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

楚王宮養(yǎng)民殿……

“大王,這是今天凌晨剛剛得到劉昭禹劉大人的快馬文書,請大王過目。”趙普拿著從袖子裡掏出一封文書,遞給了張順,由張順轉交給了馬雲。

馬雲翻開看了看,笑著對徐仲雅、趙普、王贇、範質、李驤等人說道:“劉卿幸不辱命,已經從石重貴那裡請來了冊封的詔書了。”

徐仲雅笑道:“大晉這兩年日子不怎麼好過,十萬兩銀子買了一紙詔書,他們是一點也不吃虧啊。”

範質管著戶部,有些捨不得的說道:“其實,用不了十萬兩的,咱們大楚現(xiàn)在也是百廢俱興,處處離不開錢,這……”劉昭禹出使的時候,範質就反對拿十萬兩銀子去買個詔書,現(xiàn)在還在耿耿於懷呢。

“範先生,這事兒,明面上,是咱們拿了十萬兩白銀去買了個楚王的冊封詔書。事實上,咱們不吃虧。古人曾經說過: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放在咱們大楚上,有點不太正確。範先生、李先生,還有趙兄,你們都是中原人,你們說說看,你們在中原的時候,是怎麼看待朝廷、李唐、吳越、蜀國還有咱們大楚呢?”

範質想起自己是怎麼留在楚國的,不再說什麼了。趙普和李驤互視一眼,趙普說道:“大王,實不相瞞,要說中原人看天下的諸國來說,最好的當然是中原了,土地肥沃、氣候適宜,不過中原戰(zhàn)亂不堪,所以就有大批的百姓跑到南方來,南方諸國,最受歡迎的當然是李唐了,無非是大家都認爲李唐文化鼎盛、國力富強,其次就是吳越了,至於咱們大楚還有嶺南,在中原人的眼裡看來,都是些邊荒不毛之地。畢竟,就連大唐朝流放犯人不是嶺南,就是黔州了。所以大王讓劉昭禹乘坐高大華美的馬車,穿著絲錦製作的衣服,沿路出手闊綽,並且向石重貴進獻白銀十萬兩,無非是想借此機會來,來擴大咱們楚國在中原的影響力,招募中原不堪動亂的士子百姓來楚國。大王,微臣說得對吧?”

“呵呵,知我者,趙兄也。寡人就是這個意思。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有句話,不是這麼說得嘛,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捨不得媳婦套不著流氓嘛。該花的錢,咱們不能省。這中原的使者要來了,咱們就消息在荊湖廣泛的傳播一下。至於這個儀式嘛,咱們是不是把地方上荊南道、桂州道、梧州道、郎州道、還有長沙道的主要官員全部召集到長沙來,一同參加這個冊封儀式。”馬雲笑著說道。

徐仲雅尋思了一下,說道:“大王,那……還讓不讓這個中原來的使者繞著咱們大楚走一遭,藉機宣傳宣傳啊。”

馬雲沉思了一下,說道:“那不必了,等冊封大典舉行完了,咱們可以自己派人拿著冊封的詔書,到楚國各地去展示一下就可以了。這中原的使者,我們還是要以禮相待,但是,什麼該讓他看,什麼不該讓他看,得分得清清楚楚,中原多豪傑,咱們楚國這點東西,該保密的還是要保密。”

見徐仲雅點了點頭,馬雲又說道:“今天召集你們來,是有另外一件事要和你們商議。諸位大人,我大楚要在這亂世之中做一番事業(yè),你們覺得什麼纔是最重要的呢?”

這些人或說愛民,或說練兵,或說輕徭薄稅。

馬雲一一搖頭,見大家靜心沉思之後,馬雲斬釘截鐵的說道:“人才。亂世之時,人才最貴。”

見徐仲雅等人一本正經的頻頻點頭稱讚。馬雲突然覺得有點不自在,自己好不容易說了一句挺幽默的經典臺詞,感覺自己還挺幽默的,結果大家一臉肅容,一副深以爲然的樣子。

馬雲不得已咳嗽了一聲,繼續(xù)唱高調道:“只有有了大批的人才,我們大楚才能屹立不倒,纔能有所作爲。”他差點想說我們大楚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想想有點場合不對,終於還是自己轉了回來。

徐仲雅眼睛一亮,說道:“大王,您剛即位之時,就曾下詔要舉行科考,錄用士子。現(xiàn)在事情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下詔,確定科考的具體時間了呢?”

