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4章 逝水流年

秦宗言的逝世, 對秦紘打擊極大, 讓他好幾天沒上朝, 但在朝堂上卻沒有太多波瀾,這些年秦宗言早將權利漸漸的轉移給兒子, 他甚至還帶著老臣們一起隱退。這倒不是爲了幫兒子鋪路,而是怕兒子、孫子把這批老臣一窩端了。這些老頭子隨自己南征北戰多年,他總要給他們一個善終。

老臣們也有識趣, 秦宗言讓他們放權, 他們就聽話的放了, 不識趣也不行,秦紘又不是任他們拿捏的軟柿子,他們聽話還有一個好結果, 不聽話的都埋土裡去了。大家都不是孤身一人,不爲自己也要爲子孫後代考慮,都想讓後輩在秦紘那兒討個好。秦氏父子都不是吝嗇的人,爵位、封賞都有, 唯一的遺憾就是大部分人都沒法得到世襲罔替的爵位, 連親王都如此,大家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大齊世襲罔替的爵位只有幾個分封王纔有,比如扶桑王、于闐王,這些王位都是人家憑實力打下來的, 大齊不僅不用給他們俸祿,還要他們年年上供,等閒人哪來這樣的本事?扶桑王、于闐王幾人在秦宗言駕崩前也趕到了京城, 這倒不是謝知、秦紘派人傳話,這些地方離京城遠,他們本事再大也沒法子讓他們回來得如此及時。

是秦宗言讓幾個兒子回來的,也不知是不是他感覺到了自己的死期,他在一年多前就讓分散出去的幾個兒子都回來給自己過壽,他說自己也過了七十,接下來的日子能活一年是一年,死前也沒什麼別的指望,就想讓父子再重聚一次。這次重聚之後,以後他死了他們也不用回來,畢竟哪會他都死了,看不到人了。

秦氏父子感情一向很好,哪怕是秦宗言最厭惡的秦紹,對父親心裡也一直存著敬畏親近之情,父親這麼一說,大家都毫不猶豫讓太子坐鎮,自己趕回來了,秦八甚至把柔娘也帶來了,正如父親所言,這或許是他們最後一次重聚。父親老了、他們也老了,也不知能活多久。秦宗言辦完壽辰就開始生病,幾個人也不敢離開,秦宗言駕崩時幾個兒子都在跟前,也算難得的圓滿。秦宗言走的時候沒有一點遺憾,只有一些不捨,捨不得妻子,也捨不得兒孫。

柔娘抱著謝知哭得死去活來,她一是傷心家翁去世,她大半時間長在秦家,秦宗言對孩子們向來關愛,比起謝灝,秦宗言更像父親,二來更傷心要跟阿姊別離,她們心裡都有數,這次一別就是永別,再無見面的機會了。

謝知也摟著柔娘直哭,柔娘是她第一個養大的孩子,在她心目中跟阿生、阿藤的地位一樣,甚至更親近些,畢竟阿生、阿藤是兒子,長大後有自己的家,她勉強提起精神安慰柔娘,“都是當祖母的人了,還這麼孩子氣。”

柔娘哽咽道:“你當了曾祖母,就不當我是妹妹了嗎?”

謝知嘆氣,“是啊,我們都當曾祖母了,果然是老了。”她好幾個孫子都給她生曾孫了,她欣慰看著柔娘,“不過你跟小八這樣,我就放心了。”柔娘和小八磕磕絆絆走了大半輩子,老來倒是感情越來越好了,所謂少年夫妻老來伴不過如此。

柔娘問:“阿姊,你跟姊夫把陵墓造好了?”

“是啊。”謝知對自己的陵墓還是挺滿意的,雖然給自己造墳挺奇怪的,可看到符合自己心意的地下博物館出現,謝知還是挺有成就感的。

“那你再幫我跟小八造一座吧。”柔娘說,她現在是扶桑王后,註定不能跟阿姊長久在一起,活著不能在一起,就死後永遠在一起吧。

謝知也不奇怪,國人自古都有落葉歸根的習慣,即使小八和柔娘在扶桑立國,那裡也不是他們真正的家,“好,以後我們就永遠在一起。”

柔娘滿意的笑了,“我會陸續派人把我收集到的扶桑文物資料都運來的。”她也知道阿姊造陵墓是想保存他們這時的文化,柔娘不覺這有什麼意義,但阿姊喜歡她就會去做。

謝知說:“你順便把高句麗的都收集了。”

提起高句麗,柔娘眉頭皺了皺,“阿姊,姊夫真要把二哥冊封爲高句麗王?”高句麗和扶桑、于闐不同,他們離大齊太近了,就不怕他們有一天會反撲嗎?尤其是這次姊夫不止要冊封高句麗王,還會把附近柔然等地都分封了,都是有實權、世襲罔替的諸侯王!姊夫和阿姊心真大,就不怕他們走後,江山不穩嗎?

