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章 兵圍南陽

在新野,李驤的分兵進擊之計沒有迷惑住崔挺勳,但卻給了崔挺勳一個假象:楚軍是相當懼怕騎兵部隊的……這精銳的步兵,能以少勝多,戰勝一般的步兵,可是讓這精銳的步兵去對抗騎兵,那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了。崔挺勳久用騎兵,他知道怎麼去最大限度的發揮騎兵的優勢,徹底擊潰步兵。

正因爲他久經陣戰,所以雖然楚軍精銳,可是他並沒放在心上,他不去攻擊便於進攻的劉彥濤部,反而去攻擊楚軍的主力。

一般來說,隨著他下令出擊,一瞬間萬馬齊奔,揚起陣陣黃沙,遮蔽了半個天空;馬聲噠噠,在曠野裡來回激盪,不僅聲震四方,就連整個大地都彷彿爲之顫抖。沒有見過大批馬軍的步兵,見了這個陣勢,一定會被嚇得瑟瑟發抖,作戰的意志就開始動搖。

接著,就是萬箭齊射,契丹人弓馬純熟,在保持馬匹快速奔跑的同時,彎弓射箭,就算這些放出去的弓箭,準頭降低了不少,可是在密集施放的情況下,又哪用得著仔細瞄準啊。只要敵軍有人中箭,有人慘叫,那麼敵人作戰的鬥志就開始瓦解。

再接下來,就是悍不畏死的衝進敵陣,揮舞馬鞭,用馬匹去踐踏對手,倚仗自己的高度優勢,居高臨下的用長槍來回衝刺,刺殺敵軍,是敵軍徹底喪失了與騎兵作戰的勇氣。只要衝進敵軍,來後的衝殺幾次,那麼再精銳的步兵也支持不了多久的。

當他帶著契丹兵衝擊楚軍的時候,第一步的效果到底怎麼樣,他其實並不很清楚,畢竟不能找個戰地記者,去採訪採訪楚軍一線官兵的感受。不過,他從經驗上認爲,楚軍應該有點害怕了,等到第二步,開始齊射的時候,中間的楚軍已經開始後退,他認爲這是楚軍鬥志瓦解的開始,接著,他毫不猶豫的指揮大軍衝進了楚軍的陣型裡面,結果剛進來就碰上點刺,怪不得有些楚軍不退呢?因爲這丫身上穿的盔甲也太厚了吧,那些人除了關節的地方,基本上全身都穿著盔甲呢?一個人倒也算了,三五成團以後,就有點可怕了,這傢伙兒一不怕衝刺,二不怕馬踏。崔挺勳曾經親自撞翻了一個,放馬從那傢伙身上踩了過去,結果,回頭一看,那傢伙拍拍屁股,居然又重新爬起來了。這莫非就是重步兵……

有了這些人往陣前這麼一站,就像橋墩一樣,這契丹兵順著這橋墩就開始分叉了。等崔挺勳真的衝到楚軍內部之後,才發現自己的軍隊已經散開了,想集聚一支100人的隊伍都變得困難了,這騎兵來去如風的氣勢便完全沒有了。這裡面的楚軍雖然不再是鐵皮人,可是自己優勢兵力沒有了。不是長槍戳騎兵的身子,就是短刀砍馬腿,對方的怪陣,極大地發揮了步兵的兵力和兵種優勢,長兵器的的槍兵和短兵器的樸刀兵組合在一起,竟然威力如此之大。

崔挺勳還算是有經驗,見事情不對,他當機立斷大喝道:“撤退。”

可進來容易,退出去難。崔挺勳帶人進攻的時候,就像漲潮的海水一般,呼嘯著拍向岸邊的礁石,氣勢如虹,激起浪花千朵,可等到要撤退的時候,卻彷彿象退潮的海水,無力繼續前行,只能化作涓涓細流從礁石的縫隙中穿過。崔挺勳拼死廝殺,左突右衝,呼叫響應,終於集結了五六隻千餘人的隊伍,衝出楚軍的陣型。

