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善於運用媒體開展工作
現代社會,由於傳媒特別是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媒體作爲一種社會公器,在引導輿論、傳播信息、宣傳形象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新聞媒體來引導輿論、凝聚人心是各級領導推動和改進工作最有效、最經濟、最便捷的途徑,更是執(zhí)政能力的具體體現。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新聞輿論的重要作用,善於通過新聞宣傳推動實際工作,熱情支持新聞媒體採訪報道,正確對待輿論監(jiān)督,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當然,媒體也是一把雙刃劍,舞得好,可以爲我所用,遂我所願,舞得不好,就會傷及自身,違我所願。因此,利用媒體是一門科學、是一門藝術。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切實提高自身的新聞素養(yǎng),認真研究、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學會運用媒體,充分利用媒體的積極作用推動和改進工作。
領導·辭典
新聞發(fā)言人
對於什麼是新聞發(fā)言人,有學者是這樣定義新聞發(fā)言人的:國家、政黨、社會團體任命或指定的專職(比較小的部門爲兼職)新聞發(fā)佈人員,其職位一般是該部門中層以上的負責人。新聞發(fā)言人的職責是在一定時間內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時局的問題,舉行新聞發(fā)佈會,或約見個別記者,發(fā)佈有關新聞或闡述本部門的觀點立場,並代表有關部門回答記者的提問。
1983年4月23日,中國記協首次向中外記者介紹國務院各部委和人民團體的新聞發(fā)言人,正式宣佈我國建立新聞發(fā)言人制
度。近年來,新聞發(fā)言人的實踐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很多黨政部門都建立了新聞發(fā)言人制度,加強了新聞發(fā)言人隊伍建設。
善於運用媒體,首先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敢於面對媒體,勇於“曝光”。在實際工作中,有的領導幹部怕和媒體打交道,常常認爲“多說不如多幹”,生怕在媒體面前講錯話。有的領導甚至“防火防盜防記者”,有意迴避記者,結果往往會使工作先進經驗和先進事蹟宣傳報道不出去,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得不到及時反映和解決,不實的傳言得不到及時澄清,給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fā)展,新情況、新變化,要求領導幹部在瞬息萬變的新形勢下,做到積極、主動地面對媒體,主動接近媒體,積極搶佔輿論制高點,不斷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善於運用媒體,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加強與新聞媒體溝通聯絡的力度。加強溝通聯絡,並不是無原則地與新聞媒體套近乎、拉關係,而是在平等、信任、尊重的基礎上,和新聞媒體彼此支持,相互配合。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在實際工作中靈活做到“四要四不”,即要尊重媒體,親善媒體,不能疏遠輕視;要禮貌接待,不能敷衍塞責;要相互包容,不能敵對仇視;要實事求是,不能心存僥倖。
善於運用媒體,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積極主動向傳媒提供信息,轉變觀念,將“要我傳播”變爲“我要傳播”,變被動接受傳媒採訪爲主動積極與傳媒打交道,通過新聞發(fā)佈,主動把好的經驗、先進典型以及黨委、政府的決
策,及時準確地向媒體提供,引導媒體進行肯定性、讚揚性的正面宣傳。實踐證明,哪個地方發(fā)揮好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作用,哪個地方就能形成團結和諧、昂揚向上的輿論氛圍,就能有效凝聚幹部羣衆(zhòng)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fā)展。
善於運用媒體,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善於運用媒體的力量,圍繞羣衆(zhòng)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或突發(fā)事件,第一時間發(fā)佈準確信息,及時表明黨和政府的立場態(tài)度、處置意見和工作進展,在關鍵時刻、重大問題上一定要牢牢掌握話語權,積極主動、有效引導社會輿論沿著理智、建設性的軌道發(fā)展,不給小道消息和謠言提供傳播空間。
善於運用媒體,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善於運用媒體的力量,積極開展科學、依法、建設性、有領導的輿論監(jiān)督,對那些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違法現象,對那些因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損害羣衆(zhòng)利益的問題,予以揭露和抨擊,更好地發(fā)揮鍼砭時弊、弘揚正氣、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作用。
在當前世界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新聞媒體的傳播速度、廣度同以往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新聞事件在發(fā)生的同時,可以通過新聞媒體傳播到世界各地,所以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一個部門,都不能脫離新聞媒體而獨立存在。各級領導幹部充分認識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掌握新聞宣傳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更好地運用新聞媒體統一思想、宣揚主張、教育羣衆(zhòng)、推動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