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

“王爺!。。。!”

“王爺!!!您快醒醒!”

“快,快去找大夫來。”

大晉開運三年十二月,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帥兵進入汴京城消息,傳入了太原府。正在府邸議事的劉知遠聽說了之後,原本就發紫的臉,不多時,就由紫轉黑,眼睛裡也是白眼珠多,黑眼珠少,忽的就暈倒在大廳後牆正中央的寶座之上。

大將史弘肇噌的一下躍到了王座的旁邊,伸手一把扶著即將摔倒地上的太原王,其後的節度使判官楊邠和蘇逢吉也趕緊跑了過來,捶背的捶背,掐人中的掐人中,奔走呼號,忙了個不亦樂乎。

“先帝啊。。。先帝啊。。。”過了不知多久,在官員們集體智慧的作用下,太原王悠悠醒來,他剛睜開眼睛,就忍不住老淚縱橫的哭泣道。

在劉知遠赤膽忠心的感染下,一羣臣子們,也是面色如土,惶惶然不知所措,有幾個還配合的撒下了兩滴眼淚。

楊邠兩眼含淚,在一旁勸道:“大王,現在京中情況不明,國事維艱,您作爲中原的擎天柱,切莫悲傷過度,您在病倒了,這萬里江山,億兆百姓,又有何人去救,又有何人能救啊。王爺,您要連心身體,切莫過於悲傷了。”其口氣之沉痛,言語之誠懇,讓萬分傷心中的劉知遠,終於化悲痛爲力量,慢慢的止住了哭聲。

劉知遠彷彿被冥冥中的鬼神抽走了力量一樣,剛剛莊重威嚴的大將軍,一下子變成了一個顫巍巍的老人,他左手緊緊的抓住楊邠的手,半邊身子斜靠在史弘肇身上,喘息了良久,方纔說道:“蘇逢吉,蘇大人,立刻行文到代州軍營,招郭威回來,代州刺史一職,暫由郭榮代領。”傳了命令之後,劉知遠慨然的對這衆官員,說道:“三十年前,就是在這太原城,明宗皇帝(後唐第二個皇帝)招兵,寡人感念天下紛亂,決然從軍。一入軍中便遇到高祖皇帝(指石敬瑭),高祖待我如同手足,推衣衣之,退食食之。當日的情景,寡人現在猶歷歷在目,其後崢嶸歲月裡,寡人跟隨高祖皇帝,下河南,平陝西,唐末帝無道,寡人隨高祖皇帝親討之,身經百戰,而建立大晉江山。高祖駕崩,今上遠賢臣,而親小人,宵小當權,禍國殃民,惹來這天大的禍事。陛下蒙塵,生死不明,寡人慾舉河東治兵,南下汴京,能救陛下那是最好,如果不能,寡人當付國難,絕不生還。諸公以爲如何呀?”

官員們偷偷看了眼劉知遠,往日威嚴的樣子沒有了,但是那神態之淒涼,語氣之沉重,讓他們也忍不住暗暗的嘆息了幾聲。

一旁的史弘肇,高聲說道:“大王,這石重貴這小人,太不懂事,放著大王這樣的擎天大功臣不用,反而用那些無用的小輩。救他幹什麼,要我說啊,大王,打洞您當皇帝算了。這樣咱們出兵也是爲了咱太原出兵,幹他石重貴鳥事。”

“史大郎,休要胡說,,,你,。。你這不是置我與不仁不義之中嗎?”老態龍鍾的劉知遠不知道從哪裡有來了力量,居然直起身來,一把推開了史弘肇,斥責道:“如此亂臣賊子之言,也是一個朝廷命官能說的話嗎?如不是看在你往日的些許功勞上面,寡人現在就活颳了你。”

劉知遠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下面默默無言的官員們,頓了下,重新又商量道:“剛纔我的提議,各位大人如何看呢?”

