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98章 祝彪的理想國

祝彪應該慶幸,田偃、周瑾文也該慶幸,拜齊地濃郁的文化學風影響,這裡的地主十有八九是跟書香聯繫在一起的。而不是祝彪前世單純意義上的地主。

所以,兩者的苦惱都大大的減少了。

這些家族挪移空出的土地,歷年戰爭廝殺中荒廢的土地,那些沒落在戰爭中的家族原具有的土地,以及朝廷本來就握有的公田,祝彪在自己能掌控的十二州里掀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平均地權行動!

當然,祝彪還沒有到大公無私至“共產主義”的地步,老百姓得了土地還是要給錢的。只是這個錢可以分十年二十年來還貸。又組建國家銀行,行青貸【參考王安石變法的青苗款+國家銀行貸款】,調整農業稅收,將齊地農業國稅十一的價位調低到十五取一。讓剛剛爲成爲自耕農而驚喜莫比的齊地廣大百姓,再次發出由衷的歡呼聲。

青貸可以增強老百姓的抗災害能力,也深重打擊了民間高利貸,意義很是重大。而農稅,隨著祝彪進一步宣佈,可以錢糧兩交,即老百姓想交糧食交糧食,想交銀子交銀子,同樣的也給百姓送掉了身上的一大枷鎖。

之前時候,每到糧賤的年份,朝廷【或是地方官府念歪了經】就收銀子;每到糧貴的年份,就收糧食。對本就分擔沉重的老百姓來說,是赤裸裸的再剝削。

現在祝彪是從國法上撅了這條弊政的根。

祝彪的政治改革不少,涉及到老百姓的還有保甲法和參考租庸調製的勞役錢代,以及該小村爲大村,設立村官等等。但對老百姓影響最深達的,無疑還是上面的三條。

此法令一出,祝彪就牢牢籠絡住了十二州百姓的人心民意。因爲這性質已經無限接近於老百姓每一個都無比渴望的‘均田免糧’了。

可是齊國十六州,三州分封了出去,怎麼只有十二州呢?

那是因爲祝彪還拿出了一州分封給了手下。

他不是一個小氣的人,更不是一個腦子進水的人。祝彪很清楚。人都是愛比較的。

如果他沒在南端三州封建,手下所有人都好說。可現在他封建了,河東軍這些已經不容於北漢,跟隨著他要到底的將軍們,內心裡要說不羨慕,鬼都不信。

誰不想有個一畝三分地,稱孤道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啊。

封建就是給你個這一畝三分地。不能因小失大,讓辛苦拉起來的隊伍和多年來肝膽相照性命相托的兄弟,跟自己離心離德不是?

再有,三個州都拿出來了。再拿出一個州,祝彪也捨得。

祝忠祝仝還沒到齊國呢。祝彪都已經準備封了侯,人各一郡之地。祝明、祝強生等爲伯,各三縣之地。軍中的主將,連著資格淺的李延、李憲、張邦彥,和新投不多久的王仁卿、王韶、馮磊等人,也都封伯。合著柳家一塊,皆爲一縣之地。只是領地有大有小,有肥有瘦罷了。

樑謹、張本楠、馬義山、馮恩江、餘少安也是伯爵,就是殘廢了多年,退出軍伍多年的張鶴,也封了伯。這東西在祝彪手下甚是不值錢,韓剛、韓猛、周雲飛、竇兵、刑天笑、元通等等,或是伯,或是子。願意自立門派的,如宋雁南、李逸逍,也隨之去,都給劃分地方。只是依照功勞大小,資歷的深淺,判斷是獨自一領,還是如南端三郡那樣子。領地內插著下位名爵。祝彪連追隨自己的江湖人物也沒忘記。

把燕青、燕紫、元通、田光照,銅燈道人黎升等還活著的,以及戰死之人的家人,還有在中原一直埋線的徐文濤、龐亮、秦灼等。全都有名爵封賞,都把人感激的無以爲報!

