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97章 祝彪稱王,分封建制

ps:有不同意見的噴吧。

我之前會書友話時說過,這書寫崩了。一些情節,只能……

大夥見諒,見諒!

和平中,時間流逝的總是那麼快。在人們的不經意間:轉眼,東去春來;轉眼,冰雪消融。

已經是元武十二年的三月。

三十萬齊國聯軍正氣勢洶洶的向蒲州州治——中濮郡撲來。祝彪屯河東軍八萬於此地,似乎要與聯軍一決勝負。

但實際上,在聯軍主力開到中濮郡城下時候,八萬漢軍掉頭北上,進了陶丘城池。聯軍繼續追進,祝彪沒有繼續退避,八萬人固守城池。同時間的慈州、鄆州方向,慈汶兩州聯軍十萬兵下兵下遂州,殺入了田午的地盤。同時的閬州、鄆州方向,閬鄆兩州聯軍,一樣十萬人兵下濟州,進入了淄博東翼。

兩支大軍分頭由王韶、馮磊帶領,若是兩把尖刀,直刺聯軍要害。

“將軍,遂州不能有失啊?!?

聯軍中,田午部下大將聽著參軍的進言。眉頭死擰,顯得內心糾結無比。

退去?談何容易。引發了軍心混亂更是罪莫大焉??刹煌耍y道眼睜睜看著遂州有失,午公子成了無根浮萍嗎?

再說,自己麾下兵將多是遂州人,家鄉有失,親人有失,豈還有在外征戰廝殺之志?

不退兵……軍心必散。

遂州城內。

田午面色蒼白的看著眼前一衆謀士,該怎麼辦?要聯軍那裡的五萬精銳撤回?聯軍願意嗎?

誰都知道這是齊國他們本地派最後的機會了。如果這次大聯盟失敗。那齊地就再無抵抗祝彪的力量。各部人馬接下來只是茍延喘息,坐著等死!

然不讓那五萬精兵退回。自己拿什麼來抵抗殺到的十萬兵馬?

想要抵抗住十萬慈汶軍的進攻,必要有那五萬人。

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要在公利和私利之間做一選擇!

田午選擇了哪一個呢?他不是大公無私的第一代紅黨偉人,以階級分成來論,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封建主義者。選擇的自然是關乎自身的私利。

同期的濟州。閬鄆聯軍進入此地後,馮磊的名頭爲兵鋒挺進帶來的極大地便宜。特別是濟州南的沂蒙地區,齊國境內的第三股義軍力量,超過八成的‘善良陣營’義軍開出沂蒙山區,投靠相應了閬鄆聯軍。讓馮磊幾乎一路以兵不血刃的狀態。殺到了濟陽郡城下。

人馬數量也擴充到了十三四萬。大軍圍三缺一,三面強攻,五天時間,一萬多人的傷亡做代價,淄博以東,齊國境內最大的一座城池——濟陽,就踩在了馮磊的腳下。

大軍兵鋒繼續西進。直威脅淄博。乃至爲此不惜丟下濟州中南的四郡之地,白白讓給那些從沂蒙山裡鑽出來的寇匪禍害。

當地的駐軍一部分被抽調入了聯軍,另一部分在濟陽被殲,無論郡縣都是空虛的很,只有少量的郡兵還在。主要維持力量是地方鄉野的丁壯民兵。爲了保護家園妻小親人,這些鄉勇丁壯狠狠抗擊著那些趁機撿漏賺便宜來的山大王。

說句陰暗些的話。如此地方混亂,來日祝彪大軍殺到,安定鄉野,也能更好的爭奪民心不是?

陶丘城外的三十萬聯軍大潰,敗不成軍。

馮磊兵鋒直指淄博。一下子將聯軍的主體——十五萬朝廷軍中的主體——五萬淄博禁軍給弄的心亂如麻,心驚肉跳。

刀甲鮮明。戰力出衆的淄博禁軍士兵們,全都變成了望天憂嘆的憂鬱男,牽腸掛肚著自己家中的親人。哪裡還有在前線廝殺的心思?

