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遠元在外出創業的艱難曲折中,得到了社會衆多熱心人士的關心、幫助與支持。十幾年闖蕩體察到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使他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微笑、一句鼓勵、一句溫馨寒暄,看似簡單的言行卻能給人以力量。向身陷泥沼的人伸一隻手,向奔波在謀生途中的人遞一杯茶,向處在飢餓中的人送一張餅,向躺在病牀上的人獻一束花,他就開始了道德積累,他就是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
財富是一張成功者的燦爛名片,可在鄭遠元看來,用財富來回報生養他的社會,纔是這張名片最精彩的內容。他要追求更高的目標——心靈的自由、精神的富有、境界的崇高。只有蒞臨真境、追求善境、渴望美境的人,纔有豐富的人生感受。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
鄭遠元把公益慈善融入企業管理之中,以自己大愛之心和率先垂範,營造了和諧溫暖的內部環境,向社會提供了正能量,同時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魅力。
這個寒冬不再冷
2010年10月,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降臨在陝西鄭遠元專業修腳服務連鎖有限公司員工王子俊的父親身上,致使其雙腿粉碎性骨折,肝膽受損。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身爲獨子的王子俊頓時感到天塌下來一般!
這需要一大筆醫療費用,可是肇事者卻百般拖延支付。王子俊不得不走進法院的大門。他既要照顧受傷住院的父親,又要照顧驚魂不定的母親,還要一次又一次地跑交警隊、跑法院,還得求人籌措醫療費。即使這樣,他還依然堅持正常上班。
公司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安排人員到醫院看望,送去慰問金,詳細詢問了傷情和家庭經濟來源。王子俊的父親是一名下崗職工,並且在原單位還患了職業病,母親是一名臨時工,收入微薄,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剛在醫院做過手術,爲了節省開支,王子俊的父親不顧家人反對,強烈要求出院在家治療。得知這些情況後,鄭遠元董事長提出:“我們是一家人,家人有難共同承擔。”
於是,一場愛心捐助活動在公司悄悄開始了。在鄭遠元董事長及各位股東的帶動下,各加盟商、同事紛紛慷慨解囊積極捐款。你1500元,我500元,他50元……大家把愛心捐款送到公司,聽到感謝的話語時,大多淡淡地一笑:“應該的,我們是一家人嘛。”一個多星期,捐款14110元。
12月14日,天氣突然降溫,但是阻擋不了公司愛心人士的腳步。這一天,在鄭遠元董事長的帶領下,公司員工及加盟商代表一行9人,捧著鮮花,提著營養品,來到王子俊的家裡,親切地看望了王子俊的家人。鄭遠元還鼓勵王子俊的父親:“身體有倒下的一天,但是一個人的意志不能倒。只要有堅強的意志,身體就能康復。聽子俊說,你還不太能吃飯,這可不行啊,事情發生了,即使死也要當一個飽死鬼呀,何況你現在還不能去地下報到!子俊工作認真,公司也在注意培養,你要好好養病,看著子俊發展,還要看著結婚,還要抱孫子嘛!哈哈哈……”一席話,把大家都逗樂了,簡陋的房間裡頓時洋溢著歡聲笑語。
這歡聲笑語已經好久不曾聽到了。自從王子俊的父親遭遇車禍後,整個家庭就像掉進冰窟一樣寒冷,籠罩著悲傷、沉重、壓抑的氣氛。鄭遠元和同事們給他們帶來了溫暖,帶來了歡笑。這個降溫的冬日不再寒冷。
“我心裡也隱隱作痛”
2012年3月2日早上,入職兩年的公司加盟店員工劉緒德像往常一樣,走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杭州市太平門直街店,突然噴出一口鮮血。店裡員工和顧客立即將他送到邵逸夫醫院急救。員工在醫院焦急地等待,得到的結果卻讓大家吃了一驚——肝硬化晚期!
