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8章 糧草

田雨“哦”了一聲,陷入沉思。\泡_書_吧(WWW更新超快/周人計劃周詳,這種消息肯定是周國的間隙在南京城裡傳播的。

見耶律拽刺也沉吟不語,蕭敵烈急道:“將軍,眼下流言四起,漢將紛紛心懷不軌,我們不能在坐守幽州了,末將覺得,咱們應該立刻出兵在玉河口狙擊周軍,使周軍不能渡過玉河半步。否則的話,幽州危矣。”

拽刺反問道:“留守大人是什麼主意。”

“蕭大人還是不許出戰!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我們再不出戰就會被周軍團團圍在幽州了。我軍主力尚在路上,一旦周軍分兵北上,整個燕雲十六州都有丟失的可能性啊!如果周軍進入居庸關、石門關、歸化州、檀州,依託陡峭的燕山防守,即便我軍主力到達,也只能望洋興嘆了。不能再猶豫了,咱們要主動出擊啊!”蕭敵烈焦急的說道。

“田兄,你的意思呢?”耶律拽刺扭頭問田雨道。既然帶著田雨這個狗頭軍師,拽刺自然忘不了要詢問一二。

除了馬希萼之外,對於契丹來說,李廷儒和田雨都不是什麼好鳥。可眼下這個局面,讓田雨也有點心中不安了,tmd周軍進展也太快了吧。如果真想蕭敵烈說的那樣,燕雲十六州被周軍給奪了回去。中原局勢可就不一樣了。想到這裡,田雨說道:“耶律將軍,我覺得蕭將軍言之有理啊。坐守南京顯然是不成了,必要阻擋周軍一些日子。”

見自己請來的軍師也這麼說,耶律拽刺拿定了主意。當下,立刻騎馬去找蕭思溫,希望蕭思溫能夠出兵。蕭思溫堅持不出兵,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壓死了駱駝的往往是最後一根稻草,耶律拽刺倒向出兵派,讓蕭思溫再也堅持不下去了。

於是,蕭思溫就召集南京城裡的漢族、契丹族將領官員,和他們通報了自己決議出兵的計劃,還當場折箭發誓,互相信任,絕無疑心。

說實話,蕭思溫絕對是一角兒,一會兒頓足捶胸的回憶過去的友誼,一會兒又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關心慰問,再加上有兩個漢族官員韓紹芳、韓德源做託。把軍前會議楞給開成了一個團結的大會,友誼的大會,一個充滿著和諧和睦的大會。讓在做的漢族官員們也都是感激異常,紛紛表示高舉“契丹”大旗不動搖,緊跟著天順皇帝(指耶律璟)的步伐前進前進再前進。

安定了漢族官員之後,蕭思溫又開始商量如何進軍的問題了。對於蕭敵烈死守玉河口的看法,蕭思溫並不贊同。因爲有人提出來了:契丹軍不善於防守,而且玉河綿綿百里,水勢又不大,並非只有一個玉河口才能渡河。周軍完全可以在其他的地方渡河。

蕭思溫看了眼說話的人,眉頭皺了皺。進言的人,蕭思溫非常熟悉,這人就是自己的兒子蕭天佑。這傢伙十五天前從益津關跑了回來,渾身是傷不說,還帶來了周軍入侵,益津關失守的消息。乾化軍8000人,獨獨蕭天佑一個人從益津關逃了回來。蕭思溫向來治軍嚴謹,就算心裡面捨不得也只能派人把蕭天佑拿下,準備砍頭。對於轅門斬子這齣戲,大家夥兒雖然沒怎麼經歷過,可是該怎麼做,衆將領還是知道的。於是,一塊兒求情,蕭思溫才勉爲其難的免了蕭天佑的死刑,給判了二十軍棍,充當帥帳的持戟者。蕭天佑見很多人都商量著怎麼在玉河口阻擊周軍,他實在忍不住跳出來說了這麼幾句。

蕭思溫臉色一沉,怒道:“本帥在軍中議事,那是你這個持戟者能夠插言的。來人哪,將他趕出去!”

南院宣撫使韓德源素來知道這蕭天佑還是頗有才幹的,只不過老子蕭思溫想讓兒子多鍛鍊鍛鍊,才把他放到乾化軍去。可是,有才幹就是有才幹,蕭天佑說出的問題,也正好打中了蕭敵烈的要害。韓德源說道:“持戟者所言並非虛話,現在軍情緊急,下官斗膽請求留守大人著力提拔。他日未必不能成爲我契丹的一員大將!”

當下又有幾個人漢族官員站出來符合。這蕭天佑說的話,其實和蕭思溫自己心裡想的正好符合,他也早有提拔兒子的心思,當下就說道:“你既然說敵烈將軍說言不妥,那你可有什麼良策啊!”

