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2章 菩薩 (2)

二十歲時,他就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大志;四十二歲時,他因“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主張浚用兵”,而被罷官;八十二歲時,他猶有“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爲國平燕趙”的豪氣?!皭蹏毙?,貫穿了陸游一生。能不叫天下文人,仰視千年?

那天,摸過“紅酥手”,看過“宮牆柳”,曉得“東風惡”,明白“歡情薄”,並因“幾年離索”惹出“一懷愁緒”的陸游要死了。別的,他都“莫!莫!莫!”了,但悲不見九州同,卻使他不能利索地嚥下最後一口氣。

那天,南宋的都市裡,歌舞昇平,市列珠璣,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瞧,老百姓都在聽唐朝杜牧創作的歌劇呢。其中兩句,從那時起響了千年:“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

人聲熙熙,觀者如堵,醉聽簫鼓,吟賞煙霞。太平氣象儼然矣。

因了那個叫秦檜的奸臣,南宋老百姓的腦袋還安然地長在脖子上,聽一個紅得發紫的女歌星唱千古名曲“**”呢。老百姓們都搖晃著腦袋,半瞇了眼,跟了那旋律,陶醉地哼哼呢。

其中,就有一個岳家軍烈士的母親,她剛從失去兒子的悲痛中解脫了出來。她想:“要是我那兒子還活著的話,說不準也能找這麼個歌星媳婦呢!”

她眼裡,那塊冷冷的烈士牌匾,遠不如兒子的娃娃臉親切。於是,一股濃濃的悲哀又罩了她。她想:“要沒有那戰爭多好。我的孫子都很大了。兒子爭的那塊地盤,不是還好好兒放著嗎?忽而‘金’,忽而‘宋’的,姓來姓去,哪有個準兒?多無聊……觀音菩薩呀,保佑保佑,別再打了。再打,小兒子怕又保不住了。”

她當然也聽說過那兩個“坐井觀天”的黃袍老頭兒,叫啥“欽宗”“徽宗”的。可他的兒子都不管,我們老百姓窮操個心啥呢?還是別“干涉別人的內政”吧。你當你的大皇帝,我過我的小日子吧。

阿彌陀佛!

聽了老媽媽的嘮叨,快要斷氣的陸游說:不對!“丈夫可爲酒色死,戰場橫屍勝牀笫?!?

聽到酒色,老媽媽又哭了,她覺得就在這點上對不住死去的兒子:“二狗呀,苦命的心肝。以前,爲孃的錯了。不叫你喝酒,不叫你逛窯子,是爲孃的怕你傷身子。誰知你一去就不見人呢。二狗呀,只要你活過來,你喝酒,你喝吧;迷哪個妖精,你迷吧;當啥的追星族,你當吧。老孃再也不嘮叨了。只要你活過來,爲孃的,都答應。只是,要注意身體。少喝點兒酒。爲孃的生法子勒緊腰帶,再給你娶個媳婦兒。生個兒,養個孫……活人了世嘛,還圖個啥呢?”

這種老百姓情緒,被好戰的陸游們罵了千年,還起了個文縐縐的名字:“茍且偷安”。

於是,更強烈的情緒又在陸游的心裡激盪了。

“筆墨伺候!”他掙扎起身,大叫。

那首被吟唱了千古的《示兒》就留在紙上了: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老百姓定然也是。鬼呀神的,除了宗教修煉者確信有,尋常百姓,總是疑惑。那腦袋,卻實實在在安在脖子上,看得見摸得著的,而且只有一個,掉了,咋焊接也是個“空”。

倒是那九州“實”了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誰坐龍椅,都照樣披那件黃乎乎的袍子,照樣下那個“徭役”“賦役”的聖旨,老百姓照樣唱那個“上了皇糧不怕官”的歌。憑什麼要叫一羣正聽“**”的老百姓舉個屠刀去殺另一羣也聽“**”的老百姓呢?

那陸先生擊的“狂胡”也罷,平的“燕趙”也罷,其構成的“細胞”都是老百姓。那必然流血的“北定王師”,正是一個個老百姓的子孫。

說不準,還有那個老媽媽的小兒子呢。

臨死都指望著叫千百萬老百姓的腦袋去供他“家祭”的“愛國”詩人,似乎並不愛老百姓。

那麼,“國”究竟爲何物?

是土地?

——南極無人處,何無“國”名?

是君王?

——楚人一炬後,焉有“國”民?

