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章 往事如煙(下)

徐溫、張顥得到消息,立刻率甲士入府。張顥見楊渥死了,起了貪心,想踢開徐溫,自己當吳王。張顥大陳甲兵,然後召來文武“議事”,張顥尖著嗓子乾嚎道:“小主子已經沒了,淮南無主,衆位覺得誰可當之?!”連問三次,衆人低頭不語,暗想:直說你想當吳王得了,裝什麼大頭蒜?

衆人的沉默就是對張顥無言的拒絕,張顥勃然大怒,準備發作。徐溫的哥們嚴可求是淮南第一智士,向來看不上張顥,見衆人不說話,生怕事變,裝模作樣的湊到張顥身邊耳語道:“淮南事亂,能做淮南主者,非公而誰?只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張顥不解:“爲什麼?”嚴可求小聲道:“武忠王雖故,但劉威、李遇、李簡等人皆淮南首功之臣,恐怕他們不會對張公心服。今日之事,不如先立二公子隆演,張公挾天子令諸侯,誰敢不從?”

張顥沉默不語,嚴可求等不下去了,知道張顥被逼急了就可能來粗的。嚴可求急中生智,聲稱肚子不舒服要出趟恭,急赴書記室,以太夫人史氏的名義寫了一道教令。然後出來招呼衆人到府中正堂,說是有大事相告。衆人來到正堂,嚴可求跟真的一樣,跪在地上宣讀“史太夫人”的教令:“武忠王創業不易,爲使楊家基業不墮,今應速立隆演。”

衆人都不希望張顥出頭,也不管是教令真假,伏地三呼。張顥聞著動靜也趕了過來,看到這個樣子,知道自己暫時不能得手,只好依衆人議,迎立楊隆演。

張顥雖然一時失了手,卻賊心不死,當然首先他需要的做的是搬掉徐溫這塊絆腳石,讓徐溫去守潤州。徐溫得到消息,急問嚴可求該怎麼辦?嚴可求和徐溫交情很鐵,便去聯繫淮南節度副使李承嗣,幾人密謀之後,嚴可求獨自來見張顥,說外邊傳言張顥要殺徐溫,所以先調出揚州。張顥裝清白:“徐溫自己想去,和我沒關係!”嚴可求附耳道:“留下徐溫更好下手。”張顥覺得有理。

不久,徐溫和李承嗣來見張顥,嚴可求大罵徐溫:“犬知報主,徐公奈何受武忠王之大恩,而今淮南動盪之際,公卻要甩手,豈不負武忠王大恩?”徐溫暗笑,大呼冤枉:“不敢!不敢!武忠王重恩數世不敢忘,溫願竭犬馬以報楊氏。”李承嗣也跟著起鬨,張顥沒法,只好留下徐溫。

徐溫躲過一劫,嚴可求勸徐溫先下手,張顥這人雖然愚鈍,但一旦玩粗的來,大家都吃不消。徐溫覺得時候著差不多了,便收買左監門衛將軍鍾泰章,率領三十個壯漢闖入軍府,趁張顥不備,割下了人頭。徐溫大喜,速誅張顥黨羽,甚至連當初殺掉楊渥的的紀祥也沒放過,以大逆不道罪將紀祥五馬分屍。從此,淮南大權盡入徐溫手中,楊隆演不過是尊泥菩薩,供人拜拜而已。

徐溫執政之後,力行改革,之前施行的弊政,一概廢除,百姓稱悅不已。徐溫總攬國務,以嚴可求參知軍政,是實際上的內閣總理,而讓財經高手支計官駱知祥主抓財政,淮南局勢日趨穩定。

徐溫這個外姓主政淮南,自然有人不服,撫州(今江西撫州)刺史危全諷第一個跳了出來。他自封爲鎮南軍節度使,連結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彭彥章、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彭釺和信州(今江西上饒)刺史危仔倡起兵做亂,攻鎮南軍府駐地洪州(今江西南昌)。

徐溫派淮南馬步軍使周本出戰,周本曾經鬥殺過猛虎,江湖人送雅號“打虎將”。不久八百里捷報傳來:危全諷兵敗象牙塘(今江西南昌南),活捉獻入揚州,徐溫好脾氣,沒殺他。其他人都以危全諷爲首,危全諷一敗,全都跑沒影了。

楊家雖然失了勢,但楊行密經營淮南三十年,根基尚在。徐溫知道揚州不是他的地盤,想經營一塊自己的戰略根據地。樑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徐溫讓楊隆演封自己爲升州刺史,並在升州(金陵)建造水師,由義子徐知誥率領。徐溫看的很遠:揚州雖然是天下財賦重地,但卻在江北,只有淮南一線可以防禦北方勢力,而金陵卻多了一道長江防線,況又是東晉南朝故都,地勢易守難攻。

