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一卷 樂小舍拚生覓偶

怒氣雄聲出海門,舟人云是子胥魂。

天排雪浪晴雷吼,地擁銀山萬馬奔。

上應天輪分晦朔,下臨宇宙定朝昏。

吳徵越戰今何在?一曲漁歌過晚村。

這首詩,單題著杭州錢塘江潮,原來非同小可。刻時定信,並無差錯。自古至今,莫能考其出沒之由。從來說道天下有四絕,卻是:

雷州換鼓,廣德埋藏,登州海市,錢塘江潮。

這三絕,一年止則一遍。惟有錢塘江潮,一日兩番。自古喚做羅剎江,爲因風濤險惡,巨浪滔天,常翻了船,以此名之。南北兩山,多生虎豹,名爲虎林。後因虎字犯了唐高祖之祖父御諱,改名武林。又因江潮險迅,怒濤洶涌,衝害居民,因取名寧海軍。後至唐末五代之間,去那徑山過來,臨安邑人錢寬生得一子,生時紅光滿室,里人見者,將謂火發,皆往救之。卻是他家產下一男,兩足下有青色毛,長寸餘,父母以爲怪物,欲殺之。有外母不肯,乃留之,因此小名婆留。

看看長大成人,身長七尺有餘,美容貌,有智勇,諱-字巨美。幼年專作私商無賴。因官司緝捕甚緊,乃投徑山法濟禪師躲難。法濟夜聞寺中伽藍雲:“今夜錢武肅王在此,毋令驚動。”法濟知他是異人,不敢相留,乃作書薦-往蘇州投太守安綬。綬乃用-爲帳下都部署,每夜在府中馬院宿歇。時遇炎天酷熱,太守夜起獨步後園。至馬院邊,只見錢-睡在那裡。太守方坐間,只見那正廳背後,一眼枯井,井中走出兩個小鬼來,戲弄錢-,卻見一個金甲神人,把那小鬼一喝都走了。口稱道:“此乃武肅王在此,不得無禮。”太守聽罷,大驚。急回府中,心大異之。以此好生看待錢。後因黃巢作亂,錢-破賊有功,僖宗拜爲節度使。後遇董昌作亂,錢-收討平定,昭宗封爲吳越國王。因杭州建都,治得國中寧靜。

只是地方狹窄,更兼長江洶涌,心常不悅。忽一日,有司進到金色鯉魚一尾,約長三尺有餘,兩目炯炯有光,將來作御膳。錢王見此魚壯健,不忍殺之,令畜之池中。夜夢一老人來見,峨冠博帶,口稱:“小聖夜來孺子不肖,乘酒醉,變作金色鯉魚,遊於江岸,被人獲之,進與大王作御膳,謝大王不殺之恩。今者小聖,特來哀告大王,願王憐憫,差人送往江中,必當重報。”錢王應允,龍君乃退。錢王颯然驚覺得了一夢。次早升殿,喚左右打起那魚,差人放之江中。當夜,又夢龍君謝曰:“感大王再生之恩,將何以報?小聖龍宮海藏,應有奇珍異寶,夜光珠,盈尺璧,任從大王所欲,即當奉獻。”

錢王乃言:“珍寶珍璧,非吾好也。惟我國僻處海隅,地方無千里,更兼長江廣闊,波濤洶涌,日夕相沖,使國人常有風波之患。汝能借地一方,以廣吾國,是所願也。”龍王曰:

“此事甚易,然借則借,當在何日見還?”錢王曰:“五百劫後,仍復還之。”龍王曰:“大王來日,可鑄鐵柱十二隻,各長一丈二尺,請大王自登舟,小聖使蝦魚聚於水面之上,大王但見處,可即下鐵柱一隻,其水漸漸自退,沙漲爲平地。王可疊石爲塘,其地即廣也。”龍君退去,錢王驚覺。次日,令有司鑄造鐵柱十二隻,親自登舟,於江中看之。果見有魚蝦成聚一十二處,乃令人以鐵柱沉下去,江水自退。王乃登岸,但見無移時,沙石漲爲平地,自富陽山前直至海門舟山爲止。錢王大喜,乃使石匠于山中鑿石爲板,以黃羅木貫穿其中,排列成塘。因鑿石遲慢,乃下令:“如有軍民人等,以百斤石板,將船裝來,一船換米一船。”各處即將船載石板來換米,因此砌了江岸。後方始稱爲錢塘江。至大宋高宗南渡,建都錢塘,改名臨安府,稱爲行在。方始人煙輳集,風俗淳美。似此每遇年年八月十八,乃潮生日,傾城士庶,皆往江塘之上,玩潮快樂。亦有本土善識水性之人,手執十幅旗幡,出沒水中,謂之弄潮,果是好看。至有不識水性深淺者,學弄潮,多有被潑了去,壞了性命。臨安府尹得知,累次出榜禁諭,不能革其風俗。有東坡學士看潮一絕爲證:

吳兒生長狎濤淵,冒死輕生不自憐;

滄海若知明主意,應孝斥鹵變桑田。

話說南宋臨安府有一箇舊家,姓樂名美善,原是賢福坊安平巷內出身,祖上七輩衣冠。近因家道消乏,移在錢塘門外居住,開個雜色貨鋪子,人都重他的家世,稱他爲樂大爺。

媽媽安氏,單生一子,名和,生得眉目清秀,伶俐乖巧。幼年寄在永清巷母舅安三老家撫養,附在間壁喜將仕館中上學,喜將仕家有個女兒,小名順娘,小樂和一歲。兩個同學讀書,學中取笑道:“你兩個姓名‘喜樂和順’,合是天緣一對。”兩個小兒女,知覺漸開,聽這話也自歡喜。遂私下約爲夫婦。這也是一時戲謔,誰知做了後來配合的讖語。正是:

姻緣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會裡來。

樂和到十二歲時,順娘十一歲。那時樂和回家,順娘深閨女工,各不相見。樂和雖則童年,心中伶俐,常想順娘情意,不能割捨。又過了三年,時值清明將近,安三老接外甥同去上墳,就便遊西湖。原來臨安有這個風俗,但凡湖船,任從客便,或三朋四友,或帶子攜妻,不擇男女,各自去佔個座頭,飲酒觀山,隨意取樂。安三老領著外甥上船,佔了個座頭,方纔坐定,只見船頭上又一家女眷入來。看時不是別人,正是間壁喜將仕家母女二人,和一個丫頭,一個奶孃。三老認得,慌忙作揖,又教外甥來相見了。此時順娘年十四歲,一發長成得好了。樂和有三年不見,今日水面相逢,如見珍寶。雖然分桌而坐,四目不時觀看,相愛之意,彼此盡知。只恨衆人屬目,不能敘情。船到湖心亭,安三老和一班男客,都到亭子上閒步,樂和推腹痛留在艙中,捱身與喜大娘攀話,稍稍得與順娘相近。捉空以目送情,彼此意會。少頃衆客下船,又分開了。傍晚,各自分散。安三老送外甥回家。樂和一心憶著順娘,題詩一首:

嫩蕊嬌香郁未開,不因蜂蝶自生猜;

他年若作扁舟侶,日日西湖一醉回。

樂和將此詩題於桃花箋上,折爲方勝,藏於懷袖,私自進城,到永清巷喜家門首,伺候順娘,無路可通,如此數次。

聞說潮王廟有靈,乃私買香燭果品,在潮王面前祈禱,願與喜順娘今生得成鴛侶。拜罷,爐前化紙,偶然方勝從袖中墜地,一陣風捲出紙錢的火來燒了。急去搶時,止剩得一個侶字。樂和拾起看了。想道:“侶及雙口之意,此亦吉兆。”心下甚喜。忽見碑亭內坐一老者,衣冠古樸,容貌清奇,手中執一團扇,上寫“姻緣前定”四個字。樂和上前作揖,動問:

“老翁尊姓?”答道:“老漢姓石。”又問道:“老翁能算姻緣之事乎?”老者道:“頗能推算。”樂和道:“小子樂和,煩老翁一推,赤繩繫於何處?”老者笑道:“小舍人年未弱冠,如何便想這事?”樂和道:“昔漢武帝爲小兒時,聖母抱於膝上,問‘欲得阿嬌爲妻否?’帝答言:‘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年無長幼,其情一也。”老者遂問了年月日時,在五指上一輪道:

“小舍人佳眷,是熟人,不是生人。”樂和見說得合機,便道:

“不瞞老翁,小子心上正有一熟人,未知緣法何如?”老者引至一口八角井邊,教樂和看井內有緣無緣便知。樂和手把井欄張望,但見井內水勢甚大,巨濤洶涌,如萬頃相似,其明如鏡,內立一個美女,可十六七歲,紫羅衫,杏黃裙,綽約可愛。仔細認之,正是順娘。心下又驚又喜。卻被老者望背後一推,剛剛的跌在那女子身上,大叫一聲,猛然驚覺,乃是一夢,雙手兀自抱定亭柱。正是:

黃梁猶未熟,一夢到華胥。

樂和醒將轉來,看亭內石碑,其神姓石名瑰,唐時捐財築塘捍水,死後封爲潮王。樂和暗想:“原來夢中所見石老翁,即潮王也。此段姻緣,十有九就。”回家對母親說,要央媒與喜順娘議親。那安媽媽是婦道家,不知高低,便向樂公攛掇其事。樂公道:“姻親一節,須要門當戶對。我家雖曾有七輩衣冠,見今衰微,經紀營活。喜將仕名門富室,他的女兒,怕沒有人求允,肯與我家對親?若央媒往說,反取其笑。”樂和見父親不允,又教母親央求母舅去說合。安三老所言,與樂公一般。樂和大失所望。背地裡嘆了一夜的氣,明早將紙裱一牌位,上寫“親妻喜順娘生位”七個字,每日三餐,必對而食之。夜間安放枕邊,低喚三聲,然後就寢。每遇清明三月三,重陽九月九,端午龍舟,八月玩潮,這幾個勝會,無不刷鬢修容,華衣美服,在人叢中挨擠。只恐順娘出行,僥倖一遇。同般生意人家有女兒的,見樂小舍人年長,都來議親。爹孃幾遍要應承,到是樂和立意不肯。立個誓願,直待喜家順娘嫁出之後,方纔放心,再圖婚配。事有湊巧,這裡樂和立誓不娶,那邊順娘卻也紅鸞不照,天喜未臨,高不成,低不就,也不曾許得人家。光陰似箭,倏忽又過二三年。樂和年一十八歲,順娘一十七歲了。男未有室,女未有家。

男才女貌正相合,未卜姻緣事若何?

且喜室傢俱未定,只須靈鵲肯填河。

話分兩頭。卻說是時,南北通和。其年有金國使臣高景山來中國修聘。那高景山善會文章,朝命宣一翰林範學士接伴。當八月中秋過了,又到十八,潮生日,就城外江邊浙江亭子上,搭彩鋪氈,大排筵宴,款待使臣觀潮。陪宴官非止一員。都統司領著水軍,乘戰艦,於水面往來,施放五色煙火炮。豪家貴戚,沿江搭縛彩幕,綿亙三十餘里,照江如鋪錦相似。市井弄水者,共有數百人,蹈浪爭雄,出沒遊戲。有蹈滾木,水傀儡,諸般伎藝。但見:

迎潮鼓浪,拍岸移舟。驚湍忽自海門來,怒吼遙連天際出。何異地生銀漢,分明天震春雷。遙觀似匹練飛空,遠聽如千軍馳噪。吳兒勇健,平分白浪弄洪波;漁父輕便,出沒江心誇好手。果然是萬頃碧波隨地滾,千尋雪浪接雲奔。