馬雲滿意的點點頭,說道:“這個是當然的,不過,今天我們商議的不僅僅是科考這件事。寡人,想建立一個……一個人才庫。什麼意思呢?就是寡人想從中樞機構裡面,還有地方州道里面選拔一下優(yōu)秀的官員,重點的考察他們,重點的培養(yǎng)他們,等到時機成熟,這些人就可以提拔提起來大用了。”

在場的幾個人互視了一眼,馬雲這話說得有點含糊不清,可是大意,他們都弄明白了。說白了,馬雲這是要爲未來做打算了。楚國的將來,必然不會是荊湖這一畝三分地,一定是要衝過長江,走向全國。地盤大了以後,需要官員的人手也多了,等那個時候臨時培養(yǎng),一方面肯定要有個熟悉業(yè)務的過程,另一方面,現(xiàn)在是亂世,那些人的忠誠度也是一個問題,用錯了人,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

徐仲雅試探性的說道:“大王的意思,可是要重點培養(yǎng)一批人,爲以後打下基礎。”

馬雲笑道:“寡人就是這個意思。而且寡人還給想了一個名字,就叫‘一三人才工程’。說白了,就是要在三到五年之內,培養(yǎng)一百名左右的州刺史級別的官員,培養(yǎng)三百名左右的縣令級別的官員,爲以後我們大楚的發(fā)展做準備。”

徐仲雅這幾個文臣臉上都是一喜,馬雲這麼做,這說明,馬雲對文臣的重視啊。自安史之亂一來,爲什麼天下會動亂不堪,在他們看來,還不是因爲軍權沒有受到很好的約束,同時又掌握在了不識禮節(jié)、不動大義的粗鄙武夫的手裡。

王贇雖然官拜樞密使,是個武將,可是他書讀的也不少,立刻就明白這文臣是怎麼回事了。從馬殷開始,歷任楚王都有意的使文臣、武將相互牽扯。這文臣和武將之間矛盾不少,互相看不順眼。爲什麼當時馬光亮遲遲得不到軍隊方面的支持呢,他和李皋走的太近,也是原因之一。

現(xiàn)在聽馬雲的意思,這是明顯的要提高文臣的待遇了,作爲頭號武將,王贇當然心裡有點犯嘀咕,他躬身問道:“大王,這軍隊裡面,是不是也要實行這個一三人才工程啊。”

馬雲笑道:“隨著我們的地盤大了,軍隊的數(shù)量當然也多了,軍隊肯定也會搞這樣相關的人才培養(yǎng)工程,不過,不是現(xiàn)在,軍隊現(xiàn)在的任務就是要抓緊鍛鍊,爲明年或者後面出兵北伐或者南下做好充分的準備。訓練,是軍隊當前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其他的,要暫時先放一放。”看王贇有點失落的樣子,馬雲補充道:“當然,除了訓練之外,我們要將軍隊作戰(zhàn)的獎懲更加具體,要加大獎懲的力度,提高軍隊的積極性。”

王贇的臉色好了些,馬雲這麼一說,意思就是要提高軍隊的軍餉了,這當然是好事了。

還沒等王贇替軍中將士謝恩呢。對面的幾個文臣就坐不住了,徐仲雅首先問道:“陛下,我們大楚中樞機構分爲門下中書省和尚書省,合起來官員近千人,地方五道的官員恐怕更多,有近3000人,你說得從中樞和地方提拔優(yōu)秀官員,不知道這個比例大概有多少啊。”

馬雲說道:“我們很快就要舉行可靠了,這一三人才工程,要留一定的名額給這些新出路的士子們。然後,在這官員裡面分配。這個具體的分配方法嘛,大家有什麼意見儘管說嘛。”

見馬雲放權了,由大家商議,方纔躍躍欲試的幾個文臣,反而冷靜下來了。這事情卻是是天大的好消息,可是,牽扯到人事分配,一句話就很可能決定了別人一輩子的事,徐仲雅他們反倒沉默了下來。

倒是拓跋恆問道:“大王,不知道您這個一三人才工程,包不包括監(jiān)察院的官員啊?”

馬雲一笑,說道:“咱們成立這個人才工程,不是簡單的把那些人選完了了事,每年是要考覈的,不要儘想著美事,做不出來成績,你就算進了這個名單,一樣可以把你在請出來。而這個官員考覈,就有監(jiān)察院來負責。這麼一來,基於避嫌的緣由,監(jiān)察院的官員就不在參加這個一三人才工程了的初選了。”

拓跋恆原本聽說監(jiān)察院不能參加,心裡有點就然不樂,後又再聽馬雲這麼一說,忙追問道:“大王的意思是監(jiān)察院官員不參加初選,但可以參加第二輪的選擇?”