危全諷反徐溫失敗,不等於其他人都願做徐溫的走狗。宣州觀察使李遇是楊行密的故交,徐溫在他面前都是小輩,徐溫成了大丞相,李遇不服,曾經罵徐溫:“老子跟先王跑江湖的時候,徐溫在哪裡?憑什麼就敢挾嗣王號令諸鎮?”徐溫派都指揮使柴克用去滅李遇,並把李遇的小兒子抓來在陣前,李家少爺哀告父親不要造反。李遇最疼這個兒子,心軟了,決定歸順徐溫。可徐溫是什麼人?管你老臣小臣,反正不是他的心腹,殺光了纔好。柴克用進宣州後,奉徐溫命,先斬李遇父子,再將李遇一家老小全都砍死。殺了李遇,果然震住了那幫老傢伙,沒人再敢和徐溫較量。

徐溫除掉了一些不聽話的,開始積極培養自己的勢力,他吸收楊行密的教訓,首先扶持自己的兒子們。徐溫六個兒子:徐知訓、徐知詢、徐知誨、徐知諫、徐知證、徐知諤,但這些親生的都不如徐溫另一個收養的兒子:徐知誥(李昪)。

徐知誥事徐溫如親父,極爲孝順,徐溫非常感動,經常對自己的兒子們說“你們雖然是我親生的,但若論起孝道來,沒一個超過知誥的。”吳王楊行密活著的時候,對徐知誥也偏愛有加,徐溫白撿了本是自己養子的徐知誥,楊行密常吐酸水:“知誥這孩子人中俊傑,前途不可限量。”

徐知誥不僅在孝順上強過徐知訓他們,而且能力上更是判若雲泥。徐知誥坐鎮金陵,黜庸進賢,寬簡得當,一時間,四方賢士蜂擁來投,其中名頭最響的就是洪州人宋齊丘。宋齊丘素有辯才,有戰國蘇張之風,其他如周宗、曹倧等人,徐知誥都允以重用,參預政務。徐知誥禮賢下士,慷慨大方,甚得軍民士心。徐知誥手下文武雲集,徐溫對徐知誥大加讚賞,嘆爲奇才。

此後,吳越王錢繆和樑朝皇帝,聽說徐溫掌握淮南實權之後,都先後過來考察徐溫的本事。結果,他們發現,這姓徐的,一點也不比楊行密差。

樑朝和吳越同是淮南的死敵,徐溫都給修理了,威望直線上漲。徐溫的大兒子徐知訓知道老爹將來要做皇帝,自己肯定就是皇太子,心高氣傲,連吳主楊隆演都不放在眼時,經常出難題,讓楊隆演下不來臺。幹兄弟徐知誥在徐知訓眼中也不算個人物,徐知訓能瞧得起的,估計也只有老爹徐溫了。

淮南名將朱瑾此時守在揚州,在徐知訓手下做事,朱瑾曾經教過徐知訓武功,算得上師生之誼,可徐知訓卻把朱瑾當成了家奴,經常頤氣指使。朱瑾好歹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現在倒給徐家小兒當奴才,哪裡咽得下這口氣?後來二人起了口角,徐知訓派江湖刺客去暗殺朱瑾,朱瑾武功了得,不在乎這幾個小賊,全都做了,埋在後花園裡。

樑貞明四年(公元918年)六月,徐溫知道朱瑾在揚州和兒子鬧了矛盾,胳膊肘自然朝裡拐,便調朱瑾去泗州(今江蘇盱眙)做淮寧軍節度使,明擺著是瞧不起朱瑾。朱瑾受不了這個窩囊氣,決定幹票大買賣。朱瑾知道徐知訓看上了自己的小妾桃氏和坐騎寶馬,便盛情邀請徐知訓來宴,願意把桃氏和寶馬送給大少爺。徐知訓不知有詐,歡喜前來赴宴。朱瑾恭恭敬敬的請徐少爺上坐,然後轉呼:“桃兒,過來侍侯少主子。”簾響處,香氣襲來,果見一個大美人搖拽而來,奉大卮酒跪地請飲。徐知訓眼都直了,大喜:“相公如此厚愛,知訓哪裡承受的起,多謝!”痛飲數卮後,酩酊大醉,伏在案上。朱瑾見機會來了,遞個眼色讓桃氏出去,朱瑾操刀將徐知訓的人頭剁下來。

朱瑾急入宮,把徐知訓的人頭丟給楊隆演:“徐知訓無禮大王,臣以斬之!”楊隆演膽小怕事,嚇的魂飛九霄外,如果徐溫要是知道他和徐之訓的死有牽連,哪還有好吃果子吃?掩袖急走,顫抖言道:“這是你自己乾的,日後齊公問罪,與我無關!”