於是受淄博禁軍影響,餘下的十萬州郡兵也擔憂起來了。兵鋒殺到淄博的閬鄆聯軍,往南、往西,可都是州郡啊。他們是鑽進齊國的肚子裡了。再比如說老家被佔的濟州兵,連祝彪前世的東北軍都不如,士氣低落,軍伍稀拉的一塌糊塗。

這時候遂州傳來了隨郡被破的消息,緊接著田午罹難的消息也傳揚開了。五萬遂州軍立刻再也按耐不住了,至於歸去。

聯軍上層自然不同意。他們誰都知道這個節骨眼上,放遂州軍一軍去,就等於放整個聯軍的鴨子。這個頭是決不能起導的。

祝彪穩坐陶丘城,坐觀眼前的三十萬大軍走向窮途末路。

三月底,南面傳來的淄博城破的消息,讓蠢蠢欲動的淄博禁軍再無法安靜下來。在幾個校尉級軍官帶頭下,被聯軍強力壓抑了好一陣子的淄博禁軍猛的反彈來,劫持了實際統率軍伍的禁軍副都督,大噪喧譁,鼓旗吹號,拔軍南向。

禁軍的猛然舉動,是炸彈一樣炸開了整個聯軍。遂州軍、濟州軍緊隨其後,宣告影從,三十萬大軍分崩離析。

“大帥,咱們現在不……進攻嗎?”

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祝彪左右軍中諸將心頭無不閃過這八個字。

“不急。聯軍雖然亂,可還沒亂到底。咱們如果這時出擊,雖有可能一舉潰敵,可也有可能讓分蹦的敵軍再度凝合起來。

再等——”

城頭上的祝彪神色淡然。一個月時間都等了,這幾天,有算什麼。

齊國在他眼中已經是盤中餐,口中食。煮熟的鴨子,掰下了兩支膀子外帶兩條腿,飛不走,也跑不了。

現在他已經在考慮如何吃下齊國的王位了。

齊王!

不可以說不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若再不取,老天爺都要打雷。祝彪自己更會心疼的受不了。

可以祝家的實力,怎麼去吞下偌大一個國家呢。這可是比北漢面積更大的齊國啊。

東齊西秦。兩國在‘世界’的名頭地位遠比北漢南楚強大。而且文賢薈萃,世家如雲。如果祝彪摘下了齊王桂冠。想要短時間內奪取國政的社稷,就必須跟齊國的本土士族階級來妥協。

可齊魯兩國的世家名族,在祝彪眼中距離中國歷史上兩晉隋唐的門閥也不相差多少了。

祝彪就是武力再勝,以漢人之身臨齊地之王,也甭指望下面百姓士族都俯首聽命。有中原的大局盤在,那些人明面上起兵造反是不敢的,背地裡私底下動手腳下絆子就是必須和肯定的。

如果祝彪要建立一個絕對的中央集權王朝,這些人利益受損下。輕質能混亂朝政地方,搞得民間疾苦。重者擾亂國家社稷,禍害百姓,搞得黎民揭竿而起,那罪名罵名還都能套到祝彪頭上去。

祝彪武重文輕的缺板太大,身份又特殊,太受制於人了。

齊王的王位祝彪不願放棄。那局勢就是逼的他在向齊國士族階層妥協。

那,如何妥協,就又是一門藝術了。

時間進入到六月。祝彪這把倚天劍,算是將齊地的各路反王諸侯,草莽龍蛇,一一削平了。

手下的軍隊達到了五十萬。

但各地的官府機構還依舊保留。只要縣令、太守沒有明顯殘民害民罪證和極大的民憤。就還官居原職,各自保留著各自屁股底下的位置。

同時呢,被清算的各路對象,也該殺的殺,該關的關。

據王仁卿等所報。這一場劫難下來,齊地的士族大家至少毀去了兩成。而若算上最早時候的齊王之亂。到高麗入侵,齊國士族十去其五!

