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四十六章 越南(六)---憂

14o5年~1426年,明朝佔·領了越南。將順、化二州改爲順化府,隸屬交趾布政使司。這也是順化之名的由來。

它位於越南的中部,北距升龍城(河內)654千米,南距嘉定城1o71千米。西靠長山山脈,東臨中·國南海。從舊阮到現在的西山朝,順化都是都城。不過名字,已被改成富安,賦予富貴安康之意。蜿蜒清澈的香江穿城而過,將城區一分爲二。只是主城區,設在江北。

很多時候,現實都與人的預期相反。比如富安這個名字,就從沒給這座城帶來富貴安康。

此時江北的皇城中,西山朝新任國主阮光瓚,即阮文慧之子,正愁眉苦臉的坐在龍椅上。

在兩年前,兼併歸仁朝廷的領地,將阮文寶降爲國公時,他還是躊躇滿志的。因爲他做到了他父親沒做到的事情,成爲越南,唯一的王。

後來反攻逐漸勢大的阮逆,他也沒怎麼擔心。畢竟阮逆的地盤小,人口少。軍隊規模,也遠遠趕不上朝廷。所以優勢,顯而易見的屬於他這一方。

但現在,他卻沒那麼樂觀了。

因爲大仗小仗打了三年多,阮逆不但沒被消滅,還北上佔領了不少地盤。致使朝廷的軍隊,一路北退,最終憑藉歸仁地區的地形優勢,才擋住了阮逆的進攻步伐。

這樣的僵持之勢,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所以阮光瓚心底,也越急躁了起來。

也不知是不是時運不濟!

這個時候,西山朝內部,又生令人痛心的內亂。先有裴得宣、吳文楚等朝廷重臣,被武將武文勇扔進香江活活溺·死。後有少傅陳光耀和武文勇不和,帶兵北返,在京都臨陣以對。

最後還是阮光瓚出面調和,才化解了二人的衝突,但不和的種子,卻是落地生根了。且裴得宣是阮光瓚的舅舅,在阮文慧病死,阮光瓚年歲尚少的情況下,獨攬朝政大權。而武文勇和陳光耀則同爲‘西山七虎將’之一,一南一北,守護越南的安寧與穩定,算得上封疆大吏。

所以當裴得宣削武文勇的兵權不成,反被殺死時,阮光瓚只能親眼看著,垂淚而泣。甚至爲了西山朝的團結,他還親自出面調解,化解衝突。

但此事過去不久,陳光耀又被削去兵權!這是由武文勇主導的!他掌控了朝政,左右政局。憋屈的阮光瓚,依然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封疆大吏除其一。

就在這內部不穩的時候,南邊的阮逆,又大規模派兵北上。多樂高原大部被阮逆佔領,因此居高臨下,在軍事上,佔有極大的優勢。

由於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螞蚱,所以在形勢極端嚴峻的情況下,陳光耀的兵權,又得以恢復。但戰事的主導權,卻掌控在武文勇手裡。如今二人,已奔撲南境,嚴守阮逆的十萬雄兵。

即使兩位封疆大吏都去了,阮光瓚心裡,仍是七上八下的,難以心安。雖然他閱歷不多,年歲也不大,但生在帝王家,懂事得也比普通人早。那南邊的阮逆,獲得域外大國--大明的支持,火槍犀利,兵良將廣。在朝廷生內亂後,對阮逆的優勢,已逐漸轉成了劣勢。

都說人在倒黴的時候,喝水都會塞牙縫!

這話果真不錯!

