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4章:密謀蜀中

劉範,太常劉焉長子,劉璋的大哥,如今官至左中郎將。老二劉誕,官拜治書御史。

當劉璋踏入書房後,看到的就是這兩位兄長和老爹劉焉,正團團而坐,面上都是一副凝重之色。

對於這兩個哥哥,劉璋也是這次回來才得相見。因著年齡差距不小,又一直分在兩地,是以,兄弟之間談不上什麼感情。至少,劉璋是這種感覺。

所以,此刻見了兩位哥哥,也只是規矩的行禮見過,便安靜的往一邊坐下,並不多言。

只是這種架勢落到劉範、劉誕眼中,卻覺得這個幼弟極是少年老成,端嚴凝厚。外間所傳的偌大名頭,果然殊無幸至。

“昨日朝廷得報,益州綿竹一城皆反,爲首者叫馬相。聚衆五萬餘,至昨日接報時,刺史郄儉生死不明。”含笑向劉璋點點頭,老大劉範開口介紹道。

劉璋聞言一驚。馬相其人他有些印象,可稱得上益州名士。只是從史書上所知,這個馬相反漢,應當是在靈帝臨死前發生的事兒。

但如今,離著靈帝薨逝的時間,應該還有近三年時間。現在就發生了馬相一事兒,是靈帝死亡的日子變了,還是馬相本身這事兒變了呢?

歷史因爲蝴蝶效應,已然發生了許多變化,雖然都是在細微處,卻憑生無數變數,愈加撲朔迷離起來。便是劉璋,此刻也有了把握不定的感覺。

“我聽父親說起,你曾有讓父親求取益州牧一職的想法,如今有了這事兒發生,或許倒真是個機會了。”

瞅著劉璋蹙眉沉思,劉範又繼續說道。只是眼中大有好奇之色,不知這個小弟當時怎會有那種想法,難道竟能未卜先知不成?

劉璋微微一驚,隨即笑道:“呵呵,小弟見識淺薄,當時也只是單從地緣上考慮。此次,不過是巧合罷了。”

劉範笑了笑,只是點點頭,轉頭看向劉焉。從劉璋進來,劉焉就一直蹙眉沉吟,一句話也沒說。

此刻,見三個兒子都看向自己,想了想,這才點頭道:“此事倒不須咱們再去多求。現在還要看郄儉那邊的情況,如果他沒死,最終又能平息此事,咱們說多了反而落人把柄。若真有事,又何須你我去爭?”

劉璋三人一愣,略一沉吟,轉瞬便明白過來。如今朝中真要往蜀中派人的話,更有何人能比劉焉合適?其他人怕是躲都來不及呢。

蜀中之地間隔萬里,若是無事,自然是割據的好地方。但此刻爆發大亂,原來的好處反而成了最大的弊端。

運輸補給難以跟上,中原之地又將中央軍力拖住,一旦去了蜀中不能打開局面,援軍一半會兒卻是派不過去,只怕頓時就是個十死無生之局。

而偏偏蜀中之地極爲敏感,朝廷不可能放棄。如今之局,職位低的,年紀小的,當然會將其看做一個機會,但是靈帝哪肯派他們前去?至於朝中大佬們,自然對形勢看的極爲清楚,不但不會去爭,只怕更會將劉焉推出來做擋箭牌。

老太常前些時候不是求外放嗎?如今蜀中**,非宗室望高之人不能治。那麼,便勞煩老太常走一趟,正是最最適宜的。

“如今就是三件事兒,第一,郄儉的生死。第二,後續平叛。這第三嘛,就是平叛之後的立身問題。”

