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

自古邊帥向來喜好吹噓功勞,誇大戰績,本來只有一分戰績的,他就能將它吹成十分。所以,當週宗聽馮延巳說,殺敵1000人,卻沒有上報自己的傷亡的時候,周宗就故意刁難,想趁機勸諫李景多注意民生。?

這份戰報寫得是花團錦簇,扣人心絃,文采之好倒不太像是什麼戰報,反而象一片歌功頌德的戰爭傳記。周宗細細的看了下,用筆跌宕起伏,文字引人入勝。可是,看著看著,還真給他看出來一點端倪出來,他微微一笑說道:“陛下,這戰報上說是王延政夜間偷襲,陳大人當機立斷,斬殺敵人1000人。陛下請您想想看,既然是敵軍偷襲,這出兵的把握必然較大,又是在夜間應該是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我軍倉促應戰,反而還能殺死對方1000餘人,嘿嘿,我軍自己的傷亡也說不定比對方還要多吧。”?

馮延巳心中一跳,這姜果然是老的辣,竟然能從夜襲上看出來這麼多東西,他眼睛一翻,詰問道:“呵呵,周大人,安知不是陳大人事先探知閩軍的行動呢?”?

“哈哈,馮相,你不是在考我吧。如果陳大人實現知道閩軍的行動,必然是設下埋伏的,而這埋伏的結果卻是僅僅斬殺敵軍1000人,如果真是這樣,老臣就要彈劾陳大人不知兵了。”?

馮延巳臉色一緊,心中暗罵魏岑只顧自己寫得好看,卻沒有想到這作戰的細節。周宗這老匹夫說的是頭頭是道,眼看就要把這個捷報駁斥成敗報了。馮延巳連忙說道:“陛下,請恕臣失察之罪。周大人說得不錯,看來這分戰報,卻是有些貓膩。不過陛下,軍士在前線用命,多加獎勵,方纔是鼓舞士氣的正道。臣請陛下,還是明旨昭告天下,賞賜前線軍士,同時按下密詔,對陳覺略加申斥。即全了朝廷的臉面,又鼓舞了軍卒的士氣,同時還對軍中主將有了鞭策之意,上下齊心,破閩之日,應該近在眼前啊。”?

馮延巳這話說得倒是宰相之言,爲了這1000多人的戰報,寒了前線將士之心,就有些得不償失了。李景點點頭,讓馮延巳自己下去之後,妥善處理。?

馮延巳見周宗壓根就沒有走的意思,他眼睛一轉,說道:“陛下,剛纔這支曲子,清幽典雅,可是陛下新作的嗎?臣聽此曲,一會兒好似人在雲間,俯視萬物;一會兒又似身處滄海,波光耀眼。臣遨翔天穹,暢遊大海,好不快意。”?

李景在曲子的名稱就叫碧海聽潮曲,見馮延巳一語中的,李景撫須嫣然而笑,正要說話的當口。周宗不滿的看了一眼溜鬚拍馬的馮延巳,揶揄道:“馮相,聽說你不善游泳,小心水大淹著了你。”?

李景一愣,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馮延巳老臉一紅,當下默然不語,心中卻急急的轉著念頭,暗自猜測周宗的來意。?

周宗笑容一斂,沉聲說道“陛下,臣以爲,天子者當修生養德,不在窮兵黷武。閩中內亂多年,勢力雖弱,卻也不是可以輕易打下來的,王師東征,已經五月有餘,可是除了打下汀州和建陽,再也沒有別的什麼收穫,就算是福州的李仁達納貢稱臣,可是他擁兵自重,不臣之心暴露無疑。陛下,烈祖當年,曾有言:閩中雖亂,可是閩人窮避,且不服王化,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陛下,軍國大事,不能慎重啊……”?

看周宗嘮嘮叨叨說了不少,淨是馮延巳不愛聽的話。馮延巳和南漢的林延遇不一樣,林延遇是隻想發財,發財,再發財。馮延巳除了享受一下政府高官的一流待遇之外,還想建功立業,一統天下,中興大唐。可是周宗老是說什麼,不要打仗,打仗是破壞,打仗要死人,打仗很不好一類的話,馮延巳能不著急上火嗎?不打仗怎麼統一天下,怎麼建功立業啊??

馮延巳眼睛轉了轉,哈哈大笑。一時之間,李景有些莫名其妙,心道馮愛卿,怎麼了?莫非剛纔被周宗嘲笑了一下,腦子氣糊塗了,現在才反應過來。周宗卻是一臉的怒容,以爲馮延巳是在嘲笑自己。當下也就氣鼓鼓的住了嘴,一雙眼睛瞪的溜圓,看著馮延巳。?

見喋喋不休的周宗不說話了,馮延巳跪倒在地,方纔匍匐說道:“陛下風采,微臣仰慕不已啊。”?

