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怎麼評價這段歷史,事實上在三月初期,整個帝國軍猶如一隻蟄伏的雄鷹,收斂了銳氣和鋒芒,靜靜的等待擔任總司令的凌雲病情好轉。
宇宙歷九零五年,從二月初對同盟發動總攻擊,凌雲是耗費了“巨大的野心及才能,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之後”,才成功突破金三角迴廊,在蘭提星域大敗同盟軍主力。
眼看似乎就要克服距離的暴虐,打破這道距離的防壁了。可是,一想到超過兩千萬大軍的補給及和帝國本土間的聯絡問題,他最多也只能爲打勝了一場會戰而欣喜。
帝國軍佔有壓倒性的有利態勢是事實,但是,戰史上也不乏強大的遠征軍爲弱小的防禦軍所敗的例子。
“距離的暴虐”對人力資源也有很大的影響。歷史上,不知有多少的征服者在最後的關頭因遭到耐不住思鄉及厭戰的感情的將兵們的反抗及怠工而功敗垂成。
士兵們以拒絕的眼神迴應著誓言“直搗世界盡頭”的征服者,他們說:“要去你自己一個人去好了,我們要回家鄉去,死在親人身旁”,何況古代還常常有因風土之差而產生的疾病殘害著人們的肉體。
而現在這種情形也不一定不會出現,頭上的星座不同,長時間下來即會蠶食士兵的心理,與帝都熒惑之間相隔一萬七千光年的距離,對凌雲來說絕對不遠,但是士兵們的心所能及的距離遠比凌雲短得多。
由此而推之,將來遠征同盟以及成功之後的統治,只要是以熒惑爲根據地,都脫離不了“距離的暴虐”之糾纏。“乾脆將金三角當成新帝國的首都吧!”
凌雲躺在病牀上這樣想著。即使是醫生和自己都提醒自己要注意休息,但年青的征服者任然止不住這種習慣性的思考。
在征服同盟之後,他所支配的領土便拓展至原來的二倍以上。在這種情況下,要有效率同時又能維持高統一性來支配的話,現在的帝都熒惑距新領土太遠了,而金三角剛好位於舊領土與新領土的交叉點,完全可作爲物資及情報的蓄積中心,成爲統治的中樞。
如果在金三角迴廊的兩端築起像艾倫伯爾要塞一樣的軍事據點,從軍事上來看,應該也可以做到易守難攻的地步。
這是凌雲初步的戰略構想,一旦同盟征服完成,那麼熒惑和波尼斯就會變成扁擔兩頭的籃子,而他自己要做的就是保證這兩個籃子不要因爲山路崎嶇而被甩出去。
在說原本熒惑就是巴拿馬大帝建立起的王朝的根據地,凌雲沒有毫無異議地繼承該處的理由,在他看來,新的王朝該有新的首都纔對,廢除舊王朝的虛飾面目,重建一個實質的首都……。
更何況他本就非常反感巴拿馬王朝遺留下來所有的問題,或者在他眼中看來是弊端,一旦帝國首都遷都之後,那麼他就可以放心的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及早把新的模式全新的體制推往全宇宙。
然而構想歸構想,目前,凌雲必須把熱情投注在行星烏魯的基地建設上,而不是去幻想未來的首都。
因爲這纔是眼下的當務之急,只要這裡的基地建設穩定,帝國軍的保障體系有緩衝地帶之後,纔是他再次攻取同盟的時機。
更何況對遠道而來的帝國軍來說,儘快在同盟境內找一個立足點也是當務之急,而烏魯行星確實是凌雲不二的選擇。
這顆行星人口稀少,環境適宜,除了適於居住,讓部分傷員在此養傷之外,更重要的是這裡容易支配,作爲一個未被開發的星球,帝國軍的到來對當地的人來說實則是一件好事情。
