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蠶蠱
民間的說法,是將多種毒蟲,如毒蛇、蜈蚣、蜥蜴、蚯蚓、蛤蟆等等,一起放在一個甕缸中密封起來,讓它們自相殘殺,吃來吃去,過那麼一年,最後只剩下一隻,形態(tài)顏色都變了,形狀象蠶,皮膚金黃,便是金蠶。也有的說,把十二種毒蟲放在缸中,秘密埋在十字路口,經(jīng)過七七四十九日,再秘密取出放在香爐中,早晚用清茶、馨香供奉;這樣獲得的金蠶是無形的,存在於香灰之中。放蠱時,取金蠶的糞便或者香灰下在食物中讓過往客人食用。
據(jù)說金蠶很愛乾淨(jìng),總是把養(yǎng)它的人家打掃得乾乾淨(jìng)淨(jìng)。如果你到一戶人家,見他家屋角清潔,沒有蛛絲,就要當(dāng)心他家有金蠶。你進門時用腳在門坎上踢一下,踢出沙土,回頭再一看,沙土忽然沒了,那便可以確定這戶人家養(yǎng)了金蠶了。主人請你吃飯,如果見他用筷子敲碗,那是在放蠱,趕快向他點破,就可避免受害。或者吃飯的時候把第一口飯吐到地上,或抓抓頭皮,金蠶怕髒,也就嚇跑了。怎樣知道自己中毒了呢?其辨認法是生嚼黃豆而不感到腥臭,便是中蠱,如果不及時醫(yī)治,便會感到胸腹攪痛、腫脹,最後七孔流血而死。死時口鼻之間會涌出數(shù)百隻蟲,死者的屍體即使火化,心肝也還在,呈蜂窩狀。
蛇蠱
1.傳說聚百蟲合置器中﹐經(jīng)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僅存蛇者稱蛇蠱﹐極毒﹐可殺人。
2.中醫(yī)名詞。蛇蠱,蠱毒病而見心腹內(nèi)似有蟲行者。《諸病源候論·蠱毒病諸候》:“著蠱毒,面色青黃者,是蛇蠱。其脈洪壯,病發(fā)之時,腹內(nèi)熱悶,胸脅支滿,舌本脹強,不喜言語,身體恆痛。又心腹似如蟲行,顏色赤,脣口乾燥,經(jīng)年不治,肝鬲爛而死。”
泥鰍蠱:用竹葉和蠱藥放水中浸之,即變有毒的泥鰍。
石頭蠱:用隨便的石頭,施以蠱藥而成的。
篾片蠱:將竹片施以蠱藥後便成。
【……關(guān)於人們常見的一些蠱的資料 文字更新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