朱瑾見楊隆演如此不中用,氣的大罵。這時徐溫的親兵已經追來,朱瑾跳牆逃跑,結果摔斷了腿,再找所乘的馬,已經不知跑哪了,朱瑾知道沒救了,要被徐溫活捉,酷刑是少不了的,爲了不受辱,橫劍自刎。(朱瑾也太魯莽了,真不知道這人是咋想的。)

在金陵的徐溫聽說揚州有變,急率精銳入揚州。大肆誅殺朱瑾黨羽,並滅了朱瑾的三族,暴朱瑾屍於揚州市中。徐溫留下最器重的義子徐知誥總督揚州軍政,然後回到金陵。

行軍司馬徐玠曾經勸徐溫把權力傳給徐知詢,嚴可求也不喜歡徐知誥,經常播弄是非。徐溫也有了換掉徐知誥的打算,可徐知誥運氣不錯,徐溫在這個節骨眼上病死,徐知詢天大的能耐也沒轍了。吳國軍政大權毫不意外的落到了徐知誥的手裡,接著徐知誥逼迫楊溥當皇帝。楊溥無奈,只好在徐溫死後不久自稱大吳皇帝,改元乾貞

徐知誥當政,徐溫的幾個親兒子非常不滿,暗罵父親糊塗。徐溫糊塗,徐知詢比老爹更糊塗,徐知詢不會籠絡人,甚至連自己的幾個親兄弟都刻薄寡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都跑到徐知誥那邊了。乾貞三年(公元930年)十一月,徐知誥以皇帝楊溥的名義讓徐知詢來揚州朝見,徐知詢不知是計,剛到揚州,徐知誥就把“陰謀造反”的大帽子扣在了徐知詢的頭上,關了起來。徐知誥改任和自己關係不錯的六弟徐知諤去守金陵重鎮。

第二年,徐知誥上奏皇帝楊溥,說自己想回金陵養老,楊溥同意。徐知誥這年也只有43歲,養哪門子老?不過是徐知誥準備在金陵建立新政權的前奏,揚州實在不是一個建都的地方,從哪方面來說都不如金陵。徐知誥學起義父徐溫,坐鎮金陵總控淮南,讓親生兒子徐景通(李景)在宋齊丘等的幫助下在揚州“輔政”,實際上是監視楊溥。

徐知誥做事穩妥,他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麼,只是飯要一口口的吃,沉得住氣。這跟殺人一樣,讓人慢性中毒比當場把人毒死更不容易被察覺,徐知誥就是這樣。公元935年九月,楊溥先將年號改爲天祚,然後“順從民意”,加封徐知誥“尚父、太師、大丞相、大元帥”,爵位再進一級,進封爲齊王,加九錫,弄了十個州爲“齊國”封地。事情到了這一步,傻子也知道徐知誥下一步要幹什麼了。

徐知誥掌握吳國軍政大權近十年,統治基礎根深蒂固,即使那些楊行密時代的老臣,看到楊家血脈不久就要滅絕,心痛不已,但又沒膽量給徐知誥使絆子,也只好向現實低頭,象德高望重的中書令周本就是這樣,徐知誥本希望周本能帶頭勸楊溥下臺,周本不想幹這缺德事,長嘆:“楊家待我恩重如泰山,食人祿,不忠於人,傳出來,臉面何存?”他的兒子周弘祚巴不得徐知誥稱帝,好在新朝中謀個好位置,強迫周本去勸進,拗不過兒子,周本只好低首率羣臣向徐知誥勸進。

徐知誥裝好人,自稱“無才無德,不足宰制天下。”沒等大臣們二勸呢,楊行密的兒子歷陽公楊濛痛心楊家將亡,去找周本希望能幫他搞掉徐知誥。周本做爲楊行密的嫡系,和徐家父子不算深交,自然希望能弄倒徐知誥,也算給老主子楊行密有個交待。可他的寶貝兒子周弘祚哪還把楊濛當回事,密使亡命徒把楊濛抓起來送給徐知誥。還那有什麼好?以吳國皇帝的名義將楊濛處死。

公元937年十月,吳國皇帝楊溥正式遜位,遣代理太尉江夏王楊璘去金陵傳禪國詔書,齊王徐知誥在金陵(今江蘇南京)稱帝,建國號大齊,改吳天祚三年爲大齊昇元元年,尊義父徐溫爲太祖武皇帝。雖然徐知誥受“禪”時對遜帝楊溥還自稱什麼“老臣”,並尊楊溥爲“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看上去天花亂墜,可一年以後,楊溥就不明不白的死在揚州。