還沒等他喘口氣,定定心神呢,一陣密集如雨的箭矢,就從兩側射了過來。崔挺勳猛醒了過來,剛纔楚軍中軍後退,原來不是抵擋不住,而是故意把中軍向後凹了進去,兩翼突出,擺成了彎月的形狀。這兩翼都是弓箭手,契丹軍突圍的時候,萬箭齊發,對契丹人做最後的打擊。崔挺勳明白了過來,可並不代表著他有辦法對付。而且此時契丹兵風聲鶴唳,一心逃亡,再無戰意,大敗的局勢已經形成了,他對軍隊的掌控能力已經變得極弱。當下,也只能隨著部隊,倉皇的逃跑到了鄧州。到了鄧州,見著了正在籌備慶功宴的拽刺,崔挺勳灰頭土臉的說了一下大致情況。拽刺目光呆滯,當時就蒙了,過了半晌,他方纔夢醒過來,一把拽著崔挺勳問道:“崔將軍,這……這如何是好啊?”

崔挺勳忐忑不安的說道:“威勝軍和我們主力皆在鄧州。我們固守鄧州的話,如果楚軍一旦分兵,取南陽、向城、內鄉等地,那就事成關門打……打我之勢了。”崔挺勳本想說關門打狗,可是打了半天,覺得不雅,臨時改成了打我。

拽刺也是跟著緊張的要死,就沒注意他的這個說法,只是追問道:“那……那我們退保南陽吧。”

崔挺勳心裡早就是這麼想得了,可是契丹軍法嚴厲,喪失守地,是要斬首的,他遲疑了一下說道:“這……這萬一陛下追究起來?我們恐怕吃罪不起啊!”

拽刺搖了搖頭,說道:“這個倒是無妨,陛下是不會在中原久呆的,前陣子我在汴京的時候,陛下就時常想念北地的情況,我聽說現在相州那邊有百姓造反,而成州陝西成縣、鳳州陝西徽縣、秦州陝西寶雞、階州等地官員又投靠了蜀國,陛下對治理中原,興趣應該不大了。所以……咱們還是先退保南陽的,如果陛下真的北返,咱們也得跟著保駕啊。再者,咱們在威勝這裡得到的錢財也不少了,獻給陛下,陛下應該會寬恕我們的。“

兩人這麼一合計,當即就帶著搜刮來的錢財退保南陽了。到了南陽之後,兩人才得知高行圭在新野居然陣亡了,於是趕緊給耶律德光上表,奏報鄧州的戰事。

新野大戰俘虜了兩萬多晉兵,倪可福和劉彥濤合起來損失了2000人馬的樣子,可謂是大捷。但是,馬雲主力部隊和契丹軍的較量,雖然幹掉俘虜了契丹四千多人,可是自己居然也損失了近6000人,這不能不讓馬雲感覺很是心痛。這個陣型是在馬雲的直接關懷和指導下,由參謀司具體策劃訓練了大半年時間才完成的,3萬人對抗對方1萬人,沒想到損失還是這麼慘重。

唯一值得高興的是,契丹兵力不多,居然被楚軍給嚇跑到南陽了。等第二天,馬雲率軍到了鄧州城裡,他一面派部隊去了西北的門戶內鄉,一面召集衆位將領,商議下一步的事宜。到目前爲止,這次軍事行動太過於順利了,過去的打算只不過是拿下襄州、隨州、復州、安州,現在居然拿下了房州、均州、襄州、鄧州的大部分,而且契丹北逃,有朱元和丁思瑾的2萬大軍,隨州、復州、安州的投降或者攻克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現在擺在馬雲面前的問題是,是繼續北進好呢?還是就在鄧州打住。

劉彥濤資格最老,這半個月來的行動也讓他最是興奮。他站出來說道:“大王,用您的話說,就是北伐形勢一片大好啊。這個時候,咱們不能停止進軍,應該進軍進軍再進軍,直搗汴京,驅除契丹。”

