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微微一笑,朗聲道:“陛下,通州城還有一隻勁旅呢!陛下難道忘記了?”
崇禎皇帝猛地一驚,旋即脫口而出道:“通州?勁旅?——張力?!”
溫體仁重重地點了點頭,正色道:“陛下,那張力的團山軍先前不是收復(fù)了金州衛(wèi),又在石景山打得建奴滿地找牙,而後在通州守城戰(zhàn)中讓韃子碰了壁!”
頓了一頓,溫體仁笑著道:“陛下您看,團山軍攻城、野戰(zhàn)、守城全數(shù)佔盡上方,絲毫不弱於韃子,想必能解除薊遼軍的順義之圍!”
崇禎聽得龍顏大悅——是呀,自己怎麼就忘記張力的團山軍了?!呃,其實還是團山軍人數(shù)太少,只有兩萬來人,故而一直沒有想起來……
一想到此,崇禎覺得有些泄氣,連忙追問道:“溫愛卿,張力驍勇善戰(zhàn),朕是知道的。↗,.可是,他那團山軍人數(shù)太少,恐怕非韃子之?dāng)常 ?
周延儒一聽溫體仁將張力推出來墊背,頓時心裡咯噔一下,暗道不好。溫體仁與洪承疇是穿一條褲子的,自己已然落了下風(fēng)。故而必須要籠絡(luò)住張力的團山軍,以作抗衡。原本在他的計劃裡,早已炮製好了一份給張力加官進爵的奏摺,只是薊遼軍突然被圍,打打亂了他的部署而已。
周延儒立刻上前兩步,大聲地道:“臣啓陛下,團山軍人數(shù)太少,鎮(zhèn)守通州已是極限……呃,若事有不諧,還可以將張力調(diào)入京師護衛(wèi)陛下週全。不可輕易調(diào)動啊!”
其實周延儒這話確有幾分道理,張力那點人馬。在朝廷看來,恐怕連給建奴塞牙縫都不夠……
崇禎皇帝頓時又猶豫了。一時間只覺得左右爲(wèi)難,眉頭也深深地皺了起來。
就在氣氛略顯沉悶的時候,溫體仁又開口了——這一開口,便是石破天驚!
“周大人,你那麼想讓張力進北京城護衛(wèi)城池嗎?嘖嘖,周大人先前說什麼季孫之憂……若是本官沒有記錯的話,那張力是你的門生弟子吧?”
周延儒一聽這話,頭上立刻冒出了黃豆大的汗滴,整個人面如死灰。身子也開始微微發(fā)起抖來!
先前周延儒用“內(nèi)臣結(jié)交邊將”之事擺了溫體仁和洪承疇一道,現(xiàn)在溫體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周延儒又要如何解釋?
當(dāng)然沒法解釋!
崇禎皇帝猛地一拍御案,高聲道:“二位愛卿不必爭論!朕意已決,馬上下旨讓張力全軍開往順義營救洪承疇!另外,張力作爲(wèi)主攻,宣大軍以及其他勤王軍隊也一同對韃子展開反攻,務(wù)必解了順義之圍!”
溫體仁立刻高聲應(yīng)道:“吾皇聖明!”
周延儒用屁股想都知道,現(xiàn)在絕對不能忤了皇上的意思。只是張力就這麼被溫體仁當(dāng)槍使,沒準(zhǔn)一戰(zhàn)就被韃子滅了,那自己可就劃不來了——等等,不是還有一種戰(zhàn)法。叫做“遊而不擊”麼?
周延儒立刻覺得自己找到了最好的解決辦法,張力是可以去順義,但是仗怎麼打可就是他說了算。這裡面彎彎繞繞可就多了,張力必然也不是傻子。會一頭撞上去送死……
一想到此,周延儒決定要送張力一份大禮!
先前管家周平不是說。溫老賊也在拉攏張力麼?只需將今日之事私下裡泄露給張力,並且自己再爲(wèi)張力弄點好處,還怕張力不俯首聽命,對溫體仁那老賊恨之入骨?
“陛下,既如此,張力實爲(wèi)我大明朝棟樑之臣。臣建議爲(wèi)張力舉行郊迎大典——”
崇禎皇帝猛地一驚,脫口而出道:“郊迎大典?”
周延儒點了點頭,沉聲道:“陛下如此禮遇張力,還怕他不死心塌地?”
頓了一頓,周延儒意味深長地看了在一旁皺眉的溫體仁,而後對崇禎皇帝道:“臣建議給張力升職,升爲(wèi)——”
……
京師的百姓再一次的擠在南城城門裡外,觀看著一種前所未有的盛大儀式……
先是幾聲禮炮響起,轟隆轟隆的震得空氣中充滿了硝煙味道,接著,被選派出來代表崇禎皇帝住持“郊迎”大典的文武官員們在周延儒的率領(lǐng)下出現(xiàn)了,排成兩隊整齊的隊伍緩緩前進。而後,在城門口拱手肅立。
每個人的身上都穿著既威嚴(yán)又體面的禮服,可是,這些人臉上的神情卻都帶著幾分木然、呆板,甚至還有幾分茫然和無奈,但也全都行屍走肉般的行禮如儀。
只有看熱鬧的百姓們因爲(wèi)不明就裡而不停的私底下發(fā)出讚歎,交頭接耳的竊竊私語著:
“這郊迎大典已經(jīng)多少年沒有過了,看來這張大人真是了不得呀!”
“聽說,萬歲爺本來要出宮親迎的,實在是日理萬機已然太過忙碌了,才生生地被周延儒大人硬給勸諫下來的!”
“聖眷如此之重,張大人此番進擊韃子,一定會戮力報效的……看來,無須多少時日,順義便會解圍,韃子就該滾回遼東去了!”
“這張大人確實是個能臣,聽說他先前收復(fù)了遼南金州衛(wèi),又在石景山大敗韃子十?dāng)?shù)萬大軍,而後又在通州城讓韃子吃了癟……君恩如此浩蕩,也就是指望倚重他的大才,解圍順義,護衛(wèi)京師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講來講去,大夥兒都在話裡添加著自己的想象,甚至有人引經(jīng)據(jù)典,說張力是本朝不世出的名將云云……
一陣私語下來,人人都顯得興高采烈,都盼望著張力能夠儘快將韃子趕回遼東去。
團山軍終於出現(xiàn)了,在一列馬隊的前導(dǎo)下,飄揚著幾面大旗的大車緩緩地駛進了南郊,車隊後面依次是騎兵、火槍兵以及炮兵輜重隊。
整個隊伍綿延得很長,顯得人馬衆(zhòng)多;但是,映入百姓們眼簾的畫面卻令每一個人有了錯愕的感覺——被大家在言語上以及推崇了好半天的“張大人”根本就沒有露面,而是隱身在大車之中,而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雄赳赳氣昂昂地騎在高大的駿馬上,展現(xiàn)著萬夫莫敵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