但實力仍然巨大。就像祝彪前世中國的儒家一樣,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就深深地紮根在每一寸土地上。任歷朝歷代的變更,近代之前,無可動搖。眼下齊國的世家名族就是如此,剩下的人等,要麼與官場有聯繫,要麼就在民間鄉野有著巨大的聲望。依舊頑強的繼承著齊國的舊體力量。

怎麼辦才能把這個大難題解決掉?

祝彪做了兩手打算。一是招納賢良。不管是齊魯東隅的,還是北漢燕陳趙,北隅的,還是中原大周的,只要願意來做官,先給五十兩銀子的路費。

用外人潮流來衝擊齊地的本土市場。

二就是遷移分封。

用萊州等齊國南端土地,以赤裸裸的利益‘誘惑’中部、北地的諸多世家名族,移族南地,搜名爵,分封土。

旦有名士賢達,清流人物。以其家族勢力,各人聲名,最低者授大夫位,之上分授伯子男三爵位。

大夫居亭,男爵居鄉,子爵居縣,伯爵居郡。

一縣一子爵,納三到五男爵,餘地即子爵領。畢竟再大的縣,地也不過十鄉。同理,一男爵領下也納有三到五大夫。

因爲中原之制度:十里一亭,十亭纔是一鄉。所以說,鄉的面積於私族來說不小,算上縣治之城,再大的縣也沒十鄉之土。

齊國的世家名族不是已經到了門閥地步的門檻上了麼。祝彪推一把力過去,捨得齊地南端國土,把這些人徹底擺平了。

也是崽賣爺田不心疼吧。他對齊國的歸屬感太少,自身文治上的實力又太差,齊國內部這方面又那麼的頑固。

與其糾纏不清的爭爭擾擾,攪得祝彪難以脫身。不如推到了重來!

物質上給予難以抵擋的誘惑。祝彪他前世中國兩晉隋唐雖然門閥勢力強大,可到底不比歐洲的分封制。而現在則是一步到位,實土封建。各家族,起明兵,立明衙,建塢堡,收糧收稅,全都允許??梢哉f是——私族小國。

這樣的利益沒幾個家族能夠抵擋。

而就算他們能抵擋了,祝彪翻他們家底,上查祖宗八輩,總也能找出不法之事來。

齊國都已經弱成那樣了,如果說遍地的世族大家,名門豪強,都是遵紀守法、愛護民生的良善,就太可笑了。祝彪是一萬個不信的。國弱即民弱、民苦、民悲!

而民弱、民苦、民悲最直接的因由是什麼?

吏治的腐敗,官府的烏黑。

可腐敗的官員有多少是寒門子弟呢?就算原是寒門子弟。做了官後他的家族也就不是寒門了。

官府黑暗重在剝削,重在司法。

前者。老百姓可能搞不太清楚。每縣應納的稅賦,沒從家財萬貫的豪強身上收取,而是轉嫁到了老百姓頭上。老百姓搞不清楚這個,他們最能看清楚司法的公正與否。

青天大老爺,在這個世界裡也是百姓們萬萬渴求的。

那些目無法紀的豪門子弟,也正是因爲黑暗的官府撐腰,才那麼行事肆無忌憚。

齊地的世家名族從祝彪的一系列動作上,隱隱已經猜出祝彪下一步的打算了。還真有一些死腦筋的傢伙給祝彪鬧擰。死撐著不願動。結果祝彪下狠手裡去查,半個月裡,閻羅殿前多了上百個斷頭鬼。一下子就都乖乖知趣了!