封爵——

這個東西距離他們這些江湖人實在太遙遠,太遙遠了。而現在……又如何不對祝彪盡忠盡職呢。

再有軍中諸多軍司馬以上之人,不僅是現在還活著的,連原先戰歿的軍將,很早時候追隨祝彪戰死於昔陽之戰的羅亞修,祝彪都尋到了家人,許諾名爵。而不願挪去齊國的,祝家在河東的諸多土地,盡數散分了下去。

人所言:大封羣臣。這方世界的萬年曆史上,不是沒出過仁慈寬和的開國之主,卻也沒那位主兒像祝彪這樣不把名爵當一會兒事的。而且祝彪不把名爵當一會兒事的同時,也不把土地當一回事。全國才十六個州,一下子就剝掉了四州。

當他提出這個解決方案的時候,張本楠、馬義山、田偃和所有人都驚呆了。看向祝彪的目光,那一瞬間真像是看到了外星人一樣。

反正齊國的名爵從這一刻起變得不那麼值錢了。

畢竟當一個郡中,一到兩名伯爵,三到七名子爵,數不清的男爵、大夫,如此之州還有四個居多,那也怪不得人不拿名爵當一回事了。

就好比祝彪前世的北京。

尋常之地,一縣兩個當權的正處級,不管是縣長,還是縣委書記,那都牛逼死了。可進了北京,琳瑯滿目的盡是官兒,還都是市級、省部級、國級的大官,再看縣長、縣委書記,也就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

這都一個道理。

內政上,祝彪主要改革糾結於三點。第一,全面廢除銀兩金子流通於世,取而代之的是國家銀行發行的金銀銅幣。徹底決斷火耗這一弊政根源。同時,齊國也如此成爲天底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自從金銀銅幣打北漢出現以來,如今滿天下各路諸侯都已經有了自己的金銀銅幣。但是要說全面廢除金銀流通,那還一個沒有。

這其中既有金銀銅幣鑄造量不足的因故,也有更深更復雜,牽扯更多面的內在原因。在天下大戰的局面下,再強腕的君主也不敢這個時候來扯這個馬蜂窩下來。所以,祝彪重開的齊國成了第一個。

第二,改革司法。將司法從現下的官衙體系中獨立出來,上至御史大夫,下到一縣的門下決曹【斷罪決獄】、門下辭曹【主闢訟事】。

【呀呸的。看看漢代的官制,比宋明清的強多了。真的是顧及到了每一點每一面。明清一脈相承的那破體系,真叫個爛。】

縣——郡——州——中央,垂直管轄,與地方官府再無隸屬關係。

廷尉府繼續爲律法一系全國最高法衙。但也只限制於律法,廷尉銳士和對刑部的部分控權被剝奪,祝彪將前者歸納入執金吾的權限之內。大大加強了這個本來就很強勢的官職權限。後者徹底獨立,上封御史大夫。

同時改革御史臺,御史大夫算是祝彪前世的政法委書記吧,職權變化不大,但嫡系下屬——御史臺之御史聞風而奏的權限被進行了限制,不如此。祝彪實在難以改變御史們亂放嘴炮的惡習。

第三,大司農獨立。國家政府,也就是丞相府,相應出臺來年的預算法案,召集所有相關府衙會商,送交大司農審覈。大司農理由充分之下有駁回全縣。並且各縣每年支出,公開透明!

軍事白皮書就沒必要了。也不可能實現。

政治改革需要一步步合理推行,大刀闊斧的另一面就是急功冒進。所以祝彪更不可能去形勢官員資產公開這些不切實際的變革。

除此之外,祝彪辦起了天底下第一份正式的報紙,而不是邸報之類的東西,也是開天闢地頭一遭。用來宣揚政策,同時漸漸往工商靠近,在時間裡自我結合。

這些於大局卻也只是小節了。

獨立出來的刑部等同於公安,縣治下。每鄉每亭,本來掌控在遊繳亭長手中的武力被全數歸納入六扇門轄下。每鄉的遊繳變成了六扇門下屬捕快,就好比派出所所長一樣。如此六扇門實力暴增,雖然這增長不再武力上而在權限上。

相當一批精簡下來的軍士進入了六扇門。

祝彪手下五十萬軍,精簡到四十萬,並且日後還會精簡至三十萬。南端四州的軍方,在未來三年中也會逐步撤出。防務讓與各家各地自己去招呼。

如果不是祝彪先拋出去的三州之地。可能很多地方和朝廷官員已經鬧起來了。不管是司法獨立和大司農,以及廢兩用幣,都牽扯到了七橫八錯的利益勾連。祝彪兵威再勝,涉及到利益。也會有人鋌而走險。更別說磨洋工不幹活兒,瀆職懈怠,暗地裡扯後腿了。

以祝彪在齊國的根基,除非把朝野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這樣大規模的改制是不可能完成的。