劉璋即想明白其中關竅,自然明白父親讓自己過來的意思了。不是商量去不去,而是一旦去了,如何立足的問題。這會兒張口說來,便是其中的關鍵。

劉焉眼中閃過欣慰之色,劉範、

劉誕卻是目中劃過一道訝異,自家這個小弟腦筋果然轉的很快啊。這前面兩個事兒,當然是明擺著的,但第三件事兒,卻是需要一定的政治智慧才能想到的了。

“嗯,郄儉的死活嘛,倒也不難。”劉璋即展開了思路,腦中的脈絡便漸漸清晰了起來。只是這一張嘴,卻也嚇了屋裡老少三個一跳。

好傢伙,掌握一州之牧的死活不難?劉範與劉誕對望一眼,都露出驚疑之色。唯有劉焉知道自家這小兒子可不是信口開河的,既然如此說,就必然是心裡有些料的。

“計將安出?”劉焉心中安靜下來,端起茶盞抿了一口,才緩緩的問道。

“呵呵,父親怎麼忘了,孩兒當年在童師處學藝時,可是有兩位師兄的。那大師兄張任,便是蜀中大族。”劉璋微微一笑回道。

這話一出,劉焉父子三人同時一驚。劉誕霍得站起,走到門口處仔細張望了幾眼,這才又回來坐下。

劉璋這話的意思,他們如何不明白。竟是要從中暗使手段,就算那郄儉活著,也要將他變成死的。這事兒一旦傳揚出去,劉家必是滅門之禍。

“四弟,這事兒,可靠嗎?其人家世如何?”劉誕皺著眉頭,想了想問道。至於問起張任家世如何,自是考究究竟有沒有那個實力的意思。

劉璋點點頭道:“二哥放心,當日我與二位師兄情誼極深,斷不會有什麼紕漏。至於說他的家世嘛,第一件事兒需要隱秘去辦,小弟自也會安排人手過去,張任師兄處,只作爲協助就可。不論他的家世如何,都不會去輕易驚動。”

劉誕面色放鬆,頗是讚賞的點點頭。他生怕這個幼弟年輕毛躁,涉及一州之牧的生死之事,若是鬧的風風雨雨的,便是達成目的,也是後患無窮。

而劉璋之意,竟是不驚動張任的家族,只讓張任個人參與。對於真正行事之人,更是直接從自己這邊直接派出。

這般手段心計,端的是四平八穩,滴水不露。自家這個小弟,年歲雖輕,處事卻是極爲穩妥,當真令人欣慰至極。

劉焉與兩個大兒子對望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一絲輕鬆。如今蜀中亂成一團,有了張任這個當地之人從中掩護協助,郄儉的小命,等若十成已去了九成九了。

若如此,那麼,劉焉這個益州牧的職位,也算是鐵板釘釘,不出意外的話,算是已然落到口袋了。接下來,如何平叛,平叛之後又當如何立足,便是重中之重了。

有了劉璋一番表現,劉範、劉誕都不由的對他信心大增,齊齊望向這個四弟,看他還有什麼手段把出。

劉璋瞅瞅自家老子和兩個哥哥那神色,不由的開始翻白眼了。怎麼我很像是神仙嗎?我不過是說能解決郄儉那個倒黴蛋好不好?怎麼一個兩個的,看這架勢,後面的事兒全都巴望著我去辦似的?

話說平叛之事還真沒什麼。只要老爹真能去了蜀中,憑老爹手下將兵的素質,再加上張任這個地頭蛇的協助,掃平一些農民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只要老爹名正言順了,張任的家族力量自然可以毫無顧忌的發揮出來。而且,那馬相其人雖是名士,但卻絕不是個什麼真的將帥之才。這裡外裡的賬算算,平叛之事又何須煩憂?

眼下唯一難辦的是,平叛完了,如何才能光明正大的坐鎮蜀中,將那天府之國,牢牢的握在劉家手中。

眼下朝野雖亂,但也還沒到公然抗拒的時機。況且,一旦失去大義的名頭,必成萬夫所指。若是那樣,佔

據蜀中就不是跳出亂局、靜待時機。反而變成挑起亂局的急先鋒,給他人做嫁衣了。

別說劉家不過初據蜀中,根基全無,就算經營有年,一旦成爲衆矢之的,也必然是個破家人亡的結局。如後面的董卓肥豬,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劉璋將心中想法跟老爹和哥哥一說,劉焉、劉範、劉誕都是皺起了眉頭。父子三人剛纔一起討論,前面兩件事兒雖然也未能解決,但卻也都知道,其實第三件事兒,纔是最最難辦之事。

如今,劉璋一到,前兩件事兒已是有了章程,算是解決了。但這最後一件,竟也露出爲難之色,幾人不由的都是心中發悶。

正所謂爲山九仞功虧一簣,這三件事兒都解決了兩件了,卻偏偏最後一件事兒卡殼了。簡直還不如一件也解決不了,大夥兒索xing沒了念想兒來的利索。

書房中寂靜無聲,父子四人都是眉頭緊鎖,各自沉思。劉璋兩眼發直,腦子中翻過無數假設,卻竟是沒有一個主意,能到達完美無缺的。心中大爲頹喪之餘,思維便不由的天馬行空起來。