大家都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因爲員工知道,劉緒德是一個大孝子,由於家庭貧窮,又要照顧家中70多歲的母親,他一直沒有成婚,默默地承擔著家庭的重擔,先後在西安長樂坊、長沙東牌樓店學習和上班,在遠元團隊裡以公司的“七項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並做到待顧客如親人,多次得到公司和顧客的好評。
大家紛紛帶著營養品和捐助的一點現金來到病牀前,見他臉色蒼白,都禁不住傷心起來,可是他卻給大家說:我還行,等病好了,還要上班,因爲遠元人有句話——只要我不放棄,就不會失敗!大家聽後心頭更沉重了。劉緒德在病中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他母親,“這個月我沒有工資了,母親的生活怎麼辦呢?”
在鄭遠元安排下,3月9日公司辦公室以《遠元情深 救助同仁 齊心協力 同度難關》爲標題,下發了動員捐款公開信,動情地說:
遠元人親如兄弟,彼此一家,共同撐起一片美好的明天!現在,我們的兄弟——劉緒德,卻在我們的中間因病倒下了,倒在了服務的第一線,倒在了遠元人的懷中間。
是呀!病來如山倒,緒德倒下了,而且還要支付每日3000元的醫藥費,面對著緒德,我們全體遠元人心痛啊!這是我們的兄弟,我們親如一家的兄弟……
一人有難,八方支援,爲了我們的母親能少點痛苦,爲了我們的兄弟能感到溫暖,讓我們攜手並肩共渡堅難,讓我們用遠元人寬大的懷抱緊緊的相擁……
劉緒德家裡只有老母一直跟著他,自然沒有家人前來照料,而公司也無法抽出專人,只能是斷斷續續地輪流來人看一看,幫幫忙。儘管當時的劉緒德表現得很堅強,但是鄭遠元知道癌癥晚期很痛。“我能想象到他的痛苦,覺得他很可憐,我心裡也好像隱隱作痛。”在接受我採訪時,他說。鄭遠元除了到醫院病榻旁噓寒問暖以外,又到他老家安慰有病的老母。
由於病情發現得太晚,劉緒德的生命沒有挽救回來。但是鄭遠元及公司員工盡了最大的努力,總公司及浙江分公司員工共捐款10萬餘元。
黃泉路上無老少。劉緒德雖然是個苦命人,但是他身患重病之後,切實地感受到了人世間的真情和溫暖,特別是鄭遠元董事長對他那兄弟般的大愛,從這一點上來講,他應該知足了,他在九泉之下能夠安息了。
貧困大學生的“鄭大哥”
鄭遠元的大愛,不僅僅體現在公司內部,還奉獻給社會。例如,在2010年國慶節,公司各門店向社會各界人士提供免費服務一天,10月3日對60週歲以上的老人和環衛工人,各門店提供免費服務一天……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公司爲了擴大社會影響,塑造企業良好形象。那麼,鄭遠元幫助素不相識的貧困大學生,卻從未刻意宣傳過的舉動,就不能不說是一種大愛了。
沒能上大學是鄭遠元先生的一大憾事。爲了讓當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遺憾不在其他農村青年身上重演,他盡心竭力幫助困難學子進入夢寐以求的大學知識殿堂,踐行教育扶貧。
書是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是攀登知識之峰的階梯。書是火把,能指引青少年前進之路;書是明燈,能照亮青少年未來的道路。一本好書是青少年未來道路上最佳的精神伴侶。書不僅可以增長青少年的閱歷、知識,而且能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建立並完善自己的人格。鄭遠元讀書不多,但他懂得這些道理。他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他在“知”時已經開始“行”了。
2010年8月至今,每年都有兩三名大學生受到他的資助。在西安外國語大學上學的小譚,是2012年8月紫陽縣工商聯介紹的貧困大學生,第一次在結對幫扶現場捐款5000元,考慮家庭困難,放寒假時又給5000元;2013年春開學時幫扶6000元,暑假後又分兩次各幫扶5000元、3000元。
鄭遠元之所以主動地超出標準給予資助,是因爲小譚家庭困難,學習努力,且懂得感恩,逢年過節用手機發個信息,經常寫信匯報學習情況。
例如2012年12月2日小譚在給“鄭大哥”的信中說:“這次隨信寄來的是我上次信中向您提到的我想做的報紙,報紙是我自建的一個院級社團,我和八個同學一起做的。在社團中,我擔任社長一職,主要負責社團發展和運行。報紙是我們自己找資料,自己排版,找印刷廠印了500份。印刷費是我上週五在校外接觸了二三十大小商家後,由一家餐廳出的廣告費。我們在報紙上給他們做了廣告。當報紙印刷出來的時候,我特別高興,興奮於在過程中學到的東西,興奮於自己的眼光能看得更遠一點。在走出校外的實踐中,我看到了很多很多課堂中所學不到的東西,看到人際關係和交流十分的重要。我爸爸看到報紙也會很高興吧!”
