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1章 三件事

鍾會雖然厭惡荀勖,但是對他的部門從來不曾有過詆譭或者遏制。

他甚至是很支持荀勖去做這些事情的。

荀勖說完了自己這些年裡的成果,張華跟陸抗對視了一眼,點點頭。

曹髦麾下也不是完全沒有能人了,就最頂尖這一批人,肯定是明白這件事的意義多大。

曹髦坐在上位,皺著眉頭。

他來大魏只是爲了三件事門閥,蠻夷,天災!

門閥這件事做的還不錯,兩項政令直接讓大族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削弱到了極點,等到教育大策逐步完善,門閥就只能退出舞臺了。

當然,教育這種事情,曹髦就是再著急也沒有用,百年大計,只怕是得在兒孫那時才能真正見到大成效。

現階段只要將他們按的死死的,同時給曹溫灌輸門閥等於滅亡的概念,保證兩代人的時間裡這些狗賊不會捲土重來就可以了。

至於周邊蠻夷說起來現在大魏似乎沒什麼蠻夷了。

自從裴秀的教化三步政施行完成,嵇康等學者爲他們追溯先祖,易姓改風之後,這些人就不再是過往的蠻夷了。

特麼的劉淵都當上大魏狀元了。

這玩意能叫蠻夷?

邊塞各地的教化政策都完成的很快,這些人有了戶口,新的身份,接下來坐等他們形成認同感,跟周圍人並無區別就可以了。

這一點也不需要曹髦再去操心,周圍但凡能給大魏造成威脅的隱患都被曹髦給掐滅了。

連高句麗這樣的小角色都沒放過,直接燒燬王城摧毀耕地,百年間都不會誕生那種強有力的勢力來挑戰大魏。

最後一個,便是這災害。

這也是曹髦最爲強大的敵人了。

曹髦爲此準備了很多年,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進行各類的預防和抵禦。

而接下來,就是要驗貨的時間了。

就看曹髦以往的準備是否足夠。

當下已經是甘露七年,再有兩年,災害就要開始大規模降臨首先就是讓大地震動的大洪水。

青、徐、兗三州大水,然後便是西北雍,涼,樑三州大幹旱。

從此災害不斷,每年都有幾個州同時捲入各種災害之中,雪災,水災,旱災,乃至疫病同時攻來。

一直到滅亡,西晉王朝都因這些層出不窮的自然災害而焦頭爛額。

曹髦只記得這兩場大災害,席捲了整個中原的大水災,以及造成了西北饑荒的大旱災,其餘那些曹髦都記不清了。

但是從有備府的報告裡,卻能看出端倪來,例如幽州發生大量牲畜凍死,江東連年大雨,愈來愈猛,蜀地南中地多發病疫等等。

曹髦每次看到這些報告,都會覺得膽戰心驚。

他這次急著將荀勖提上來,也是爲了他能更好的去應對這些事情。

作爲魏晉時代裡第一個提出了預防和抵禦自然災害的人,荀勖絕對是最有資格來做這些事情的。

荀勖隨即開口說起了戶部的新計劃。

“諸公,各地有備衙門上報,地方的情況很是危急,儘管還沒有出現百姓傷亡,但是情況愈發的惡劣,青,徐兩州降雨極多,已有多處耕地被淹沒,若是到明年還是如此,那隻怕遭受災害的百姓就要超出十萬人,倘若是到後年還是如此那情況就無法想象了。”

荀勖的臉色很是嚴肅。

曹髦同樣如此,因爲歷史上這水災足足延續了四年。

荀勖說起了諸多的安排,首先就是引流。

要預防洪水,就得將水分流,多做水利措施,同時要抓緊時日撤離那些距離水流太近的百姓們,進行挖掘和屯土增高等等工程。

荀勖拿出的文書極多,從具體的各個河流,到可能發生災害的幾個重要區域,到工程所包括的範圍,再到糧食救助等等。

他就這麼足足說了近一個時辰,說的非常的具體,連各項工具的支出和具體數額都提到了。

朝中不少大臣的臉上出現了不悅之色。

“陛下,臣有奏。”

衆人一愣,隨即看向了這位勇士。

當衆人看到他的臉後,也就不再意外了。

此人乃是光祿大夫張融,本身乃是鄭學的名士頂流,兼太學事。

太學事也是不容易,大祭酒年年換,卻都不盡人意。

張融打斷了荀勖的上奏,隨即看了看左右的大臣們,他開口說道:“陛下,自古就不曾聽過有人能違背天道而成事的道理!”

“況且,這預知之事,實在荒謬,聞所未聞!倘若就只是以一個預知的理由,就要發動數十萬百姓,耗費三年所積累的錢財,折騰三州之地,這不是很荒誕嗎?!”

“按著荀公之言,如此巨大的工程,只怕是頃刻間就讓國庫空虛,三州百姓一同徭役,不知耽誤多少大事,而最後卻得不到什麼成效,倘若上天降下災害,又豈是人力所能改變的呢?”