“對……對,繼續進兵。”帥帳裡面的將領們紛紛說道。

不知道劉知遠的情況怎麼樣了,自己這點兵力,要想趁這次機會統一北方,那是萬萬不夠的。馬雲把目光投向了李驤,李驤笑道:“大王,常言道:趁他病,要他命。既得鄧州,又怎能不再取南陽呢?不過,大王,如果我軍移兵南陽之後,西邊有石大率軍五千守著均州,關中也沒什麼契丹的大軍,鄧州的西線是安全的,可是東線有唐州,而唐州守將前不久剛剛獲罪被貶斥的馬全節,此人頗有名將風采。契丹人丟失鄧州,耶律德光會不會派人來重新奪取呢?畢竟鄧州是山南重鎮,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援兵到來,我軍與其在南陽城下作戰,而唐州的馬全節卻突然抄我軍後路,這……這可不得不防啊。”

馬雲看了看地圖,眼下的形勢很明顯:自己的兵力不過4萬人,就算再加上那2萬投降的晉兵,也才6萬人。如果契丹真的有援軍過來,把自己的大軍給牽制在南陽,那麼馬全節會不會出兵攻擊鄧州,斷自己後路呢?

“李大人,您是不是過濾了,這鄧州附近地勢平坦,到處都是路,就算讓他馬全節奪了鄧州,咱們想退回襄州,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再說這鄧州城,畢竟是威勝節度使府的治所,城池也算高大,留下個5000人駐守,他馬全節想奪下來,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吧。更何況,朱元在隨州進軍順利,只要奪下了隨州,那麼唐州的側翼不也在我軍的威脅之下了嗎?我想,他馬全節不敢隨便亂動吧。”劉彥濤說道。

“鄧州附近卻是是一馬平川,可是鄧州與襄州隔著一個桐柏山,如果馬全節帶兵不功鄧州,反而南下取湖陽呢?”

馬雲又仔細的看了看地圖,鄧州與襄州交界處,西邊是均州的丘陵地帶,不利於大兵團轉移,右邊是巍巍桐柏山脈,在中間,正好有個缺口,白河正好在這個缺口上,靠著桐柏山脈的左側匯入漢江,馬雲進軍鄧州,就是順著白河,過新野,在西進鄧州的。這一路上,是相當的平坦,可是唯獨有一個地方地勢較爲險峻——湖陽鎮,它左靠白河,右邊環繞這桐柏山,如果湖陽鎮丟了,那麼楚軍要向退回襄州,那只有一個辦法了,就是從均州轉移。這六萬大軍,走山路轉移,如果後面再有追兵,那可就叫天天不應了。

倪可福撫須說道:“李樞密,您想得未免太多了。咱們在湖陽可是留有1000人馬呢,有他們在,再加上湖陽地勢也算是易守難攻,馬全節他未必敢打湖陽……”

眼下的形勢相當不錯,不試一試就這麼偃旗息鼓,終究有些不甘心。馬雲沉思了許久,下令道:“申屠從堅,現在由你去整頓2萬的降兵,不願意留下來的,發放路費遣散。願意留下來的,分散補充的軍中各部。三天之內完成整頓,三天後,本王率軍北進南陽。傳令給襄州的陳誨,讓他注意湖陽的防備情況。”

“大王,您既然要進攻南陽,不如先派人繞過南陽,先奪了南陽北上中原的捷徑——向城。向城一失,契丹人要退兵必然是要取到唐州,這樣契丹人的陣腳必亂。”

從南陽去汴京有三條路,一條是走淅川,繞道關中,再轉向汴京,這條路最遠,而且淅川多山也是最不好走,目前形勢下,契丹人必然是不會從這條路上走的。第二條路,是取道唐州,問題是一樣的,要繞路;這第三條路就是直接北上取道向城,過魯陽關,入許州,在去汴京,這條路最近。一旦過了魯陽關,道路平坦,對騎兵最是方便。

“李先生,言之有理。不過這向城地勢險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樣子。契丹人既然敢留在南陽,那麼他們對向城的防守應該是嚴密的。這向城恐怕比南陽還要難打啊?”