太原令王俊站出來說道:“大王,此計不妥。大王忠義之心,蒼天可鑑。可大王您想過沒有,你這麼做,全了的是您個人的忠義,卻有可能置陛下於萬劫不復之地。”

劉知遠一愣,默默的看了一眼王俊,渾濁的眼睛中流露出一種耐人尋味的欣喜之色,只是這一絲的欣喜轉瞬及逝。

王俊不卑不亢的說道:“大王,您此時出兵有三不妥,第一,大晉與契丹,近來年雖屢次發生戰爭,可是情分上在,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念在高祖皇帝的面子上,恐怕不會對皇帝陛下作出什麼過激的事情來,而此時,您突然從太原發兵,討伐契丹,耶律德光驚怒之下,這股怨氣十有八九,會出在皇帝陛下的身上。這樣,大王您不就好心辦了壞事,恐怕會揹負罵名啊。第二,現今,天下藩鎮諸如杜威、李守貞、高行周、符彥卿等人紛紛投降,而大王您卻獨樹一幟,討伐契丹,臣恐怕,您不但交惡於契丹,那些投降的人也會視您爲死敵。這第三,大王作爲大晉最後的力量,您在不明情況之下,就貿然出兵,一旦兵敗,或者戰局不利,那麼請問大王,天下雖大,又有何人能救陛下脫困呢?”

劉知遠頹然坐了下來,許久之後,他站起來,走到王俊的面前,躬身拜道:“先生之言振聾發聵,驚醒夢中人矣。請受寡人一拜。”

王俊哪裡敢受這樣的大禮,他連忙伸手屈服,還沒來得及扶著,劉知遠已經拜了下去,王俊連忙跪倒換了一禮,他這麼一跪反而讓劉知遠伸手將他扶了起來。

劉知遠說道:“先生可願爲陛下,爲天下百姓,去汴京一趟啊?”

王俊連忙答應。當即就啓程趕赴汴京,一路上,契丹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王俊也是遇到不少詰難,只不過他默不吭聲,只是一一記下。到了汴京之後,耶律德光聽說劉知遠的使者來了,立刻就派人將王俊給請到了宮中,徐徐問道:“自太原一別,枉然十餘年,知遠兒身體可好啊?”

當年後唐末帝派兵討伐石敬瑭,大軍圍著太原城日夜攻擊,太原城朝不保夕,無奈之下,石敬瑭派遣桑維翰出使契丹,請求救援。即稱臣,又稱兒,還割讓了燕雲十六州。當時劉知遠就曾勸說石敬瑭,稱臣就算了,不必在稱兒,更不能割讓土地。但是,石敬瑭不聽。後來,唐軍戰敗,耶律德光在太原城東郊正式冊立石敬瑭爲大晉皇帝,當時劉知遠曾侍立在石敬瑭身旁。可能是劉知遠長的有特色(生來臉就是紫色的,而且白眼球多黑眼球少),耶律德光曾經指著劉知遠對石敬瑭說道:“此人忠義驍勇,石郎應善待之。”可是劉知遠對耶律德光是一點好感也沒有,石敬瑭前腳進汴京城,劉知遠後腳就說:“陛下,現在天下已經安定了,這契丹人什麼好玩意兒,當時的約定是形勢所迫,現在。。。”劉知遠之話說得很明顯了,而當時燕雲十六州除了契丹人很早之前自己已經打下的兩州,其餘的都還在石敬瑭手裡,現在翻臉很容易就把契丹人給揍回去(八年後,石重貴就曾多次把契丹給揍回去了)。結果,石敬瑭立刻接過話茬,說道:“現在更不能說了不算,下旨,把駐守燕雲十六州的官兵全部召集回來,一定要和平的將燕雲十六州交給契丹人。”一句話,把劉知遠鬱悶的要死,兩人的矛盾,就由此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時間久了,這話當然就傳到耶律德光的耳朵裡面去了,耶律德光這人賊好面子,聽了以後很是不爽,到了後來,契丹和晉國交兵,幾乎每次耶律德光都是並分兩路,一路進攻易州、恆州,一路就進攻河東。進攻河東這一路,每次都討不到好去。可耶律德光心裡鬱悶的要死。現在終於有了機會,耶律德光就故意稱呼劉知遠爲“知遠兒”,看看這個知遠兒的使者是怎麼回答的。

шшш ttκa n Сo

王俊連忙跪倒在地,說道:“陛下,高祖皇帝乃是陛下之義子,太原王安敢於高祖皇帝並列呢?”

