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九十章 馬來亂局 (七)--對戰(zhàn)

熟悉的炮響聲再次響起,跑得最前的數(shù)十個白旗軍,立時被轟個正著。一直密切關注戰(zhàn)場的楊感明,立時知道不好。吹響號角,命令追擊的大明士兵,迅撤退。

只是阿佔沙的部隊中,有一百多門火炮。雖然只有一半在轟擊大明部隊,但因雙方隔著近,所以命中率也不低。

於是當殘餘的白旗軍被轟成散兵遊勇後,好幾炮彈,都落到了大明士兵頭上。便聽轟轟幾聲,十幾個騎在馬上的士兵,滾落在地。

一些追擊的大明士兵,立即調轉方向,往回撤退。

但在五十多門火炮的轟擊下,66續(xù)續(xù)的有士兵被轟下馬。楊感明看著,氣得怒罵道:“真他孃的狠!連自己人都下得了手!”。

儘管白旗軍不是火槍部隊,但人數(shù),也有近五千人。經過大明的追殺,也只損耗一千來人。

這剩下的敗兵,組織起來,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可這敵軍的頭目不知怎麼想的,不分敵我,連著自己人都一塊兒轟沒了。

與他的憤怒相比,柔佛二王子阿佔沙,倒是高興得很。雖說大明是個龐然大物,不是他能力敵的。但有英國這個靠山,他也不怎麼擔心大明對自己不利。

而且他已經站到了大明的對立面。從根本上,將大明往死裡得罪了。因此殺不殺大明士兵,都沒什麼大不了的。

正是這個原因,他纔將出言相勸的將領,毫不留情的殺了。這也是告訴所有人,沒可能和大明和解。

況且這趕來的大明援軍,只有區(qū)區(qū)兩千來人。他的部隊,卻有兩萬多人。這一比十的比例,讓他有信心殲滅這支大明援軍。也好讓他的靠山看看,柔佛並不是一個弱得毫無反擊之力的小國,自己也不是一個只沉·溺於花天酒地的王子。

再想到不久後,殲滅大明援軍的消息傳遍南洋,自己也跟著揚名立萬。他脣角的弧度,就揚得更深了。

但這時,隔著不遠的山腳左側,突然響起稀稀落落的炮火聲。因隔著近,一落下來,就炸死了不少士兵。他也猝不及防的,被飛濺的彈片劃傷。

轟響不止的火炮,也被打亂了節(jié)奏,暫時停了下來。

那些撤離的大明士兵,則趁這個機會,逃離火炮的射擊範圍。焦慮不已的楊感明,也愣住了。他不知道,這火炮是從哪兒來了。因爲受隆巒鄉(xiāng)的地形限制,他捨棄了隨行的火炮,輕裝上陣。

所以按照常理,是不應該有火炮的。

不過很快,就有部將過來。一臉喜色的說,那是士兵們從白旗軍手裡繳獲的火炮。他立即接過望遠鏡,看清了那待在火炮旁邊的士兵。雖然身著白旗軍的白服,但頭上,都帶著深綠色的軍帽。

顯然,這是披著白旗軍外衣的大明士兵。

正手忙腳亂的裝彈開炮,賣力的轟擊著敵方陣營的劉多福,還不知道楊感明在打量著自己。

原本他早幾年,就該入伍的。只是在大明北方省當村長時,因使用新明的收割器具,不小心削掉了半邊左手掌。這落下的殘疾,就使他一直被人民軍排除在外。

直到去年大明擴招,華人名額未滿。他又因勤奮能幹,得了個勞模的稱號。便被人民軍破格錄取,成爲一名大明軍人。

之後藉著華人的身份,他很容易的成了排長。雖然管的人不多,但好歹是個小軍官。這身份,讓他偷著樂了好一陣。

但他心下,還是覺得有些可惜!