北朝使臣高景山見了,毛髮皆聳,嗟嘆不已,果然奇觀。

範學士道:“相公見此,何不賜一佳作?”即令取過文房四寶來。高景山謙讓再三,做《念奴嬌》詞:

雲濤千里,泛今古絕致,東南風物。碧海雲橫初一線,忽爾雷轟蒼壁。萬馬奔天,羣鵝撲地,洶涌飛煙雪。吳人勇悍,便競踏浪雄傑。想旗幟紛紜,吳音楚管,與胡笳俱發。人物江山如許麗,豈信妖氛難滅。況是行宮,星纏五福,光焰窺毫髮。驚看無語,憑欄姑待明月。

高景山題畢,滿座皆贊奇才。只有範學士道:“相公詞做得甚好,只可惜‘萬馬奔天,羣鵝撲地’,將潮比得來輕了,這潮可比玉龍之勢。”學士遂做《水調歌頭》,道是:

登臨眺東渚,始覺太虛寬。海天相接,潮生萬里一毫端。滔滔怒生雄勢,宛勝玉龍戲水,盡出沒波間。雪浪番雲腳,波卷水晶寒。掃方濤,卷圓嶠,大洋番。天垂銀漢,壯觀江北與江南。借問子胥何在?博望乘槎仙去,知是幾時還?上界銀河窄,流瀉到人間!

範學士題罷,高景山見了,大喜道:“奇哉佳作,難比萬馬爭馳,真是玉龍戲水。”不提各官盡歡飲酒。且說臨安大小戶人家,聞得是日朝廷款待北使,陳設百戲,傾城士女都來觀看。樂和打聽得喜家一門也去看潮。侵早,便妝扮齊整,來到錢塘江口,踅來踅去,找尋喜順娘不著。結末來到一個去處,喚做“天開圖畫”,又叫做“團圍頭”。因那裡團團圍轉,四面都看見潮頭,故名“團圍頭”——後人訛傳,謂之“團魚頭”——這個所在,潮勢闊大,多有子弟立腳不牢,被潮頭涌下水去,又有豁溼了身上衣服的,都在下浦橋邊攪擠教幹。有人做下《臨江仙》一隻,單嘲那看潮的:

自古錢塘難比。看潮人成羣作隊,不待中秋,相隨相趁,盡往江邊遊戲。沙灘畔,遠望潮頭,不覺侵天浪起。頭巾如洗,鬥把衣裳去擠。下浦橋邊,一似奈何池畔,裸體披頭似鬼。入城裡,烘好衣裳,猶問幾時起水?

樂和到“團圍頭”尋了一轉,不見順娘,復身又尋轉來。

那時人山人海,圍擁著蓆棚彩幕。樂和身材即溜,在人叢裡捱擠進去,一步一看,行走多時。看見一個婦人,走進一個蓆棚裡面去了。樂和認得這婦人,是喜家的奶孃,緊步隨後,果然喜將仕一家男女,都成團聚塊地坐下飲酒玩賞。樂和不敢十分逼近,又不捨得十分-遠。緊緊的貼著蓆棚而立,覷定順娘目不轉睛,恨不得走近前去,雙手摟抱,說句話兒。那小娘子擡頭觀省,遠遠的也認得是樂小舍人,見他趨前退後,神情不定,心上也覺可憐。只是父母相隨,寸步不離,無由相會一面。正是:

兩人衷腹事,盡在不言中。

卻說樂和與喜順娘正在相視悽惶之際,忽聽得說潮來了。

道猶未絕,耳邊如山崩地坼之聲,潮頭有數丈之高,一涌而至。有詩爲證:

銀山萬疊聳嵬嵬,蹴地排空勢若飛;