耶律德光掃了王俊一眼,說道:“趙延壽、杜威等人皆是我的義子,太原王莫非就不能做朕的義子嗎?”說著眼睛直盯著王俊。

王俊笑道:“陛下仁愛之名,百姓中多有傳聞。可是,陛下識人之明,更是天下傳送。太原王是何等人,杜威又是何等人,陛下心中想必又是自會分個高下的,就算是一母同胞,也有個長幼之分啊。”

聽了王俊的馬屁,耶律德光哈哈大笑,說道:“知遠兒,自當與別人不同,朕就賜木柺杖,以示推崇。”

王俊知道現在不是和耶律德光翻臉的時候,於是就謝了恩,接了黑穗的木柺杖。契丹皇帝一般只對功勳卓著的大臣才賜予木柺杖。見王俊車頭上放了這麼一個黑穗的木柺杖,一路上契丹騎兵再也不敢多王俊有什麼詰難,反而禮敬有加。王俊就這麼平平安安的回到了太原城。

到了太原,他立刻面見劉知遠,將一路上所見所聞,全部告訴了劉知遠,並且勸道:“耶律德光沾沾自喜,而又殘暴不仁,百姓對契丹人忍無可忍,恐怕不久必有大的變亂髮生,大王應該早作準備,順勢而行,天下唾手而得也。”

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36章 兵圍荊門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18章 殺**個頭第88章 援兵4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38章 家事第8章 火中會師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86章 林仁肇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29章 往事如煙(上)50第120章 歸程(上)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17章 伏擊(三)第20章 西遷(2)第198章 立功第84章 喜憂參半第9章 長沙朝議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4章 人心難測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7章 援救第23章 召回第18章 血戰(一)第3章 突擊檢查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14章 經濟計劃第66章 迎親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章 馬邑之戰第104章 會戰(3)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27第80章 騎射第38章 家事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64章 祭孔第2章 整風運動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29章 駐兵靈州(1)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88章 宴無好宴第78章 南逃福州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16章 伏擊(二)第65章 攻城第38章 家事第8章 請君作詩第153章 趙季札第15章 伏擊(一)第6章 軍事改革第65章 好事將近第133章 刺客來歷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23章 入貢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15章 伏擊(一)第66章 翻臉59第82章 豫章行(五)第106章 樊若水第12章 新妃(3)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76章 出城第30章 駐兵靈州(2)第119章 公主大婚(下)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30章 攻克江陵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51章 發證獎勵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43章 繼續出使第20章 洞庭密議第117章 救人(下)第21章 江湖傳聞第170章 益津關第95章 軍事互動第165章 條件第12章 岳陽樓(下)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43章 繼續出使第76章 出城第134章 詩賊(1)第173章 伏擊益津關第66章 迎親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3章 敲詐勒索(1)第86章 林仁肇
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36章 兵圍荊門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18章 殺**個頭第88章 援兵4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38章 家事第8章 火中會師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86章 林仁肇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29章 往事如煙(上)50第120章 歸程(上)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17章 伏擊(三)第20章 西遷(2)第198章 立功第84章 喜憂參半第9章 長沙朝議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4章 人心難測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7章 援救第23章 召回第18章 血戰(一)第3章 突擊檢查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14章 經濟計劃第66章 迎親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章 馬邑之戰第104章 會戰(3)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27第80章 騎射第38章 家事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64章 祭孔第2章 整風運動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29章 駐兵靈州(1)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88章 宴無好宴第78章 南逃福州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16章 伏擊(二)第65章 攻城第38章 家事第8章 請君作詩第153章 趙季札第15章 伏擊(一)第6章 軍事改革第65章 好事將近第133章 刺客來歷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23章 入貢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15章 伏擊(一)第66章 翻臉59第82章 豫章行(五)第106章 樊若水第12章 新妃(3)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76章 出城第30章 駐兵靈州(2)第119章 公主大婚(下)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30章 攻克江陵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51章 發證獎勵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43章 繼續出使第20章 洞庭密議第117章 救人(下)第21章 江湖傳聞第170章 益津關第95章 軍事互動第165章 條件第12章 岳陽樓(下)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43章 繼續出使第76章 出城第134章 詩賊(1)第173章 伏擊益津關第66章 迎親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3章 敲詐勒索(1)第86章 林仁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贡区| 宝山区| 静安区| 徐州市| 井研县| 托克逊县| 靖江市| 莲花县| 吉安市| 葫芦岛市| 余姚市| 通州市| 大埔区| 东兰县| 天门市| 南皮县| 甘洛县| 余庆县| 东平县| 长宁县| 嘉义市| 新郑市| 广东省| 资中县| 山东省| 光山县| 剑河县| 扶绥县| 定襄县| 象山县| 本溪市| 手游| 闽侯县| 淮北市| 离岛区| 台前县| 贵德县| 电白县| 富锦市| 曲靖市|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