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章 架起油鍋

在曹彬攻克向城的時候,團團包圍南陽的楚軍,居然抓獲了一個契丹人的信使:耶律德光讓拽刺見機行事。馬雲(yún)心中安定了許多。。。可形勢說變就變,誰也料不到。。。

向城被攻克、高行周父子帥兵南下救援的消息,拂曉時分就傳到了馬雲(yún)的大營。只差前後腳的功夫,中原的楚國密探們,也快馬送來了北方的消息:河北山東百姓揭竿而起、亂做一團,大皇帝耶律德光住不住了,藉口想他老媽了,留下小舅子蕭翰留守汴京,把大晉的金銀寶貝連同太監(jiān)宮女一個不剩,都帶著回老家去了。

於此同時,太原王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已然發(fā)兵南下,一路由史弘肇率領(lǐng)走潞州(今山西長治)和澤州(今山西晉城),他自己則率大軍走西路,經(jīng)晉州(今山西臨汾)、絳州(今山西新絳),直趨陝州(今河南三門峽),然後再折向東,進入汴梁。契丹人倉皇北退,河東兵馬所路過的州縣紛紛投降,軍事進展極其順利,估計也就是一兩天的功夫就能到達汴京。

聽了探子的稟報,李驤眉頭輕輕一皺,劉知遠果然見識不凡,在錯綜複雜的局勢裡,選了一條,最正確不過的道路。這下子有些難辦了。。。

說耶律德光的北逃,是畏於中原百姓的反抗聲勢,怕陷入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也好;還是耽於劉知遠的大軍,生怕劉知遠會同義軍攻取鄴城、相州等地,斷了契丹人的歸路也好;或是歸於侵略者從來沒有好下場的結(jié)論也好,這只是說法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劉知遠選擇了這條進軍路線,那麼契丹人的主力大軍就將會隨著耶律德光有驚無險的退出中原。

在太原城,劉知遠如果直接東進會同起義的農(nóng)民軍和當?shù)氐臅x兵,轉(zhuǎn)戰(zhàn)河北諸地,契丹人想全身而退,那根本就不可能。但是這麼一來,契丹人必然會找劉知遠死磕,鶴蚌相爭,漁人得利,一場大戰(zhàn)下來,就算劉知遠能勝,估計手下軍隊的損失也是極大的,沒有了軍隊的支持,劉知遠拿什麼來爭霸天下,當皇帝呢?

中國人自古對名義和中樞極度關(guān)注,只要劉知遠先拿下汴京,這個中原的中心,那麼受契丹影響較小的關(guān)中、淮北、河南必然會擁戴劉知遠,有些這些地方的支持,再發(fā)兵河北,把契丹人攆走就容易的多了。

大帳裡,靜悄悄的。李驤瞟了一眼默然無語的馬雲(yún),忍不住輕聲咳嗽了一下。

聽了探子的話,馬雲(yún)心裡一沉,劉知遠動作這麼快,他搶先進入汴京那是必然的了。這劉知遠對楚軍現(xiàn)在的軍事行動會採取什麼樣的對策呢?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是置之不理、不聞不問,還是帥軍南下與大楚對抗呢?

心中的各種想法紛至沓來,馬雲(yún)甚至有些後悔:自己要是早點起兵,不說拿下汴京了,至少鄧州、唐州這會兒應該已經(jīng)落在了自己手中了。

正在馬雲(yún)患得患失之際,一聲輕咳聲傳來,馬雲(yún)猛地醒了過來,他臉上一紅,自己作爲大楚的最高領(lǐng)袖,不管心裡怎麼樣,這場面上是不能有絲毫的退縮動搖的。他勉強一笑,轉(zhuǎn)頭問李驤道:“劉知遠好急啊。不過也是,他今年都快六十了,再不急,恐怕就沒時間當皇帝了。呵呵。”