徐知誥當上大齊皇帝后,就有一個想法:“自己本來姓李,改姓楊,最終姓了徐。現在還有必要再給徐溫傳香火嗎?”徐溫沒把徐知誥當成親生的,徐知誥以怨報怨,也不想給老徐家臉上抹粉了,徐知誥便把這個想法“傳”給了徐溫還在世的兩個兒子徐知證和徐知諤。這二位在徐知誥稱帝后也當上了王爺,但畢竟是在人家徐知誥門下討生活,徐知誥想改姓,二人自然順水推舟,帶著衆臣上請皇帝還復李姓。徐知誥就等著呢,不過在改之前又演了場戲,衆人再勸,這才決定複姓。公元939年,徐知誥復李姓,改國號唐,改名李昪

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33章 定策(下)第81章 豫章行(四)第37章 裁軍第89章 鬥嘴第117章 造反第17章 謀臣(2)第5章 不謀而合第24章 彷徨第66章 援軍?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44章 10萬兩白銀第177章 涿州失守第43章 繼續出使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23章 入貢28第82章 包圍第45章 水攻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17章 伏擊(三)第31章 定策(上)第5章 觀兵第28章 黎陽大戰第12章 岳陽樓(下)第68章 釋放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63章 天生麗質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12章 楚王選集第1章 稀裡糊塗的穿越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69章 進攻潼關第103章 會戰(2)第27章 物價暴跌第52章 韶州鏖戰第19章 西遷(1)第83章 中箭第49章 巧取雄州第33章 發行國債26第145章第22章 吊睛白額虎第30章 駐兵靈州(2)第82章 包圍28第32章 入蜀(1)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158章 蜀國來客26第198章 立功第15章 伏擊(一)第81章 分兵第4章 造假幣第81章 巨型炮仗第43章 繼續出使第3章 攻攻試試第148章 奇怪的案件3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61章 迷惑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92章 試探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19章 西遷(1)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170章 益津關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46章 奇功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33章 發行國債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18章 三千精兵第62章 龍虎風雲會(五)第85章 援兵1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165章 條件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32章 定策(中)第97章 向東!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12章 楚王選集第15章 巧奪向城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171章 設伏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110章 夜宴(一)第191章 被欺騙第78章 蒙汗藥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70章 益津關
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33章 定策(下)第81章 豫章行(四)第37章 裁軍第89章 鬥嘴第117章 造反第17章 謀臣(2)第5章 不謀而合第24章 彷徨第66章 援軍?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44章 10萬兩白銀第177章 涿州失守第43章 繼續出使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23章 入貢28第82章 包圍第45章 水攻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17章 伏擊(三)第31章 定策(上)第5章 觀兵第28章 黎陽大戰第12章 岳陽樓(下)第68章 釋放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63章 天生麗質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12章 楚王選集第1章 稀裡糊塗的穿越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69章 進攻潼關第103章 會戰(2)第27章 物價暴跌第52章 韶州鏖戰第19章 西遷(1)第83章 中箭第49章 巧取雄州第33章 發行國債26第145章第22章 吊睛白額虎第30章 駐兵靈州(2)第82章 包圍28第32章 入蜀(1)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158章 蜀國來客26第198章 立功第15章 伏擊(一)第81章 分兵第4章 造假幣第81章 巨型炮仗第43章 繼續出使第3章 攻攻試試第148章 奇怪的案件3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61章 迷惑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92章 試探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19章 西遷(1)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170章 益津關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46章 奇功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33章 發行國債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18章 三千精兵第62章 龍虎風雲會(五)第85章 援兵1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165章 條件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32章 定策(中)第97章 向東!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12章 楚王選集第15章 巧奪向城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171章 設伏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110章 夜宴(一)第191章 被欺騙第78章 蒙汗藥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70章 益津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印江| 古丈县| 班玛县| 江永县| 东乡族自治县| 永泰县| 浪卡子县| 保亭| 清流县| 扬州市| 成都市| 忻城县| 仙居县| 江陵县| 万荣县| 家居| 宜宾市| 肇东市| 迭部县| 榆树市| 石屏县| 友谊县| 平武县| 敦化市| 无极县| 缙云县| 茌平县| 冕宁县| 康乐县| 永川市| 宜君县| 鄂托克旗| 华亭县| 溧阳市| 景德镇市| 隆昌县| 黄梅县| 肥城市| 万州区| 阿拉善盟|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