“至少這一百年之內大齊無憂。”謝知說,分封諸王也是經過她和秦紘深思熟慮才定下的,她再站在後世巨人的肩膀上,又能保後世江山多久?她讓秦紘把兄弟都分封出去,也是希望漢文化輻射區域能再廣一些,不僅僅侷限於東南亞。

再說也以目前的生產力,大齊統治範圍也只能這麼大,再多也就是掛個虛名,與其便宜外人,還不如給自家人。分封一事,在秦宗言在世時就定下,只是秦宗言一直沒提,他想讓兒子替兄弟分封,也算是讓兒子施恩給兄弟。

秦氏兄弟對此心裡都有數,也表示願意忠於中原,至少三代之內,秦氏兄弟關係都比較和睦,這點足夠了。百年以後若他們江山穩固,周邊諸國自然不會輕舉妄動,要是江山再次動盪——自家人總比五胡亂華好。

柔娘見阿姊主意已定,也不再多言。

秦宗言駕崩一個月後,秦紘就登基了,倒也不是他迫不及待想當皇帝,而是國不可一日無君,他本就跟國君無異,登基只是早晚問題。秦氏諸兄弟也在秦紘登基後離開,離開時帶上了秦紘分給的大量財物、書籍,以及工匠,秦紘對兄弟向來很大方,就連火藥的配方都送了。

謝知沒想過保密火藥配方,保密不起來,都是秦家子嗣,秦宗言不說,他們心裡也有數。她前世那個世界,宋代火藥已經發展很完善了,可同樣金國、蒙古國也有很完善的火藥配方,成吉思汗是靠騎兵征服歐洲的嗎?一半罷了,還有一半是靠從宋國學來的火藥。只不過謝知還是叮囑他們,能不用火藥還是不要用,她迄今都不知道自己弄出火藥是對是錯,如果上天真要懲罰她,她也沒有怨言。

秦紹、秦二等人先走了,秦八是最後一個走的,秦八和柔娘跟秦紘、謝知感情最好,只是再捨不得還是要分離的,秦八走的時候也問女兒樂安要不要隨他們一起走,樂安跟駙馬一直沒孩子,不過兩人收養了不少孤兒。樂安到底捨不得養母和祖母,沒跟生父母一起走。她站在碼頭,遠遠看著海中揚起的巨帆,趴在駙馬懷中哭得死去活來,誰都知道這是她跟父母最後一次見面了。

駙馬摟著樂安低聲安慰,他們沒生孩子,夫妻感情一直很好,秦顯也很重視對妹夫的培養,他已是族中官職最高的人。

秦紘也摟著止不住流淚的謝知說:“我們回去吧。”

謝知微微頷首,人生就是一場場的分別。

逝去的人走了,活著的人還要繼續過日子,秦宗言落葬後,朝堂和民間除了孝,大家的日子都恢復的正常,只不過皇室還在守孝,秦紘和謝知是要守滿三年孝的,其實謝灝去世時那會謝知就在給謝灝守孝,只是她是私下的,秦紘跟她一起配合,這會秦宗言去世,兩人一起守著父孝。

秦宗言去世後,謝蘭因整個人精神氣就抽走了一半,整個人懨懨的,謝知怕她生病,整天陪著她,謝蘭因看著女兒說:“我想去洛陽行宮散散心。”

謝知不假思索道:“好,我讓人去準備。”去洛陽也好,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就不容易沉浸在悲傷裡。

謝蘭因搖頭說:“就我一人去,你別去。你都累了這麼多天了,留在京城好好休息。”

謝知道:“可——”

謝蘭因按了按女兒的手:“阿狼初登基,要做的事多得事,別在我這裡浪費時間,你還怕我沒人伺候嗎?”