但祝彪只有今年下半年的時間,來年開春,他就要率一部精銳,南去中原參戰了。

夏王太不爭氣,在秦國和朝廷的合力夾擊下,連吃敗仗,渭州都要支撐不住,危險了。

唐王必須在東面給幷州以壓力,來給夏王減壓。如此要快速顯現結果,他手中王牌莫過於打出祝彪了。

所以,祝彪不可能過久的留在齊國坐鎮的,也因此,齊地不能亂。這都還是當初促使祝彪下定那‘封建’心思的一大因素。

“割去了四州土地,是折損嚴重。但孩兒真沒時間跟這羣書生在國內耗著。唐王明年就要調孩兒西去,這國內局勢必須平定下。

割去了四州土地也買回了安穩。十二州鄉野,各種勢力近乎一掃而光,空白紙上做畫,孩兒也才揮舞的開啊。

這四州之地,早晚有的炮製。”

要說天下間誰最反對祝彪封建的,並不是驚詫莫名的唐王,而是剛剛接到東都的祝母。

自己孩子當了齊王。無比的喜悅侵透著她的每一個細胞,從河東到齊國的路途上,都雲裡霧裡,飄飄欲仙感。

而同時的,在祝母的心中,齊國一切,上上下下,大大小小,一切的一切,也都成了她自家的私產了。

十六州之地,一下少了兩成五,祝母不會看別的,數還是識得的。當下就大罵祝彪敗家子!若是生生剜了她心頭肉一樣。

單玉屏跟祝母比來就更有腦子了許多。她目光看的是南端四州實質上的獨立,恐懼的是,讓這四州坐大了,會不會在全齊國內形成不好的影響。再進一步影響到祝家的統治。

作爲當之無愧的國母,兒子也早早被確定下了繼承人地位,雖然現在還不是王太子,卻更是在保護祝淳。她在祝家的地位不可動搖,考慮的問題自然就是日後長遠的了。所以,她也反對。

只是在家中習慣了祝彪的強勢做派,自身本又不是強性的人。表現遠沒有祝母那麼給力。

祝彪真的就如白撿到了一個國家。想發揮發揮一般。

七煞島永遠是祝家的核心根基。齊國再是好,也是虛表。基於這個心態,祝彪有膽量來改變改變世道。可同時的呢,歸屬感不夠,心中自就生起了成功也好,不成功拉到的念頭。

這個念頭他自己甚至都沒意識到。但祝彪對齊國的不經意,是真真切切的。

此刻的祝彪,就像不經意間得來了一個大玩具,打算好好地玩一玩,擺弄擺弄。如果真的玩壞了,那也就扔了。

自始至終都把七煞島定位爲家族核心的祝彪,腦筋始終在武力這個範疇上打著圈圈。而且他的潛意識裡。也一直在堅持認爲,祝家成爲一個江湖世家遠比成爲一個王室更安全。

這基於他自己強橫的武力,祝家強大的資本。和中原武林正邪兩道‘名門大派’存在的悠久時間。

道德宮,雷音寺,就是其最傑出的代表。

腦子還在被這個想法深深影響的祝彪,又怎麼可能把齊國看的太重呢?於是,就有了現在的一幕幕。

列水國都城——熊津。

這個本來只一郡之城的地方,自從被金兀可移爲國度之後。立刻就在原本的基礎上蒸蒸日上。

這還沒幾年,城池就開始了擴建。人口從四萬戶不到,增長到了五六萬戶。而五六萬戶,二十萬還多的人口,在整個東隅外域之地裡也是有數的興旺了。

從一處原高麗顯貴的偏院基礎上修建起的列水國王宮,富華絢麗,比之金城的原高麗王宮。似乎也不弱了去。

雖然這宮殿如一猙獰巨獸吞噬了幾千條高麗勞工的性命。

但高麗人是列水國的下等人。在列水國,人數佔總人口才只一成的靺鞨人是第一國族,渤海人、黑水夷人、倭人,構成了國家中堅的第二階級。人數佔總人口六成還要多的高麗人是最下等級的。