因爲帝國軍給個星球帶來了物質和科技,可以想象,只要對同盟的戰爭結束,這裡最終會因爲帝國軍的長久駐留而行成一個新的城市。
事實上在凌雲眼中,同盟現在就像一個煮熟的鴨子,他的命運已經註定了,可以說,只要不發生奇蹟,凌雲最終有一天會站在同盟的國土上豎起帝國的旗幟。
而那時其實可以宣佈他已經成功統治了這個銀河系的二分之一,而終結者政府就會像自己的名字一樣真正的終結其歷史,而圖坦帝國最終會變的孤掌難鳴。
事實上自從戰爭開始,因爲同盟在經濟上的赤字不斷增大,已經無力支持自己的傳統盟友終結者政府。
再加上對終結者政府瞭如指掌的修貝特暗中活動,是終結者政府對帝國入侵同盟的戰爭一直保持著中立態度。
凌雲採取了自己部下修貝特的意見,對終結者政府利誘分化其和自由行星的聯盟,並且許諾其圖坦帝國的支配權。
財政拘謹的終結者政府最終還是接受了帝國的好意,除了修貝特暗中活動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爲財政困難,終結者政府統治的新人類因爲技術更新落後,不得已接受帝國這份好意。
更重要的是凌雲承諾給新人類和其他人類擁有相同的合法權益,和社會保障,並且在社會上通過立法保證新人類的合法權益。
這讓一直處於不被承認的終結者政府管制下的人類看到了希望,他們多年的鬥爭無非是爲了或許人類對新人類的認可,如今有了如此強大的體系的保證,那麼終結者政府存在的必要還有價值嗎?
一旦凌雲完成對銀河系的支配,而新人類將通過立法獲得在銀河系所有星系的生存權,這對於人口稀少,拘禁與一方的新人類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既然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完成全人類對新人類的認可,那麼通過凌雲所統治的國家機器完成新人類的夢想纔是他們該前進的方向。
修貝特的成功讓他們看到了新人類通過努力獲得地位的希望,這是他們幾個世紀渴求的東西,也是新人類該前進的方向。
就這樣,凌雲採取分化、利誘的方式,是銀河系其他三大國度處於孤立的狀態,當然這其中更重要的是銀河帝國在軍事上強大的威懾力。
這些都讓凌雲寬慰,不過當想起自己那位曾經的好友兼下屬阿泰兒還有一支戰鬥力可觀的艦隊在自己周圍活動時,凌雲最終還是高興不起來。
有時候他也想,當自己向這位曾經的好友拋出橄欖枝的時候,他會不會接受自己的好意,不過這也只是想想而已。
事實上凌雲很清楚,在前進的步伐上他們很早就有了分歧了,包括自己以前處理一批海盜的事情,阿泰兒都心知肚明,試想自己曾任星系總督的時候,阿泰兒就是行政總督,要瞞過他實在不可能。
後來當凌雲意識到那個計劃可能給他的人生留下污點的時候,就秘密命令蘭斯特私下進行了處理了,而那次也是造成梅因慈.哈特死亡的原因。
如果他沒有命令蘭斯特銷燬證據,那麼作爲自己貼身侍衛的蘭斯特完全有能力制止那次謀殺活動,而梅因慈.哈特也不會因此喪命。
不過這些假如已經沒有意義了,如果自己不是先一步銷燬證據,那麼很可能那時候倒下的是自己而不是伊萬諾夫。
察覺到自己思維似乎漂的太遠,凌雲收斂了下自己的心思,把眼下的一切轉移到阿泰兒身上。
事實上阿泰兒也沒閒著,他很快制定了針對同盟的第一擊計劃,阿泰兒的第一擊是針對帝國軍經過艾倫伯爾到達行星烏魯的運輸船隊。
