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章 三使南唐(5)

含元殿。

李景經常皺著眉頭,手撫顎下短鬚,或坐或立,最終唸唸有詞,一旁黃皓還要經常性的磨著磨,洗耳恭聽,以便將李景的名言警句隨時記錄在案。

李景發愁,下雨天發愁,是因爲“少年不識愁滋味,愛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大晴天,他也發愁,那是因爲“輕鬆明快豔陽天,古來幾句未曾聞。”這輕快的詞句,翻來覆去,也就那幾種寫法,他要推陳出新,能不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鬚嗎?至於國事,自然有馮延巳、周宗等人分擔,他卻是不用太操心。

李景醞釀了半天,也沒整出來一句新鮮玩意兒,半瞇著眼睛斜靠在龍座之,讓人也看不出來,這人是在假寐,休息一下再想;還是就藉著想詩句,來培養睡意。門簾輕挑,一個小黃門兒躡手躡腳的走到了大太監黃浩的身旁,低聲言語了兩句。黃浩擺擺手,讓那人下去,自己悄悄的走過來,輕聲說道:“陛下……陛下。”

景睜開眼睛,不情不願的問道:“黃皓啊,什麼事情呀?”

“陛下,馮相爺求見。”

景坐直了身,左右的晃了晃腦袋,還用手在太陽穴哪兒按了一兩下,方纔說道:“宣他進來。”

黃浩擺擺手,站在門口的小黃門兒,趕緊退出大殿,不多時,一陣腳步聲傳來,“臣馮延巳,叩見我皇陛下。”

“起來,黃皓,賜座。”

“臣遵旨,謝恩。”馮延巳站了起來,做一旁拿捏著坐下。靜靜的等著李景發問。李景雖然不大愛管事,可是他特別喜歡那種天下我有的感覺,經常會自動發問。

“馮愛卿,今天有什麼事情,要奏報於朕嗎?”李景慢條斯理的問道。

“漳州近福建漳州留守留從效等人表乞降,陛下,自前年我軍進入福建,歷時兩年,終於攻破建州、汀州,震服泉州、漳州等地,閩中五州之地,我軍已然攻下四州了。自大唐立國以來,這是第一次開疆擴土啊。”馮延巳面帶喜色的說道。

“是嗎?呵呵,那實在是可喜可賀啊,等會朕親自賦詩一首,你裝裱一下,賞賜給前線作戰的軍士。恩,對了,記著選一個黃道吉日,朕要親自去太廟祭祀,告慰祖宗。”李景高興的說道,福建的事情讓他煩了兩年,今天終於徹底解決了。至於福州的事情,他自動忽略不計了。李唐征討福建,歷時兩年,耗費錢糧無數,結果福建最富裕的福州,反而讓吳越給得了去,自己僅僅攻下汀、建兩州,泉州、漳州雖然投降,可是以後是不是自己說了算,還不定呢。換了別人估計早就龍顏大怒,將馮延巳拉出宮門,痛毆一頓,可李景竟然向沒事人一樣,還在感嘆終於結束了。

“多謝陛下賞賜,臣想前線軍士,肯定會更加奮勇殺敵的。只是,這福建大局已定,獎賞三軍是必不可少的了,臣請陛下,此事該當如何賞賜啊。”馮延巳說道。

李景揮了揮手,道:“軍士用命也不容易,就照著往年的慣例進行賞賜。馮愛卿,覺得如何?”

馮延巳心裡一沉,按照慣例?這李景是崽買爺田心不疼啊。這軍官是可以賞賜白銀、絹帛,可是到了軍士手,肯定是以銅錢計算的,大唐立國以來,從來沒有賞賜軍士,用白銀的。可現在銅錢價格升了呀?如果還按照慣例,那不是提高了軍士的犒賞額了嗎?雖然國庫裡面存銀還很多,可是馮延巳也有點捨不得。他是要做大事的人,這錢就這麼稀裡糊塗的花下去,以後再打仗是不是要按照這次的標準來呢?

看馮延巳欲言又止的樣,李景問道:“怎麼了?有什麼事情嗎?”

“陛下,您想必也知道,當前咱們這個銅錢價格揚,如果按照慣例賞賜的話,國庫就要多出一筆銀了。”馮延巳支支唔唔的說道。

“哦,沒關係,跟軍士們說清楚嘛,對了,這個趙普現在在做什麼呀?前一陣,韓熙載不是建議要徹查楚國商人的事情嗎?你們查的怎麼樣啊?”