在萊州被俘的田偃,這幾個月裡宛如衰老了二十年。他現在正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的給祝彪辦事。因爲祝彪答應他,不絕田氏,封前齊王,也就是田勝的兒子爲恭順侯。

雖然這是一個帶著貶義的封號。也僅僅享有一縣之土。但這是完整的一縣。田午、田澄,還有田偃他自己所效忠的對象田莊,三人封伯,也各有一縣完整之地。對於田氏,祝彪的處置絕對寬宏大度。

所以他要田偃幫點小忙,整理一下齊地各州郡縣世家名族的譜系。也好方便祝彪他爲了徹底顯示誠意,將這些成串的家族全分封到一個地方去。

田偃自是敢不從命。祝彪爲酬勞他,也是封他一伯之土的。【通常意義上的伯爵。】

一系列的調整直到了十月一,祝彪正式登基齊王位,因爲奉有唐王旨意。自己又是革命之君,他這個王位來的還算有正途。當然。更重要的是他用整整三州之地買來了‘世間’的太平。

而且連淄博這一東隅最大城池,他也交給了稷下學宮掌管。每年賦稅商稅,算是他給稷下學宮的供奉。

齊國境內江湖武林各大小門派,祝彪也沒有忘記。四個一等大派,各分封百里之地,二等五十里之地,三等三十里之地,餘下十里之地。全國統計下,大小武林門派近百家,祝彪也分出去了快一個郡的地盤。可頓時的這江湖之道就安定了下來。

與付出的代價相比,收益遠遠不成比例。

祝彪將要新生的政權減去了一大煩憂不說,還收到了一股助力。同時也給了武道注有了真正的根基之地,給文氣瀰漫的東隅注入了一股別樣活力。

就好比魚池中放入一條黑魚。這條黑魚是還弱小,可,隨時間的推移,它總有長大,攪亂魚池的一天。

祝彪在閬州稱王。這不是怕距離南方三州太近,齊國地域是一個呈倒梯形的形狀,十六州分五排排列:4—4—3—3—2。

分封出去的三州距離淄博還遠的呢。

祝彪把淄博給了稷下學宮,也不是因爲此。稷下學宮裡雖然有個宗師高手,可現在祝家不算祝彪,也能在武力上直接碾壓了他。

乃是因爲祝彪爲祝氏齊國定下的策略,國策。

——北上開拓高麗舊土。

跟北漢燕陳囊括了塞外千里草原一樣,高麗國的一部分也劃歸給了齊國。

只是齊土富庶,中原人族又輕視外域,所以很少有人前去。一部分土地就已經被列水國給佔了。這是祝彪決不允許的。

北方是要開疆的,如此祝彪把國度定在更名爲東都的瑯鄉。

一是新潮新氣象,換換舊名。二是,瑯鄉郡這個名兒跟中原嘉州一郡的名稱一樣。如果瑯鄉不是國都,那也就是了。可現在它變成了一國首善之地,名稱就必須換了。

祝彪改名東都,也隱透出一股野心。實際上若不是怕犯忌諱,他都改叫東京了。

而順帶著,鄆州也被祝彪改回叫遼州了。寧和改回了樂浪。

這一舉動倒是把小動作不斷地列水國唬的不輕。他們之前嗷嚎著列水列水,實質上卻是以自己做主導的更變??刹皇驱R國做主導的。

再加之祝彪的威名赫赫,列水雖然也是一個國了,但在河東軍面前不堪一擊。

立刻停了自己的毛手毛抓,收縮爪牙,小心翼翼的看著南面動靜。這卻是後文了。

現文是,祝彪十月一在東都稱王了,齊國國內絕大多數的家族搬遷工作卻還在繼續進行中。而且很大一批官員掛冠而去,空出了很多政要官位。

還好從北隅中原招募來的大量寒門士子陸續趕到,逐漸都填補了。

而同時間,河東軍體系從北漢向齊國而來的搬遷,也才萬里長征走了第一步。

北平對祝彪這麼一個漢人突然得封齊王,是非常震驚和驚喜的。

震驚是必然,驚喜是他們一直來難以傑解懷,如鯁在喉的一個大難題,就這麼突然的解決了。整個朝堂肩頭的壓力都是一輕,姬昀、雲家等,更是感覺猛然的心胸開闊,這天也青了,氣也爽了。

管他祝彪到了齊國會如何呢?妒忌是妒忌,河東軍這個大難題消失了,北漢多年來一直不全的‘主權’總可算完整了。對於漢室,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結果嗎?