李驤晃了一下手中的鵝毛扇子,附和著笑了兩聲,方纔又問探子道:“眼下杜重威、李守貞這些節(jié)度使現(xiàn)在何處啊?”馬雲(yún)剛那句話說了等於沒說,作爲行軍司馬,他不能不全盤考慮北方的局勢,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六年前山南節(jié)度使(即威勝節(jié)度使)安從進叛亂,高行周是南下平叛的主力,他還曾短暫的擔任過威勝節(jié)度使,高氏在鄧州、宛城留有不少族人。此次高行周南下,估計是受了契丹皇帝的指使,來接應崔挺勳他們的。眼下,契丹皇帝北逃,劉知遠對高行周南下與楚軍作戰(zhàn)到底持什麼樣的態(tài)度,對眼下的戰(zhàn)局是至關(guān)重要的。

“秉大人,杜重威、李守貞等人早些日子,已經(jīng)被耶律德光遣返回了各自的轄區(qū),他們招攬義軍,已經(jīng)和契丹人翻臉了。”

李驤嘴角泛起一絲冷笑,說道:“大王,依臣之見,劉知遠恐怕不會對我們大楚採取斷然的共識,我們只要南下宛城,打敗高行周,估計劉知遠自然就會和我們議和的?”

馬雲(yún)詫異的說道:“李先生,只要劉知遠進了汴京,恐怕很會就會得到中原各地藩鎮(zhèn)的認可。中原安定,劉知遠出於樹立威望也好、保障汴京安危也好,南下征伐我們是必然的了。他不佔點便宜,怎麼可能和我們議和呢?”

“大王的分析不能說不對,可是有一點,您卻把它遺漏了。那就是杜重威、李守貞他們的反映,特別是杜重威。石敬瑭死後,杜重威對契丹作戰(zhàn)多次獲勝,在大晉的威望是水漲船高,他未必會甘心做劉知遠的手下。這一點,從杜重威招兵買馬,公然和契丹人翻臉就可以看的出來,契丹人還沒有完全撤退呢,杜重威就驅(qū)逐契丹,恢復河北諸州,他想做什麼?他恐怕不會是想做郭子儀吧?”

馬雲(yún)快走幾步,來到大帳左側(cè)懸掛的地圖旁,仔細的看了看,遲疑的說道:“先生的意思是說,杜重威要和劉知遠爭天下?他不救援臨近河東的相州,反而攻打鄴城北部的貝州等地。。。”馬雲(yún)眼睛一亮,說道:“這麼說來,劉知遠是不會出兵南下的了。呵呵。。。那我們可以先克宛城,再攻取唐州了?”有了鄧州和唐州頂著,自己北方的戰(zhàn)線就徹底鞏固下來了,可以放心大膽的開發(fā)湖北,把湖北變成蘇杭天堂。

李驤望了眼地圖,搖了搖頭,誰也沒想到高行周的部隊竟然南下的這麼快,他的前鋒部隊既然在向城吃了虧,熟悉地形的高行周必然不會再向城停留過多的時間,肯定也是折向東取道唐州,來救援宛城。取道唐州,最快只要耽擱一天的。換句換說,留給楚軍攻擊宛城的,就只剩下一天的時間了。

“大王,短時間內(nèi)劉知遠大規(guī)模支援高行周的可能性不大,可是如果我們在一天之內(nèi)無法攻下宛城,那麼高行周的部隊必然會趕到宛城增援的,他們一旦入了宛城,我軍在想攻下宛城就困難的很了。時間一久,劉知遠穩(wěn)住了北方,那時他就不會坐看我們拿下宛城的,如果他再派來援軍增援,我們的處境就會更加危險了。所以,臣建議大王,立刻派遣一員大將,帶10000人在南陽東北的豐山拒敵,而臣請命帶著昨天曹彬送來的那個百夫長,出使宛城,遊說崔挺勳獻出宛城!”

