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

聽了馬雲的話,李驤沒心思同樂,他趕緊站了勸道:“大王,您不是說科考是國家的大典啊,這不是變相的作弊嘛,再說,就像大王說得那樣,他們既然來考試了,不是說明心裡放不下名利嗎?國家選中他們,他們應該也會爲國盡忠的啊!這進士科的舉人們素質太低,對國家也不利啊。”

馬雲面帶笑容,看樣子是一點也不擔心什麼舉人素質太低的問題,他笑道:“你不說,我不說,誰會知道啊。再說了,李愛卿、趙愛卿,這。。。這不過是江南西道的解試罷了,在咱們大楚的三級考試中,這是最低的一層啊,這些人要想當官,可是要通過省試和殿試的,到時候,我們在省試的時候,扣嚴一點不就可以了嗎?說起來,寡人又有一個主意,爲了增進各地學子的上進心,這解試的通過率,由殿試大比來決定。”

李驤和趙普愣了,馬雲 第 393 章 公佈出來,任人查詢嘛!這樣也做到了透明、公開化嘛,讓所有的士子都心服口服嘛!他們靠不上不是因爲舞弊,是因爲江南西道教育質量差,江南西道爲什麼教育質量差呢?是因爲劉洞和歐陽廣是欺世盜名,誤人子弟之徒!”

趙普心裡一沉,看來楚王真的被江南西道那羣人給氣急了,這壞水亂冒,鬼點子一個接一個,整治江南西道士林的法子更是一環扣著一環。江南西道今年那些通過解試的人,想過省試和殿試可就難了,因爲他水平不夠啊,你拿江南西道的中等馬和別的地方的上等良駒賽跑,那肯定跑不過的啊。而且更陰毒的則是,江南西道的人或許會忿忿不平,可是考卷這麼一公佈,天下的讀書人都知道江南西道的士子質量不行,這不僅僅是丟臉的問題。讀書人都是清高的,他們都會這麼想,一個文章寫得連自己都不如的人,我幹嘛要聽他在哪裡鬼叫呢!這麼一來,江南西道士子在士林中威信也會大大降低。

李驤則抓住馬雲“通過率”的問題,問道:“大王,您說的這個解試通過率,是怎麼回事呀?”

馬雲笑嘻嘻的解釋道:“舉個例子,比如今年的殿試,這學子無非來自於山南東道、荊南道、黔中道、廣南東道、廣南西道、淮南道,京畿道、江南西道八個地方。今年的解試,按照慣例,這八道的解試通過率爲2%。如果,今年荊南道通過殿試的人數最多,那麼就說明,荊南道的教育水平高,下一屆解試就擴大荊南道的解試通過率,將它調整爲3%,如果,江南西道考生殿試通過率最低,那麼就降一半,要是沒有一個排在前二十的,嘿嘿,那就再降一半。採用這樣浮動的比率,豈不是可以爲國家挑選更多的賢才嗎?”

大唐朝近三百年,有些州道從來都沒有出過三甲,而有些州道則經常出現三甲,這就是由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師資力量的差異,進而導致各地學子文化程度的詫異。所以統一指定解試的通過率,就有點不公平了。按照馬雲的這個法子,倒是不錯。不過,經是好經,這目的也很明確,咋聽起來還真的是一片爲國之心,可是,李驤和趙普總覺得楚王把著好經給念歪了。

“哦,對了,黔中道、廣南西道由於地處偏僻,本著聖人的仁愛之風,本王將盡力的扶持偏遠地區的教育,這黔中道和廣南西道最差也是2%。”馬雲好像突然想起來什麼似的,又趕緊補充道。

李驤和趙普有點面面相覷了,這。。。這也太狠了吧。看來楚王不是想整一屆江南西道啊,按馬雲的法子,把勇爭倒數 第 393 章 ,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馬雲哈哈大笑:“趙愛卿,說得好,呵呵,現在就下旨,詔劉洞、歐陽廣爲右拾遺、右補闕,品階不妨給高一點。看他們來不來,看他們來不來,如果不來,寡人把這論語微子,大張旗鼓的送給他們看看。”