不管是靺鞨人,還是渤海人、夷人、倭人,就是當街無怨無故殺了一個高麗人,也頂多賠償一頭牛或幾十兩銀子罷了。

部族的仇恨延伸到了這個先建的國家中。無論是靺鞨人、渤海人、夷人還是倭人,都把往昔在高麗這個東隅外第一強國身上受的氣,撒到了眼下亡國做奴的高麗人身上。

沒一個人認爲這是錯誤的做法。在東隅外域,落敗的民族部落,被整體貶爲奴隸,不要太正常。

不過今日的列水王宮內權貴顯宦雲集,金兀可要商量的卻不是關於高麗人。而是這兩年,列水國南方齊國的巨大變化。

這個昔日的東隅第一強國,在被高麗人摁在地上一陣猛毆之後,在列水國還是列水部落時,高層人的眼中就已經失去了本該有的威懾力。

所以,列水國上層敢在前幾年毛手毛抓的去磨蹭齊國境內的列水。就是因爲齊國在他們心中半點威懾力也沒有了。那不再是一頭高大威猛的巨人,而是一尊腐朽的雕像。

可是現在變了,聲名赫赫的祝彪成爲了齊國的新王,還不可思議的用四州之地來封建羣臣和天下世家名族。再用一系列的手段將餘下十二州的民心牢牢抓在了手中。

當然這些列水國上層人物中很多人是不懂得。他們知曉的祝彪的厲害,只知道祝彪的威名。在他們看來,齊國從一尊腐朽的雕像變成了一頭噬人的猛虎!變得比原先更加可怕,更加有震懾力了。

列水國這個新生兒敢撓腐朽雕像的癢癢,卻半點都不敢招惹祝彪這頭兇神惡煞。無數的敵人已經用鮮血證實了他的威名。

列水國這羣胡人組成的國度,欺軟怕硬是他們的生存本能。

“總之就是一句話,老老實實過日子。”

“列水那邊就甭想了。本王上書齊王,在列水河邊給恩公修一祭祀,咱們每年在恩公祭日那天,派選代表前往祭祀就是……”

“你們回去,一個個都約束好下面的崽子。尤其是跟齊地靠近的,決不能像以前那樣了。祝彪這頭猛虎,一口把咱們列水國吞吃了,打嗝都是不打。”

“要守禮守法,守齊國的規矩。還有,本王打算啊,趁著今年年節的時候,上表請封。咱們列水國只算是唐王的屬國。但那是因爲咱看東隅齊魯都不中用了。

可現在有祝彪這頭猛虎,齊國重新……立起國威了。咱們跟唐王到底隔了一層,真跟祝彪有了衝突,唐王還會舍了祝彪來幫咱們?

這不可能。所以,未雨綢繆,本王先給東都遞表……”

