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9章 盡用楚人?(5)

“在下幽州人潘佑!不知望城王有何見教?”潘佑面不改色氣不發(fā)喘的說道。本來嘛,這人竟然敢站出來,那就是不怕事,怕事的早就在後面躲著呢。

看著馬希廣要暴走的樣子,廖框圖在一旁勸道:“王爺,這人雖然狂妄,可說的也在理。不過這詩少不了是誹謗朝廷,咱們還是交給刑部來處理吧。”現(xiàn)在可不是馬希範(fàn)當(dāng)政的年月了,馬氏子弟驕橫跋扈殺人就像殺雞一樣。就像這個姓潘的說得那樣,楚王馬雲(yún)還真的極力的擡高知識分子的地位,大有“馬氏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氣概,馬雲(yún)雖然緊緊抓著的政權(quán)、軍權(quán)不放手,可他卻不是,他允許士大夫們說話,處理士大夫的案件,他都是採用一種比較透明的流程,而且只要不是叛國這樣的罪名,士大夫的案子到了馬雲(yún)的手上都會量刑輕判一些。馬雲(yún)最看不慣的就是王公大臣的子弟,仗勢欺人。更何況,馬雲(yún)對宗室管理的極其嚴(yán)格,對這幾個馬希廣、馬希萼這兩個當(dāng)年奪位的老王爺不是不想下手,而是沒有藉口下手。這個潘佑雖然有狂妄悖逆的意思,可是這人言語中卻處處佔(zhàn)禮,萬一馬希廣牛脾氣發(fā)作,當(dāng)場把潘佑給打一頓,或者給宰了,這馬雲(yún)說不定就會下狠手了。

馬希廣似乎也很清楚楚國的基本國策,對馬雲(yún)這個侄兒也相當(dāng)?shù)奈窇帧A慰驁D的話,還真的被馬希廣給聽到心坎裡了。馬希廣咽不下這口氣,可也不敢發(fā)作,眼睛一轉(zhuǎn),走到一旁在詩作中翻找起來:“廖大人說得對,我……我我找找你這廝寫得是什麼詩!”

在嘩嘩的翻找聲中,馬希廣終於找到了潘佑的大作,他隨便秒了兩眼,大叫道:“三哥,這人……這人也在辱罵我們,你看他的詩:落日餘霞半空紅,大江碧水繞城東,棲霞幕景登高望,縱使白丁賦詩中。這……這是在罵咱們都是白丁嘛!”

就像清代著名的文字獄“清風(fēng)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樣,在詩詞裡挑毛病,那是再容易不過了。這首詩表面上看是在描寫棲霞山的晚景,這落日餘霞、暮景都帶著淡淡的哀傷,而“大江碧水繞城東”更有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意味。這首七言絕句,雖然沒有剛纔哪一首那麼犀利,可是,這裡面確實有最犯忌諱的話:縱使白丁賦詩中。這句話可以理解成:看到這悽美的景色,就便是目不識丁的人也會被觸動,忍不住想賦詩一首。可是,眼下正在寫詩的人是誰呀?是大楚太上王,出了好幾本詩集的怡紅院主,這……不是在暗罵馬希範(fàn)是白丁嘛。刁民,真的是刁民。

馬希範(fàn)生氣了,罵他“老馬王八”,他還能忍一忍,畢竟這只是泛泛的一罵,可現(xiàn)在有人在馬希範(fàn)最驕傲的領(lǐng)域,罵他是白丁,他真的是怒火沖天了!馬希範(fàn)?wèi)嵟拇蠛鹊溃骸皝砣耍瑢⒋巳私o拿下!”

廖框圖在一旁勸諫馬希範(fàn)道:“太上王,這人拿下,先交送刑部,經(jīng)過有司審判之後,再明正典刑。”廖框圖生怕馬希範(fàn)震怒之下,把這潘佑給宰了,那這件事的影響就大了。

老馬點(diǎn)了點(diǎn)頭。

一旁隨行保護(hù)的金甲武士立刻奉命而行,準(zhǔn)備將潘佑拿下。可這小子竟然是渾然不懼,他嘴角一撇,一副不屑的表情說道:“什麼‘遵孔’不過是說說罷了,‘不以言罪人’果然也是空話一句。至於這‘平賊’就是更是欺人了。附屬之國,又怎麼能有堂而皇之的六部屬官呢,況且昔日大漢皇帝已經(jīng)下詔,命令楚國停止進(jìn)軍,可也不見貴國遵令而行啊。哼哼……以武迫人、挾勢而行,今日得見矣!沐猴而冠者,也配談天下之大義。”

“大膽!”馬希範(fàn)暴走的怒喝道,他已經(jīng)忍了很久了,雖然他很喜歡裝腔作勢的談詩論詞,可是,他比起李景來,頂多也就算一個票友性質(zhì)的,整個就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他喜歡寫詩,也喜歡評論別人的詩詞,可對自己還是自視很高的,潘佑的抨擊,一下就碰到了他心中神聖而不能觸犯的東西。另外,老馬還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拓跋恆敢批評他,那是因爲(wèi)拓跋恆的資格老,他不好意思動,可是他當(dāng)政的時候,整個楚國除了拓跋恆以外,那些忠貞之士,還不是被貶被殺。他也是手上沾滿了血的人,殺人對他來說,沒什麼好含糊的。再有,老馬和兒子馬雲(yún)比起來,老馬對士林形象看的很淡,一個整天只知道玩樂的小軍閥頭子,他心裡能有“衆(zhòng)口鑠金,積毀銷骨”的概念嗎?