信是子胥靈未泯,至今猶自奮神威。

那潮頭比往年更大,直打到岸上高處,掀翻錦幕,衝倒蓆棚,衆人發聲喊,都退後走。順娘出神在小舍人身上,一時著忙不知高低,反向前幾步,腳兒把滑不住,溜的滾入波浪之中。

可憐繡閣金閨女,翻做隨波逐浪人。

樂和乖覺,約莫潮來,便移身立於高阜去處。心中不捨得順娘,看定蓆棚,高叫:“避水!”忽見順娘跌在江裡去了。

這驚非小,說時遲,那時快,就順娘跌下去這一刻,樂和的眼光緊隨著小娘子下水,腳步自然留不住,撲通的向水一跳,也隨波而滾。他那裡會水,只是爲情所使,不顧性命。這裡喜將仕夫婦見女兒墜水,慌急了,亂呼:“救人救人!救得吾女,自有重賞。”那順娘穿著紫羅衫杏黃裙,最好記認。有那一班弄潮的子弟們,踏著潮頭,如履平地,貪著利物,應聲而往。翻波攪浪,去撈救那紫羅衫杏黃裙的女子。卻說樂和跳下水去,直至水底,全不覺波濤之苦,心下如夢中相似。行到潮王廟中,見燈燭輝煌,香菸繚繞。樂和下拜,求潮王救取順娘,度脫水厄。潮王開言道:“喜順娘吾已收留在此,今交付你去。”說罷,小鬼從神帳後,將順娘送出。樂和拜謝了潮王,領順娘出了廟門。彼此十分歡喜,一句話也說不出,四隻手兒緊緊對面相抱,覺身子或沉或浮,氽出水面。那一班弄潮的看見紫羅衫杏黃裙在浪中現出,慌忙去搶。及至托出水面,不是單卻是雙。四五個人,扛頭扛腳,擡上岸來,對喜將仕道:“且喜連女婿都救起來了。”喜公喜母丫鬟奶孃都來看時,此時八月天氣,衣服都單薄,兩個臉對臉,胸對胸,交股疊肩,且是偎抱得緊,分拆不開,叫喚不醒,體尚微暖,不生不死的模樣。父母慌又慌,苦又苦,正不知什麼意故。喜家眷屬哭做一堆。衆人爭先來看,都道從古來無此奇事。卻說樂美善正在家中,有人報他兒子在“團魚頭”看潮,被潮頭打在江裡去了。慌得一步一跌,直跑到“團圍頭”來。又聽得人說打撈得一男一女,那女的是喜將仕家小姐。樂公分開人衆,捱入看時,認得是兒子樂和,叫了幾聲:“親兒!”放聲大哭道:“兒呵!你生前不得吹簫侶,誰知你死後方成連理枝!”喜將仕問其緣故,樂公將三年前兒子執意求親,及誓不先娶之言,敘了一遍。喜公喜母到抱怨起來道:“你樂門七輩衣冠,也是舊族,況且兩個幼年,曾同窗讀書,有此說話,何不早說。如今大家叫喚,若喚得醒時,情願把小女配與令郎。”

兩家一邊喚女,一邊喚兒,約莫叫喚了半個時辰,漸漸眼開氣續,四隻胳膊,兀自不放。樂公道:“我兒快甦醒,將仕公已許下,把順娘配你爲妻了。……”說猶未畢,只見樂和睜開雙眼道:“嶽翁休要言而無信!”跳起身來,便向喜公喜母作揖稱謝。喜小姐隨後甦醒。兩口兒精神如故,清水也不吐一口。喜殺了喜將仕,樂殺了樂大爺。兩家都將乾衣服換了。

顧個小轎擡回家裡。次日,到是喜將仕央媒來樂家議親,願贅樂和爲婿,媒人就是安三老。樂家無不應允。擇了吉日,喜家送些金帛之類,笙簫鼓樂,迎娶樂和到家成親。夫妻恩愛,自不必說。滿月後,樂和同順娘備了三牲祭禮,到潮王廟去賽謝。喜將仕見樂和聰明,延名師在家,教他讀書,後來連科及第。至今臨安說婚姻配合故事,還傳“喜樂和順”四字。

