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軍士們不滿的是待遇問題。當兵吃餉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由於軍餉問題,弄出軍變的事情層出不窮。王殷作爲名將,對軍餉自然異常看重。過去郭威在世的時候,還沒有大規模訓練禁軍,對王殷部的糧餉供給不僅沒有什麼延遲,往往還經常賞賜。?
可現在,郭榮一力推行禁軍制,派人到各個藩鎮挑選精銳之士加入禁軍,老弱之輩不是解散就是編爲廂軍,成了地方部隊。別的藩鎮都是老老實實遵從號令,只有王殷陽奉違。王殷心裡想的明白,這世道人心隔肚皮,郭威在的時候,咱們關係好,讓我做什麼都無所謂,現在換成了你郭榮,我和你可沒有這情分,怎麼手裡也得握著些兵權,作爲一個防範。我姓王絕不,可是你姓郭的也別想過河拆橋。有著十萬兄弟在,姓郭的永遠都不敢輕舉妄動。?
郭榮即位之後,就在天下全天下訓練禁軍。由於這訓練禁軍是郭威的舊政,做爲下屬王殷也挑不出什麼毛病,而不敢說什麼毛病。老皇帝剛掛,新任皇帝都不敢擅改老皇帝的命令,更不要說王殷這些下屬了。?
可有政策,下有對策。郭榮練兵令到了蔡州,王殷也是以令行事,只是,他總是拿出來一些老弱殘兵出來,讓朝廷練兵使者去挑人。王殷的想法很簡單,你不是要我出來,讓你挑兵嗎?我就按你的話辦事,給你兵挑,至於你自己看不眼,那就不能怪我了。?
王殷算盤打的啪啪響,而且已經做好了和郭榮扯皮的打算。可沒想到這練兵特使到了蔡州,看到這老的老、少的少的“河北精兵”,什麼話也沒有說,異常負責任的挑選了起來。這挑法還比較奇怪,禁軍嘛,肯定是要衝鋒打仗的,要精幹。所以,孤寡老人不要、年幼孤兒不要,要的就是那些有親戚尚在的人。這兵挑完之後,練兵特使就找到王殷,要和王殷聯名朝廷:陛下,蔡州禁軍已經挑選完畢。?
王殷一心想送特使大人走人,也沒考慮太多就聯名了個奏摺。沒想到這一下子壞事兒了,郭榮練兵除了鍛鍊精銳之外,也是想拉開軍士的待遇,禁軍和地方部隊廂軍待遇是天壤之別。王殷一,郭榮立刻就坡下驢,把王殷手裡的河北精兵變成了蔡州廂軍。讓王殷啞巴吃連有苦說不出。?
王殷了眼不知道該怎麼搞,他麾下的軍士們立刻就鬧騰開了。爲什麼朝廷挑選禁軍,你王殷不讓我去,隔壁三大爺走路都顫顫巍巍的,爲什麼軍餉比我還要高?這不服的人太多了,王殷在軍士們的心裡由名將,變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人。蔡州士氣大跌。更可況,蔡州禁軍和蔡州廂軍很多人都有親戚關係,這事兒經過蔡州禁軍這麼一宣傳,廂軍裡面很多人立刻都偷偷跑了。?
王殷迫於無奈,東拼西湊找了無數條理由,想把自己廂軍的待遇和禁軍拉平。可這事兒,郭榮能幹嘛?!一通扯皮之下,郭榮勉勉強強以戍邊有功爲理由稍微提高了蔡州軍的糧餉。這又是一件拐彎兒事兒,好兒讓郭榮得去了,壞處全讓王殷給背了。?
王殷在蔡州軍士中的威望徹底動搖了。?
郭榮不動聲色的削弱了王殷的威望,對於王殷軍中的高級將領,則分別對待,有收買的,有大義爭取的,也有靠聯絡關係爭取的。由於王殷對朝廷猶豫不定的態度,讓他手下這羣官兒面對朝廷伸出的橄欖枝,也是暗送秋波,沒有多少人是立場非常堅定的。畢竟,作爲他們領導王殷自己都立場不堅定。甚至於他的左膀右臂申州刺史馬明奇都被郭榮收買去了。?
經過郭榮這些措施,王殷明著還是蔡州節度使、淮西行營總管,可是他的威望已經不像過去那樣高,權力也沒有過去那麼大了。?
見郭榮問起馬明奇來,王樸知道郭榮準備動手了,遂笑道:“申州刺史馬明奇忠心無二,願爲陛下效犬馬之勞。其長子已經在一個月之前到了汴京?!?
馬明奇連質子都送來了,:支持文學,支持!看來應該是誠心投誠了。郭榮點了點頭,說道:“既然朕已經決定北伐契丹,那麼王殷就應該動一動了。”?