於是,老馬爆發(fā)了:“把他拉到院外,打100軍棍!我倒要看看他還有大多的怨氣!”

跟著老馬的天策府十八學(xué)士們,終於從老馬身上看到了當(dāng)年的英姿,看著馬希範(fàn)氣呼呼的樣子,誰都不敢出來勸諫。至於,李唐那批文人,因爲(wèi)潘佑最後的那幾句話,確實有心懷故國的嫌隙,他們也不敢隨便說話了。畢竟大傢伙都是拖家?guī)Э诘娜耍@……這真要是和“謀反”沾上了邊,那麻煩可就大了。

“啪、啪……”一棍一棍的軍棍打了下去,沒想到這潘佑雖然是個文人,卻是異常的硬氣,莫說求饒的話了,這人竟然是緊咬著牙關(guān)一聲不吭。

這是什麼意思?無聲來表達(dá)自己的不滿?

“打,給我狠狠的打!”馬希範(fàn)越想越是生氣。

“太上王,莫要跟這種閒人置氣。”鍾謨悄悄的湊了過來,拱手說道:“太上王,這廝著實可惡,自李氏覆沒一來,這人天天都是長吁短嘆,像死了老子娘一樣。而且這人當(dāng)年還曾作詩辱罵過太上王。”

“哦,他做得什麼詩啊?”馬希範(fàn)陰沉著臉問道。

鍾謨一臉的諂笑:“這人大逆不道,那首反詩,臣都不敢唸啊!”

“念,寡人數(shù)你無罪!”

“恩,當(dāng)年大王的詩詞傳到金陵,質(zhì)樸的詩風(fēng)令人稱道,唯獨(dú)這潘佑卻是扣除誑語,他竟然還寫了首《青山淚》:自古詠山詩賦對,陡峭娟秀惹人醉,今有奇人九千歲,只把青山做棒槌。”鍾謨輕輕的念道,他臉上一該剛纔的諂笑,擺出一副忠心耿耿,痛心疾首的樣子。李唐的文人們見了心中忍不住狂罵這人太過無恥,這……這是要把潘佑往死路上推啊。可是,他們雖然心中不忍,卻也不敢出言相助。

馬希範(fàn)聽了這詩卻微微一愣,這四句裡面,他就聽到“九千歲”才知道是說自己,看起來詩句裡面充滿了諷刺,可是爲(wèi)什麼要這麼諷刺自己,馬希範(fàn)卻不知道緣由。

鍾謨這樣的人最大的優(yōu)點(diǎn)就是善於察言觀色,他一看馬希範(fàn)神情木然,想必是他不知道這譏諷的原因,他連忙解釋道:“太上王,前陣子您不是出了本《文昭王文選第二卷》嗎?裡面不是有首詩是這麼寫得:遠(yuǎn)望嶽麓清幽幽,上頭細(xì)來下頭粗,龍驤虎步山中走,不願上下一般粗。”

話說七分就可以了,如果說的太直白,說不定聽者反而把說得人也給埋怨上了,顯然這鐘謨就是深諳此道。他將馬希範(fàn)的詩念出來以後,就默然不語了。

“打,給照死了打!”馬希範(fàn)徹底的憤怒了,這個王八蛋,老子無非說了句“不願上下一般粗”,他潘佑竟敢譏諷自己把青山比成了棒槌!

馬希範(fàn)這話一出,徐鍇站出來說道:“太上王,昔年陳琳做討賊檄文,辱罵曹操三代,後來,陳琳被曹操活捉,曹操卻並不怪罪,除了曹公心胸開闊之外,想必也是因爲(wèi)時移世易罷了。當(dāng)時李唐猶存,潘佑作此狂妄的詩句,也無非是爲(wèi)了迎合故主罷了。太上王胸懷四海,何必爲(wèi)這小事和這小人置氣呢?”

鍾謨陰森森的說道:“徐先生,時移世易的話,倒也是個理由,可這‘縱使白丁賦詩中’難道不是譏諷我等,譏諷太上王是白丁嗎?”

徐鍇哈哈大笑,他拱手對馬希範(fàn)說道:“太上王,草民以爲(wèi)這一句不僅不是譏諷,而是實實在在的讚頌啊!”