馮延巳經常會說李景什麼文采好啊,愛民如子啊,等等一系列的,基本上都是先擺事實,後講道理,引經據典,由小到大,逐步深化拔高。經過這層層加工之後,就是一聲狗叫,他也能把它說成是振聾發聵、警告世人的春雷。向來都拍的李景心花怒放。可是剛這一句,不僅出其不意,而且還連跳數級,不經過一點的堆砌鋪墊,就由普通的恭維,直接變成了頂禮膜拜。與自己五體投地的姿勢,更是相得益彰。?

李景連忙說道:“愛卿,快快請起,這……這是從何說起啊。”?

“陛下,臣聞,昔年烈祖在位之時,每次打仗死傷過百,心中就惴惴不安,連飯也吃不下去。可是陛下指揮軍馬,動輒上萬,又有閒情愜意,賦詩聽曲。氣度風采,當爲天下第一等人也。烈祖求田問舍,世人皆稱聖明,陛下大氣磅礴,志在萬里,尤其是單單一個聖明二字,說能盡表的嗎?微臣恭請陛下上尊號,告祭宗廟,以章功勞。”?

李景這樣眼高手低的文人,喜好的就是這種基於一定事實之上的大肆鼓吹。聽了馮延巳言真意切的規勸,當下龍顏大悅,喜不自禁。一旁的周宗吹鬍子,瞪眼睛的卻是無計可施,他是忠臣不假,可是他並不是孫晟那樣的直臣。喜字當頭,硬潑冷水的事情,他還沒那個膽子幹出來。?

正在馮延巳、李景二人相互吹噓,暫時把尊號定做“大聖文武大明至道大光孝皇帝”,正準備草詔宣告天下的時候,周宗突然說道:“陛下,老臣今日來,還有一件事情要稟報。”?

李景不耐煩的說道:“周愛卿,有事情趕緊說吧。”?

到了這個時候,周宗在笨,看出了李景的不耐煩,心中有些惴惴,他硬著頭皮說道:“陛下,臣聽聞,駙馬馬雲已經被楚王冊立爲王世子了。”?

“哦”李景點了點頭,轉頭又看了馮延巳一眼,沉默了下來。馮延巳心裡咯噔一下,原來這個老傢伙今天來是要告自己黑狀的,怪不得他竟然一反常態的硬闖的宮中呢?想必是生怕,我說動陛下,將楚國事情一了百了吧。這該怎麼辦呢?馮延巳心如電專,急切地想著辦法。?

這三人一時沉默不語。過了許久,李景有些不悅的問道:“周愛卿,接著說啊。還有什麼事情?”?

“啊?”周宗和馮延巳心裡驚歎不已,“啊”字差點就脫口而出。周宗是一陣的灰心喪氣,看李景的樣子,分明是已經忘了當初馮延巳等人所出的分裂楚國的餿主意了。馮延巳卻是喜從天降,忍不住就挺直了腰桿,臉也不紅了,氣也順了,心跳也恢復正常了。?

原來剛纔的沉默,並不是李景盛怒前的平靜,而是這位大聖文武大明至道大光孝皇帝正在眼巴巴的等著周宗的下文呢?看來,這位皇帝涵養功夫還是相當高的,居然能等那麼長一段時間,才終於忍不住出言發問:下邊呢??

李景的一句話,形勢逆轉。周宗乾嚥了口吐沫兒,說道:“陛下,微臣的意思是,楚唐既已和好,馬雲立爲世子,咱們大唐是不是應該派人祝賀一二呢?畢竟咱們在馬雲身上也花了不少力氣的。”周宗壞水直冒,提醒李景道。?

李景恍然大悟,看著馮延巳說道:“馮卿,你說說看,咱們這幾個月來暗中支持馬雲,現在是不是馬雲回報我們的時候了呢?當初他答應我們的是什麼條件呢?”?

“陛下,據臣所知,是割讓連州給我們吧。”周宗說道。雖然當時馬雲和李唐商量的時候,周宗是不知道,可是周宗畢竟是朝廷的大佬,這事兒,也只是過了一個月,周宗就全知道了,而且還記得門清。?

馮延巳不是傻子,當然知道馬雲除非是腦殘了,否則絕對不可能答應割讓連州的事情的,可是周宗把話給堵在這裡了,那麼連州肯定是要向馬雲討要的。馮延巳心思一動,他笑道:“周大人記得不錯,馬雲曾經答應,等他當了大王,要向我們稱臣,並且割讓連州,以作酬謝。現今,他既然已經當了王世子,我們是應該派人去長沙恭賀,同時提醒他,讓他記住自己的諾言。微臣以爲,這兩國恭賀之時,屬於禮部的職責,臣向陛下舉薦,請周宗周大人前往長沙,討要連州。”說著,馮延巳忍不住瞟了眼周宗,誰讓你當著禮部尚書的官呢?你不去,誰去呀。這事兒,只要是周宗一黨去了,辦不成,責任自然可以推倒周宗他們身上。想必周宗也不是白癡,兩黨推諉的最終結果,就是不了了之,誰也不能再拿楚唐議和之事作爲把柄,攻擊對方了。?