鄭遠元得知自己資助的大學生能這樣好學、自強、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並且取得初步成績時,感到非常欣慰,當即給小譚發去短信表示肯定和鼓勵。
資助對象能夠這樣,這對鄭遠元來說就能聊以**了。他不需要受助者給予任何物質上的回報,只需要他們懂得做人處世的道理,有感恩意識就行了。感恩是一種美德,是爲人處世的根本。假如一個人的生活是一棵樹,一棵根系發達、枝葉繁茂的大樹,那麼感恩就是這棵樹最高枝頭的豔麗花朵。
鄭遠元認爲,一個人生存的意義,並不在於自己曾經歷過或承受過什麼,而在於他是否在所經歷或承受的生活中實現心靈的超越。當然,鄭遠元也肯定不是沒有是非觀念、善惡不分的糊塗人、不講原則的“老好人”。對不懂禮貌、沒有感恩意識的受助者,他也曾“半途而廢”。
2011年8月紫陽縣工商聯介紹資助的曹某某,在結對資助現場領取資助款5000元后,一直沒有給鄭遠元聯繫,真是學“懵”了!但鄭遠元還是寄出了下學期的資助款5000元。曹某某得到素不相識的他這位愛心人士1萬元的無私資助以後,仍然不寫信匯報學習情況,不發短信表示惦記,不打電話表示問候,更不可能登門拜訪。總之是領錢之後杳無音訊。鄭遠元認爲,這樣的人不懂起碼的禮貌,即使大學畢業了也未必對社會有多大的益處,便失去了繼續幫助的熱情和信心。第二學年開始前,曹某某給鄭遠元開始打電話了,問下一學年學費咋辦,鄭遠元委婉地拒絕了:“你去問紫陽縣工商聯吧!” 縣工商聯有什麼辦法呢?他們早就辦了交代,資助款也不是掌握在他們手裡,自然這個資助就中斷了。
聊了這個事情,鄭遠元笑著對我說:“這事兒隨便說一說是可以的,不能寫到文章裡喲!”但是,我認爲完全應該寫出來,一則那不是鄭遠元不仁不義,而是講原則、樹正氣的表現,二則是我所寫的作品不僅要現象真實,而且要本質真實,還要具有社會責任感,承擔教育功能!
是的,鄭遠元也不是錢多得沒處花呢!愛是需要傳遞的,受助者把愛的接力棒扔到哪裡去了?一個人可以有缺點,但不可以缺少感恩的心;一個人可以自負、驕傲,但不能沒有知恩圖報的意識;一個人可以弱小、貧窮,卻不能缺少感恩所帶來的善意。缺少感恩之心的人只能是冷血動物;缺少感恩之心的樹木,只會加速腐朽;不會感恩的動物,自然不能容身於這個世界。況且,一個社會良好的道德風尚,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需要輿論引導,更需要實踐、參與。
藥廠在家鄉落地開花
“企業的發展來自於社會,理應回報社會。”這是鄭遠元創辦企業以來一直堅持的信念。
有道是,“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貧窮時不忘家鄉,富有時故土難捨”,“腳下良田千萬畝,只愛家鄉一寸土” 。用實業回報桑梓、回報社會是事業成功後的鄭遠元的一種大感恩。
鄭遠元回報社會的方式之一是在家鄉興辦藥廠。
專業修腳服務,必然要用一些配套修護產品。陝西鄭遠元專業修腳服務連鎖有限公司所用產品,2008年以前是租用民房,採用簡陋的設備,由公司技術人員採取傳統方法自制的。這樣生產出來的藥品沒有批號,也很難達到標準化。而按照國家規定,沒有批號的藥品就是假藥。如果有關部門嚴格檢查,就是一個麻煩事。於是,公司嘗試採取了與外地企業合作加工的方式,但是又擔心偷工減料,質量不合格。
公司決策層逐漸形成共識:只有建立自己掌控的藥廠,生產有批號的產品,公司才能不怕官方檢查,不怕受制於人,立於不敗之地。
2009年春,有人建議鄭遠元在戶縣辦藥廠,說這裡與省城(公司總部)距離近,便於管理,費用低。他也覺得言之有理,但是,考慮到自己是安康人,辦企業應該考慮回報家鄉,把藥廠辦在安康纔有利於家鄉人就業,繳稅也是一種貢獻,左思右想之後他還是把辦廠選址的天平傾斜到了陝南家鄉。