“不行。這太危險了,寡人寧可不要南陽城,也不願先生有所損傷。”馬雲(yún)想都沒想就斷然拒絕了。

馬雲(yún)毫不猶豫的回答,讓李驤頗爲感動,可正因爲這樣,李驤反而更加堅定了出使宛城的信念。。。

唐末一來,山南東道(大致就是即威勝節(jié)度使)戰(zhàn)亂頻乃,南陽城人口劇減,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由原來的市級單位,變成了縣級單位。

南陽城外戰(zhàn)鼓喧天。。。

南陽縣衙的大堂上,拽刺一本正經(jīng)的坐在上面,神色肅穆,像個泥胎一樣,也看不出他到底是高興,還是懊惱。一旁的崔挺勳倒是神色自然隨意坐著,斜眼看了一下左右,方纔問道:“拽刺將軍,是不是讓那個李驤,進來說話啊?”

“吭。。。”拽刺清了清嗓子,看了看大堂前面的院子左側(cè),那裡架著一口大鍋,鍋下的柴火燒得劈啪作響,鍋上青煙飄著,看樣子裡面的油已經(jīng)是煮沸了,再看看庭前的兩列持戟的武士雄赳赳氣昂昂的站立著,他又扭頭看了看身後的屏風,心中略略定了定心神,方纔說道:“可以了,讓那個李驤進來說話吧。”

崔挺勳下意識的搖了搖頭,不知道拽刺這個傢伙的漢學是跟誰學的,楚國派來使臣談判,他居然搞了這麼一出,又是架油鍋,又是埋伏刀斧手的,弄這麼麻煩幹嘛。想殺人,直接下令就可以了,南陽城裡有1萬人馬呢,殺個文人,還不輕鬆。在楚軍團團包圍之下,這麼一搞,也就你們契丹人是覺得倍兒有面子,那個中原人不知道,這樣做不是恰恰說明了自己膽怯嗎?大堂文案上面,應該放什麼?當然是驚堂木了。這個拽刺。。。居然在上面擺了一個不倫不類的茶杯子——用來摔杯爲號。倒不完全是爲了符合這個“摔杯爲號”,也是因爲摔“驚堂木”,它不響啊。(拽刺語錄:摔杯子比摔木頭響!)

不過,拽刺根正苗紅,正兒八經(jīng)的契丹貴族,單論出身就不是他這種漢奸能比的。因此,就算崔挺勳心裡不同意,也不能反對,於是,他高聲說道:“讓那個李驤進來吧。”

拽刺擡眼看去,一個30歲左右年紀,身穿紫色官衣的文人,走了進來。不慌不忙,面帶微笑,看也不看油鍋一眼。。。拽刺心裡不禁覺得好玩兒,這和書上寫得一樣啊,下一步對面這個叫李驤的傢伙,應該聲情並茂的說道:“我這次來,不是爲了大楚,而是爲了救你們契丹人啊!”

拽刺興致勃勃的就等著這句話呢。

不料,李驤張嘴冷冰冰的說道:“來人那,把布袋解開。”