當阮光瓚爲此憂心時,一個太·監莽莽撞撞的衝進殿內,疾呼道:“皇-皇-皇上,中書令陳-陳大人求見!”。

話一說完,一個身著朝服的中年人就闖了進來。太·監頓時面顯驚怒。因爲皇上還沒恩允,陳文紀就自己進來了,這算得上冒犯天顏,損害天威。

不過陳文紀卻沒理他,叩拜在地道:“皇上,阮逆帶著重兵,從海上進犯富安了!”。聲音急切,面色倉皇,顯然也是惶恐至極。

當初阮文惠死時,讓他和陳光耀、裴得宣一起輔助新主--阮光瓚。後來裴得宣大權獨攬,將他貶斥到外地,並欲收回陳光耀的兵權。

這才致使他和陳光耀聯合,將裴得宣弄死。

所以阮光瓚即使很不待見他,但朝政之事,也只能依靠他。尤其是聽到重兵進擊富安後,他整個人都蹭的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又驚又怒的質問道:“你-你-你說什麼?”,雙眼渾圓,身子都在顫抖,顯然難以置信。

畢竟阮逆的重兵都守在邊境,怎麼會突然出現在海上呢?

難道說?這是阮逆的調虎離山之計?

但想想,又覺得不太可能!因爲阮逆那樣的調撥重兵,不可能事先不透漏一點風聲。只是安插在那邊的探子,卻沒傳回半點消息。

這件事,也實在太過蹊蹺了!

想到這,阮光瓚看陳文紀的眼神也變了。因爲上次裴得宣躲在皇宮內,卻被陳文紀、武文宣等人強逼了出來。這形同謀·逆之舉,給他留下了極爲惡劣的印象。

因此越往下想,他就越懷疑陳文紀的用心。

眼見阮光瓚越微妙的眼神,陳文紀立即明白了過來,急忙解釋道:“皇上啊!海上確實來了重兵!那船都是鋼鐵巨船,有二十多艘呢。若不是島上的漁民,現了他們。我們現在還被矇在鼓裡呢!”。

阮光瓚聞言,神色並沒有先前那麼緊張。沉聲道:“那巨船現在到了富安麼?”。當一個人懷疑另一個人時,不管什麼話,都會在那人心底大打折扣。像現在的阮光瓚,因爲懷疑陳文紀的用心,所以並不相信他所說的話。

可應景的是,一聲震天炮響突然從東北方傳來。像是晴天霹靂似的,炸得阮光瓚暈乎乎的。

且這炮聲就像驟然急至的暴風雨,一下起來,就連綿成線,猛烈非常。天地間,便只剩響個不停的炮聲了。

感受到地面的震動,阮光瓚也不敢多待。便在宮人的保護下,來到殿前的空地上。他現在已沒心思懷疑陳文紀了!因爲敵人都打到了家門口,沒那麼時間讓他懷疑。所以眼下的當務之急,就是同心協力,擊退來犯之敵。

只是聽著如此猛烈的炮聲,每個人的臉上,都顯出濃重的擔憂。但他們憂心的不僅是朝廷的存亡,還有自己的死·活。

(感謝喜歡吹牛的槍、天地閒人、秦漢唐明、蟲君、秦時漢殤的推薦票。)