曹白臉當年還有個得隴望蜀的感嘆,自個兒現在,卻是眼睜睜的看著蜀就是吃不到,更不用提隴了。咦?等等,隴…..這個隴……

“有了!”劉璋想到隴,隨即便想起了一個人,登時便有了主意,不由的脫口叫道。

劉焉三人精神一振,齊齊望向他。劉璋面現喜色,微微擺手,將腦中思路先自理順一番。

歷史記載上,劉焉入蜀之後,是有個人主動跑來投靠。之後更是替劉焉守住蜀中門戶,將朝廷信使隔絕,從而才使劉焉變成實際上的一方諸侯,真正的割地而據。這個人,就是張魯。

但如今,歷史事件提早了好幾年,張魯到底能不能出現,實在是不好把握。就算這廝出現了,但之後難道真的給自己在臥榻一側,豎立個敵人不成?

要知那張魯乃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天師教,也即是盛行五斗米教的始祖張道陵的孫子。至張魯這代,更是自己便身居五斗米教教主之位,在川中有著不小的一股勢力。

這樣一個人,固然是極好的一個屏障,但對後期西蜀一地的發展,也是極爲不利的。

想必劉焉當日用這個張魯,也是迫於無奈的決定。畢竟,他無法準確預知後面整個天下的走勢。

如果沒有後面因董卓入京導致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蜀中要想割地而治,還真就得張魯這麼一號強力人物擋在前面才行。

但如今,劉璋可是明白的知道,蜀中需要撐過的時間,不過最多兩三年而已。既然如此,又何須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豎起那麼個難啃的絆腳石?

只要將眼下的形勢稍加推動,自也可達到當日劉焉豎起張魯的效果。劉璋的計策沒什麼太高明的,說到底不過就是四個字:縱賊相峙!

太常府的書房中,劉璋笑瞇瞇的湊過去,低低的給父兄解說起來。蜀中大地的上空,風雲變幻。烏雲層疊之際,竟似隱隱現出一張面孔,面孔上的神情,一如劉璋嘴角上那絲壞笑………

PS:昨晚因爲系統後臺出錯,導致發佈的章節出錯。或許會有部分書友多花了一章的訂閱。今天的vip章節以普通章節發佈,給大家補償昨天的花費。

【作者題外話】:昨晚因爲系統後臺出錯,導致發佈的章節出錯。或許會有部分書友多花了一章的訂閱。今天的vip章節以普通章節發佈,給大家補償昨天的花費。

(本章完)