如果當年沒有出了那檔子事,現(xiàn)在,他很可能是個比排長更高的大軍官了。

所以這好不容易逮了個上戰(zhàn)場、爭軍工的機會,他是說什麼,都不會放過了。

便在敵軍開炮之初,不退反進。帶著手底下四十幾號人,換上白旗軍的衣服,偷偷摸到被白旗軍遺棄的火炮附近。因他們都側掛在馬的右側,以致從敵軍的方向看,只有一匹匹無人的戰(zhàn)馬。

也是南洋這邊的戰(zhàn)馬不多,大明給他們配備的又都是從中亞引進的汗血寶馬。放在外面賣,可值錢得緊。使得一般人,都不會對戰(zhàn)馬下手。

如此一來,他們才矇混過關。

當下炮火聲轟隆不止,劉多福的耳朵,都被轟得聽不見人聲。不過他還是扯著嗓子,讓士兵們調整角度,盡力摧毀敵方的炮兵陣地。

因爲他現(xiàn),這白旗軍的火炮陣地,藏著非常大的隱患。像每門火炮間,相隔的距離就極短。一旦某一門火炮炸膛,那相鄰的火炮,必定大受影響。

還有炮彈的擺放。可能是爲了圖裝彈簡便,那實心的炮彈,就散落在火炮周圍,連個遮擋的東西都沒有。要是有個火星子落下來,這些火炮,就得全部報廢了。

畢竟火炮陣地位於軍隊的後方,和戰(zhàn)場隔著有些距離。白旗軍中,又沒有什麼很專業(yè)的炮手。便對這樣明顯的安全隱患,視而不見。

由此類推,阿佔沙的其他軍營中,也好不到那裡去。

劉多福便利用這一點,毀掉敵方的火炮。

也是明軍沒有相應重火力的火炮作還擊,纔會被逼得不得不後撤。所以若成功把敵方的火炮毀了,那就沒什麼,能阻擋明軍進攻的步伐了。

楊感明在遠處觀望著,也看出了劉多福的意圖。便命兩百騎火槍兵,趁機起衝鋒。爲了湊夠足量的快馬,他還將自己的坐騎讓了出來。一些軍官,也都將自己的坐騎拱手想讓。

於是在炮火的掩護下,一長列深綠色的明軍,如狂風驟雨般,迅撲向半山腰的敵軍。

雖然大明的新兵,在入伍前三個月,都集中訓練過如何開炮。那技術水平,也絕不是敵軍那雜牌炮兵能比的。但這繳獲的火炮,全是英國產的小口徑滑膛前裝炮。不僅射度慢,射擊精度低,射程還極短。