謝知說:“陪您怎麼算浪費時間?”她身邊的長輩也就阿孃和小叔了。

謝蘭因道:“我跟你小叔一起去洛陽散心,你就別摻和了。”獨孤氏早些年也去世了,阿虎也沒續絃,就一人呆在洛陽,她正好讓阿虎陪她。

“也行。”謝知想了想頷首,五哥剛登基,他們確實有不少事要做,“我讓玉娘陪你們。”玉娘和初一是謝知、秦紘手下兩大情報頭子,初一掌著臥虎司、玉娘掌內廷司,看著兩人職責完全不相干,其實京城百官的一舉一動都在兩人掌握之下。這兩人也是秦紘、謝知最信任的心腹,只有派玉娘保護阿孃,謝知才放心。

提起玉娘,謝蘭因眉頭微蹙,“我看清娘是個乖巧的。”清娘就是王潤清,秦紘一登基就冊封謝知爲皇后、長子爲太子,但沒有冊封太孫,本來在有太子的情況下,冊封太孫就是特別,衆臣也沒異議,只是在冊封太子妃時皇家內部起了一些爭議。

秦紘和秦顯都想冊封拓跋氏爲太子妃,王氏爲良娣,但謝知先下手爲強,讓清河死遁,遠離了太子府的紛爭,大郎也聽祖母的話,認真的跟人學管理封地的事宜,對太孫之位不聞不問,這本來就不是她能得的。沒了拓跋氏,王潤清便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妃,將來的皇后。

這會臥虎司是秦紘管,內廷司是謝知管,等他們兩人百年後,秦顯能掌臥虎司,王潤清卻管不了內廷司,不是她不夠聰明或是其他,而是她所求太多,內廷司落到她手裡,只會禍亂宮廷,不是誰都有謝知這份定力,手握重權都不爲自己謀利的。

“我不會把內廷司給她的,將來內廷司去留由阿生做主。”謝知淡淡道,她只要安排好玉娘和初一的退路即可。她和謝蘭因想的一樣,王潤清不適合管內廷司,不是她對王潤清有偏見,而是自她以後任何一個皇后都不適合有那麼大的權利,不然最後受苦的還是皇后。除了五哥,又有哪個皇帝會允許別人來分自己的江山?

謝蘭因神色微鬆,女兒心裡有數就好。

謝知轉移話題道:“阿孃,我給父親想了幾個諡號,你來做最後決定吧,等五哥改元后,我們就給父親改諡號。”

謝蘭因聞言淡淡的笑了,“好。”她目光瞄了謝知奉上的諡號,半晌道:“就改爲昭吧。”

“好。”謝知心裡也是偏向昭字,根據諡法,昭爲上諡,容儀恭美曰昭、聖聞周達曰昭、明德有功曰昭……但縱觀史書諡號爲“昭”的皇帝並不多,因爲諡號爲昭的皇帝大多英年早逝的,對她生父來說,這諡號最合適不過。

謝蘭因又想起一事:“等改完諡號,你阿耶也該落葬了吧。”謝蘭因這次說的阿耶是謝灝,謝灝比秦宗言去世還早一年,他臨終遺言要葬在蕭賾陵墓旁,說這是當初蕭賾跟他定好的。謝蘭因也說這是當初他們三人商量好的,謝知就緊急讓人給阿耶建墓,幸好給她和五哥建陵的施工隊她沒解散,他們都是熟手了,建墓速度不慢,還有一年也該完成了。

想到父親,謝知神色微黯然:“是,都造的差不多了。”阿耶年紀比大人小,走的比大人還早,他們都是年輕時吃了苦。

謝蘭因見女兒面露哀色,安慰她說:“你阿耶總想著你父親,等了這麼多年,他們又能在一起喝酒了。”她頓了頓又道:“我們一家子就該在一起。”

謝知不想阿孃想死後的事,人要活在當下,“我讓玉娘陪您去洛陽散心。”

