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逸哼了一聲,說道:“你華山派的門規越來越鬆了,你爹爹老是縱容弟子,在外面胡鬧,此間事情一了,我親自上華山來評這個理。”
定逸師太此來,卻是誤信了泰山派弟子之言,認爲令狐沖擄走了儀琳,暴怒之下,突然伸手,抓住了嶽靈珊的手腕。
嶽靈珊腕上便如套上一個鐵箍,“啊”的一聲,驚叫出來,顫聲道:“師……師叔!”
定逸喝道:“你們華山派擄了我儀琳去,我也擄你們華山派一個女弟子作抵。你們把我儀琳放出來還我,我便也放了靈珊!”一轉身,拉了她便走。
勞德諾和樑發同時搶上,攔在定逸師太面前。勞德諾躬身道:“師叔,我大師兄得罪了師叔,難怪師叔生氣。不過這件事的確跟小師妹無關,還請師叔高擡貴手。”
定逸喝道:“好,我就高擡貴手!”右臂擡起,橫掠了出去。
勞德諾和樑發只覺一股極強的勁風逼將過來,氣爲之閉,身不由主地向後直飛了出去。
勞德諾背脊撞在茶館對面一家店鋪的門板之上,喀喇一聲,將門板撞斷了兩塊。樑發卻向那餛飩擔飛了過去。
眼見他勢將把餛飩擔撞翻,鍋中滾水濺得滿身都是,非受重傷不可。何三七伸出左手,在樑發背上一託,樑發登時平平穩穩地站定。
定逸師太回過頭來,向何三七瞪了一眼,說道:“原來是你!”
何三七笑道:“不錯,是我!師太的脾氣也忒大了些。”
定逸道:“你管得著麼?”
便在此時,街頭有兩個人張著油紙雨傘,提著燈籠,快步奔來,叫道:“這位是恆山派的神尼麼?”
定逸道:“不敢,恆山定逸在此。尊駕是誰?”
那二人奔到臨近,只見他們手中所提燈籠上都寫著“劉府”兩個紅字。二人是劉正風的弟子向大年和米爲義,奉劉正風之命,邀請衆人前去劉正風的家裡。
向大年將帶來的雨傘分給衆賓,當先領路。定逸拉著嶽靈珊,和何三七並肩而行,恆山派和華山派羣弟子跟在後面。
李無情既然要插手劉正風的金盆洗手大會,當然是住到他的家裡更方便一些,於是,就遠遠地跟著。
過了三條長街,只見左首一座大宅,門口點著四盞大燈籠,十餘人手執火把,有的張著雨傘,正忙著迎客。
定逸、何三七等一行人進去後,李無情走到門口,這時正有兩批江湖豪客由劉門弟子迎著進門,李無情一言不發地跟了進去。
迎賓的只道他也是賀客,笑臉迎人,道:“請進,奉茶。”
踏進大廳,只聽得人聲喧譁,二百餘人分坐各處,分別談笑。
正在打量廳中情景,忽然門口一陣騷動,幾名青衣漢子擡著兩塊門板,匆匆進來。門板上臥著兩人,身上蓋著白布,布上都是鮮血。
廳上衆人一見,都搶近去看。聽得有人說道:“是泰山派的!”
“泰山派的天鬆道人受了重傷,還有一個是誰?”
“是泰山掌門天門道人的弟子,姓遲的,死了嗎?”
“死了,你看這一刀從前胸砍到後背,那還不死?”
衆人喧擾聲中,一死一傷二人都擡去了後廳,便有許多人跟著進去。
此番糾葛,不過是令狐沖、田伯光和儀琳三人間發生的故事,令狐沖固然爲人鬼馬、豪邁大氣,遵從俠義之道。田伯光作爲一名**賊,竟也有義氣之念,且還遵守承諾,比起嶽不羣那個僞君子,卻要好了許多。
因爲泰山派弟子的片面之語,許多人都相信,令狐沖做下了令人不恥之事,尤其恆山派的定逸師太和泰山派的天門道人,因涉及切身利益,更是暴怒。
所幸青城掌門餘滄海已被李無情斷了一臂,否則,青城四秀之一的羅人傑死在令狐沖的劍下,會讓他又增一敵人。
原著便是如此,餘滄海幾次尋找令狐沖的蹤跡,想要將之斃於掌下,還好他的運氣不錯,避了過去。
五嶽劍派的幾名高手在後廳大罵令狐沖,審問勞德偌,直到儀琳出場,才終於將前因後果弄清楚。
定逸師太這才知道,原來錯怪了令狐沖,不過,對於令狐沖中間的一些胡言亂語,她仍感心中有些不痛快。
關於令狐沖的一些破事,李無情沒有過多的去關注,反正知道他不會死,如果他真的有性命之憂,李無情道也不介意出手一助。
李無情對令狐沖的感覺還不錯,唯一比較詬病的是,他對嶽不羣太心慈手軟了,要換了李無情,即使不將他幹掉,也可將他的武功廢去。
……
這天是劉正風“金盆洗手”的正日,到得巳時二刻,劉正風便返入內堂,由門下弟子招待客人。
將近午時,五六百位遠客流水般涌到。丐幫副幫主張金鰲,鄭州**門夏老拳師率領了三個女婿,川鄂三峽神女峰鐵姥姥,東海海砂幫幫主潘吼,曲江二友神刀白克、神筆盧西思等人先後到來。
這些人有的互相熟識,有的只慕名而從沒見過面,一時大廳上招呼引見,喧聲大作。
劉府的衆弟子指揮廚夫僕役,裡裡外外擺設了二百來席。
劉正風的親戚、門客、賬房,和劉門弟子向大年、米爲義等恭請衆賓入席。
忽聽得門外砰砰兩聲銃響,跟著鼓樂之聲大作,又有鳴鑼喝道的聲音,劉正風穿著嶄新熟羅長袍,匆匆從內堂奔出。
羣雄歡聲道賀,劉正風略一拱手,便走向門外,過了一會兒,見他恭恭敬敬地陪著一個身穿公服的官員進來。
卻見那官員昂然直入,居中一站,身後的衙役右腿跪下,雙手高舉過頂,呈上一隻用黃緞覆蓋的托盤,盤中放著一個卷軸。
那官員躬著身子,接過了卷軸,朗聲道:“聖旨到,劉正風聽旨。”
劉正風雙膝一屈,跪了下來,向那官員連磕了三個頭,朗聲道:“微臣劉正風聽旨,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羣雄一見,無不愕然。
那官員展開卷軸,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據湖南省巡撫奏知,衡山縣庶民劉正風,急公好義,功在桑梓,弓馬嫺熟,才堪大用,著實授參將之職,今後報效朝廷,不負朕望,欽此。”
劉正風又磕頭道:“微臣劉正風謝恩,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