第六十章 天·朝棄民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風暴(十)--國立大學第二百零四章 情報司的反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南洋風雲(五)--威懾第二十八章 接觸第四十二章 掘地三尺第三百九章 蘭芳戰火 (九)誤會?第一百零五章 蒸汽機第二百一十章 怒火(二)--撒·旦復仇第三百七十三章 太和殿(二)貢品第一百八十六章 國王之死(三)--鷸蚌相爭第二百六十八章 柔佛之變---難民潮第四百九十七章 交趾鎮(二)嚴重火災第二百九十一章 馬來亂局(八)--制勝的火炮第一百七十七章 遇刺案(六)--塵埃落定第四百二十章 討價還價(二)賠償第四百八十九章 審判(二)鬧劇第二百零八章 情報司的反擊(五)--真正的目的第三百一十八章 蘭芳戰火(十四) 子時之前第三百九章 蘭芳戰火 (九)誤會?第七十一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三百五十八章 島戰(五)--夜襲第一百八十八章 二次圍城第一百零七章 新式馬車第四章 野人出沒第三百一十八章 蘭芳戰火(十四) 子時之前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前奏第三百四十七章 嘉定遊(八) 臺灣島第五百五十九章 行政制度改革-人民議會第二百二十章 靖西之困(六)--火油第五百零八章 鈕鈷祿·豐紳殷德(三)濟州城的擴建第五百三十六章 南洋海外領-遷都風波第五百二十九章 拔亂反正(二)平息第一百三十三章 緬甸烽火(六)--解決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風暴(三)--援手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風暴(二) 水災第二百零二章 新政(四)--行政改組第三百四十四章 嘉定遊(五)--血·滴子第五百四十五章 宣傳司第一百八十章 苗民起義(三)——毒蛇第四百七十三章 流民(二)稻農第一百六十章 運動會(七)---內需第五百六十一章 行政制度改革(三)總統選舉第二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四)底線第三百零三章 蘭芳戰火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行車賽(三)--醞釀第四十章 文明的驚雷第四百六十五章 戰火暫熄(八)南馬鎮第五百六十八章 1798年的尾聲第三百九章 蘭芳戰火 (九)誤會?第四百九十章 審判(三)黎朝財寶第三百八十九章 流感(五)幼童第三百六十三章 臺灣 打.狗港第四百一十七章 和談(六) 歐洲世家第一百一十二章 疫情擴散第二百三十七章 民族慶典(四)--大婚第八十三章 拿下帝汶島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山和約(二)--烽火終熄第二百二十八章 緬甸烽火--馬六甲第九十三章 無法拒絕的利益第二百零三章 新政(五)--軍事改建第四十二章 掘地三尺第一百四十章 白蓮教(二)--無上老·祖第九十一章 原由第四百八十五章 人肉事件(二) 無頭人·屍第五百五十三章 裁領建省第四百七十二章 流民第四百六十三章 戰火暫熄(六)七國和約第四百七十一章 印度和談(四)分贓大會第四十二章 掘地三尺第三百七十二章 太和殿第二百一十五章 靖西之困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幕(四)--反制第五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花第五百三十五章 回京(四)蒸汽汽車第三百五十二章 明英再戰(五) 以一敵四第二十五章 叛亂前奏第四百一十四章 和談(三) 拿破崙第一百五十六章 運動會(三)--戰之憂第九十三章 無法拒絕的利益第三十一章 飛灰煙滅第四百五十二章 半島和解(三)外交司長第三百七十四章 太和殿(三) 真珠假珠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風暴(八)--聽天由命第二百八十九章 馬來亂局(六)--綠色洪流第三百八十七章 流感(二)蔓 延第四百九十四章 取糧之策(四)割讓越北第四百九十六章 交趾鎮第四百五十四章 半島和解(五)清邁第一百四十四章 訪清(八)---記恨第三百三十八章 蘭芳使清(五) 勞工第二百九十七章 內幕(六)小國之懲第三百五十九章 島戰(六)奪船第一百九十五章 宴會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海省(三)海市蜃樓第三百八十七章 流感(二)蔓 延第三百零三章 蘭芳戰火第三百三十三章 南峰的煩惱(五) 雙線平定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峰的煩惱(三)--英軍到來
