蕭家的江山丟下她跟阿菀。

謝灝默然以對,兩人沉默一會,謝蘭因主動問:“阿兄,你準備投入哪位將軍名下?”謝蘭因很傷心阿兄的離去,但從小的教養讓她學會一個人默默傷心,不會把自己的傷心展開給別人看,即使這個別人是從小疼愛自己的大兄,所以她轉移了話題。

“獨孤雄。”謝灝說著自己這幾天斟酌出來的人選,他原本避走北朝,只是想暫避李氏鋒芒,並非真正想改投魏國,可現在聖人駕崩,他們在大梁也沒了牽掛,自要好好考慮投靠的人選。

第61章 過年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174章 千里託孤(一)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12章 誠意(上)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0章 各自算計(上)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111章 守城(三)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68章 南樑(四)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97章 驛站逃離(四)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47章 法華寺見面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50章 被馴的拓跋曜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267章 南樑(三)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54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下)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159章 生波(一)第103章 敵襲(中)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63章 賞雪(一)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269章 南樑(五)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114章 守城(六)第52章 年前(二)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103章 敵襲(中)第266章 南樑(二)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92章 失態的秦紘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52章 年前(二)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20章 回京城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70章 叔侄談心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71章 姐妹情深第268章 南樑(四)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266章 南樑(二)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
第61章 過年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174章 千里託孤(一)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12章 誠意(上)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0章 各自算計(上)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111章 守城(三)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68章 南樑(四)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97章 驛站逃離(四)第42章 秦家往事(三)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47章 法華寺見面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50章 被馴的拓跋曜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267章 南樑(三)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54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下)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159章 生波(一)第103章 敵襲(中)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63章 賞雪(一)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269章 南樑(五)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114章 守城(六)第52章 年前(二)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103章 敵襲(中)第266章 南樑(二)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92章 失態的秦紘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52章 年前(二)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20章 回京城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70章 叔侄談心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71章 姐妹情深第268章 南樑(四)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266章 南樑(二)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澄城县| 盘山县| 克东县| 顺平县| 加查县| 综艺| 吉水县| 凤山县| 黎平县| 宝应县| 沾化县| 长阳| 沾化县| 信丰县| 德钦县| 松潘县| 新丰县| 麻城市| 牡丹江市| 汝阳县| 罗江县| 馆陶县| 井研县| 舒城县| 辉南县| 东城区| 新乡县| 张家口市| 河池市| 房山区| 闻喜县| 吉隆县| 南投市| 邳州市| 泉州市| 明水县| 张北县| 兴业县| 钟山县| 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