張融此言一出,羣臣譁然。

大家都知道,這傢伙的官是當到頭了。

但是衆人在心裡還是挺敬佩他的。

已經有很多年沒有人敢在陛下面前這般直言了。

張融站起身來,看著坐在上位,臉色複雜的曹髦,卻是沒有半點的懼怕。

張融跟曹髦原先處置的那些垃圾們還不太一樣,這人號張君子,道德方面沒有任何的問題,爲人清廉,恪守自己的道德準則,且不懼怕權貴,也當得起君子之名。

唯一的問題是,這兄臺是鄭學的狂熱愛好者。

他曾公開宣稱:天下治經明典者未有如玄者。

他是真的相信上天降下災害是因爲君王不推行仁政

雖然他的行爲讓衆人懼怕,但是他確實說了很多人都想要說的話。

荀勖此刻有些憤怒。

一開始,他是以保全自己的想法進了有備府,但是隨著時日的增加,他對有備府也是真正有了感情。

畢竟這是他親自締造,並且一手帶到如今規模的機構。

可這些年裡,如張融這樣的蠢物們總是層出不窮,不斷的批判他們的工作,認爲他們在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

荀勖正決定要開口訓斥,曹髦卻伸出手來,讓他平靜下來。

曹髦看向了張融,他的目光有些威脅,儘管什麼都沒有說,羣臣卻都不由得低下了頭。

一時間,朝議內一片死寂,巨大的壓迫感朝著張融迎面而來,彷彿呼吸都變得堵塞。

一旁的曹溫是頭次看到父親這般模樣,臉已經變得蒼白。

曹髦輕聲說道:“張融,有一件事,朕很想要問你。”

“唯。”

“大禹治水那到底是因爲大禹賢明故而上天收回了災害,還是因爲大禹賢明才能治的了大水呢?”

張融當即說道:“那自然是因爲大禹的德行甚高,故而災害退卻!”

“這麼說來,是舜的德行不夠高,不夠賢明,才發生了災害?”

這一刻,張融忽然愣住了。

看著呆若木雞的張融,曹髦又問道:“我聽聞,自古賢王之時,也不曾缺乏天災,這麼說,華夏從古至今,都不曾出過真正的賢王啊倘若這些人都有道德,上天爲何要降下災害呢?”

張融趕忙解釋道:“不只是因爲君王不夠賢明,國內有奸賊當道,也會引發懲戒”

“哦,這些賢王在世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奸賊嗎?朕也曾讀過鄭玄的註釋,朕記得他說過,真正的賢王在位,天下的秩序都會得到規範,奸賊小人無處藏身,朝中都是忠君之賢這麼說,舜在內的諸多先王算不上賢?”

張融支支吾吾的,他開始在腦海裡思考起反駁的話語。

曹髦卻猛地提升了音量。

“自然的運行規律是不受人所幹預的!不會因爲堯舜而變得興盛,也不會因爲桀紂而滅亡!”

“自然災害是不會因爲君王或者羣臣的道德而收斂,卻是有道德君王跟大臣知道怎麼去治理而已!”

“大禹如今之所以得到敬仰,祭祀不斷,被稱爲賢王,是因爲他的功勞,而他之所以有功勞,是因爲他的賢明。”

“能治水才能算得上是賢,你連先後次序都想不明白,卻想要勸說朕勿要去治水,這是想要讓朕去做桀紂那樣的君王嗎?!”

“來人啊!”

曹髦指著張融,說道:“將此人帶出去!摘掉他的頭冠,將他送往沙州!!”

當即就有郎官進了殿,拉著張融就離開了此處。

張融此刻還格外的驚愕,似乎還在想著皇帝的詢問,在想著答案。

羣臣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

曹髦示意荀勖繼續說。

這一次,卻再也沒有人敢跳出來打斷他了。

當朝議結束的時候,曹髦帶著太子離開了此處,走在路上,曹髦對身後的曹溫說道:“今日讓你前來,就是讓你知道這三件事。”

“這些自然災害是國家最大的敵人,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必須要去反擊,絕對不能丟在一旁,哪怕治理的成本要遠遠大於遭受破壞的成本,也得去治!”

“那些整日唸叨著道德的人,未必就是對國家有利的人,那些揹負著小人阿諛之名的人,未必就是對國家不利的人!看待自己的大臣,不要看他在說什麼,別人說他什麼,要看他做了什麼,想做什麼。”

“最後一件事,勿要怕處置人,該處置的時候勿要動搖,即刻下手,不給機會,每容忍一次,都會催生出數百個這樣的人。”

“唯”