謝蘭因由玉娘陪著去洛陽散心,秦紘、謝知則將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朝堂之上,秦宗言去世、他的那些老臣也死的死、退的退,朝堂上幾乎全是秦紘和謝知那代人。沒了長者做主,朝堂上完全是秦紘和謝知的天下,謝知厚積薄發數十年,一朝發力,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她首先推廣的就是占城稻,她幼年就得到了占城稻,可真正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還是第一次,她在全國各地試種了幾十年,終於挑選出最上佳的良種在江南各地試種。同時她還讓人印了農書,從民間選取農吏到全國各地教授農戶如何精細耕作,改良農具……在占城稻推廣到江南的當年,江南農戶就大豐收,秦紘並未因此提高賦稅,反而堅持秦宗言在時的低賦稅。

謝知和秦紘都不是奢侈無度的人,在謝知的運作下,皇室財政來源也大多不靠賦稅,而是靠著跟周圍各國通商所得,大齊的重商政策讓皇室和民間都頗爲富裕,這也是大齊能堅持低稅的緣故。秦紘會大方的把兄弟都分封出去,也是想指著兄弟們能在各地發展,大家互通有無。都是自家兄弟,相互扶持理所當然。

謝知經過占城稻一事,在民間賺了不少威望,她也開始推行種植桑樹、棉花等作物,解決了糧食問題,經濟作物才能推廣開來。她是肯定看不到棉花革命了,可是後世一定會有。掌權之後,謝知的步伐反而慢了下來,很多想法她都只記在筆記上,她不斷的告訴自己,她只有一個人,是無法把所有事都做好的,很多事她只能起個開頭,給後世留一點火種,能不能傳承點燃只靠天命。

謝知許諾玉孃的官位也在秦紘登基後的第三年兌現,這是有史以來朝廷第一次冊封女性官員,當時反對的人不少,但秦紘鼎力支持,秦紘登基後就讓妻子隨她一起臨朝聽政,兩人在朝中並稱“雙聖”。兩人在位以後就做了無數自古未有的盛舉,無論是在朝中還是民間,兩人威望皆無人可及。謝知冊封女官不經科舉,並無實權,一些人反對無效後,只能默認了。

同時占城稻的推廣,讓大齊有了開發南方的底氣,本來朝中一直想取消女性授田權,畢竟土地日漸稀少,分給男子都不夠,別說授予女子了。可隨著南方的開發,人口再次緊缺,女性保住了土地佔有權。同樣女爵繼承製也保存下來,這個制度倒是前漢就有,只是後來廢除,如今恢復古制,大部分人都是贊同的。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生出兒子的,時下的做法基本就是過繼,可能傳給親生骨肉,又有幾個人願意把自己辛苦拼來的榮華富貴給外人?傳給女兒,再讓女兒招婿生孫子,這纔是自己真正的孫子。

謝知很想提高女性地位,但她也知道女性地位提升不是一蹴而就,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談女權是空話,她能做的就是儘量的延緩女性地位下降的速度,她做得也的確很成功,她開設的女院、科學院大多保存了下來。在科舉爲王的古代社會,科學院中有很大一部分研究雜項的官員是女性,這些女性也是後世平權運動的先鋒軍。

雖說秦紘對妻子信重非常,跟妻子同進同出,朝中並稱雙聖,但謝知餘生大半精力不在朝堂,而是致力於大齊的科學技術。她開辦的科技院,自開創那日起,就是華夏頂尖人才的聚集地,他們讓大齊的糧食產量一次次的翻倍,他們不僅讓江南變成了大齊糧倉,還在很多衆人認爲無法種植的土地上種上了糧食。同時他們也讓大齊的綜合實力始終立於世界頂端,哪怕是大齊覆滅了,他們留下的遺產也足以讓後世皇朝效仿,科技院始終貫穿整個古代社會,甚至到了現代依然保持了下來。謝知留下的火種,終於不負她期望的傳承下來。

謝家人除了謝灝以外都長命,謝蘭因、謝洵都是年近九十才離世的,所有人都認爲謝知也能活這麼久,誰都沒有想到她會走的那麼早,甚至走在母親和小叔的前面,且走的那麼讓人措手不及。謝知走的毫無痛苦,她是在睡夢中無疾而終的,她死後秦紘就再沒出過兩人的寢宮,半年以後秦紘也駕崩了。

秦紘死前將妻子所有的書畫作品、手稿筆記盡數送入墓穴。是故即使史載,謝後善書畫,是當時的書畫大家,可謝皇后流傳下來的作品卻極少,因爲她年少時的書畫作品被魏高祖收入墓葬,欽點爲陪葬品;出嫁後的作品則被齊太宗收入兩人合葬的皇陵耦陵。