“我軍善戰的乃是騎兵,講究就是來去如風。周軍雖然也有騎兵,但是一來騎兵數量沒有我們多,二來馬匹也沒有我們多。所以,末將以爲,與其派遣軍隊在玉河口狙擊,反倒不如留下主力部隊在南京防守,只派出萬餘人出城南下騷擾周軍的補給線。周軍爲了確保補給線,不能不排除騎兵來與我軍作戰。這麼一來,敵人就再也沒有餘力快速北進了。只要拖過三天時間,我契丹主力到來,那就是和周軍決戰的時機!”蕭天佑朗聲說道。蕭天佑的主意,是楊袞的老招了,當然楊袞也是和契丹的耶律阿保機學的。

蕭思溫扭頭又問蕭敵烈道:“敵烈將軍,死守玉河口還是有弊端的。你覺得遊走在周軍身後,牽制周軍騎兵的法子如何啊?”

蕭敵烈沉思了一下,道:“末將謹遵將令!”他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話裡面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他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蕭思溫笑道:“敵烈將軍聽令。本帥命你率領10000騎兵立刻啓程趕赴涿州一帶,見到糧草就燒,見到小股周軍就殺!務必要引起周軍主力的注意!”

“末將遵令!”

蕭思溫接著又開始給衆將分派任務,有些人防守南面,有些人防守西城,有些人負責後勤,有些人負責安撫百姓。一道道將令條理清晰,不愧是文武雙全的人才。

蕭敵烈帶著10000騎兵從南京出發。留在山南的契丹軍,不如上京附近的契丹裝備完善。按照太祖皇帝的詔令,契丹族人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都要入兵役,但精銳的部隊,每一個騎兵要配三匹戰馬,同時還要配兩個家丁作爲幫手,一個專門打草谷,一個專門守營門。不過,山南的契丹軍則沒有家丁幫手,說是10000騎兵,就是一萬騎兵。只不過,蕭敵烈出城的時候還是費了有一點周章的。

每個人手裡都舉著軍旗、戰旗,原本可以並馳四匹馬的道路,現在只能走一匹戰馬,這就把整個軍隊拖得極長,是出城的時間也大大延長了。蕭敵烈這麼做的用意,也是很明顯的,這是典型的虛張聲勢,讓別人以爲自己出城的人馬衆多。現在的燕雲地區,由於契丹軍隊較少,真正起到防禦作用的都是漢軍,而周軍大舉北上,漢軍多有觀望著,蕭敵烈這麼出城,事實上是在向雲州等尚沒有淪陷地區的漢軍表明契丹人的決心:我們要和周軍決戰了,你丫們最好眼睛放亮點,等戰事有了勝負再做選擇不遲。

還有一個目的,這樣子出城也是用來迷惑周軍的斥候的。10000人馬,讓周軍無算成四萬人馬,那麼南京城裡就剩下20000人馬了,如果周軍在南京城下分兵,蕭思溫突然殺出,一下子就徹底打亂了周軍的計劃,讓周軍首尾不能兼顧,腹背受敵。

蕭敵烈出了城門,他不走玉河口,反而順著南京城東的高粱河向東南過安次(今河北安次縣西)向涿州迂迴。蕭思溫雖然坐守在南京城,卻也不什麼都不做的。他每日都派遣大批的斥候,向南方搜索情報。周軍的兵力多少,軍隊的部署情況,蕭思溫還是略有了解的。

這次周軍入侵,一路從滄州出發,奪取益津關,一路從易州出發,奪取瓦橋關,威服莫州、瀛洲之後,兩路軍隊在涿州回合。攻克涿州之後,周軍的主力騎兵已經開始向涿州東北、南京西南向的良鄉進逼了。只要周軍決心足夠大,那麼最遲今天夜裡,騎兵就能到達南京城下。走玉河口很有可能正好和周軍迎面撞上,打遭遇戰可不是蕭敵烈出城的主要目的。

馬匹疾馳了一個多時辰,蕭敵烈趕到了安次。安次縣是個小城,除了衙役根本就沒有駐兵,在戰亂時期,那隻能是誰來了就站在誰的一邊。聽說蕭敵烈來了,安次縣令趕緊出城迎接,一把鼻涕一把淚:哥們,你終於來了。蕭敵烈出城的時候,蕭思溫反覆交代,一定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他見著安次縣令表現不錯,當下也是溫言安慰,順便問了問周軍的情況。