有詩爲證:

少負情癡長更狂,卻將情字感潮王;

鍾情若到真深處,生死風波總不妨——

第六十卷 梅香認合玉蟾蜍第七十卷 鄭蕊珠鳴冤完舊案第五十二卷 俏梅香傳香結良緣第九卷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第三十一卷 樂小舍拚生覓偶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第六十一卷 唐解元玩世出奇第六十九卷 走安南玉馬換猩絨第十九卷 無情婦貪歡罹白刃第五十卷 韓晉公人奩兩贈第五十九卷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第四十二卷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第四十三卷 王嬌鸞百年長恨第二卷 喬彥傑一妾破家第四十七卷 誤告狀孫郎得妻第十八卷 唐玄宗恩賜纊衣緣第二十九卷 吹鳳簫女誘東牆第四十五卷 沈小官一鳥害七命第六卷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第四十六卷 姚滴珠避羞惹羞第一卷 一文錢小隙造奇冤第七十八卷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第五十四卷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第七十二卷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第五十二卷 俏梅香傳香結良緣第二十八卷 劉小官雌雄兄弟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第十卷 輕佻女私奔落風塵第四十二卷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第五十六卷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第五十一卷 衆名姬春風吊柳七第十二卷 柳春蔭百磨存氣骨第五十七卷 況太守斷死孩兒第九卷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第四十四卷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第三十三卷 誇妙術丹客提金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第六十七卷 張舜美燈宵得麗女第三十卷 賣油郎獨佔花魁第七十七卷 盧太學詩酒傲公侯第二十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五十二卷 俏梅香傳香結良緣第五十卷 韓晉公人奩兩贈第四十四卷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第七十一卷 十三郎五歲朝天第七卷 合影樓奇緣留佳話第四十四卷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第三十卷 賣油郎獨佔花魁第五十四卷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第五十四卷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第三十一卷 樂小舍拚生覓偶第三十三卷 誇妙術丹客提金第五十三卷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第五十五卷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第七十八卷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第六十八卷 王有道疑心棄妻子第五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第九卷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第五十卷 韓晉公人奩兩贈第五十三卷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第九卷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第十三卷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第十六卷 風流客苦償風流債第六十九卷 走安南玉馬換猩絨第二十八卷 劉小官雌雄兄弟第四十七卷 誤告狀孫郎得妻第十八卷 唐玄宗恩賜纊衣緣第五十四卷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第五十三卷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第五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第五十七卷 況太守斷死孩兒第二十四卷 東廊僧招魔陷囹圉第三十卷 賣油郎獨佔花魁第七十七卷 盧太學詩酒傲公侯第二十二卷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第六十八卷 王有道疑心棄妻子第六十五卷 女秀才移花接木第二十九卷 吹鳳簫女誘東牆第四十六卷 姚滴珠避羞惹羞第三十四卷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第四卷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第八卷 清安寺開棺續前緣第六十六卷 窮不了連掇巍科第六十二卷 貪淫樂鬚眉變弱女第十八卷 唐玄宗恩賜纊衣緣第六十五卷 女秀才移花接木第五十卷 韓晉公人奩兩贈第七十八卷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第七卷 合影樓奇緣留佳話第三十六卷 滕大尹鬼斷傢俬第二十八卷 劉小官雌雄兄弟第三十七卷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第四十四卷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第六十九卷 走安南玉馬換猩絨第三十二卷 欺貧女怒觸雷霆第六十四卷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第六十三卷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第十五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兒