第348章:終聞噩耗第17章:安琪兒的心事(下)第287章:麻煩來了第16章:野馬(上)第194章:毒士來訪第294章:連鎖反應第19章:驚豔一槍(上)第51章:偷雞者說(上)第325章:我來了,我看到了,嗯,我拿走第300章:荊南之議第301章:樂安攻防第57章:密縣之行(下)第241章:袁術覆滅(一)第30章:衙內出閘(下)第23章:宿怨(下)後記:第201章:進漢中第124章:陳宮之謀第3章:劉璋的謝禮第152章:戰火再起第309章:朱儁之死(三)第136章:終定第384章:絕殺開始第42章:比鬥(下)第242章:袁術覆滅(二)第46章:你別怕,我是好人(上)第317章:王者歸來第53章:被陰了(上)第377章:誰偷襲了誰第36章:幸福來的太突然了(下)第355章:戰荊州(五)第103章:劉璋很豪爽第20章:火雲駒(上)第279章:汗王之嘯第326章:封殺第315章:東萊鏖戰第66章:秘辛(三上)第395章:老大*第86章:束鹿之戰(二)第158章:戰機顯現第64章:秘辛(一下)第65章:秘辛(二下)第287章:麻煩來了第88章:束鹿之戰(四)第269章:扶持第196章:李肅的自保之道第109章:變異了的張飛第211章:定金川(二)第200章:毒士說謀第46章:你別怕,我是好人(上)第372章:遼東軍動第312章:青州之危第55章:計賺太史慈(上)第359章:醜鳳雛第309章:朱儁之死(三)第245章:各方之謀第305章:袁紹的委屈第269章:扶持第108章:初訪張翼德第218章:架樑子的第289章:被拋棄了第304章:乘雪破袁軍第127章:夜襲第24章:納古咆哮(上)第254章:變生肘腋第196章:李肅的自保之道第375章:心結第198章:雒陽之亂第346章:通羅之盟(十一)第15章:攻守降高順第309章:朱儁之死(三)第22章:危機暗隱(下)第388章:四方雲動第145章:治政青州第304章:乘雪破袁軍第40章:拜師青州(上)第376章:冀州爭鋒第394章:難以改變的宿命第352章:戰荊州(二)第14章:論將第198章:雒陽之亂第273章:又見刺殺第44章:政論(下)第122章:叛亂第90章:會師束鹿第239章:仲氏後記:第375章:心結第81章:喜得人才第228章:終未得見第15章:攻守降高順第181章:所謂貂蟬第21章:降伏(下)第249章:公孫瓚的邀約第328章:煙殺第254章:變生肘腋第147章:把諸葛家一鍋端了第74章:竹槓梆梆響第42章:比鬥(下)第49章:終去(上)
第348章:終聞噩耗第17章:安琪兒的心事(下)第287章:麻煩來了第16章:野馬(上)第194章:毒士來訪第294章:連鎖反應第19章:驚豔一槍(上)第51章:偷雞者說(上)第325章:我來了,我看到了,嗯,我拿走第300章:荊南之議第301章:樂安攻防第57章:密縣之行(下)第241章:袁術覆滅(一)第30章:衙內出閘(下)第23章:宿怨(下)後記:第201章:進漢中第124章:陳宮之謀第3章:劉璋的謝禮第152章:戰火再起第309章:朱儁之死(三)第136章:終定第384章:絕殺開始第42章:比鬥(下)第242章:袁術覆滅(二)第46章:你別怕,我是好人(上)第317章:王者歸來第53章:被陰了(上)第377章:誰偷襲了誰第36章:幸福來的太突然了(下)第355章:戰荊州(五)第103章:劉璋很豪爽第20章:火雲駒(上)第279章:汗王之嘯第326章:封殺第315章:東萊鏖戰第66章:秘辛(三上)第395章:老大*第86章:束鹿之戰(二)第158章:戰機顯現第64章:秘辛(一下)第65章:秘辛(二下)第287章:麻煩來了第88章:束鹿之戰(四)第269章:扶持第196章:李肅的自保之道第109章:變異了的張飛第211章:定金川(二)第200章:毒士說謀第46章:你別怕,我是好人(上)第372章:遼東軍動第312章:青州之危第55章:計賺太史慈(上)第359章:醜鳳雛第309章:朱儁之死(三)第245章:各方之謀第305章:袁紹的委屈第269章:扶持第108章:初訪張翼德第218章:架樑子的第289章:被拋棄了第304章:乘雪破袁軍第127章:夜襲第24章:納古咆哮(上)第254章:變生肘腋第196章:李肅的自保之道第375章:心結第198章:雒陽之亂第346章:通羅之盟(十一)第15章:攻守降高順第309章:朱儁之死(三)第22章:危機暗隱(下)第388章:四方雲動第145章:治政青州第304章:乘雪破袁軍第40章:拜師青州(上)第376章:冀州爭鋒第394章:難以改變的宿命第352章:戰荊州(二)第14章:論將第198章:雒陽之亂第273章:又見刺殺第44章:政論(下)第122章:叛亂第90章:會師束鹿第239章:仲氏後記:第375章:心結第81章:喜得人才第228章:終未得見第15章:攻守降高順第181章:所謂貂蟬第21章:降伏(下)第249章:公孫瓚的邀約第328章:煙殺第254章:變生肘腋第147章:把諸葛家一鍋端了第74章:竹槓梆梆響第42章:比鬥(下)第49章:終去(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绛县| 四子王旗| 泊头市| 万全县| 电白县| 惠水县| 鸡东县| 扎兰屯市| 赣州市| 邵阳市| 平谷区| 黑龙江省| 安达市| 南京市| 呼和浩特市| 资源县| 竹溪县| 富裕县| 汉中市| 钟山县| 京山县| 图们市| 静安区| 麦盖提县| 蕲春县| 教育| 禄丰县| 西昌市| 姜堰市| 彰武县| 龙陵县| 绥中县| 南乐县| 壶关县| 武功县| 当阳市| 五家渠市| 祁东县| 城口县| 稷山县| 都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