顯仁皇后謝知也是史上第一個有自己單獨諡號的皇后,齊太宗諡號明,謝皇后先於太宗而逝,死後太宗給妻子定諡爲顯,之前的皇后要麼沒諡號,要麼就是依附其夫婿諡號,在夫婿諡號後加一個諡,只有謝皇后的諡號是太宗宗親自定下。中外仰德曰顯;德美宣昭曰顯,這個諡號足見太宗對妻子評價之高,而後世史家也屢屢讚譽顯皇后乃皇后之最賢德者。後來高宗登基,思及生母仁愛四方,又給母親追加諡號爲“仁”,不過這諡號在後世並不出名,後世更習慣稱呼其爲顯皇后或是謝皇后。

謝皇后駕崩當日,國朝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內廷司司長、被後世譽爲情報局創始人之一的謝玉殉葬;而秦紘駕崩之時,另一位情報局創始人、臥虎司司長秦初在輔佐太子登基後也隨之殉主。這兩人開啓了內廷司和臥虎司司長殉主的先河,自兩人之後歷代內廷司和臥虎司司長皆是孤家寡人,死後附葬皇陵。內廷司和臥虎司也成爲後世最讓人聞風喪膽、臭名昭著的情報機構。後世史家提到這兩處時總是再三惋惜,太宗、顯後仁德大度,有上古聖君風範,唯獨此事被小人矇蔽,縱容後輩創下這等虎狼機構。

謝玉和秦初也是耦陵唯二陪葬的官員,除兩人之外也只有秦武帝和皇后的合陵附葬於耦陵左側。秦武帝是扶桑秦朝的開國之君,同齊太宗是親兄弟,秦武帝先於齊太宗而死,生前有遺言要歸根葬於故土。齊太宗派太子迎回兄弟棺槨,給兄弟定諡爲武,廟號太宗,並與秦朝以兄弟相稱,不再稱臣。自有齊一朝,周邊鄰國都無侵犯,後世總結這同齊太宗寬厚大度分不開。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90章 大赫連氏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66章 謝修尚主第11章 各自算計(下)第149章 婚禮(上)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94章 驛站逃離(一)第65章 賞雪(三)第149章 婚禮(上)第30章 第一天上課(上)第160章 生波(二)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249章 平城大亂(十二)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62章 赫連鳳容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97章 奔喪(下)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160章 生波(二)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83章 別後重逢第130章 翁婿夜話(上)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160章 生波(二)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161章 生波(三)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257章 亂世起(八)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3章 書房議事第30章 第一天上課(上)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52章 年前(二)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106章 逃命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56章 亂世起(七)第185章 生產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35章 共甘共苦第90章 大赫連氏第64章 賞雪(二)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58章 婆媳煩惱(上)
第90章 大赫連氏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124章 誰是替罪羊(上)第66章 謝修尚主第11章 各自算計(下)第149章 婚禮(上)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94章 驛站逃離(一)第65章 賞雪(三)第149章 婚禮(上)第30章 第一天上課(上)第160章 生波(二)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249章 平城大亂(十二)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62章 赫連鳳容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97章 奔喪(下)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160章 生波(二)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137章 風生水起(四)第83章 別後重逢第130章 翁婿夜話(上)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160章 生波(二)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161章 生波(三)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257章 亂世起(八)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3章 書房議事第30章 第一天上課(上)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52章 年前(二)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106章 逃命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56章 亂世起(七)第185章 生產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35章 共甘共苦第90章 大赫連氏第64章 賞雪(二)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58章 婆媳煩惱(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文区| 屯门区| 隆昌县| 井冈山市| 新民市| 江西省| 南靖县| 临猗县| 潮安县| 雅安市| 莫力| 广饶县| 沂源县| 邯郸县| 曲松县| 普安县| 开封市| 平泉县| 新疆| 中超| 香港| 闻喜县| 泾阳县| 遵义市| 宕昌县| 错那县| 辛集市| 盘锦市| 繁昌县| 许昌县| 洛隆县| 科技| 河北区| 五常市| 垦利县| 大关县| 库尔勒市| 石首市| 安仁县| 龙陵县|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