不靠近些,碰都別想碰敵方的火炮。

所以接連射的炮彈,連敵方火炮的邊都沒摸著。劉多福心急之下,只好讓士兵,推著火炮,更貼近敵方陣營。

第三十三章 情報司第十三章 武力與懷柔第五百四十六章 宣傳司(二)電燈第四百一十四章 和談(三) 拿破崙第五百零九章 鈕鈷祿·豐紳殷德(四)濟州島的商業(yè)第三百三十四章 蘭芳使清第六十五章 劉多福的盼頭第三百三十四章 蘭芳使清第五百三十章 拔亂反正(三)再回總統(tǒng)府第三百四十一章 嘉定遊(二)--尚食街第四百一十六章 和談(送禮)第三十章 阿魯銘的末日第五百六十八章 1798年的尾聲第一百二十章 請求第二百九十三章 內幕(二)大清第五百一十章 鈕鈷祿·豐紳殷德(五)憂慮第六十五章 劉多福的盼頭第二百二十四章 南洋風雲(二)--開戰(zhàn)時間第二百三十六章 民族慶典(三)--圓·房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和殿(四) 雙龍戲珠第五百四十八章 宣傳司(四)大明的超越第四百五十九章 戰(zhàn)火暫熄(二)上國歡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峰的煩惱(三)--英軍到來第九十九章 條約第二百二十八章 緬甸烽火--馬六甲第五百五十五章 裁領建省(三)商業(yè)開放第一百二十六 美·男計第三百四十四章 嘉定遊(五)--血·滴子第九十三章 無法拒絕的利益第四百六十七章 戰(zhàn)火暫熄(十) 戰(zhàn)火不熄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練軍(二)--封鎖馬六甲第四百三十九章 人口之策(四)比例下降第三十八章 蘭芳國的‘善意’第一百九十六章 宴會(二)--合縱第八十五章 雷霆行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訪清(四)--辣·雞第四百零五章 王餘年的新生活第三百八十五章 流 感第三百九十四章 南洋終戰(zhàn)(五)--尾聲第四百零十章 王餘年的新生活(六)--上任第五百三十三章 回京 鐘聲第五百一十一章 王府第八十七章 人生如戲第二百章 新政(二)--國籍法第三百五十二章 明英再戰(zhàn)(五) 以一敵四第十一章 賣身契第五百五十九章 行政制度改革-人民議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訪清(四)--辣·雞第二百一十二章 怒火(四)--朱氏後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南洋終戰(zhàn)(二)魯帕島第三百九十章 南洋終戰(zhàn)第四百一十六章 和談(送禮)第五百六十二章 行政制度改革(四)華夏黨第三百二十九章 南峰的煩惱第一百五十二章 越南(十二)--入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明英初戰(zhàn)(五)--影響第四百七十九章 剿匪記(二)通道第四百五十五章 半島和解 (六)割地賠款第四百六十七章 戰(zhàn)火暫熄(十) 戰(zhàn)火不熄第五百零二章 內憂(五)顧慮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風暴(七)--聲響第三百一十七章 蘭芳戰(zhàn)火(十三)壕溝第一百八十九章 二次圍城(二)--趕盡殺絕第三百四十章 嘉定遊--尚衣街第四百九十八章 內憂第三百二十三章 戰(zhàn)後處置(二) 江武麟的請求第一百八十四章 國王之死第五百四十九章 仁政第一百一十六章 運動會第四百零六章 王餘年的新生活(二)家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流民 (六)顯擺第四百四十二章 諸方和談第二百三十九章 民族慶典(六)--大漢第二百一十二章 怒火(四)--朱氏後人第五百章 內憂(三)兵工廠第四百零七章 王餘年的新生活(三)金子第三百一十五章 蘭芳戰(zhàn)火(十一) 文化認同第三百二十七章 無線電第三百六十三章 臺灣 打.狗港第一百七十四章 遇刺案(三)--孟族第五百一十九章 明京政變(二)白虎集團軍第四十二章 掘地三尺第四百二十六章 討價還價(八)南錫和約第七十三章 對英宣戰(zhàn)第四百六十七章 戰(zhàn)火暫熄(十) 戰(zhàn)火不熄第二百一十九章 靖西之困(五) 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柔佛之變(六) 阮思明第一百一十六章 運動會第三百五十三章 明英再戰(zhàn)(六) 科科斯羣島第一百三十六章 訪清(三)--戰(zhàn)第七十八章 帝力之殤第二十二章 大明船長第二百一十九章 靖西之困(五) 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苗民起義(二)--機會第一百五十四章 明英初戰(zhàn)(五)--影響第三百一十八章 蘭芳戰(zhàn)火(十四) 子時之前第五百五十四章 裁領建省(二)警告第一百七十九章 苗民起義(二)--機會第三百四十章 嘉定遊--尚衣街第三十五章 一家人