前期工作艱難地開展了起來。股東大會討論通過後,投資預算方案經專家測評通過,預算高達600餘萬元。作爲一個服務型企業,此時並沒有充裕的資金,決策層通過多次會議研究,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沒有資金,股東籌集;不懂技術,細心學習,聘請專家。鄭遠元帶領專業技術人員四處考察,與多方接洽談判,科學論證,最終決定與安康長壽醫藥集團合作。2009年7月,鄭遠元在安康市漢濱五里鎮與對方簽訂了《藥廠租地協議》,爲藥廠的建設鋪就了道路。
在當地**支持下,8月的一個吉日,“鄭遠元”專用藥廠建設在一陣陣鞭炮聲中開工了。
從建廠伊始,就要求高標準、高起點,採用國內先進的生產設備,十萬級淨化標準、大型空調機組等行業頂級配套設施,生產硬件達到行業領先標準。2010年3月,全部設備採購並安裝到位,隨即,藥廠淨化、純化水工程完工。專家檢查後稱,該藥廠建設達到並高出國家規定的建設標準。
2010年5月,藥廠生產進入試運行。
在一年建設期中,多少人翹首以盼,多少人虔誠祝福。現在,鄭遠元可以自豪地宣佈了:我們有了自己藥廠生產的藥品啦!
爲了保證藥品質量,公司高薪聘請了在製藥行業具有高水平和製藥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才從事管理。根據市場要求,進一步提高藥品品質,公司在原有的質檢部、技術部的基礎上,又成立了新藥研發部,負責在改進產品的同時,不斷研製開發適應市場需求和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
遵照繼續打造“鄭遠元“品牌的工作方針,藥廠進一步落實公司提出的“質量第一,安全生產”目標要求,全面落實生產、監管等各項措施,有效地規範生產中各種細小環節,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積極組織實施了生產、檢測、培訓、資料等一體化的放心工程,杜絕了不合格產品入庫。到2012年底,共生產18個品種,300餘個批次,生產的乾爽淨乳膏、淨舒康乳膏、皸裂護膚膏、舒克腳氣散、潤足膏、舒克止癢靈噴霧劑、舒克祛臭靈等產品,都受到了加盟商和消費者的歡迎。2013年,“鄭遠元足部保健類”、“鄭遠元足部治療類”兩大套裝產品又“閃亮登場”。
2013年9月20日,我首次參觀了這個藥廠的生產車間。進外門後,是一個一尺多高的“平面柵欄”,按照要求坐在上面穿上鞋套,把雙腳放在“平面柵欄”後,就可以打開“男更衣間”的門;更衣進去後,是洗手間——可不是用於“方便”的洗手間,而是隻有一個面盆的淨手處;淨手後再進門,是消毒間,在這裡接受紫外線消毒;然後才能來到一排排車間的走廊。所到之處,非常密閉,一塵不染;即使這樣,那些沒有生產的機器設備也用塑料袋套著或用布簾遮蓋著。喲,真是太講究、太嚴格了!鄭遠元介紹說:“十萬級淨化”是一個什麼概念?是可以生產健字號產品的車間,而我們廠生產的是消字號產品,比國藥準字號產品的標準稍微低一些。車間生產的水是符合注射用水標準的,流走的水也比純淨水純度高。在安康市,只有市疾控中心有十萬級淨化的廠房幾十平方米,而我們公司近千平方米,比它大多了。
2010年9月,“安康市鄭遠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掛牌成立了。藥廠是對內和非正式場合的稱謂,正式註冊是公司,招牌也是公司。它將足部的保養、治療、護理、保健、美容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作爲主要的發展方向,是全國唯一一家專業從事足疾保健藥物爲發展戰略的專業型企業。
公司高薪聘請了由專家組成的研發、生產團隊,確保了全國各門店使用產品的安全性和品質。