最高領袖跳躍式思維,把馮延巳弄得一愣,前一陣,韓熙載確實了個奏章,要求徹查銅錢的流向,隱隱的懷疑是楚國在暗中動的手腳。當時馮延巳本來想作壁觀,讓韓熙載他們折騰去,只是自己弟弟馮延魯勸說道:這是一個好機會,和楚國通商是周宗的注意,如果銅價揚真的是楚國乾的,我們就順藤摸瓜,把周宗一根打倒。於是,馮延巳就主動擔當了下來,可一番檢查之後,他才發現自己了當,這個東西完全沒法查,第一楚國的商人多如牛毛,自己查了幾個,結果都是遵紀守法的,沒見著他們私帶銅錢,第二,這些商人過來之後,不是直接把貨物賣給李唐的老百姓的,往往是賣給了地方的商號,這些有實力的商號,那個背後沒有背景,沒有後臺啊,查著查著有兩次還查到自己頭來了。有了經驗教訓之後,馮延巳就盯了楚國的大商人李昭,可李昭是白銀買物資,賣物資的時候,確實喜歡收銅錢,可這銅錢都被他送到各個地方的店鋪去做了對換用的銅錢。這李昭,地方的小店太多,查也查不清楚,再說,李昭是有楚國官方背景,逼狠了他,說不定楚國就會派人過來抗議。開疆擴土,現在還離不開楚國的支持。

馮延巳想了下,說道:“唐楚經商互有往來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周宗周大人他們管著戶部,想必對這些事情相當的熟悉。臣查訪了許久,卻是查無實據,雖然不敢斷然否定這件事,可是想必楚國商人做手腳的機會並不大。至於別的嗎?臣就不敢妄言了。”

李景皺了皺眉頭,說道:“有話你就講。不要吞吞吐吐的。”

“臣想,這楚國他不用銅錢,那麼收集銅錢又有什麼用處呢?”見李景點了點頭,馮延巳說道:“所以,臣想,很可能是國內的商人收集的,可是這到底是爲了什麼呢?”

李景不明所以,催促道:“不要賣關了,有話就講啊。”

“陛下,您也知道,民間有私鑄銅錢的事情,爲什麼不是很流行,不過是因爲鑄造銅錢的成本較高,鑄造之後盈利較小的緣故。可是,如果我們大行大錢,可就不一樣了,一樣的成本不變,這銅錢的價格卻增長了十倍,這不就是有利可圖了嗎?”

李景眨了眨眼睛,納悶的說道:“我們不還沒有決定還發行大錢的嗎?這些商人莫非會神機妙算,能算定我們必然會發行大錢嗎?”

“這個……臣就不得而知了。這些商人惟利是圖,恐怕消息也是很靈通的。”馮延巳不動聲色的告著刁狀。

景沉思了,難道是周宗,不可能。

“馮愛卿,照你的看法,我大唐該當如何渡過眼下這個難關呢?”

“陛下,臣昨日聽到一句話,覺得頗有道理:用大唐之劍,斬出大唐生存之路。”馮延巳低聲道。

李景嘆了口氣,說道:“馮愛卿,你是不是糊塗了,我們剛剛在淮北大敗而歸,數萬弟被俘,現在國事也不像前兩年那樣平穩了,如果我們還出兵,會不會再次陷入泥潭啊?”

“陛下,臣以爲,出兵能不能勝,不僅在於我軍,而在於對方,對付中原王朝,我們沒有仔細準備就貿然進攻,必然是不妥的。可是如果對付想嶺南那樣的小國,臣以爲,可以手到擒來。更何況,攻擊嶺南咱們還有援軍呢?”

“何人會援助我軍啊,你莫非是說楚國嗎?寡人聽說周宗午說道,楚國現在也是困境重重,趙普前來第一件事就是做什麼大楚招商會,希望咱們大唐的商人,能去楚國,做做物資的交流。楚國這個樣,估計是有心無力。他就算想吞併嶺南,估計也沒有那個實力啊。”

“陛下,楚國的軍隊精銳否?”馮延巳問道。

“楚國能夠輕而易舉的攻下威勝節度使,就算是佔了天時,恐怕軍隊也是相當善戰的。馮愛卿何處此言啊?”