第31章 幸運兒第238章 我們真的是太強了第221章 如魚得水第069章 冤枉啊!!!第146章 刮目相看第50章 大家第180章 獨掌朝綱第129章 將軍百戰死第173章 我計成矣第126章 難以啓齒第110章 投機者第174章 天下事在列位忠臣第87章 沒選錯第181章 開始怕了第67章 適合你第152章 新律出臺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5章 徒勞而已第156章 你好意思嗎?(求月票)第67章 適合你第84章 從今天開始治理天下第3章 能臣第253章 人善被人欺第49章 挾大將軍以令諸侯第15章 下鋤頭第070章 賈充你壞事做盡!第31章 雍涼開戰第123章 乃陛下所教第206章 糧食白借了第257章 驚聞劇變第172章 箭在弦上第193章 又是魚餌?第157章 王太常第215章 你們是怎麼敢惹我的呀第67章 適合你第208章 莫非他真的是個天才?第81章 毫不留情第59章 鍾會第105章 誤會啊第105章 失控了?第184章 種地第46章 好消息!第218章 罪人!第25章 我早已看穿了一切第20章 全力以赴是因爲尊重第108章 硬釣?第028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230章 實不知也第243章 愚者第149章 可爲將軍第154章 重中之重第179章 大將軍要爭氣第211章 請大將軍讓位第152章 太子第028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96章 魏武之志第180章 獨掌朝綱第27章 擒賊先擒王第136章 唯才第67章 不同於往日第148章 不同以往第050章 食少事煩,豈能久乎?第89章 非聖王第086章 咱們不虧!第143章 此復仇也第19章 摯友啊第205章 司徒公,我們非敵第184章 種地第107章 怎麼像是鍾會之言第27章 夜下行兇第164章 曹髦罪大惡極第239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68章 大將軍果真忠臣!第174章 天下事在列位忠臣第6章 大賢王老師第22章 王肅傳學第17章 今日方知皇帝之貴也第114章 南北榜案第112章 汗流浹背第235章 混亂第168章 這就是淮南精兵嗎?第127章 果斷出賣第141章 人生巔峰第068章 神出鬼沒第174章 不能出錯第105章 不錯失名士第30章 歸還補齊第080章 報答第113章 戳破第174章 不能出錯第89章 這是不錯的第162章 不可錯失第053章 俺也一樣!第266章 成矣第158章 逝去的時代第164章 此子竟可矣第14章 大魏忠良第173章 不得不發第019章 名正言順第94章 這是提拔還是流放?
第31章 幸運兒第238章 我們真的是太強了第221章 如魚得水第069章 冤枉啊!!!第146章 刮目相看第50章 大家第180章 獨掌朝綱第129章 將軍百戰死第173章 我計成矣第126章 難以啓齒第110章 投機者第174章 天下事在列位忠臣第87章 沒選錯第181章 開始怕了第67章 適合你第152章 新律出臺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5章 徒勞而已第156章 你好意思嗎?(求月票)第67章 適合你第84章 從今天開始治理天下第3章 能臣第253章 人善被人欺第49章 挾大將軍以令諸侯第15章 下鋤頭第070章 賈充你壞事做盡!第31章 雍涼開戰第123章 乃陛下所教第206章 糧食白借了第257章 驚聞劇變第172章 箭在弦上第193章 又是魚餌?第157章 王太常第215章 你們是怎麼敢惹我的呀第67章 適合你第208章 莫非他真的是個天才?第81章 毫不留情第59章 鍾會第105章 誤會啊第105章 失控了?第184章 種地第46章 好消息!第218章 罪人!第25章 我早已看穿了一切第20章 全力以赴是因爲尊重第108章 硬釣?第028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230章 實不知也第243章 愚者第149章 可爲將軍第154章 重中之重第179章 大將軍要爭氣第211章 請大將軍讓位第152章 太子第028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96章 魏武之志第180章 獨掌朝綱第27章 擒賊先擒王第136章 唯才第67章 不同於往日第148章 不同以往第050章 食少事煩,豈能久乎?第89章 非聖王第086章 咱們不虧!第143章 此復仇也第19章 摯友啊第205章 司徒公,我們非敵第184章 種地第107章 怎麼像是鍾會之言第27章 夜下行兇第164章 曹髦罪大惡極第239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68章 大將軍果真忠臣!第174章 天下事在列位忠臣第6章 大賢王老師第22章 王肅傳學第17章 今日方知皇帝之貴也第114章 南北榜案第112章 汗流浹背第235章 混亂第168章 這就是淮南精兵嗎?第127章 果斷出賣第141章 人生巔峰第068章 神出鬼沒第174章 不能出錯第105章 不錯失名士第30章 歸還補齊第080章 報答第113章 戳破第174章 不能出錯第89章 這是不錯的第162章 不可錯失第053章 俺也一樣!第266章 成矣第158章 逝去的時代第164章 此子竟可矣第14章 大魏忠良第173章 不得不發第019章 名正言順第94章 這是提拔還是流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市| 延寿县| 吉水县| 苏尼特右旗| 岗巴县| 台北市| 萍乡市| 华容县| 双牌县| 古蔺县| 泸州市| 志丹县| 盐亭县| 分宜县| 凤城市| 太仆寺旗| 利津县| 乌拉特后旗| 和平县| 岱山县| 呼玛县| 宁晋县| 正定县| 镇安县| 徐州市| 广元市| 临猗县| 肇庆市| 台南县| 东方市| 翁牛特旗| 白朗县| 兴城市| 喀喇沁旗| 灵宝市| 台中县| 定襄县| 宿州市| 丰顺县| 万山特区| 开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