2012年10月,鄭遠元又在安康市註冊成立了“陝西省安康市鄭遠元一德商貿有限公司”。商貿公司主營本集團下轄藥廠的各類產品,副營中、高檔白酒、紅酒。這又將公司集團化運作帶上了一個新臺階,不僅可以讓安康市的消費者能獲得鄭遠元公司優質的足部護理、保健、預防、治療及美容的專業產品,而且便於讓地方優質產品通過鄭遠元500多家店面推向全國。
如今,公司已從腳疾藥品研發、生產到配套使用,形成了產、銷、用一套完整的服務保障體系。
藥廠的落地開花,既爲當地農民及下崗職工創造了企業條件,又爲地方增加了稅收。
遠元花園,讓鄉里人過上城裡人的日子
一個偶然機會,安康市*****秘書長吳少華認識了鄭遠元,得知他是紫陽老鄉,在外地把專業修腳的事業做得很大,帶出幾千人外出打工,且有回報家鄉的一腔熱情,於是建議鄭遠元回到家鄉參與陝南避災扶貧搬遷工作,說得他心裡熱乎乎的。在與鎮領導交流中得知,省上政策規定集中安置率要達到80%以上,而安置房建設這個不賺錢的“生意”,地方**卻不容易找到投資人。
山高坡陡、災害頻發、交通不便,是安康的基本市情,更是對紫陽縣高橋鎮的寫照。貧苦而無奈的山民一次次地希望打破“命中註定”,卻由於個體力量的弱小而年復一年地望山興嘆。資料表明,安康市60.2%的貧困人口系自然災害和生產條件落後所致。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安康被列爲國家級限制開發重點生態功能區,同時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如何做到既保護生態環境,又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是安康市歷屆黨委、**的艱難抉擇,也是陝西省委省**長期思慮的重大問題。通過移民搬遷,在廣大山區人退林進,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是落實“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戰略舉措,是保證“一江清水供北京”的必然要求。
2010年7月18日,以安康爲中心的陝西南部發生了特大暴雨洪災和泥石流災害。安康市至少有182人因災死亡,11.8萬人因災房屋倒塌而無家可歸。讓居住在危險地帶、偏僻山野的農民搬到城鎮或低山河邊集中居住,幫助其永久脫貧——這個埋藏在心底的思想,在目不忍睹的洪災場面面前激活了。時任省委書記、省*****主任***、代省長***在安康指揮救災時,就開始思考、醞釀:用十年時間,將陝南三市居住在危險地段、生產生活困難羣衆實施移民搬遷。據此,省、市對安康避災扶貧搬遷工作進行了摸底和規劃,認定全市有22.6萬戶88萬農村人口居住在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落後、公共服務欠缺的中高山偏遠地區及災害易發區,需要通過移民搬遷來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經過科學的綜合論證,省**在2010年12月7日出臺了《陝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總體規劃》:2011年至2020年十年間,陝南漢中、安康和商洛的28縣區搬遷240萬人,投資總規模超過1100億元,規模超過三峽移民。
高橋鎮黨委**熱切希望鄭遠元回到家鄉投資修建安置房,爲避災扶貧搬遷助一臂之力。鎮黨委書記向他承諾了地方黨委**應該配合做好的事項。他那顆柔軟的心被觸動了,感覺到自己爲家鄉做大事的機會來了。這些年跟隨自己走南闖北的紫陽人,大多家住高山,務工期間積累了一些資金,都想回鄉建房,但又受制於時間、精力、選址、籌資等諸多問題,想要憑藉個人力量從山上搬遷到山下,困難重重。加之農民工大多也是移民搬遷對象,何不由自己來墊資修建農民工社區,再以成本價賣給跟隨自己的鄉親,讓他們都住集鎮,養老、上學、就醫等後顧之憂不就全解決了?