第六十卷 梅香認合玉蟾蜍第七十卷 鄭蕊珠鳴冤完舊案第五十二卷 俏梅香傳香結良緣第九卷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第三十一卷 樂小舍拚生覓偶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第六十一卷 唐解元玩世出奇第六十九卷 走安南玉馬換猩絨第十九卷 無情婦貪歡罹白刃第五十卷 韓晉公人奩兩贈第五十九卷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第四十二卷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第四十三卷 王嬌鸞百年長恨第二卷 喬彥傑一妾破家第四十七卷 誤告狀孫郎得妻第十八卷 唐玄宗恩賜纊衣緣第二十九卷 吹鳳簫女誘東牆第四十五卷 沈小官一鳥害七命第六卷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第四十六卷 姚滴珠避羞惹羞第一卷 一文錢小隙造奇冤第七十八卷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第五十四卷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第七十二卷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第五十二卷 俏梅香傳香結良緣第二十八卷 劉小官雌雄兄弟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第十卷 輕佻女私奔落風塵第四十二卷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第五十六卷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第五十一卷 衆名姬春風吊柳七第十二卷 柳春蔭百磨存氣骨第五十七卷 況太守斷死孩兒第九卷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第四十四卷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第三十三卷 誇妙術丹客提金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第六十七卷 張舜美燈宵得麗女第三十卷 賣油郎獨佔花魁第七十七卷 盧太學詩酒傲公侯第二十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五十二卷 俏梅香傳香結良緣第五十卷 韓晉公人奩兩贈第四十四卷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第七十一卷 十三郎五歲朝天第七卷 合影樓奇緣留佳話第四十四卷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第三十卷 賣油郎獨佔花魁第五十四卷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第五十四卷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第三十一卷 樂小舍拚生覓偶第三十三卷 誇妙術丹客提金第五十三卷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第五十五卷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第七十八卷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第六十八卷 王有道疑心棄妻子第五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第九卷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第五十卷 韓晉公人奩兩贈第五十三卷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第九卷 劉翠翠長恨情難圓第十三卷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第十六卷 風流客苦償風流債第六十九卷 走安南玉馬換猩絨第二十八卷 劉小官雌雄兄弟第四十七卷 誤告狀孫郎得妻第十八卷 唐玄宗恩賜纊衣緣第五十四卷 高秀才仗義得二貞第五十三卷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第五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第五十七卷 況太守斷死孩兒第二十四卷 東廊僧招魔陷囹圉第三十卷 賣油郎獨佔花魁第七十七卷 盧太學詩酒傲公侯第二十二卷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第六十八卷 王有道疑心棄妻子第六十五卷 女秀才移花接木第二十九卷 吹鳳簫女誘東牆第四十六卷 姚滴珠避羞惹羞第三十四卷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第四卷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第八卷 清安寺開棺續前緣第六十六卷 窮不了連掇巍科第六十二卷 貪淫樂鬚眉變弱女第十八卷 唐玄宗恩賜纊衣緣第六十五卷 女秀才移花接木第五十卷 韓晉公人奩兩贈第七十八卷 兩納聘方成秦與晉第七卷 合影樓奇緣留佳話第三十六卷 滕大尹鬼斷傢俬第二十八卷 劉小官雌雄兄弟第三十七卷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第四十四卷 蘇小小魂斷西泠橋第六十九卷 走安南玉馬換猩絨第三十二卷 欺貧女怒觸雷霆第六十四卷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第六十三卷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第十五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市| 兴文县| 霸州市| 竹山县| 南和县| 二手房| 开远市| 牡丹江市| 扬中市| 汾阳市| 淮北市| 馆陶县| 佛山市| 宜章县| 当阳市| 托克托县| 临泽县| 青浦区| 偃师市| 喀喇沁旗| 壤塘县| 上栗县| 锡林浩特市| 囊谦县| 南丹县| 霸州市| 莒南县| 白城市| 米林县| 汪清县| 湟源县| 施甸县| 乌拉特后旗| 彰化县| 元氏县| 彰化县| 祁阳县| 靖宇县| 神农架林区| 西城区|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