“不知讚頌從何而來啊。”馬希範(fàn)一肚皮的不高興。

“太上王,你想啊,這‘白丁就能賦詩’,豈不是千載以來的盛況啊,這豈不是說大楚福照四海,恩澤天下的表現(xiàn)嗎?若爲(wèi)君清臣賢,四海延平,這白丁又哪有什麼空暇的時間來等高遠(yuǎn)眺,盎然賦詩呢?”徐鍇笑吟吟的說道。

中國的文字還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解釋,居然也能自圓其說。可是最終決定權(quán)卻是在老馬的身上,馬希範(fàn)冷哼一聲:“徐先生這話,恐怕未必吧。哼這潘佑如此狂妄,有豈肯寫詩吹捧於我呢?”

“王師東來,所向披靡。這儼然是事實,草民覺得這詩卻也不是什麼吹捧,或許是潘先生有感而發(fā),是肺腑之言啊!”

“那這‘老僧暮鼓空山鳴;馬嘶古道黃衫影;王令西來半天紅,八方百姓齊歡迎’,又怎麼解釋?”鍾謨不懷好意的說道。

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82章 包圍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17章 滅蜀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24章 彷徨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185章 追擊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17章 調(diào)軍第62章 龍虎風(fēng)雲(yún)會(五)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91章 契丹楊袞第23章 設(shè)宴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110章 新策略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33章 發(fā)行國債第109章 峰迴路轉(zhuǎn)?第7章 援救第116章 含元殿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90章 兄壯侄大第39章 李唐的反應(yīng)(1)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3章 嶽州現(xiàn)狀第165章 條件第53章 大手筆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178章 糧草第69章 一鍋燴第75章 搜捕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15章 下杭州(3)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16章 伏擊(二)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57章 京變第203章 謀蜀第91章 契丹楊袞24第52章 脫身之策第23章 入貢第65章 好事將近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47章 五代諸葛第145章第26章 謠言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47章 賞賜第45章 神棍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12章 被打斷了!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38章 夜襲(中)第47章 南下邕州第75章 搜捕第78章 南逃福州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86章 林仁肇第33章 激戰(zhàn)封川(下)第48章第22章 嶽州流言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16章 伏擊(二)第87章 戰(zhàn)潞州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12章 被打斷了!第190章 窺測和揣摩第58章 龍虎風(fēng)雲(yún)會(一)第185章 追擊24第39章 李唐的反應(yīng)(2)59第39章 重組軍隊第20章 三分之二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108章 心動(中)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40章 找點(diǎn)事幹(上)第11章 岳陽樓(上)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126章 兩派第110章 夜宴(一)第104章 總結(jié)宣傳第97章 拼了第203章 謀蜀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89章 援兵5第107章 巧妙的戰(zhàn)略第64章 交州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77章 兩個吳越王
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82章 包圍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17章 滅蜀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24章 彷徨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185章 追擊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17章 調(diào)軍第62章 龍虎風(fēng)雲(yún)會(五)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91章 契丹楊袞第23章 設(shè)宴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110章 新策略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33章 發(fā)行國債第109章 峰迴路轉(zhuǎn)?第7章 援救第116章 含元殿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90章 兄壯侄大第39章 李唐的反應(yīng)(1)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3章 嶽州現(xiàn)狀第165章 條件第53章 大手筆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178章 糧草第69章 一鍋燴第75章 搜捕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15章 下杭州(3)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16章 伏擊(二)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57章 京變第203章 謀蜀第91章 契丹楊袞24第52章 脫身之策第23章 入貢第65章 好事將近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47章 五代諸葛第145章第26章 謠言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47章 賞賜第45章 神棍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12章 被打斷了!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38章 夜襲(中)第47章 南下邕州第75章 搜捕第78章 南逃福州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86章 林仁肇第33章 激戰(zhàn)封川(下)第48章第22章 嶽州流言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16章 伏擊(二)第87章 戰(zhàn)潞州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12章 被打斷了!第190章 窺測和揣摩第58章 龍虎風(fēng)雲(yún)會(一)第185章 追擊24第39章 李唐的反應(yīng)(2)59第39章 重組軍隊第20章 三分之二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108章 心動(中)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40章 找點(diǎn)事幹(上)第11章 岳陽樓(上)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126章 兩派第110章 夜宴(一)第104章 總結(jié)宣傳第97章 拼了第203章 謀蜀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89章 援兵5第107章 巧妙的戰(zhàn)略第64章 交州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77章 兩個吳越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藏| 舟曲县| 安化县| 襄樊市| 浏阳市| 中西区| 博野县| 武强县| 罗源县| 逊克县| 若羌县| 曲阜市| 五原县| 高青县| 肥乡县| 英山县| 丹寨县| 宁陕县| 双辽市| 筠连县| 黑山县| 昌乐县| 阳山县| 蓬莱市| 密云县| 留坝县| 北川| 中卫市| 剑河县| 五原县| 桐乡市| 蒙山县| 邳州市| 嵊泗县| 雅江县| 关岭| 梅河口市| 石渠县| 治县。| 绩溪县|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