你想啊,這安次縣兩個駐軍都沒有,縣令那什麼去偵察敵情啊。對於這局勢,他是兩眼一抹黑,還不如蕭敵烈知道的多呢。蕭敵烈原本也沒打算從縣令哪裡探聽什麼消息,他麾下10000騎兵,會少了斥候嗎?當下就把斥候全面撒開,重點放在涿州,其他方向兼顧。他不僅要探聽周軍的動向,更重要的是,他要探聽周軍糧草的安放地。只要知道了周軍糧草的所在,蕭敵烈就準備動手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只要少了周軍的糧草,周軍在能戰也只能乖乖撤軍。

常言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那說的是,出兵打仗之前,要先準備糧草。可不是把糧草擺在最前面,兩幫子比比誰的糧食多,然後決定勝負。恰恰相反,糧倉這種地方,一般都被視爲機密,一般人絕對不會告訴他,就算要找也不容易。

可斥候畢竟不是一般人,人家玩的就是偵察的藝術,這一來二去的,不到半天時間,就發現了周軍的糧草。

本整 理 發 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強烈推薦:

第21章 江湖傳聞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第34章 遭遇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90章 聯合契丹第90章 兄壯侄大第16章 謀臣(1)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18章 三千精兵第70章 申屠近況第9章 長沙朝議第83章 中箭第108章 對策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49章 chongle第22章 覆手爲雨第24章 議和第24章 限制黨項(3)第52章 脫身之策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17章 救人(下)第7章 大火熊熊第66章 援軍?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36章 兵圍荊門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5章 不謀而合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17章 調軍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27章 婚前恐慌癥第24章 限制黨項(3)第18章 光猛南下第153章 趙季札第211章 隴州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99章 戰高平第28章 請君入甕第62章 龍虎風雲會(五)第38章 夜襲(下)第73章 半渡而擊第70章 申屠近況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3章 攻攻試試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49章 chongle第102章 會戰(1)第119章 公主大婚(下)第95章 內鬥連連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23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16章 謀臣(1)第205章 借道第89章 鬥嘴第147章 黃袍加身(4)第205章 借道第119章 李唐猝亡(3)27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9章 典軍使第60章 三成機會第87章 援兵3第12章 新妃(3)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30章 駐兵靈州(2)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173章 伏擊益津關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3章 敲詐勒索(1)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17章 伏擊(三)第90章 聯合契丹第81章 巨型炮仗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21章 捕風房第69章 往事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22章 嶽州流言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61章 迷惑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12章 被打斷了!第87章 戲弄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22章 吊睛白額虎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28第116章 備受爭議的戰爭第80章 豫章行(三)
第21章 江湖傳聞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第34章 遭遇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90章 聯合契丹第90章 兄壯侄大第16章 謀臣(1)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18章 三千精兵第70章 申屠近況第9章 長沙朝議第83章 中箭第108章 對策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49章 chongle第22章 覆手爲雨第24章 議和第24章 限制黨項(3)第52章 脫身之策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17章 救人(下)第7章 大火熊熊第66章 援軍?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36章 兵圍荊門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5章 不謀而合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17章 調軍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27章 婚前恐慌癥第24章 限制黨項(3)第18章 光猛南下第153章 趙季札第211章 隴州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99章 戰高平第28章 請君入甕第62章 龍虎風雲會(五)第38章 夜襲(下)第73章 半渡而擊第70章 申屠近況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3章 攻攻試試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49章 chongle第102章 會戰(1)第119章 公主大婚(下)第95章 內鬥連連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23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16章 謀臣(1)第205章 借道第89章 鬥嘴第147章 黃袍加身(4)第205章 借道第119章 李唐猝亡(3)27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9章 典軍使第60章 三成機會第87章 援兵3第12章 新妃(3)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30章 駐兵靈州(2)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173章 伏擊益津關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3章 敲詐勒索(1)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17章 伏擊(三)第90章 聯合契丹第81章 巨型炮仗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21章 捕風房第69章 往事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22章 嶽州流言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61章 迷惑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12章 被打斷了!第87章 戲弄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22章 吊睛白額虎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28第116章 備受爭議的戰爭第80章 豫章行(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阳市| 金华市| 那坡县| 巴马| 阿巴嘎旗| 灌云县| 阜新市| 精河县| 甘孜县| 林周县| 吉隆县| 绵竹市| 贵港市| 津市市| 汕头市| 哈尔滨市| 闵行区| 康马县| 太仓市| 和林格尔县| 通化县| 华蓥市| 微山县| 于田县| 赤峰市| 蒙山县| 吉木萨尔县| 什邡市| 博湖县| 上杭县| 黄浦区| 丰都县| 略阳县| 句容市| 全南县| 宝山区| 松江区| 陈巴尔虎旗| 瑞金市| 莱西市| 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