周宗人老成精,馮延巳想法,他是猜的一清二楚,當下連忙謙虛道:“陛下,大唐與馬雲議和之事,當時是由馮相爺主持的,事涉機密,若是老臣,或者禮部的官員去的話,恐怕不知細節,耽誤了大事,老臣卻是擔當不起的。”周宗一推三六五,把球又原封不動的踢了回去。?

馮延巳臉色一正,跪下說道:“陛下,既然這議和是臣主持的,那麼微臣願意遠赴長沙,當面向馬雲討要連州,尚請陛下允許。討不回連州,微臣絕不會金陵。不過近來,政務繁多,又有東征大軍的糧草供給,尚請陛下,允許臣滯留兩天,交代完交接事宜,方纔成行。”見周宗死活不上當,馮延巳當機立斷,主動請纓,以退爲進,反而將了周宗一軍。你這個老傢伙不是自詡忠臣的嗎?爲什麼朝廷有事要用到你,你就不出面呢?老子雖然忙,可是幹事情,咱一點也不含糊。?

果然,李景說道:“馮愛卿,你不能去,這朝廷上下,還有賴於你呢。再說,楚王立世子,咱們就派丞相前去,也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這樣吧,就讓……讓常夢錫……恩韓熙載去吧……”?

跪在地上的馮延巳差點沒笑出來,他倆去,和周宗去,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不僅有驚無險,而且還有意外的驚喜。

第15章 首富第53章 覲見皇帝第6章 軍事改革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7章 火藥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4章 人心難測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108章 臨江第29章 詐門第49章 chongle第17章 送客第110章 夜宴(一)第20章 洞庭密議第78章 豫章行(一)第34章 入蜀(3)第73章 斷頭臺30第106章 樊若水第87章 戲弄第80章 議徵安南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63章 天生麗質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21章 捕風房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99章 戰高平第6章 軍事改革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108章 臨江第68章 來了第117章 救人第22章 摸底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93章 兒女親家第89章 鬥嘴第114章 遠交近攻第28章 打劫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7章 火藥第64章 收編第108章 臨江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32章 封州之戰(中)第20章 死諫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55章 失蹤第4章 人心難測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38章 夜襲(中)第77章 奇襲第53章 圍困汴京第76章 詐筆銀子第64章 祭孔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24章 彷徨第73章 斷頭臺第16章 滅蜀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46章 撞車第45章 神棍第22章 限制黨項(1)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68章 釋放第144章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50章 陰差陽錯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60章 三成機會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13章 下杭州(1)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34章 詩賊(1)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87章 戰潞州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200章 混戰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22章 嶽州流言第66章 休妻?這可不行第39章 決策(2)第67章 催妝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12章 新妃(3)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19章 援軍第35章 大戰略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46章 蜜月第80章 騎射第142章 改朝換代(3)
第15章 首富第53章 覲見皇帝第6章 軍事改革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7章 火藥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4章 人心難測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108章 臨江第29章 詐門第49章 chongle第17章 送客第110章 夜宴(一)第20章 洞庭密議第78章 豫章行(一)第34章 入蜀(3)第73章 斷頭臺30第106章 樊若水第87章 戲弄第80章 議徵安南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63章 天生麗質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21章 捕風房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99章 戰高平第6章 軍事改革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108章 臨江第68章 來了第117章 救人第22章 摸底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93章 兒女親家第89章 鬥嘴第114章 遠交近攻第28章 打劫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7章 火藥第64章 收編第108章 臨江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32章 封州之戰(中)第20章 死諫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55章 失蹤第4章 人心難測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38章 夜襲(中)第77章 奇襲第53章 圍困汴京第76章 詐筆銀子第64章 祭孔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24章 彷徨第73章 斷頭臺第16章 滅蜀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46章 撞車第45章 神棍第22章 限制黨項(1)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68章 釋放第144章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50章 陰差陽錯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60章 三成機會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13章 下杭州(1)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34章 詩賊(1)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87章 戰潞州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200章 混戰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22章 嶽州流言第66章 休妻?這可不行第39章 決策(2)第67章 催妝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12章 新妃(3)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19章 援軍第35章 大戰略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46章 蜜月第80章 騎射第142章 改朝換代(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萨市| 万荣县| 屏南县| 鹤峰县| 宾川县| 康定县| 永清县| 黑水县| 邹平县| 合山市| 定州市| 万宁市| 贺兰县| 阜城县| 嘉荫县| 文成县| 东乌珠穆沁旗| 五寨县| 安溪县| 尖扎县| 渝中区| 叙永县| 绿春县| 潜江市| 婺源县| 英超| 东平县| 莫力| 修水县| 舒城县| 水城县| 延安市| 巢湖市| 龙门县| 景洪市| 台东市| 澜沧| 迁安市| 岳西县| 开阳县| 韶山市|