拽刺一愣,這才發(fā)現(xiàn),李驤身後還跟著兩人,他們擡著一個一人來長的布袋子。解開之後,這布袋子裡面居然是個人,還是個熟人——蕭敬克,向城的百夫長。

丫的,向城丟了?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 ,都會成爲作者創(chuàng)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143章 等待第22章 覆手爲雨第17章 滅蜀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21章 劉崇南下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83章 豫章行(六)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62章 架梯子爬牆第27章 孤注一擲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35章 大戰(zhàn)略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145章第15章 首富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69章 往事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81章 分兵第26章 謠言第147章 黃袍加身(4)第108章 心動(中)第15章 伏擊(一)第6章 各有所謀第74章 算計第63章 天生麗質(zhì)第35章 拉攏第15章 巧奪向城第14章 轉(zhuǎn)戰(zhàn)歸州(下)第67章 疑兵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58章 包圍汴京第25章 刺殺第17章 送客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13章 轉(zhuǎn)戰(zhàn)歸州(上)第104章 總結(jié)宣傳第64章 收編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150章 當皇帝了(2)第66章 翻臉第96章 心理陰影第86章 林仁肇第206章 鳳翔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168章 戰(zhàn)事再起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120章 我看行第110章 新策略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28章 黎陽大戰(zhàn)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35章 大戰(zhàn)略第43章 繼續(xù)出使第196章 調(diào)兵遣將第205章 借道第12章 楚王選集第15章 殺人第12章 岳陽樓(下)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105章 幽會第172章 中計第110章 新策略第22章 覆手爲雨第14章 威逼第96章 心理陰影第90章 兄壯侄大第30章 攻克江陵第187章 講和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7章 大火熊熊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14章 下杭州(2)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50章 陰差陽錯第19章 血戰(zhàn)(二)第29章 駐兵靈州(1)第117章 造反第51章 發(fā)證獎勵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94章 再見陳傳第23章 入貢第24章 名臣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31章 推波助瀾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32章 封州之戰(zhàn)(上)第74章 在天願爲比翼鳥第42章 一戰(zhàn)關(guān)中(3)第77章 無利不起早第13章 轉(zhuǎn)戰(zhàn)歸州(上)第13章 轉(zhuǎn)戰(zhàn)歸州(上)第99章 請人喝花酒
第143章 等待第22章 覆手爲雨第17章 滅蜀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21章 劉崇南下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83章 豫章行(六)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62章 架梯子爬牆第27章 孤注一擲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35章 大戰(zhàn)略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145章第15章 首富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69章 往事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81章 分兵第26章 謠言第147章 黃袍加身(4)第108章 心動(中)第15章 伏擊(一)第6章 各有所謀第74章 算計第63章 天生麗質(zhì)第35章 拉攏第15章 巧奪向城第14章 轉(zhuǎn)戰(zhàn)歸州(下)第67章 疑兵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58章 包圍汴京第25章 刺殺第17章 送客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13章 轉(zhuǎn)戰(zhàn)歸州(上)第104章 總結(jié)宣傳第64章 收編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150章 當皇帝了(2)第66章 翻臉第96章 心理陰影第86章 林仁肇第206章 鳳翔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168章 戰(zhàn)事再起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120章 我看行第110章 新策略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28章 黎陽大戰(zhàn)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35章 大戰(zhàn)略第43章 繼續(xù)出使第196章 調(diào)兵遣將第205章 借道第12章 楚王選集第15章 殺人第12章 岳陽樓(下)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105章 幽會第172章 中計第110章 新策略第22章 覆手爲雨第14章 威逼第96章 心理陰影第90章 兄壯侄大第30章 攻克江陵第187章 講和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7章 大火熊熊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14章 下杭州(2)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50章 陰差陽錯第19章 血戰(zhàn)(二)第29章 駐兵靈州(1)第117章 造反第51章 發(fā)證獎勵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94章 再見陳傳第23章 入貢第24章 名臣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31章 推波助瀾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32章 封州之戰(zhàn)(上)第74章 在天願爲比翼鳥第42章 一戰(zhàn)關(guān)中(3)第77章 無利不起早第13章 轉(zhuǎn)戰(zhàn)歸州(上)第13章 轉(zhuǎn)戰(zhàn)歸州(上)第99章 請人喝花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格里拉县| 晋江市| 红河县| 青河县| 南汇区| 达拉特旗| 桂林市| 顺义区| 珲春市| 南靖县| 铁岭市| 恩平市| 弥渡县| 绵阳市| 桂林市| 林甸县| 黄大仙区| 阳城县| 崇文区| 谢通门县| 玛曲县| 汤原县| 墨竹工卡县| 宜春市| 加查县| 利辛县| 上犹县| 河津市| 乐陵市| 建德市| 万州区| 阳西县| 安阳市| 论坛| 台北县| 西华县| 祁门县| 漾濞| 陵川县| 历史| 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