王樸是心腹之人,郭榮也沒有在王樸面前唱什麼高調,說什麼王殷德高望重,功勞顯赫,應該調往中央,另有重任相托。直接就說,王殷要動一動。?
王樸點了點頭,道:“王殷部軍士不服,諸將動搖,陛下徵召之令一發,王殷十有隻能束手來京?!?
“只要他不糊塗,老老實實的來京,朕擔保他一世的榮華富貴。不過,王殷年事已高,就怕他做出來些糊塗事兒,讓朕反倒難辦了。”郭榮說道。?
“糊塗事?”王殷能做什麼糊塗事兒。王樸心裡明鏡似地,這是郭榮在暗示自己,郭榮在擔心徵召令一發,王殷會不會鋌而走險。王殷只管了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市、申州今河南省信陽市兩個地方,申州的馬明奇還投靠了朝廷。可是,王殷要真的鬧了個,也是郭榮極爲不願意看到的。眼下的大周就像風雨中的蠟燭,剛剛在忽明忽暗的搖曳中換過一口氣來,再弄一場王殷案,那對大周的打擊更是沉重。?
再說了,唐州的丁思瑾就在王殷眼皮子底下,老王殷不成,萬一帶著蔡州投降了丁思瑾,楚隊開進了蔡州,那大周想不西退也不行了。因此,不能把王殷逼反,要讓王殷高高興興的來汴京,或者找個什麼機會,把王殷給抓到汴京去。?
王樸說道:“陛下,兵者,詭道也。在虛虛實實之中,給人致命一擊。臣有一個主意?!?
“先生請講。”?
“這事兒,還得和契丹人聯繫在一起。契丹人扣留了我們的使者,我們自然要派人去詢問,去辯駁。貿貿然的報復契丹,容易引起契丹人的警惕??善醯た哿羰拐叩氖虑?,是怎麼發生的呢?他的原因在於刺馬案,可刺馬案的結果:刺殺對象馬希萼一點事情兒都沒有也太巧了。依臣看,這事兒應該是楚喊捉賊!”王樸說道。?
信口開河,太信口開河了。個月,咱們倆還在商量怎麼在契丹把楚國使者給幹掉呢,你現在居然說什麼楚國是自己刺殺自己。看著王樸一本正經的樣子,郭榮心中暗笑,可腦子這麼一轉,登時明白了王樸的意思。王樸一方面是想盡力將契丹政局攪渾,另一方面卻是在爲收服王殷做準備。?
郭榮點了點頭:“先生果然妙計。楚國行此猾之事,朕若不派遣,對楚國加以懲戒,恐怕天下諸國再也沒有人會正眼看我大周了!朕想親赴宋州召集南線諸位將領,共同商議南征之事。”?
“那陛下您應該找一個合適的宣旨人??!”?
“你看禮部郎中牛琛如何?”郭榮問道。這個牛琛頗爲舌辯,而且曾經救過王殷的命,兩人關係很好,派他去正好可以消除王殷的疑慮。?
這事情越商量越明白。原本只是爲了商議如何向契丹表達大周的不滿,商量來商量去只能派人,而且郭榮心裡也整明白了,拖是拖不下去了,躲更是躲不過去,只能奮起反抗。要北伐就要對付王殷,去了這個後患,可要王殷就要有一個好辦法將王殷給調出蔡州。調王殷出蔡州,讓他來汴京,這傢伙肯定不幹。而且王殷一旦不來,朝廷就丟了面子。可是,假借著商量南下報復的名義,將王殷宣召到宋州去。?
大周天子親自趕到宋州,召集南線將領開軍事會議,又在距離蔡州僅僅百里的宋州。王殷不會不來,爲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第一王殷這個人不是王竣,他對郭榮是有好感的,他不像王竣那樣一門心思的想當一字並肩王;第二,郭榮是召集南線諸位將領,不是召集南線負責人,也就是說,不僅王殷要來,而且王殷部下的高級將領們也要來。命令一下,王殷的部將肯定會勸他來,而且他不來,他心裡也會疑慮:自己的部將不會被郭榮給收買了。作爲帶頭大哥,他不會貿然讓自己的小弟們和最高領袖見面的;第三,宋州不同於汴京城,南線也不同於禁軍。南線將領裡面有很多人和王殷都有交情,有這些人在郭榮不會不考慮,貿貿然就對王殷下狠手的。如果在派一個對王殷知根知底的人去勸說,王殷絕對會來的。退一萬步講,王殷他不來,那也沒什麼可說的,他的統兵大將們都來了,把這些人收買的收買,扣留的扣留,剩下王殷一個光桿司令,又頂個屁用。至於王殷和他的手下部將都不來,或者只來幾個,這種情況一旦發生,無異。心中猶豫的王殷,可沒這麼大的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