馬雲愣了下,想了想,說道:“這樣吧,監(jiān)察院抓了不合格的人,就可以讓自己替補進去。”

徐仲雅和範質互視一眼,這下子監(jiān)察院可就熱鬧了。有監(jiān)察院的人天天盯著,入選的人怎麼可能不努力嗎?不過問題還沒解決,這個人數(shù)的比例到底應該是多少啊?

“至於比例嗎,這中樞和地方就按人數(shù)來擬定總的比例,至於到底門下中書省多少人、尚書省多少人、梧州道多少人,就按照年底監(jiān)察院的考覈情況來擬定人數(shù)吧。考覈優(yōu)秀的多,那麼入選的人數(shù)就增加些。”馬雲一錘定音的說道,至於具體的調配工作,就有徐仲雅他們來做了,馬雲是大王,把把關就可以了。

第43章 再戰(zhàn)石守信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60章 出降(下)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49章 越牆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134章 詩賊(1)第67章 疑兵第51章 發(fā)證獎勵第91章 陪太子讀書第145章第28章 打劫第190章 窺測和揣摩第102章 會戰(zhàn)(1)第79章 兵發(fā)明州第21章 江湖傳聞第107章 明詔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53章 圍困汴京25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6章 投石問路第205章 借道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22章 嶽州流言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56章 專權第49章 越牆第15章 巧奪向城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66章 援軍?第15章 殺人第22章 覆手爲雨第40章 一戰(zhàn)關中(1)第15章 案發(fā)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130章 一石二鳥第95章 內鬥連連第135章 詩賊(2)24第135章 詩賊(2)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20章 洞庭密議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116章 含元殿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211章 隴州第20章 死諫第19章 圈套第61章 迷惑第181章 生意經第13章 出使第116章 板上釘釘第98章 觀畫(下)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32章 入蜀(1)第55章 失蹤第101章 聽春宮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185章 追擊第123章 到車裡面坐坐第3章 攻攻試試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shù)?/a>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1章 馬邑之戰(zhàn)(中)第44章 黃土鎮(zhèn)第74章 算計第29章 駐兵靈州(1)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36章 初戰(zhàn)石守信第38章 決策(1)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8章 火中會師第94章 箭在弦上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20章 白衣如雪趙匡胤第197章 血戰(zhàn)玉河第78章 蒙汗藥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38章 夜襲(上)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67章 催妝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6章 投石問路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47章 五代諸葛第187章 講和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136章 詩賊(3)
第43章 再戰(zhàn)石守信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60章 出降(下)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49章 越牆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134章 詩賊(1)第67章 疑兵第51章 發(fā)證獎勵第91章 陪太子讀書第145章第28章 打劫第190章 窺測和揣摩第102章 會戰(zhàn)(1)第79章 兵發(fā)明州第21章 江湖傳聞第107章 明詔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53章 圍困汴京25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6章 投石問路第205章 借道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22章 嶽州流言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56章 專權第49章 越牆第15章 巧奪向城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66章 援軍?第15章 殺人第22章 覆手爲雨第40章 一戰(zhàn)關中(1)第15章 案發(fā)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130章 一石二鳥第95章 內鬥連連第135章 詩賊(2)24第135章 詩賊(2)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20章 洞庭密議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116章 含元殿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211章 隴州第20章 死諫第19章 圈套第61章 迷惑第181章 生意經第13章 出使第116章 板上釘釘第98章 觀畫(下)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32章 入蜀(1)第55章 失蹤第101章 聽春宮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185章 追擊第123章 到車裡面坐坐第3章 攻攻試試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shù)?/a>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1章 馬邑之戰(zhàn)(中)第44章 黃土鎮(zhèn)第74章 算計第29章 駐兵靈州(1)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36章 初戰(zhàn)石守信第38章 決策(1)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8章 火中會師第94章 箭在弦上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20章 白衣如雪趙匡胤第197章 血戰(zhàn)玉河第78章 蒙汗藥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38章 夜襲(上)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67章 催妝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6章 投石問路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47章 五代諸葛第187章 講和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136章 詩賊(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关市| 合山市| 和田市| 嵊泗县| 阜新市| 天长市| 榆中县| 页游| 鹤岗市| 峨眉山市| 太仓市| 婺源县| 天峻县| 乐都县| 六安市| 镇宁| 浙江省| 岳普湖县| 临沧市| 剑川县| 万全县| 富锦市| 普宁市| 石狮市| 黎川县| 金塔县| 塔河县| 高淳县| 江永县| 固镇县| 鹰潭市| 博野县| 东海县| 华阴市| 长垣县| 偃师市| 靖西县| 义马市| 崇信县| 闻喜县|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