爲了祝彪和他的河東軍,姬昀都不知道多少次在夜間煩惱不能寐。

雖然祝彪以‘一人百畝田’的允諾,以及自己強大的威望,從河東四郡,拉著無數百姓人家不遠萬里的往齊國遷移……

這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工程。祝彪爲此耗費了數以百萬兩銀子,前前後後持續了兩年時間,北漢減少了百萬人口。

整個河東四郡人口銳減至六成。

北平的朝堂卻也知趣的不急著收河東於國有,直到元武十五年……這個期間,祝彪與北平彼此心照不宣,配合默契!

九十二章 連續跳出的任務第880章 疑惑得解,‘真相大白’第839章 勝負還未可定!第42章 邪道魔門?神秘組織?第626章 乾渴了第735章 人不可貌相第599章 中計了!第882章 平定第463章 軍人的命運第464章 垮塌的城牆第470章 祝彪的執念二百六十七章 一生的榮耀第435章 投降不殺,優待俘虜一百一十五章 無畏堅定第364章 夾竹梅花槍,如此中山軍第833章 還是無題第907章 情報二百二十章 再逢九曲二百五十一章 金系武俠江湖奇物第300章 事不秘則失其身!一百九十八章 人生的崛起第861章 釣魚……第11章 人在江湖三百三十八章 收不了手了一百六十五章 圍三缺一第373章 腌臢伎倆,齷齪手段第777章 大戰馬嘴坡第844章 一點,兩圈,大半圓第465章 陷絕地而不自知第380章 救命之恩也衝不去的不爽!五十七章 世間因果無奇不有第454章 賺城關第736章 分兵兩路,閃電進擊一百四十九章 江湖同道又相逢第614章 決戰高明:戰書五十三章 有客到訪第870章 西陲風雲(三)第704章 弒兄囚父,齊魯亂(中)第337章 北平王都一百五十九章 黑豆和馬六十二章 殺雞駭猴下第596章 晉宋熬兵第514章 躡空草,大幻挪移第362章 大婚,紅鸞第547章 悲歡離合,心情暗暗第400章 復令識者久嘆嗟第529章 來在北平的惡念六十四章 滅門第49章 你給我滾——二百九十九章 抽繭剝絲第37章 ‘漢卒’鐵牌第863章 《太乙混天罡》第736章 分兵兩路,閃電進擊二百六十八章 軍情急報第692章 懸羊擊鼓第338章 《易筋鍛骨篇》的普及第677章 基業的沉積第741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497章 《燃木刀法》,是何原因?第810章 半月牽牛,血淋勇士第532章 風起雲涌,北漢劇變第486章 祝彪的短腳,刺殺第423章 戲碼一百三十章 太坑爹了第311章 人無橫財不富!第495章 重回九曲,怎一個爽字了得!一百六十七章 鬼泣三斬vs陰風三命劍第548章 七煞宗的底蘊第399章 龍蟒之人,翻雲覆雨二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526章 蒙面人第552章 拒絕第784章 舊的一年就要過去第518章 意外驚喜,我們的身份二百七十三章 漢軍的攻城戰二百一十五章 夜色突襲第805章 不寂寞的人啊第619章 決戰高明:一鼓作氣一百一十五章 無畏堅定第413章 攔路有宗師第810章 半月牽牛,血淋勇士一百一十九章 戰爭三二百零六章 一祝擎天第403章 威風浩蕩七十九章 只有想不到第560章 茫茫雪原第799章 潑天罵名,祝彪火了第504章 水龍經,大澤神奇第835章 一個時代的落幕第523章 九陰九陽,天淫香車第767章 勒石燕然刻功還二百一十三章 一次親密接觸後第653章 夜戰二百九十二章 意想不到的人出現第693章 祝帥說,下半夜有大雨第460章 非得飲血而後始甘心!一百零五章 似聞故人音一百九十五章 海邊的沙堡不堪一擊二百零六章 一祝擎天第780章 破圍而出,一個快字
