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延平伯,哈大全在延平府沒有宅邸。進城後,他住進了老丈人餘芥的老宅。
餘芥現任潮州知府,在延平府的老宅一直閒置。
住進餘家老宅,哈大全想起老丈人。他不是要感激老丈人,而是派人去警告一下老丈人。
餘家與哈大全的關係,最初是互相利用。後來餘家搞的動作太大,哈大全痛下殺手,砍死了大舅子餘信。
餘家老實了許多,仇也徹底的結下了。
魏忠賢把持朝政期間,哈大全把餘家趕出了福建。
現在魏忠賢垮臺了,皇上也換了人。餘家很可能又冒出來搞事,特別是廣東還有一個俞諮臬。如果俞諮臬從廣東進攻福建,哈大全就要陷入兩面作戰的畏懼,如果江西在冒出一個猛人來。
哈大全就要三面受敵了。
放過火,殺過人。哈大全依然想息事寧人。
不能說哈大全沒有雄心壯志,他是看清了自身的實力。要與整個大明王朝對拼,哈大全還沒有狂妄到這個地步。
特別是天下歸心的情況下,大明王朝統治中國二百多年。在百姓心中有很強烈的歸屬感,不是輕易可以動搖的。
聽說王八一抓了上千人,把延平府的讀書人一掃而光,就連朝廷設置的學正都被逮捕了。
“八一,你還是這麼能幹。”
“主公,誇獎了。”
王八一在哈大全面前,一點都不拘謹。“主公,還是跟在您身邊痛快,這幾年我在大同府,可憋屈壞了。”
提到大同,哈大全想起了一個親戚。“八一,小巴林現在怎麼樣。”
“巴林部又返回大草原了,小巴林說要去投奔韃靼人,他想在韃靼發展勢力,將來爲巴林老爹報仇。”
哈大全心裡覺得對不起巴林部。當初在遼東,哈大全得到了來自蒙古的資源,才能與努爾哈赤對砍,不然早就被砍死了。
想起和善的巴林老爹,哈大全就想衝到瀋陽,砍死莽古爾泰。
王八一看出哈大全的傷感,便說:“主公不必傷心。自從皇太極繼承
爲後金大汗,四大貝勒貌合神離,皇太極經常派兄弟做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莽古爾泰在遼東,幾次險些被砍死。真是大快人心啊。”
“千萬別死,我還要新手砍死他呢。”
兩人到延平府的城頭上溜達,城內是繁華的都市,成爲是連片的農田。今年的苗情不錯,會有一個好收藏。
“主公,抓起來的讀書人要怎麼處理。”
“老規矩,家裡出保釋金,就都放了吧。不願意出錢的,都送到鼓山挖石頭去。”
“又是一筆小財啊。”
“我安排可臣,把收的錢送一半到你的家裡,用這筆錢,娶幾個女人,生幾個孩子。”哈大全手搭在王八一的肩膀上,“謝謝你,爲了我,牽連了你的妻小,很對不起。”
一句對不起,就是對王八一的肯定。
征戰多年的王八一,這一次哭泣了。
“主公。”什麼話都別說了,心裡剩下的只有感動。
“你是我的五大統領之一,我也不想把你丟到大同,而是朝廷不放人,我幾次要人,都被兵部壓下了。”
“我知道,主公的良苦用心。”
“趙士的死,怪我,我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了。”
“主公,您志在天下嗎?”
“現在的時機還不到。我如果現在起兵,最後的結果是有敗亡。如果朝廷不*我,我不會這麼做。”
“可是,我們做的已經很過分了。”
“我知道,該動手的時候,我不會有任何猶豫。現在有兩個選擇:是北上,還是南下。”
王八一是個聰明人,幾年的歷練,讓他明白了許多東西。
不過,有些話不是王八一該說的,他要做的是表決心。而不是提意見。
“如果主公起兵,我願意爲前鋒。”
“不著急,我們還是等一等吧。”哈大全停在城區的垛口便,讓風在身邊吹過,他深吸一口氣,“不過,我們也不能等太久。要讓朝廷感到壓力,就像對付洋鬼子一樣,我們要一邊打,一邊談。”
“主公聖
明。”
哈大全說:“我親自領兵,三個月內,應該可以打到南京城外。”
最讓南京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哈大全以搜捕盜匪爲藉口,親自率軍進入邵武府境內,並攻城略地,短時間內攻佔了邵武府全境。
對於哈大全的藉口,朝廷急忙下令,讓哈大全停止調查,剿匪工作移交給南京兵部處理。
在京城的朱由檢每天找袁崇煥商議對策,他沒想到哈大全這麼猛,連大將熊廷弼被哈大全砍死了。
不過,明朝時的漢人要比現代想象的還要好戰。
朱由檢不準備妥協,反倒加緊佈置,準備與哈大全決戰。
整個大明朝都籠罩在一片內戰的陰雲中,哈大全還沒有公開宣佈叛亂,朝廷也沒有公開討伐哈大全。
兩邊都莫不吱聲,暗地裡磨刀霍霍,準備把對方砍死。
哈大全停止了陸地上的行動,但沒有從邵武府退出。他把前線部隊交給王八一,自己返回馬尾。
朝廷需要時間,哈大全也需要時間。
就看誰更早準備好。朱由檢在袁崇煥的建議下,調動大同邊軍南下,還有南方各省的部隊向南京集結。並且從遼東調來大將趙率教,爲這支新軍的大將軍。
在計劃裡,明軍將集中十二萬人。
同時袁崇煥趕往登州府坐鎮,同時下令。“凡是運往東江之物資船隊,必須先開到寧遠覺華島沒然後在運往東江。”
一下子,毛文龍的財路被斷絕了大半。
接到命令後,毛文龍當場大呼:“此乃攔喉切我一刀,必定立死。”
袁崇煥寫信給毛文龍說:“北方寒冷,毛兄不如帶著船隊到南洋避凍。皇上對你很器重,特吩咐我,要多徵求你的意見。”
意思很簡單,就是說:“毛兄弟,你去跟哈大全拼命,我就不爲難你。要是你不聽話,皇上很可疑收拾你。”
毛文龍爲難了。
皇帝他得罪不起,哈大全他也得罪不起。
“天亡我也。”毛文龍的疾呼,很快就成爲了現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