趙普一笑:“大王,臣倒是建議,先將這論語送給歐陽廣。這右拾遺、右補闕官職不小,可在士林人眼中,恐怕也不太看重。大王,何不招他們兩人做翰林編修,參加造字、修史工程呢?在士林眼中,這兩項,非德高望重、才學橫溢的人不能參加啊。大王招他們來,也是表達了您求賢若渴之心,這詔書裡面不妨多寫一點造字、修史的重要意義。如果他們來了,呵呵,那先前不合作的高姿態就蕩然無存了,如果他們不來,則可以一面用孔子之言羞辱之,另一面則撒佈消息:這樣有意義的事情,這兩個人怎麼不做呢?不是不想做,而是兩人肚子裡面沒貨,生怕做了濫竽充數之徒。”

李驤看了眼趙普,這人的鬼主意,比楚王還要厲害啊,這下子歐陽廣可難受了。

馬雲連連點頭:“就按趙愛卿說得辦。恩,寡人又有了一個新主意,呵呵,咱們這次好好陪著這兩個老東西玩玩。”

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81章 巨型炮仗第56章 碰壁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23章 入貢第66章 迎親第85章 援兵1第15章 殺人第53章 奇謀第24章 彷徨第35章 稱王荊湖(上)26第52章 韶州鏖戰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18章 三千精兵第54章 如此舉薦第53章 圍困汴京第65章 二合一第84章 喜憂參半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63章 堅守第81章 分兵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19章 血戰(二)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83章 豫章行(六)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32章 定策(中)31第16章 謀臣(1)第54章 商討第9章 長沙朝議第117章 造反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127章 買賣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22章 摸底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59章 出降(上)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14章 轉戰歸州(下)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78章 蒙汗藥第7章 大火熊熊第17章 滅蜀第3章 敲詐勒索(1)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101章 逃亡第111章 夜宴(二)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27第6章 投石問路第6章 軍事改革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53章 覲見皇帝24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64章 交州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77章 無利不起早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70章 血戰第199章 追擊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97章 向東!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91章 陪太子讀書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26章 謠言第204章 芙蓉花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69章 往事第171章 設伏
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81章 巨型炮仗第56章 碰壁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23章 入貢第66章 迎親第85章 援兵1第15章 殺人第53章 奇謀第24章 彷徨第35章 稱王荊湖(上)26第52章 韶州鏖戰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18章 三千精兵第54章 如此舉薦第53章 圍困汴京第65章 二合一第84章 喜憂參半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63章 堅守第81章 分兵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19章 血戰(二)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83章 豫章行(六)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32章 定策(中)31第16章 謀臣(1)第54章 商討第9章 長沙朝議第117章 造反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127章 買賣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22章 摸底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59章 出降(上)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14章 轉戰歸州(下)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78章 蒙汗藥第7章 大火熊熊第17章 滅蜀第3章 敲詐勒索(1)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101章 逃亡第111章 夜宴(二)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27第6章 投石問路第6章 軍事改革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53章 覲見皇帝24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64章 交州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77章 無利不起早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70章 血戰第199章 追擊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97章 向東!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91章 陪太子讀書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26章 謠言第204章 芙蓉花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69章 往事第171章 設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州市| 托克逊县| 阿勒泰市| 彭泽县| 罗城| 科技| 日照市| 荥阳市| 肇州县| 扎鲁特旗| 桓仁| 樟树市| 盐池县| 临汾市| 岱山县| 成武县| 新巴尔虎右旗| 阳东县| 犍为县| 洛南县| 肥东县| 瑞金市| 东山县| 大理市| 盈江县| 伊宁县| 怀仁县| 博爱县| 武冈市| 丹东市| 凭祥市| 苏尼特右旗| 东兴市| 高平市| 临泽县| 揭西县| 万荣县| 正阳县| 石河子市| 宝应县| 忻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