一百五十章 地道戰二百三十四章 中原來客二百三十六章 當霹靂彈也不管用時第310章 壓箱絕招,悲酥清風第592章 呆若木雞第596章 晉宋熬兵第661章 怪不得,怪不得……第731章 不屈不饒一百七十六章 震動慶襄二百六十八章 軍情急報第31章 歷練在即第580章 透明的北漢七十二章 頂缸的城北巡檢第592章 呆若木雞第637章 戰車洪流第885章 同年同月同日第550章 寒螭之威,降妖除魔二百八十章 見親滅綠絳嶺第813章 狗血的言情第681章 一樣悲催的南路軍第809章 只有老天爺知道了第697章 戰陣,戰陣第756章 本帥在此第556章 回北漢第517章 半路殺出程咬金一百六十一章 再度名揚一百四十八章 蛋子兒孩第748章 三個分鏡頭二百二十章 再逢九曲第625章 上陣兄弟兵第703章 弒兄囚父,齊魯亂(上)第476章 攻城,攻城,攻城!二百七十章 金狼軍出難迴天第583章 拜託哦,你之前都沒通知過我好不好第492章 可惜啊,可惜……第525章 花二第507章 靈草妙藥,恐鱷兇猛第307章 江湖啊江湖!六十三章 顧大管家五十九章 祝彪身上的殺氣第596章 晉宋熬兵第629章 三國故智,東城易主第514章 躡空草,大幻挪移一百一十八章 戰爭二第559章 離年只有八天的出征第542章 無生心,只死意第3章 帶著遊戲來穿越第861章 釣魚……二百一十六章 黃晟功的警言第1章 魂穿異世第334章 百騎衝陣,勢如破竹第561章 是老對手第855章 留一手第410章 國家的意識,國民的意識第578章 我漢軍威武——(下)第338章 《易筋鍛骨篇》的普及第620章 決戰高明:衆叛親離第907章 情報第331章 十八連勝的神!第554章 湖州陳鏜七十六章 圍殺與獵殺第367章 一生一世一雙人一百五十八章 一夜兩景第794章 這就是高手!二百四十七章 寒江劍儒第767章 勒石燕然刻功還二百二十一章 絕佳的第一印象第700章 牧羊人第641章 何謂‘歹毒’?此爲也。第759章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第362章 大婚,紅鸞一百二十一章 戰爭完第669章 兩邊都在幹什麼?九十章 毒龍客第538章 說不清道不明的江湖第786章 對陣第360章 自感失敗第739章 義氣帽子,領軍人物第311章 人無橫財不富!第897章 祝彪稱王,分封建制第585章 滑天下之大稽第526章 蒙面人第610章 祝彪用兵第828章 正月十五望月樓第869章 西陲風雲(二)第660章 即將到口的誘餌第446章 擎天玉柱一百六十四章 俘虜殺第741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二百三十四章 中原來客一百一十三章 軍伍子弟兵第767章 勒石燕然刻功還二百九十四章 邪道金霞第660章 即將到口的誘餌五十五章 流血又流淚第809章 只有老天爺知道了第802章 神秘寶鼎第804章 竟然……遭災了九十四章 化功散
一百五十章 地道戰二百三十四章 中原來客二百三十六章 當霹靂彈也不管用時第310章 壓箱絕招,悲酥清風第592章 呆若木雞第596章 晉宋熬兵第661章 怪不得,怪不得……第731章 不屈不饒一百七十六章 震動慶襄二百六十八章 軍情急報第31章 歷練在即第580章 透明的北漢七十二章 頂缸的城北巡檢第592章 呆若木雞第637章 戰車洪流第885章 同年同月同日第550章 寒螭之威,降妖除魔二百八十章 見親滅綠絳嶺第813章 狗血的言情第681章 一樣悲催的南路軍第809章 只有老天爺知道了第697章 戰陣,戰陣第756章 本帥在此第556章 回北漢第517章 半路殺出程咬金一百六十一章 再度名揚一百四十八章 蛋子兒孩第748章 三個分鏡頭二百二十章 再逢九曲第625章 上陣兄弟兵第703章 弒兄囚父,齊魯亂(上)第476章 攻城,攻城,攻城!二百七十章 金狼軍出難迴天第583章 拜託哦,你之前都沒通知過我好不好第492章 可惜啊,可惜……第525章 花二第507章 靈草妙藥,恐鱷兇猛第307章 江湖啊江湖!六十三章 顧大管家五十九章 祝彪身上的殺氣第596章 晉宋熬兵第629章 三國故智,東城易主第514章 躡空草,大幻挪移一百一十八章 戰爭二第559章 離年只有八天的出征第542章 無生心,只死意第3章 帶著遊戲來穿越第861章 釣魚……二百一十六章 黃晟功的警言第1章 魂穿異世第334章 百騎衝陣,勢如破竹第561章 是老對手第855章 留一手第410章 國家的意識,國民的意識第578章 我漢軍威武——(下)第338章 《易筋鍛骨篇》的普及第620章 決戰高明:衆叛親離第907章 情報第331章 十八連勝的神!第554章 湖州陳鏜七十六章 圍殺與獵殺第367章 一生一世一雙人一百五十八章 一夜兩景第794章 這就是高手!二百四十七章 寒江劍儒第767章 勒石燕然刻功還二百二十一章 絕佳的第一印象第700章 牧羊人第641章 何謂‘歹毒’?此爲也。第759章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第362章 大婚,紅鸞一百二十一章 戰爭完第669章 兩邊都在幹什麼?九十章 毒龍客第538章 說不清道不明的江湖第786章 對陣第360章 自感失敗第739章 義氣帽子,領軍人物第311章 人無橫財不富!第897章 祝彪稱王,分封建制第585章 滑天下之大稽第526章 蒙面人第610章 祝彪用兵第828章 正月十五望月樓第869章 西陲風雲(二)第660章 即將到口的誘餌第446章 擎天玉柱一百六十四章 俘虜殺第741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二百三十四章 中原來客一百一十三章 軍伍子弟兵第767章 勒石燕然刻功還二百九十四章 邪道金霞第660章 即將到口的誘餌五十五章 流血又流淚第809章 只有老天爺知道了第802章 神秘寶鼎第804章 竟然……遭災了九十四章 化功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睢宁县| 察隅县| 屯留县| 宝兴县| 陈巴尔虎旗| 肥城市| 高尔夫| 青冈县| 陵川县| 汉沽区| 邻水| 桂东县| 横峰县| 紫金县| 青州市| 奇台县| 琼海市| 浠水县| 长治县| 高雄市| 阿拉善左旗| 诸暨市| 湾仔区| 临沂市| 聂荣县| 阳原县| 许昌市| 鄂伦春自治旗| 五指山市| 吉木萨尔县| 东辽县| 桑植县| 甘德县| 铜陵市| 桐梓县| 乐都县| 莆田市| 明光市| 桓台县| 麻城市| 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