“楚軍既然善戰,那麼他出兵嶺南,就沒有軍事的顧慮,他顧慮的應該是錢糧這方面纔對。如果他們有了錢糧,楚軍會不會就南下呢?”馮延巳說道。

李景一愣,片刻之後,怒氣衝衝的說道:“馮愛卿的意思,朕明白了,你是想讓我們大唐再借些錢糧給楚國。可是,楚國萬一不還呢?馬雲那小,朕看著就不地道,活脫脫一無賴。豈能相信啊。再說了,前年魏岑出使大楚的時候,不是已經和楚國一定好了嗎?以臨賀水賀江和鬱江今珠江爲界,封州、端州、康州、興王府、潮州、韶州、循州、禎州、英州等地都是我們大唐的嗎?這已經是白紙黑字,寫清楚了的,難道他們還又重新耍賴不成。”

在李景的逼視下,馮延巳硬著頭皮說道:“陛下,賴賬他們倒是不敢,只是趙普說,沒有錢糧,他們就只能暫緩出兵……等有了軍糧在南下……”

李景愣了,人在江湖飄,怎能不挨刀。自己五個月前,剛剛玩了一手,晚出兵,現在報應就找門來了。這楚國,也要玩這手了?

本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

第36章 兵圍荊門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80章 騎射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52章 脫身之策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19章 軍務政務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79章 兵發明州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49章 越牆第81章 巨型炮仗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7章 暖煙閣第105章 後宮第50章 陰差陽錯第15章 伏擊(一)第180章 活捉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68章 釋放第12章 被打斷了!第81章 巨型炮仗第13章 下杭州(1)第32章 定策(中)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135章 潑髒水2第132章 刺殺第63章 我冤!我冤!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204章 芙蓉花第38章 夜襲(下)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56章 養馬之術第89章 援兵5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18章 光猛南下第54章 留一手第49章 血戰黃土鎮第191章 被欺騙第32章 定策(中)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34章 詩賊(1)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100章 我纔是駙馬第10章 新妃(1)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66章 翻臉第110章 新策略第73章 戰爭賠款第20章 三分之二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16章 含元殿第25章 約四事第10章 最像諸葛罵王朗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44章 黃土鎮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10章 夜宴(一)第16章 謀臣(1)第192章 真議和第37章 裁軍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61章 招降納叛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106章 會戰(5)第9章 長沙朝議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98章 論戰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86章 林仁肇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107章 明詔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207章 水漲了第19章 西遷(1)第68章 結義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6章 軍事改革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23章 限制黨項(2)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章 南平窘境第60章 三成機會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5章 首富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44章 黃土鎮第23章 設宴27第187章 講和第126章 兩派第56章 賬本
第36章 兵圍荊門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80章 騎射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52章 脫身之策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19章 軍務政務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79章 兵發明州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49章 越牆第81章 巨型炮仗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7章 暖煙閣第105章 後宮第50章 陰差陽錯第15章 伏擊(一)第180章 活捉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68章 釋放第12章 被打斷了!第81章 巨型炮仗第13章 下杭州(1)第32章 定策(中)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135章 潑髒水2第132章 刺殺第63章 我冤!我冤!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204章 芙蓉花第38章 夜襲(下)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56章 養馬之術第89章 援兵5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18章 光猛南下第54章 留一手第49章 血戰黃土鎮第191章 被欺騙第32章 定策(中)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34章 詩賊(1)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100章 我纔是駙馬第10章 新妃(1)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66章 翻臉第110章 新策略第73章 戰爭賠款第20章 三分之二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16章 含元殿第25章 約四事第10章 最像諸葛罵王朗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44章 黃土鎮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10章 夜宴(一)第16章 謀臣(1)第192章 真議和第37章 裁軍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61章 招降納叛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106章 會戰(5)第9章 長沙朝議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98章 論戰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86章 林仁肇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107章 明詔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207章 水漲了第19章 西遷(1)第68章 結義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6章 軍事改革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23章 限制黨項(2)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章 南平窘境第60章 三成機會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5章 首富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44章 黃土鎮第23章 設宴27第187章 講和第126章 兩派第56章 賬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平塘县| 上栗县| 新余市| 西乌| 边坝县| 新蔡县| 宜宾县| 思南县| 毕节市| 湄潭县| 海阳市| 万荣县| 河西区| 关岭| 泸溪县| 彰化县| 宁夏| 土默特左旗| 铁岭县| 红桥区| 通江县| 灵丘县| 衡东县| 永靖县| 香河县| 东辽县| 高州市| 周至县| 香格里拉县| 教育| 岐山县| 兖州市| 英山县| 漯河市| 法库县| 蓬溪县| 嵊泗县| 和平县| 福鼎市|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