他向地方領導提出了三點希望。這三點希望很真誠、很樸素、很實在,含著他的願望、要求和目標,毫無苛刻條件,地方領導當然是滿口答應。
鄭遠元這次被“機會”吸引住了。他和鎮領導多次深層地探討。在一次縣領導參加的高橋鎮避災扶貧搬遷座談會上,縣上有關領導主張在距離高橋集鎮較遠的一片開闊地上建設安置社區,因爲那裡地勢相對開闊平坦,沒有住戶,可以降低建設成本和工作難度。鄭遠元卻提出:小區建設地點應該靠近集鎮,這樣能拉大集鎮框架,提升和完善集鎮整體功能,方便搬遷羣衆的生活。縣領導認爲他說得很有道理,採納了他的意見。但是,所選的集鎮下邊位置,不僅坡度大,而且必須拆遷6戶村民,鄭遠元爲此增加了300萬元建設成本。
2012年8月16日,“遠元花園”暨員工安置房舉行盛大的開盤儀式,安康市、紫陽縣及高橋鎮各級領導到會,肯定了項目的建設,也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負責這個項目建設的,是陝西天目建築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楊忠全。經朋友介紹,這位四川達州的漢子在開工伊始就被鄭遠元請到這裡。2013年10月16日接受我採訪時,他高興地說:“我在這裡,與鄭總的合作很融洽、愉快。鄭總思路清晰,工作嚴謹,對工程質量要求可以說是苛刻,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強調絕不能出半點問題。因爲這裡是他的家鄉,他希望給家鄉人民帶來福祉,而絕不能留下罵名;他希望給自己公司的員工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使他們感到關懷和溫暖。我們的施工作業一定要按規範進行。紫陽縣質監站多次來檢查,每月來一次,有一個月來了四次。有時我們也主動請他們來檢查,比如在綁紮鋼筋時請他們來看,他們認爲合格,沒有什麼質量缺陷。購房者對工程質量也認可、放心。”
在場的安康市金城監理公司現場監理陳朝朝也對我說:“項目都是按照圖紙設計和施工規範進行施工的,每一個環節都由現場施工員尤其是項目經理進行監控的,通過現場驗收合格後,才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合格率達到百分之百。”
截止2014年5月底,安置房已建成3萬多平方米。以每平方米不到1200元的均價售出,已入住100餘戶。二期工程藥廠等設施、三期工程附屬設施——觀光園、酒店、農家樂已完成規劃和徵地拆遷。一個兼具自然景觀、廊橋風情、流水雅韻的新型農村社區正在形成。
遠元花園將爲周圍幾百家農民提供跟城裡人一樣的居住條件,幫助鄉里人實現“城裡人”夢想。
該公司幾位店老闆在接受採訪時說,是鄭遠元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這些店老闆大小不等,文化程度也有高有低,有的還是企業股東、高管,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入職“鄭遠元”之前都是“鹹魚”或“窮漢”,而現在都是“富豪”或“白領”。
是的,那些生活在貧瘠鄉村、社會底層的農民兄弟姐妹,那些賦閒在家、急需再就業的下崗工人,那些左衝右突、到處求職的大學生……鄭遠元都給他們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機會和平臺。尤其是那些缺乏技能、就業困難的家鄉農民工,鄭遠元給他們指明瞭難得的就業方向和致富門路。
在漫長的歷史大河中,鄭遠元是一滴不起眼的水;而對衆多的就業無門、發財無路的人們來說,鄭遠元就是一顆耀眼的創富福星。
鄭遠元事業的成功福佑了他們,鼓舞了他們,帶動了他們,而他們命運的徹底改變、生活的巨大變化,又折射和證明了鄭遠元的成功人生、精彩人生。
鄭遠元還於2011年資助紫陽民歌研究者、演唱者楊銀波4萬元;在紫陽置縣500年爲紫陽真人塑像捐款10萬元;還捐贈紫陽縣高橋敬老院,給孤寡老人創造一個溫暖的家;赴鎮坪縣看望百歲老人,送去大量慰問品……
他以自己的善行義舉把大愛情懷演繹得淋漓盡致,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