九十二章 連續跳出的任務第880章 疑惑得解,‘真相大白’第839章 勝負還未可定!第42章 邪道魔門?神秘組織?第626章 乾渴了第735章 人不可貌相第599章 中計了!第882章 平定第463章 軍人的命運第464章 垮塌的城牆第470章 祝彪的執念二百六十七章 一生的榮耀第435章 投降不殺,優待俘虜一百一十五章 無畏堅定第364章 夾竹梅花槍,如此中山軍第833章 還是無題第907章 情報二百二十章 再逢九曲二百五十一章 金系武俠江湖奇物第300章 事不秘則失其身!一百九十八章 人生的崛起第861章 釣魚……第11章 人在江湖三百三十八章 收不了手了一百六十五章 圍三缺一第373章 腌臢伎倆,齷齪手段第777章 大戰馬嘴坡第844章 一點,兩圈,大半圓第465章 陷絕地而不自知第380章 救命之恩也衝不去的不爽!五十七章 世間因果無奇不有第454章 賺城關第736章 分兵兩路,閃電進擊一百四十九章 江湖同道又相逢第614章 決戰高明:戰書五十三章 有客到訪第870章 西陲風雲(三)第704章 弒兄囚父,齊魯亂(中)第337章 北平王都一百五十九章 黑豆和馬六十二章 殺雞駭猴下第596章 晉宋熬兵第514章 躡空草,大幻挪移第362章 大婚,紅鸞第547章 悲歡離合,心情暗暗第400章 復令識者久嘆嗟第529章 來在北平的惡念六十四章 滅門第49章 你給我滾——二百九十九章 抽繭剝絲第37章 ‘漢卒’鐵牌第863章 《太乙混天罡》第736章 分兵兩路,閃電進擊二百六十八章 軍情急報第692章 懸羊擊鼓第338章 《易筋鍛骨篇》的普及第677章 基業的沉積第741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497章 《燃木刀法》,是何原因?第810章 半月牽牛,血淋勇士第532章 風起雲涌,北漢劇變第486章 祝彪的短腳,刺殺第423章 戲碼一百三十章 太坑爹了第311章 人無橫財不富!第495章 重回九曲,怎一個爽字了得!一百六十七章 鬼泣三斬vs陰風三命劍第548章 七煞宗的底蘊第399章 龍蟒之人,翻雲覆雨二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526章 蒙面人第552章 拒絕第784章 舊的一年就要過去第518章 意外驚喜,我們的身份二百七十三章 漢軍的攻城戰二百一十五章 夜色突襲第805章 不寂寞的人啊第619章 決戰高明:一鼓作氣一百一十五章 無畏堅定第413章 攔路有宗師第810章 半月牽牛,血淋勇士一百一十九章 戰爭三二百零六章 一祝擎天第403章 威風浩蕩七十九章 只有想不到第560章 茫茫雪原第799章 潑天罵名,祝彪火了第504章 水龍經,大澤神奇第835章 一個時代的落幕第523章 九陰九陽,天淫香車第767章 勒石燕然刻功還二百一十三章 一次親密接觸後第653章 夜戰二百九十二章 意想不到的人出現第693章 祝帥說,下半夜有大雨第460章 非得飲血而後始甘心!一百零五章 似聞故人音一百九十五章 海邊的沙堡不堪一擊二百零六章 一祝擎天第780章 破圍而出,一個快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城市| 高阳县| 禹州市| 抚松县| 资中县| 章丘市| 金乡县| 连山| 江门市| 阿克苏市| 依兰县| 桐庐县| 綦江县| 丰镇市| 平安县| 南川市| 周至县| 弋阳县| 陆川县| 芮城县| 集安市| 大城县| 察哈| 台南县| 夏邑县| 长春市| 夹江县| 宝应县| 永定县| 云梦县| 中卫市| 枣庄市| 屏山县| 屏东县| 区。| 三门县| 莱州市| 酉阳| 英德市| 横峰县| 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