第三十三章 情報司第十三章 武力與懷柔第五百四十六章 宣傳司(二)電燈第四百一十四章 和談(三) 拿破崙第五百零九章 鈕鈷祿·豐紳殷德(四)濟州島的商業(yè)第三百三十四章 蘭芳使清第六十五章 劉多福的盼頭第三百三十四章 蘭芳使清第五百三十章 拔亂反正(三)再回總統(tǒng)府第三百四十一章 嘉定遊(二)--尚食街第四百一十六章 和談(送禮)第三十章 阿魯銘的末日第五百六十八章 1798年的尾聲第一百二十章 請求第二百九十三章 內幕(二)大清第五百一十章 鈕鈷祿·豐紳殷德(五)憂慮第六十五章 劉多福的盼頭第二百二十四章 南洋風雲(二)--開戰(zhàn)時間第二百三十六章 民族慶典(三)--圓·房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和殿(四) 雙龍戲珠第五百四十八章 宣傳司(四)大明的超越第四百五十九章 戰(zhàn)火暫熄(二)上國歡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峰的煩惱(三)--英軍到來第九十九章 條約第二百二十八章 緬甸烽火--馬六甲第五百五十五章 裁領建省(三)商業(yè)開放第一百二十六 美·男計第三百四十四章 嘉定遊(五)--血·滴子第九十三章 無法拒絕的利益第四百六十七章 戰(zhàn)火暫熄(十) 戰(zhàn)火不熄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練軍(二)--封鎖馬六甲第四百三十九章 人口之策(四)比例下降第三十八章 蘭芳國的‘善意’第一百九十六章 宴會(二)--合縱第八十五章 雷霆行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訪清(四)--辣·雞第四百零五章 王餘年的新生活第三百八十五章 流 感第三百九十四章 南洋終戰(zhàn)(五)--尾聲第四百零十章 王餘年的新生活(六)--上任第五百三十三章 回京 鐘聲第五百一十一章 王府第八十七章 人生如戲第二百章 新政(二)--國籍法第三百五十二章 明英再戰(zhàn)(五) 以一敵四第十一章 賣身契第五百五十九章 行政制度改革-人民議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訪清(四)--辣·雞第二百一十二章 怒火(四)--朱氏後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南洋終戰(zhàn)(二)魯帕島第三百九十章 南洋終戰(zhàn)第四百一十六章 和談(送禮)第五百六十二章 行政制度改革(四)華夏黨第三百二十九章 南峰的煩惱第一百五十二章 越南(十二)--入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明英初戰(zhàn)(五)--影響第四百七十九章 剿匪記(二)通道第四百五十五章 半島和解 (六)割地賠款第四百六十七章 戰(zhàn)火暫熄(十) 戰(zhàn)火不熄第五百零二章 內憂(五)顧慮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風暴(七)--聲響第三百一十七章 蘭芳戰(zhàn)火(十三)壕溝第一百八十九章 二次圍城(二)--趕盡殺絕第三百四十章 嘉定遊--尚衣街第四百九十八章 內憂第三百二十三章 戰(zhàn)後處置(二) 江武麟的請求第一百八十四章 國王之死第五百四十九章 仁政第一百一十六章 運動會第四百零六章 王餘年的新生活(二)家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流民 (六)顯擺第四百四十二章 諸方和談第二百三十九章 民族慶典(六)--大漢第二百一十二章 怒火(四)--朱氏後人第五百章 內憂(三)兵工廠第四百零七章 王餘年的新生活(三)金子第三百一十五章 蘭芳戰(zhàn)火(十一) 文化認同第三百二十七章 無線電第三百六十三章 臺灣 打.狗港第一百七十四章 遇刺案(三)--孟族第五百一十九章 明京政變(二)白虎集團軍第四十二章 掘地三尺第四百二十六章 討價還價(八)南錫和約第七十三章 對英宣戰(zhàn)第四百六十七章 戰(zhàn)火暫熄(十) 戰(zhàn)火不熄第二百一十九章 靖西之困(五) 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柔佛之變(六) 阮思明第一百一十六章 運動會第三百五十三章 明英再戰(zhàn)(六) 科科斯羣島第一百三十六章 訪清(三)--戰(zhàn)第七十八章 帝力之殤第二十二章 大明船長第二百一十九章 靖西之困(五) 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苗民起義(二)--機會第一百五十四章 明英初戰(zhàn)(五)--影響第三百一十八章 蘭芳戰(zhàn)火(十四) 子時之前第五百五十四章 裁領建省(二)警告第一百七十九章 苗民起義(二)--機會第三百四十章 嘉定遊--尚衣街第三十五章 一家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沅江市| 西乡县| 施甸县| 锦州市| 炎陵县| 区。| 黄浦区| 雷波县| 萨嘎县| 措美县| 临猗县| 秭归县| 肇庆市| 双柏县| 建阳市| 晋江市| 湘乡市| 平顶山市| 辽中县| 普陀区| 千阳县| 县级市| 九龙坡区| 成武县| 偏关县| 景洪市| 萍乡市| 赤壁市| 绥德县| 康马县| 开鲁县| 黎平县| 绥化市| 定安县| 甘泉县| 通河县| 洞口县| 河池市| 青神县| 榆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