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你問我,我問誰去
孔大明想起家中小弟,也笑道:“我也得買幾包精飼料回去才行。我家中小弟如今可是從殺豬匠變成了養(yǎng)豬匠了?!?
之前桃花村就說了這些豬和外面的不同,出欄後售價也不低,那時候上村和下村的人可不清楚。
但養(yǎng)了以後就明白了,確實(shí)不同,想到到時候一斤肉能賣百八十文錢,不少人恨不得每天滿山的割豬草。
白大志笑:“我家裡倒是養(yǎng)了幾頭羊,長的也挺好的,要是你們有精力,明年可以試試?!?
就著雞鴨豬羊牛說了一會,白大志想起來。
“對了,我們村口的雜貨鋪上了一些菜種,你們可以轉(zhuǎn)告村裡的人,有興趣想種些菜的也可以自行前去購買?!?
周揚(yáng):“好咧?!?
孔大明:“白師傅,我回去了就和村裡人說。”
雖然白大志沒多說,不過周揚(yáng)兩人都明白,雜貨鋪賣的菜種肯定也是好東西。
買糧種這個事情刻不容緩,第二天數(shù)目就報了上來。
周揚(yáng)和孔大明也帶著人把應(yīng)該繳納給桃花村的稻穀運(yùn)到了桃花村的雜貨鋪,順便買上糧種帶回去。
桃花村這邊是白多金負(fù)責(zé)帶人點(diǎn)數(shù),很快盤算入庫後,白多金笑呵呵的提出兩袋東西來。
示意周揚(yáng)和孔大明兩人一人拿一袋,白多金才說道:“我們姑奶奶一口唾沫一根釘?!?
“之前我們姑奶奶就說過,只要你們好好配合不亂來,畝產(chǎn)六百斤以上就有獎勵?!?
上村和下村的人立馬想了起來,是有這麼回事,畝產(chǎn)六百斤以上,獎勵一兩銀子。
稻穀剛收的時候,不少人也想起來這個事情,但他們誰都不敢,也不好意思提。
糧種都是桃花村白給的,白給的東西種出這麼高收成的莊稼,他們再要白小東家的銀子,還是人麼。
只是,兩個村的人沒想到,他們不提,但桃花村可沒打算忘。
“這錢都在這裡了,你們回去給發(fā)了吧。”
“啊,這……”周揚(yáng)愣住。
孔大明也一臉的難色,拿了這個錢,不顯得他們下村的人不記恩德麼。
這個時候,人羣裡有人開口:“這個錢,我們就不要了?!?
“對啊,白小東家和桃花村對我們這麼好,我們哪裡能要這錢呢。”
“就是,就是,村長,我們村就別要了?!?
“是吧?鄉(xiāng)親們,哪裡能要這個錢啊?!?
“反正我家是不會要的?!?
周揚(yáng)和孔大明對視一眼,也順著村民們的話連忙表示。
白多金擺擺手:“那不行,一碼歸一碼?!?
“我們姑奶奶既然說了,這獎勵就一定作數(shù)?!?
“啊,這個……”
白多金:“快拿回去吧,可不能害我們姑奶奶成那言而無信的人?!?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上村和下村的人也只能收下,他們離開前,轉(zhuǎn)身面對桃花村村中的方向,福了福身:“謝小東家?!?
見狀,白多金等人嘴角彎了彎,心裡有些滿意,還行,這些人還算知道感恩的。
本來村民們以爲(wèi)就一戶一兩銀子,沒想到居然是一畝田獎勵一兩銀子。
大家都傻眼了,要知道,他們當(dāng)中家裡田地少的,也有十幾畝田,多的比如孔大明這類的,四十幾畝。
周揚(yáng)此刻看著桌上的四十八兩銀子,不禁也有些沉默。
周青感慨:“大哥,我有時候真好奇,小東家這麼小,得是什麼樣的家族才能培養(yǎng)出來的?”
周揚(yáng)怔了一下,下意識低聲道:“你問我,我問誰去?!?
別看周揚(yáng)能經(jīng)常往桃花村去,但也見不到白桃的面,更別提知道更多了。
周青也就是感慨一下,他自然知道,能有白羽軍那樣厲害軍隊(duì)的人,哪裡是他們普通人所能瞭解的。
大周氏:“這麼算下來,晚稻的糧種相當(dāng)於是桃花村給大傢伙半賣半送了。”
周揚(yáng):“沒錯!”
能想到這個的不止是大周氏,不少人也想到了。
“我們與桃花村無親無故的,小東家待我們這樣好……以後,誰要是敢說小東家一句不好,我可不依!”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民以食爲(wèi)天,不說其他的,就說桃花村能拿出高產(chǎn)量糧種,就能讓上村和下村無條件站在桃花村這邊。
有了土豆在前,收紅薯的時候雖然也是高產(chǎn)量,但人們已經(jīng)不如一開始那麼驚愕了,畢竟怎麼說也算見過世面了。
雖然如此,大家挖著紅薯的時候,看到四五斤個頭大的紅薯時,還是忍不住舉起來,開心的衝著身旁的人喊一聲:“看,大地瓜!”
四五斤啊,這麼大的個頭,值得停下來開心一下。
都說春雨貴如油,但夏雨也很好。
在細(xì)雨中,人們頭戴草帽,穿著薄雨衣,在田間地頭拋秧苗。
“幸好有這雨衣,要是帶著蓑衣,這雨一淋,要不了多久就沉甸甸的,幹起活來手腳也慢了?!?
“可不是麼,穿雨衣還不擋視線?!?
“得虧我們附庸了桃花村,這樣的好處才能輪到我們。”現(xiàn)在兩個村的人都在爲(wèi)當(dāng)初的死皮賴臉而慶幸不已。
要知道,鎮(zhèn)上鋪?zhàn)友e,這些雨衣出售可是一兩銀子一件,他們從桃花村的雜貨鋪買才七百文錢一件,足足省了三百文呢。
而一件雨衣白桃就轉(zhuǎn)手含淚賺了五十幣。
當(dāng)然,普通百姓也捨不得買雨衣用,也就上村和下村的人現(xiàn)在不差錢。
上村和下村都家家戶戶都養(yǎng)雞鴨,有些村民後面還養(yǎng)上幾隻鵝。
眼看雞鴨長大,正好農(nóng)忙,村中家家戶戶不是殺雞就是殺鴨的。
楊香蓮家今天也殺了一隻雞。
雞肉和小香菇燉上,雞湯裡放上一些板栗仁,還沒有出鍋就香的家裡老的小的都不住的咽口水。
“娘,我們家養(yǎng)了不少呢,想吃了就殺,如今不是以前了,不用太省著?!?
楊香蓮有些愧疚,這些日子,她光顧著鋪?zhàn)友e的工作,家裡的事情實(shí)在很少能顧上,好在公公婆婆都能理解。
“那倒不用。”張婆子搖頭,道:“家裡隔三差五就割兩斤肉回來做,就是覺得今兒雞湯特別香。”
“再說,家裡的雞鴨是養(yǎng)著賣錢的,哪裡能說吃就吃。”如今的日子已經(jīng)比以前好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