第六十章 天·朝棄民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風暴(十)--國立大學第二百零四章 情報司的反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南洋風雲(五)--威懾第二十八章 接觸第四十二章 掘地三尺第三百九章 蘭芳戰火 (九)誤會?第一百零五章 蒸汽機第二百一十章 怒火(二)--撒·旦復仇第三百七十三章 太和殿(二)貢品第一百八十六章 國王之死(三)--鷸蚌相爭第二百六十八章 柔佛之變---難民潮第四百九十七章 交趾鎮(二)嚴重火災第二百九十一章 馬來亂局(八)--制勝的火炮第一百七十七章 遇刺案(六)--塵埃落定第四百二十章 討價還價(二)賠償第四百八十九章 審判(二)鬧劇第二百零八章 情報司的反擊(五)--真正的目的第三百一十八章 蘭芳戰火(十四) 子時之前第三百九章 蘭芳戰火 (九)誤會?第七十一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三百五十八章 島戰(五)--夜襲第一百八十八章 二次圍城第一百零七章 新式馬車第四章 野人出沒第三百一十八章 蘭芳戰火(十四) 子時之前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前奏第三百四十七章 嘉定遊(八) 臺灣島第五百五十九章 行政制度改革-人民議會第二百二十章 靖西之困(六)--火油第五百零八章 鈕鈷祿·豐紳殷德(三)濟州城的擴建第五百三十六章 南洋海外領-遷都風波第五百二十九章 拔亂反正(二)平息第一百三十三章 緬甸烽火(六)--解決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風暴(三)--援手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風暴(二) 水災第二百零二章 新政(四)--行政改組第三百四十四章 嘉定遊(五)--血·滴子第五百四十五章 宣傳司第一百八十章 苗民起義(三)——毒蛇第四百七十三章 流民(二)稻農第一百六十章 運動會(七)---內需第五百六十一章 行政制度改革(三)總統選舉第二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四)底線第三百零三章 蘭芳戰火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行車賽(三)--醞釀第四十章 文明的驚雷第四百六十五章 戰火暫熄(八)南馬鎮第五百六十八章 1798年的尾聲第三百九章 蘭芳戰火 (九)誤會?第四百九十章 審判(三)黎朝財寶第三百八十九章 流感(五)幼童第三百六十三章 臺灣 打.狗港第四百一十七章 和談(六) 歐洲世家第一百一十二章 疫情擴散第二百三十七章 民族慶典(四)--大婚第八十三章 拿下帝汶島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山和約(二)--烽火終熄第二百二十八章 緬甸烽火--馬六甲第九十三章 無法拒絕的利益第二百零三章 新政(五)--軍事改建第四十二章 掘地三尺第一百四十章 白蓮教(二)--無上老·祖第九十一章 原由第四百八十五章 人肉事件(二) 無頭人·屍第五百五十三章 裁領建省第四百七十二章 流民第四百六十三章 戰火暫熄(六)七國和約第四百七十一章 印度和談(四)分贓大會第四十二章 掘地三尺第三百七十二章 太和殿第二百一十五章 靖西之困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幕(四)--反制第五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花第五百三十五章 回京(四)蒸汽汽車第三百五十二章 明英再戰(五) 以一敵四第二十五章 叛亂前奏第四百一十四章 和談(三) 拿破崙第一百五十六章 運動會(三)--戰之憂第九十三章 無法拒絕的利益第三十一章 飛灰煙滅第四百五十二章 半島和解(三)外交司長第三百七十四章 太和殿(三) 真珠假珠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風暴(八)--聽天由命第二百八十九章 馬來亂局(六)--綠色洪流第三百八十七章 流感(二)蔓 延第四百九十四章 取糧之策(四)割讓越北第四百九十六章 交趾鎮第四百五十四章 半島和解(五)清邁第一百四十四章 訪清(八)---記恨第三百三十八章 蘭芳使清(五) 勞工第二百九十七章 內幕(六)小國之懲第三百五十九章 島戰(六)奪船第一百九十五章 宴會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海省(三)海市蜃樓第三百八十七章 流感(二)蔓 延第三百零三章 蘭芳戰火第三百三十三章 南峰的煩惱(五) 雙線平定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峰的煩惱(三)--英軍到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春市| 门源| 西盟| 山东省| 葵青区| 巴马| 米脂县| 家居| 洮南市| 舒城县| 建德市| 古丈县| 上高县| 鲁山县| 霍林郭勒市| 荆州市| 红桥区| 荆门市| 岢岚县| 花莲市| 湄潭县| 巩义市| 桃源县| 海伦市| 台中市| 牡丹江市| 白朗县| 谷城县| 清涧县| 吉首市| 巴青县| 夏津县| 苏尼特右旗| 抚顺县| 宜章县| 剑阁县| 岗巴县| 师宗县| 修武县| 高密市|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