顯然,“國”的註釋定然是老百姓了。

那麼,至死都想用老百姓的性命去爲那個趙家昏君搶佔地盤的陸游,愛的究竟是啥“國”?他是否想過,不管“南宋”,還是“北宋”,終究會被另一個朝代取代。把老百姓的腦袋堆成了山,也擋不住那個飛轉的歷史車輪。興,苦的是老百姓。亡,苦的是老百姓。重要的,是叫活著的老百姓好好活著。

幸好,那個“觀音菩薩”終於保佑了老媽媽。那些主和的“派”們終於勝了。他們雖然被一個叫“汗青”的玩意兒支支吾吾罵了千年,老媽媽卻很高興:小兒子終於沒被抓兵——她可是提心吊膽夜不能眠了許久呢。

後來呢?

後來,就像孩子們最愛聽的童話故事的結尾那樣:

“後來,他和老媽媽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

還有一人,歷任五朝,侍奉八君十一帝,三入中書,爲相二十多年;經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而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國喪國亡,渾不在意。史稱大奸賊,自號長樂翁。

他就是馮道。

但這個對“國喪國亡,渾不在意”的人卻重視一點:老百姓。

一天,當了官的馮道因父喪閒居在家,兵荒馬亂,又逢災年,家鄉百姓,哀嚎遍野。馮道先生“悉出所有以救鄉里”。把富甲一方的家折騰成窮光蛋後,他“退耕於野,躬自負薪”,握著鋤頭,拿了柴刀,過起了老百姓的生活。有無力耕田者,馮道深夜偷偷前往,代爲耕種,並欣然以此爲樂。

他第一個頂頭上司是一個兇殘狠毒的軍閥,一言不合,即誅殺部下。一次,他要發兵攻打易州和定州。馮道勸阻,被投入獄,幾乎送命。

後來,後晉明宗當了八年皇帝,馮道爲相七年。他常唸的一卷經,仍是老百姓。

一天,明宗問:“天下豐收,百姓的日子咋樣?”

馮道諫曰:“穀賤傷農,穀貴餓農。請記下聶夷中的《傷田詩》吧:‘二月賣新絲,五月糶秋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明宗說:“好吧。我記下了?!本兔顺?,常常誦讀。

百姓因之,得無窮益。

又一天,另一個皇帝耶律德光問:“百姓這樣苦,如何救得?”馮道說:“此時此地,如來佛出世也難救。能救百姓的,唯有你當皇帝的了?!?

耶先生笑曰:“好吧。那我就救吧。”

後來,馮道的苦心良言,竟被史家認爲是奴顏婢膝的醜事。

這樣的事有好多。

此人爲政清廉,寬厚達觀,幽默睿智,隨波逐流,先求自保,以顧百姓。他屢屢直言相撞,企圖阻止戰爭,卻均被司馬光歐陽修之流目爲“小善”,視做奸臣,斥之:“朝爲仇敵,暮爲君臣,易面變辭,曾無愧怍。”

鐵打的“百姓”流水的君。薄常易,而厚永恆。馮道先生何愧之有?

於是,馮老頭兒欣然寫道:“孝於家,忠於國,爲子,爲弟,爲人臣,爲師長,爲天,爲父,有子,有孫。時開一卷,時飲一杯,食味,別聲,被色,老安於當代,老而自樂,何樂知之?”自號“長樂公”。

馮道心中的“國”,顯然非後唐,非後晉,非契丹,非後漢,非後周,非君臣,更非某塊地盤。

而是老百姓。

這纔是真正的“國”。

京城的主人,無妨換來換去。國號年號,撕扯也沒啥大不了。重要的,是老百姓。

在一次次改朝換代的血雨腥風中,馮道用智慧和幽默,爲百姓拒絕了指手畫腳的一把把屠刀,真正把屠夫的兇殘化爲一笑了。

“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這便是世間法意義上的“菩薩”。

馮道定然在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你牛啥?阿甲聳聳鼻頭,卻掩飾不住心頭的得意。他明明知道,瓊筆下流淌的,正是他阿甲的血。

4.“西夏咒”法

瓊看到一個復仇的施咒者在某個山窪裡修起了壇城,壇城呈三角形,供物爲黑花、黑豆、黑芝麻等。黃昏時分,那行者開始修“西夏咒”法。他在火壇中燒了祈願紙,上寫“金剛家”“雪羽兒”等字樣。

瓊是在火壇邊看到這一切的。那彷彿是個不經意的恍惚。瓊懷疑是個夢,只奇怪那夢竟那樣清晰,如對目前。瓊看到山坳裡升起了黑煙,那煙像條黑龍一樣嫋嫋騰空,它粗壯強勁,拼命扭動著。它發出海嘯般的聲響。瓊知道那人在行誅法,他在祈請護法神。瓊看到黑煙裡有個巨大的怪模怪樣的神靈,瓊沒見過那神靈。多年之後,一本叫《西藏的神靈和鬼怪》中記錄了好多神靈,但裡面沒有這神。後來,久爺爺告訴瓊,那是一種兇神,它來自西夏,威力無比,卻不是正神。