李驤搖了搖扇子說道:“強攻向城並不可取,以微臣之見,咱們大軍圍住南陽,日夜擊鼓,以爲作戰之勢,向城之敵,必然驚恐萬分。這個時候,猶如溺水之人,如果有人伸出援手,想必他們就會立刻請他們進來的。“

馬雲一愣,問道:“先生的意思是……“

李驤笑道:“可派一支軍隊從唐州北部繞到向城的後面,謊稱是汴京來的援軍。“

馬雲遲疑道:“軍隊調動,向來有引信爲證。這契丹的引信,我們那裡會有啊。“

“大王,您覺得守向城的是晉軍還是契丹兵馬呢?“李驤狡黠的眨了眨眼睛,問道。

“當然是契丹人了……哦,先生意思是……”馬雲明白了過來,哈哈大笑道:“先生真是妙計啊。攻取向城,就讓曹彬去吧。”

第19章 援軍第107章 明詔第40章 一三五第69章 側翼第14章 經濟計劃第110章 新策略第64章 交州第80章 議徵安南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198章 立功第155章 藏獒27第104章 總結宣傳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182章 對峙第116章 含元殿第22章 摸底第5章 觀兵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211章 隴州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45章 空去空來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79章 豫章行(二)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25章 小兵傳奇第67章 催妝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23章 曹氏父子第69章 往事第74章 兵進泉州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17章 伏擊(三)第3章 突擊檢查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170章 益津關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20章 洞庭密議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191章 被欺騙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21章 劉崇南下第117章 救人(下)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56章 碰壁第46章 撞車第12章 被打斷了!第22章 嶽州流言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第24章 名臣第25章 限制黨項(4)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11章 新妃(2)第120章 我看行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第73章 戰爭賠款第20章 死諫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38章 家事第105章 後宮第35章 燒不死你第131章 使者第77章 奇襲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60章 出降(下)第62章 匍匐臥倒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94章 再見陳傳第77章 無利不起早第19章 西遷(1)第93章 兒女親家第20章 死諫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191章 被欺騙第75章 廣東內務第34章 入蜀(3)第46章 奇功第97章 拼了第101章 逃亡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85章 援兵1第80章 騎射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15章 殺人第13章 殺機現第70章 血戰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68章 來了23第91章 陪太子讀書第1章 馬邑之戰(中)第29章 營救五王爺
第19章 援軍第107章 明詔第40章 一三五第69章 側翼第14章 經濟計劃第110章 新策略第64章 交州第80章 議徵安南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198章 立功第155章 藏獒27第104章 總結宣傳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182章 對峙第116章 含元殿第22章 摸底第5章 觀兵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211章 隴州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45章 空去空來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79章 豫章行(二)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25章 小兵傳奇第67章 催妝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23章 曹氏父子第69章 往事第74章 兵進泉州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17章 伏擊(三)第3章 突擊檢查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170章 益津關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20章 洞庭密議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191章 被欺騙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21章 劉崇南下第117章 救人(下)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56章 碰壁第46章 撞車第12章 被打斷了!第22章 嶽州流言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第24章 名臣第25章 限制黨項(4)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11章 新妃(2)第120章 我看行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第73章 戰爭賠款第20章 死諫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38章 家事第105章 後宮第35章 燒不死你第131章 使者第77章 奇襲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60章 出降(下)第62章 匍匐臥倒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94章 再見陳傳第77章 無利不起早第19章 西遷(1)第93章 兒女親家第20章 死諫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191章 被欺騙第75章 廣東內務第34章 入蜀(3)第46章 奇功第97章 拼了第101章 逃亡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85章 援兵1第80章 騎射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15章 殺人第13章 殺機現第70章 血戰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68章 來了23第91章 陪太子讀書第1章 馬邑之戰(中)第29章 營救五王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桃市| 彭水| 紫金县| 个旧市| 崇文区| 杂多县| 保康县| 牟定县| 辉南县| 新宁县| 富顺县| 宣恩县| 南城县| 安塞县| 麻阳| 新干县| 宜昌市| 始兴县| 华容县| 秦安县| 兴和县| 韶山市| 灵山县| 澄江县| 灵丘县| 绥江县| 拜泉县| 宜君县| 萝北县| 日土县| 九龙县| 大英县| 上林县| 门头沟区| 嘉鱼县| 苗栗县| 慈溪市| 景谷| 泰州市| 高邮市|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