這個運輸船隊是把烏魯永久基地化的第一步,一千艘的巡航艦及護衛艦護送著滿載兩千萬人一年份的糧食及燃料、液態氫等三百四十個巨大球型貨櫃。
球型貨櫃是把鎳隕石的內部淘空成隧道狀,裝滿冰將兩端密封之後,再利用恆星反射鏡加熱製成的。
當熱氣滲透到中心部分的那一瞬間,大量的冰一下子蒸發爆炸似地膨脹起來,就形成了具有薄鎳外皮的巨大中空球體。
然後安裝上推進裝置,裝載上貨物,球型貨櫃就完成了,但由於這種貨櫃沒有自衛設備,所以就需要有護衛的艦隊了。
指揮官是年輕的宋江少將,是他自己毛遂自薦申請負責此項任務的。不管是多麼平凡無味的任務,他總是極力推銷自己。
年輕的軍人通常都有隻重視前方戰鬥而輕視後方補給的傾向,雖說年輕,他仍然比主君年長。
但是,凌雲卻考慮到這一點,他特別給了宋江指示-因爲同盟的兵力尚未完全被殲滅,所以沿途要特別小心,要經常和本隊保持聯絡,一發覺有危險,就要尋求救援。
宋江挺起了胸膛保證。“如果任務失敗,屬下願意將這條不值錢的命交由閣下處置,作爲閣下端正全軍綱紀的材料。請您放心。”
聽到這番話而蹙起眉頭的不是凌雲,而是經驗豐富的李麗及林立等將領。深知這次輸送行動之重要,林立曾提出自願擔任此行任務,但是凌雲搖搖頭,拒絕了。
補給再怎麼重要,也不需要勞動到李麗、林立等統帥,那純粹是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當面對極力毛遂自薦的宋江時,凌雲略微考慮了下就答應了。不過他任然嚴詞說道:“既然都把大話說出來了,就負起責任吧”,遂把宋江派出去了。
宋江信心十足,精神抖擻地交抱著兩手端坐在旗艦指揮官席上出發了-完全合乎凌雲的期望。
他並不是沒有才能,只是沒有辦法讓自己持續保持警惕感。此外,他又自己要求負責不適合自己的任務,對自我的評價也欠缺正確性。
不管怎麼說,他都不是候駕多時、絞緊所有的神經及敏銳的利牙伺機而動的阿泰兒艦隊的敵手。
從運輸船隊斷斷續續的聯絡而預測到有危險發生的凌雲,馬上命令屬下的一支艦隊去迎接宋江的艦隊,但當他們趕到現場時,所有的物資都已遭徹底破壞。
只剩下四十艘的護衛艦如喪家之犬般無依無靠地在戰場上徘徊,加害者早已逃之夭夭,連影子都不見了。
宋江少將免於戰死,但是他也只不過多活了幾天,凌雲不原諒他厚著臉皮回來。“截斷我們的補給線是敵人理所當然的行動。姑且不論我耳提面命,也先不管你如何地大言不慚,但因你一人的大意而導致我軍損失重要物資之事卻不容辨解。你自行了斷吧!”
宋江少將受命服毒自殺。將官們莫不神色肅然。林立等人沒有爲他辯護是因爲於此時此地爲他請命的話,等於是擾亂軍紀,公私不分。冷酷無情也是不得已之事。
殺一儆百確實有心理上的效果,凌雲召集了所有高級將領宣告:“對於這件事,以前沒有確立正確的方針,我也有責任,如果只是短期間的作戰及佔領那就不用說了,但是,如果是永久性的征服,就必須要制定審慎的計劃。爲避免以後發生同樣的事,我們必須撤底地排除敵人的武力騷擾。”
阿泰兒的艦隊沒有回波尼斯去,爲了尋求其它的集結地及補給地,他的艦隊離開了夜神星系。
凌雲以其軍事天才看穿了阿泰兒艦隊每經一戰必改變集結地和補給地的基本戰略爲其行動的根底,正因爲這樣,他預料要捕捉擊滅敵人必是困難重重。
但無論如何,必須找出阿泰兒所在之地,一旦發現,就集中大量的兵力去擊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