正神和邪神都是神,是神就有神力,區別其正邪的,是神的心,心正則爲正神,心邪便是邪神。這道理,你是懂的,也如文學本身的修煉完成之後,心大就是大作家,心小則是小作家。那正邪大小的區別不僅僅是其能爲,更是其心靈。

瓊看到黑煙裡的煞神圓睜了憤怒的眼,眼中放出日頭爺一樣的光。那情形,很像火燒雲,也像劫火,更像後來某一天你看到的鍊鋼爐爐膛,就那樣。你可以想象出許多神異的光亮。那神張了大口,你同樣可以想象出其巨口的可怖。可怖的口中噴出黑煙,那黑煙,一下下吞著天,吞向金剛家,吞了雪羽兒。

瓊大叫,一下就將雪羽兒叫醒了。

瓊講了這個夢。雪羽兒說,我也正做這夢呢,跟你的一樣。她說,這不是夢。這是那個復仇者在行誅法呢。她講了發生在羅什寺裡的那個故事。

瓊的額頭滲出了汗珠。

瓊叫她觀想火帳:你意念的光星,化爲粉飛的金剛杵。那杵們疊砌著,像蛋殼一樣,將你裹在了中央。你還可以在杵牆上觀出火來,那不是一般的火,它比太陽強百倍,比劫火還要熱三分。對了,就是它。那是智慧之火,它是可以將邪魔焚燬的。信不?

雪羽兒說,我早那樣觀了。她說,多年之前,久爺爺就教給她這個法兒。她只是怕那詛咒,會漫延到金剛家。

她又說,那施咒者,也許不僅僅是那個她曾得罪的僧侶。

他可能是明王家的護法神,更可能是金剛家自己。

在日後的觀修中,瓊就將金剛家觀進了保護火帳。

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70章 做法器的皮子 (2)第4章 西夏的鐵鷂子 (2)第23章 朝聖的僧侶 (2)第90章 來自亙古的禮儀 (2)第81章 菩薩 (1)第82章 菩薩 (2)第4章 西夏的鐵鷂子 (2)第52章 雞毛傳帖 (1)第39章 護法神牛 (2)第38章 護法神牛 (1)第40章 護法神牛 (3)第62章 金剛家的木驢 (4)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7章 偷青 (1)第4章 西夏的鐵鷂子 (2)第37章 落網的飛賊 (2)第8章 偷青 (2)第8章 偷青 (2)第14章 飛賊的來歷 (2)第82章 菩薩 (2)第16章 天外的老山 (1)第21章 憤怒的烏鴉 (4)第65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2)第35章 吳和尚的羊心 (2)第77章 瘸拐大遛皮子 (1)第85章 命運的空樂 (1)第21章 憤怒的烏鴉 (4)第70章 做法器的皮子 (2)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2章 本書緣起 (2)第87章 命運的空樂 (3)第68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3)第1章 本書緣起 (1)第74章 紅蝙蝠棲息的洞窟 (1)第49章 朝聖之旅 (1)第37章 落網的飛賊 (2)第45章 老山 (1)第23章 朝聖的僧侶 (2)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67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2)第54章 西夏的走水 (1)第33章 《夢魘》之“剃度” (3)第70章 做法器的皮子 (2)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17章 天外的老山 (2)第92章 談“打碎”和“超越”(代後記) (1)第81章 菩薩 (1)第39章 護法神牛 (2)第50章 朝聖之旅 (2)第80章 初冬的陽光 (2)第66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1)第22章 朝聖的僧侶 (1)第86章 命運的空樂 (2)第80章 初冬的陽光 (2)第57章 寺門上的破鞋 (2)第22章 朝聖的僧侶 (1)第41章 護法神牛 (4)第77章 瘸拐大遛皮子 (1)第8章 偷青 (2)第57章 寺門上的破鞋 (2)第31章 《夢魘》之“剃度” (1)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60章 金剛家的木驢 (2)第54章 西夏的走水 (1)第56章 寺門上的破鞋 (1)第88章 靈魂的歷程第52章 雞毛傳帖 (1)第53章 雞毛傳帖 (2)第75章 紅蝙蝠棲息的洞窟 (2)第50章 朝聖之旅 (2)第60章 金剛家的木驢 (2)第83章 施咒者第3章 西夏的鐵鷂子 (1)第19章 憤怒的烏鴉 (2)第21章 憤怒的烏鴉 (4)第77章 瘸拐大遛皮子 (1)第69章 做法器的皮子 (1)第36章 落網的飛賊 (1)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36章 落網的飛賊 (1)第82章 菩薩 (2)第15章 飛賊的來歷 (3)第84章 尋根或是預言第66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1)第47章 《夢魘》之“涅槃” (1)第33章 《夢魘》之“剃度” (3)第33章 《夢魘》之“剃度” (3)第43章 《夢魘》之“怙主” (2)第33章 《夢魘》之“剃度” (3)第36章 落網的飛賊 (1)第59章 金剛家的木驢 (1)第36章 落網的飛賊 (1)第92章 談“打碎”和“超越”(代後記) (1)第54章 西夏的走水 (1)第71章 做法器的皮子 (3)第79章 初冬的陽光 (1)第91章 尾聲
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70章 做法器的皮子 (2)第4章 西夏的鐵鷂子 (2)第23章 朝聖的僧侶 (2)第90章 來自亙古的禮儀 (2)第81章 菩薩 (1)第82章 菩薩 (2)第4章 西夏的鐵鷂子 (2)第52章 雞毛傳帖 (1)第39章 護法神牛 (2)第38章 護法神牛 (1)第40章 護法神牛 (3)第62章 金剛家的木驢 (4)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7章 偷青 (1)第4章 西夏的鐵鷂子 (2)第37章 落網的飛賊 (2)第8章 偷青 (2)第8章 偷青 (2)第14章 飛賊的來歷 (2)第82章 菩薩 (2)第16章 天外的老山 (1)第21章 憤怒的烏鴉 (4)第65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2)第35章 吳和尚的羊心 (2)第77章 瘸拐大遛皮子 (1)第85章 命運的空樂 (1)第21章 憤怒的烏鴉 (4)第70章 做法器的皮子 (2)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2章 本書緣起 (2)第87章 命運的空樂 (3)第68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3)第1章 本書緣起 (1)第74章 紅蝙蝠棲息的洞窟 (1)第49章 朝聖之旅 (1)第37章 落網的飛賊 (2)第45章 老山 (1)第23章 朝聖的僧侶 (2)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67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2)第54章 西夏的走水 (1)第33章 《夢魘》之“剃度” (3)第70章 做法器的皮子 (2)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17章 天外的老山 (2)第92章 談“打碎”和“超越”(代後記) (1)第81章 菩薩 (1)第39章 護法神牛 (2)第50章 朝聖之旅 (2)第80章 初冬的陽光 (2)第66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1)第22章 朝聖的僧侶 (1)第86章 命運的空樂 (2)第80章 初冬的陽光 (2)第57章 寺門上的破鞋 (2)第22章 朝聖的僧侶 (1)第41章 護法神牛 (4)第77章 瘸拐大遛皮子 (1)第8章 偷青 (2)第57章 寺門上的破鞋 (2)第31章 《夢魘》之“剃度” (1)第64章 《夢魘》之五:阿甲的詛咒 (1)第60章 金剛家的木驢 (2)第54章 西夏的走水 (1)第56章 寺門上的破鞋 (1)第88章 靈魂的歷程第52章 雞毛傳帖 (1)第53章 雞毛傳帖 (2)第75章 紅蝙蝠棲息的洞窟 (2)第50章 朝聖之旅 (2)第60章 金剛家的木驢 (2)第83章 施咒者第3章 西夏的鐵鷂子 (1)第19章 憤怒的烏鴉 (2)第21章 憤怒的烏鴉 (4)第77章 瘸拐大遛皮子 (1)第69章 做法器的皮子 (1)第36章 落網的飛賊 (1)第34章 吳和尚的羊心 (1)第36章 落網的飛賊 (1)第82章 菩薩 (2)第15章 飛賊的來歷 (3)第84章 尋根或是預言第66章 雪羽兒或是她媽的另一種死法 (1)第47章 《夢魘》之“涅槃” (1)第33章 《夢魘》之“剃度” (3)第33章 《夢魘》之“剃度” (3)第43章 《夢魘》之“怙主” (2)第33章 《夢魘》之“剃度” (3)第36章 落網的飛賊 (1)第59章 金剛家的木驢 (1)第36章 落網的飛賊 (1)第92章 談“打碎”和“超越”(代後記) (1)第54章 西夏的走水 (1)第71章 做法器的皮子 (3)第79章 初冬的陽光 (1)第91章 尾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安龙县| 左贡县| 河南省| 武城县| 昭平县| 中阳县| 攀枝花市| 杂多县| 乳源| 西安市| 周口市| 嵊州市| 常德市| 县级市| 海兴县| 长宁区| 通渭县| 澄江县| 张掖市| 沈阳市| 商都县| 德令哈市| 仁布县| 福贡县| 个旧市| 台前县| 拉萨市| 安陆市| 紫阳县| 龙胜| 铜鼓县| 乳源| 丰原市| 达拉特旗| 加查县| 司法| 阳信县| 江津市| 黄平县| 民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